02.28 羅春會:有個地方叫石坡

羅春會:有個地方叫石坡


石坡是洛南縣東北部的一個地方,距離縣城50多華里,過了洛河橋就全是在山道里行走。


早先,二哥在石坡以北的桑坪那裡有一個木龍溝鐵礦上班,整天在山體裡開挖礦洞掏鐵礦石冶鐵。那時我還是個少年,在桑坪跟村裡人為鐵礦修護礦壩,抬石頭,攪拌水泥。晚上就去哥的礦上他的宿舍睡覺。鐵礦夾在兩座大山之間的一個峽谷裡,沿峽谷繼續行走上去是寺耳,五仙。二哥23歲去那裡開挖青春的礦石,等他調離時快40了。


桑坪過去是一個小鄉政府,就坐落在桑坪村旁邊去往陳耳的大路邊。從鄉政府大門前向山裡一路向北,翻過前門嶺下去就是陳耳。十年多前,有人突然發現秋天佛山上的紅葉連山,於是有攝影者翻山越嶺拍出了許多紅透的樹葉子,佛山因此名鎮縣內外,還舉辦了幾屆紅葉節(此佛山非廣東佛山)。出名的佛山紅葉在每年的農曆九月九後紅遍整個山嶺,異常耀眼,如果不下雨的話,絕對是可去觀賞的一個絕佳的晚秋景色。不過就那麼幾樹,是攝影師從不同角度拍出了非同尋常的影像。


羅春會:有個地方叫石坡


從秦嶺西峪流出左轉右彎七拐八拐的西峪河,一路左衝右突而下,在黃坪嶺下匯入流經柏峪寺的洛河。另一條個來自於寺耳和前門嶺的河水與經石坡鎮而下的巡檢河,在李河口相遇順李河而下到柏峪寺,最終也匯入了洛河。


1993年春天的李河,其時我正好在那兒下鄉,剛剛二十五歲。我覺得自己根本不適於做行政工作,更不具備搞農村工作的經驗,那時的下農村就是下基層,工作是幫持農民搞好生產抓農村實體經濟。後來,我就想農民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收什麼時候種嗎?外人真是多此一舉!而且山溝裡多山少地,用什麼搞經濟建設,實在是想不通!但是那樣的下基層好像是上一級政府的必修課,每年每月總要去指導些什麼指點些什麼,結果到頭來什麼也沒成功,弄得上面下去鄉上並不是很歡迎。有時上面去了人,竟然到了吃飯沒人讓, 狗咬沒人擋,尷尬至極。所以,那時我覺得去下鄉簡直就是給當地添亂和增加麻煩,彼此都不愉快。除此之外,我感慨當時除了不懂工作,其實什麼事都不懂,不懂得愛情,不懂得婚姻,我還一點都沒弄清兩性之間的關係。在剛剛經歷了一次失敗的長長的戀愛之後又一次很狼狽地逃離了李河。也是從那一年末,我開始重新認識了自己,並給自己了一個確切的定位,明白了一個什麼也沒有的自己是沒得選擇權利的。

1993年的春天,李河兩岸肥沃的麥田裡,麥子碧綠,桃花盛開。五月,刺槐也開滿了白色的槐花,傍晚時分到處都能聞到春風送來地甜甜的花香。我常常把自己用酒精麻醉後昏沉沉地睡去。儘管山川錦繡,李河水清瑩盪漾,時不時地就會有一場春雨如煙籠罩在李河的所有房院村落。但是在李河,那一個春天都是醉態的天氣!因為朦朧的思維是常常會影響人的判斷力,併產生錯誤的結果!那一年,在李河,我沒有注意到一樹樹桃花!雖然它就在鄉政府周圍的每一個村子,每一處院落,每一個可以開花的土地上。


羅春會:有個地方叫石坡


韃子梁就在李河鄉政府背後的山頂上,我下鄉的十個月時間裡,居然絲毫不知道它的存在,當然也沒去過。多年後再去時,鄉政府已經撤併,而韃子梁已經人煙寂寞,僅存寥剩一二家住著三兩個人的石板房,鄉民都移居李河岸邊了。這些年韃子梁日漸有名,慕名而去的人也漸漸多了。

二十多年前的石坡,還是沙子鋪墊的路面,不像現在連村上的路都用水泥鋪得平整光潔,車能開到住戶人家的院子。每有河流都必修建一座大橋,家家都修得廳堂瓦舍明晃驕嶄。只是現在石坡大部分的家裡沒有人,田地全都荒蕪了,麥子也不種了。這不是石坡的現象,是我們這裡的地都撂荒了。

石坡向東就快到秦嶺峪口的是巡檢鎮,進山幾十裡翻過秦嶺就是潼關,潼關腳下的對面是山西,向東是河南,這是出關的一條路徑。明清時北出潼關的一條商道上的站口商樹,在庵溝嶺下,是石坡的一個轄地,跟西邊洛源一樣,是洛南出山必經之地。


石坡的人厚道誠懇,奸詐的人少,善良樸實的人多,不像川道里的人只拿嘴待客,話說得漂亮,事做得馬虎。石坡與石門一山之隔,南石門,北石坡,大家都說石門人狡詐心眼多,石坡人心胸寬廣心地醇厚。我想都有一個石字,門是可開可關的,而坡是緩緩地有了溫柔的接納。


有趣的是石坡和石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發音混同。書,樹,鼠等同音字讀音統統讀fu,比如書(fu)本,大fu(樹),老fu(鼠);水讀fei,喝水讀喝fei。有個段子是這樣的:“叫你念fu(書)不念fu(書),你哈貓下fei(水)上fu(樹)逮老fu(鼠),看你fu(舒)服不fu(舒)服。”


十里鄉俗有不同,看來口音也有區別。


我小時聽父親說過石家坡,想必他在年輕時走州過縣曾經從石坡經過過,或者去石坡做事過。他所說的石家坡就是今天的石坡。也許他在那裡有過驚心動魄的事也未可知,或者跟某一個朋友喝過燒酒,吃過飯,所以他會告訴我石坡人很地道呢!

羅春會:有個地方叫石坡


作家簡介:羅春會,生於60年代末,陝西省洛南縣人。畢業於漢中地區衛生學校。牙醫是職業,文學屬業餘。陝西作家協會會員。1999年起,先後在《中華工商時報新週刊》《中華散文》《散文百家》《佛山文藝》《延河》《山西文學》《青年作家》《江河文學》《教師報》等發表散文、小說,2005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