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家“規下”企業的復工之路:自救與他援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 | 一家“規下”企業的復工之路:自救與他援

2月25日一早,重慶萬旦良制面廠向井口街道送來了復產後生產的100件掛麵,看望慰問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而在半個月前,面對經銷商的發貨要求,企業還在為遲遲不能復工而苦惱焦慮。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 | 一家“規下”企業的復工之路:自救與他援

疫情之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絕不能簡單被動地“熬”,而是應該開拓思路,積極自救。同時,政府也主動服務,問需解難,努力推動企業生產經營步入正軌。

企業主動作為,為復工復產做足功課

“特殊時期坐大巴車感覺不安全,自己又沒車,我還在愁著怎麼回去上班,沒想到廠裡面派專車來接我們了。”2月20日重慶合川的易先生平安的返回重慶萬旦良制面廠,臉上難掩激動。為確保員工安全返崗,企業派出“復工專車”接運返崗員工,實現員工“一出家門上車門,一下車門進廠門”,減少路途奔波的感染風險。

重慶萬旦良制面廠位於井口街道井口村,是一家生產麵粉、掛麵的“規下”企業。受疫情影響,原定的復工時間一推再推,但他們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著手為復工做足準備。

主動完善“軟環境”。企業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主動諮詢瞭解企業復工復產相關政策;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企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應急方案、疫情防控措施等,對員工住宿、就餐等細節,企業疫情防控小組還多方詳細論證,封住疫情防控制度上的漏洞,補齊企業管理上的短板。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 | 一家“規下”企業的復工之路:自救與他援

全面提升“硬設施”。對企業復工來說,備齊足夠的防疫物資是復工復產的必要條件。這其中,不僅要配備體溫測量設備,還要儲備14天使用的口罩、酒精、消毒液等。“在這個特殊時期,防疫物資非常緊缺,採購這些東西確實很不容易。”企業負責人胡從平說道。企業發動員工利用現有資源,千方百計尋找供貨渠道,保障了企業的防疫物資充足;對所有員工放假期間出行軌跡進行徹底摸排,建立員工信息臺賬,保證用工安全;對廁所、廚房進行升級改造,配備員工單間宿舍,設置單獨的隔離室等,還對車間、辦公室、宿舍等區域進行全方位消殺,將防控“硬件”全面落實到位。

政府主動服務,為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2月11日,井口街道經發辦收到了重慶萬旦良制面廠的復工申請。在瞭解到這是一家保供應民生企業後,街道立即與區發改委糧食科取得聯繫,並上門服務指導為企業復工爭取時間。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 | 一家“規下”企業的復工之路:自救與他援

2月14日、16日,街道經發辦先後兩次安排專人到制面廠進行檢查。因處在拆遷區域,企業存在著生活汙水無處排放、隔離間設置不規範等問題。經發辦當場便將問題臺賬告知企業,同時從專業角度指導其整改;2月17日,街道再次到現場驗收整改情況,企業已具備驗收條件,經街道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決定,同意復工。2月20日,重慶萬旦良制面廠順利開工,第一批覆工的15名員工返崗投入生產。

“我們廠現在已經恢復70%的產能。政府工作人員主動提供服務,手把手指導我們科學防控疫情,有什麼需求一個電話過去就能馬上幫我們解決。”胡從平說道。

連日來,井口街道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全面建立企業復工“一對一”聯繫機制。街道班子成員和屬地村社區、對口聯繫機關幹部“點對點”指導服務轄區企業,每天走訪企業督查各項防疫措施落實情況,實時掌握和協調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從政策宣傳、人員排查,到資料備案、復工申報,以及生產車間、食堂、宿舍等重點區域巡查,一條條給力舉措和援企服務,如雨露陽光,讓轄區企業重新煥發活力。

截止2月26日,井口街道復工復產及在產企業共計有43家,其中重點企業復工復產26家。

記者:譚鑫

通訊員:丁長歡 張玲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 | 一家“規下”企業的復工之路:自救與他援

主辦單位:沙坪壩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