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提起街頭攝影,你腦海中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經常有朋友反饋,在別人的街頭攝影作品中看到過很棒、很有趣的瞬間,可當類似的場景出現在自己眼前,卻總覺得稀鬆平常,甚至認為有些場景根本不值得拍,這的確也是不少影友的困擾。

  街頭攝影拍什麼?

  無論是熟悉的環境還是陌生的街頭,當我們想去拍攝一組街頭作品時,往往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想拍什麼,僅僅是背起相機置身街頭,尋找那些或許值得一拍的內容。

  這種“漫無目的的去拍”正是很多人拍不出滿意作品的問題所在。我建議大家可以嘗試“帶著目的去拍攝”,在拍攝前先確定好一個主題。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當一組作品是沒有目的的去拍攝時,整理出來的內容往往會比較“散”。我們偶爾也會在一些展覽、網站或畫冊中見到這樣的組照標題,它也許是在表達情緒、衝動或是觀察,但當你觀看作品時,會感到標題和作品本身是有一些脫節的。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是攝影師在拍攝完成之後,從拍攝的幾千張或幾百張作品中選出了一組感覺有些關聯的作品,再去挖空心思的為其命名而導致的。

  不同場景下的街頭攝影,可以拍到不一樣的內容。比如我們可以拍攝大城市的時代感、國際化;北上廣地區人們快節奏的生活中上下班匆忙的腳步,或漠然、或焦慮、又或者因為結束一天工作而帶來的放鬆情緒;或者我們也可以將鏡頭對準小城裡街頭上的某一類人群、某一種題材,選擇一個很小的切入點來展開創作。

  一旦有了明確的拍攝主題,所有照片將圍繞著主題進行創作,那麼回看之時無論作品好壞都能傳遞出統一且鮮明的感受。因為有帶著思考和目的性去拍攝,所以不用挖空心思的牽強附會的為一組照片找聯繫,拍攝組照時,這是很重要的。在實際拍攝的過程中也更容易發現其他有趣的內容,收穫意外的驚喜。總的來說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腦子”是在“手”的前面。

  街頭攝影怎麼拍?

  與人像、風光、商業攝影等題材相比,街頭攝影因其不確定性可以帶來更多更為有趣的挑戰。如果在拍攝的過程中不能夠熟練掌握器材的使用,對於光影配合、畫面構圖一頭霧水,或對器材對掌控不夠熟悉對話,往往很難拍到滿意的作品。

  - 鏡頭 -

  很多人問我“老師,我拍攝街頭畫面是不是一定要準備一支35mm 或50mm的定焦鏡頭呢?”我的回答是: 不,不是這樣的,你不需要被那些佈列松大師最愛用50mm、35mm是經典的人文眼、拍攝街頭攝影必須……等傳聞所限制,而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首先,街頭攝影的拍攝場景通常都是不特定的。對於鏡頭焦段的選擇,一定要考慮實際場景,比如想要拍攝出建築物的氣勢時,可以用廣角鏡頭表現,對於街頭人物特寫則可以選擇定焦鏡頭,甚至長焦鏡頭。先了解你本次的街拍場景特點,明確你本次的創作目標,然後你自然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器材去完成。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 光圈 -

  關於光圈的選擇,也有人會問到我說,“在街頭攝影中我一定要用小光圈嗎,或者我是不是要儘量用大光圈把人物突出出來”?我的回答依然是,不不不,你千萬不要這樣去想,也是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很多人在剛剛接觸攝影的時候是非常迷戀大光圈的,覺得這樣的作品看上更加的專業。在一些比較有情境感和故事性的畫面中,我建議“適當放棄對大光圈的偏愛,嘗試一些小光圈的拍攝”。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但是當拍攝環境比較雜亂,比如北京的衚衕、上海的弄堂、臺灣的夜市這樣的地方,雜亂的人群中想要表現一個非常有特點的拍攝對象,當然可以用大光圈來突出人物主題;但如果環境中有許多非常有趣的元素,比如老字號的招牌、擺件、商鋪門口的置景等,建議大家嘗試使用小光圈拍出更多信息量,讓你的街頭作品更加“耐看”,更有故事性。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通常我在街拍時最常用的光圈範圍大概是F4-F10,因為街頭攝影動態記錄較多,配合的快門速度一般控制在1/150s-1/500s之間。

  - 快門 -

  這裡也分享三個常用的快門速度參考(非絕對,僅僅是日常使用較多的數值參考):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1) 拍攝相對靜止的街頭景物(靜物、裝置、擺件或是一些相對靜止的人物)時,通常選用到1/60s-1/150s的快門速度;

  (2) 當拍攝走動的人群等相對有一些動態畫面的時候,建議選用1/200s-1/500s這樣比較常見的快門速度;

  (3) 如果畫面當中有車流、水流、正在騎行的人群等內容時,往往需要用到1/500s-1/1000s左右的快門速度。

  - 感光度 -

  在晴朗的白天或光線比較充足的情況下,ISO建議設置為100或200;陰天及光線不那麼充足的時候,ISO調整到400上下會比較合適;而夜幕降臨以後,我通常會選擇1SO 800或更高的感光度,有時候為了拍到比較清楚的畫面,甚至會開到3000、4000甚至5000左右。由於夜晚的光線比較複雜,有些地方的霓虹燈、櫥窗燈、街燈等相對明亮,有些地方則更加昏暗一些,則更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了,部分器材可能也會支持更低(如ISO100以下)或更高的感光度設置。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這裡也要強調一下及時回看的重要性。同樣的場景,在試拍一兩張之後要及時對相機參數進行微調,避免出現拍攝許多張之後才發現照片欠曝、過曝或快門速度不夠的情況。

  活用街拍構圖方法

  技巧和形式感的運用可以讓我們明顯的感受到攝影技術的提升,而當你將其熟練內化且長期使用過後,往往可以更上一個臺階。想讓隨手拍看上去更有高級感,可以從最簡單的構圖方式練起。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對稱構圖,有助於增強穩定感,讓畫面看起來四平八穩。這種形式也可以與廣角鏡頭相搭配,如下面的這張雨夜街景,兩側高聳的建築與霓虹燈在路面映出的倒影,讓原本雜亂的環境變得富有規律。適當結合引導線構圖法,可將關注點引向畫面中央的斑馬線與行人。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平行構圖,非常適合具有規律性元素的事物作為背景的畫面。這些事物有時候是建築物,有時候甚至是光影。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螺線形或放射狀的引導線構圖可以有效吸引、引導觀眾的視線,令表達的重點更加突出。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中心構圖法則適用於周圍環境相對簡潔的情況,可配合大光圈直接表現畫面主體。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三分法、對角線等構圖法大家日常應用比較多,鑑於時間的關係,此處不一一列舉。

  彩色or黑白

  很多人覺得黑白照片看上去比彩色的更有味道,是因為黑白照片可以通過降低飽和度的方式,削減色彩對人情緒的影響,從而增強高級感。它不是你的錯覺,而是審美規律帶來的獨特感受。

  通常我會遵循這樣的規律:

  (1) 畫面元素簡潔,色調比較統一,光線不雜亂的畫面,適合處理為彩色色調;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2) 相對清新、柔美、淡雅的畫面,適合處理為彩色色調;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3) 有強烈影調的作品,適合處理成黑白色調;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4) 有趣的幾何線條的畫面,可以處理成黑白色調;

  (5) 遇到畫面光線雜亂,有光汙染的照片,也可以用處理成黑白色調進行補救。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最後補充很重要的一點:我希望大家在街頭創作的過程中把拍攝重點放在思考畫面的內容和追求故事性上面。在開始前想好主題,帶著目的去拍攝,讓畫面傳遞更多的信息量和能夠引起觀看者的思考。一副好的作品,往往不是簡單粗暴的告訴受眾拍攝的是什麼,而是能給不同的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思考和想象空間,這樣的作品也會更具吸引力!

帶著目的去拍照,如何玩出街頭攝影高級感

  新華社簽約攝影師

  北京大學攝影客座講師

  本文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因無法知曉作者信息而無意侵犯某個媒體或個人的知識產權,請來信或來電告之,立即刪除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