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全國家長都不資助孩子結婚,請問是結婚的多還是光棍多?

糖囧


答案是肯定的:結婚的肯定多於光棍、因為情爰是男女雙方的事、父母阻礙不了他們的愛情。反之亦然少了父母的幹予和門當戶対概念、他們的愛情生活可能來得更容易。少了擺排場、講攀比、花錢少、婚禮更簡單。


康記741


還會和現在一樣,該結婚的結婚了,沒條件結婚的沒結婚。至於全國家長都不資助孩子,我想起多年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王建林給王思聰錢那叫零花錢,叫投資,叫創業,你管你爸媽要錢那叫啃老!所以有錢的父母,給點零花錢孩子依然可以風光大辦婚禮;沒錢的父母,一套學區房大概就要壓垮孩子了。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和踩在地上,碰到的高處自然不一樣,啥也不說了,還是好好賺錢吧,幫我兒攢娶媳婦的本,幫我閨女攢嫁妝,這本來就是個拼爹的年代,我盡我努力,給予孩子能有的支持。

我父母是農民,我是獨身女,90後,婚前最努力的時候月薪一萬五,也依然買不起房子,結婚的時候自己攢錢20萬,雙方父母都予以支持,才勉強在市區買了個二手拆遷安置房,給孩子上學,月供4500。

他們雖然支持不了多少,但就好像我們夫妻兩堅持努力的時候有一個堅實的後盾,他們會說,別怕我們能做能動,你們放心闖!他們不會覺得我們啃老。感謝他們!同樣,我們也會努力給孩子能力範圍內的最好。累就累吧,人活著哪個不累呢?


不想說話019


主要看地方吧!我說說我吧!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也不會賺什麼錢把我們養大,供我讀書已經都不錯了,畢業以後自己自力更生結婚彩禮,辦酒席都是自己出的姐姐們也幫一點沒辦法只能靠自己,現在房子都沒有買本來開了個小店以為趁著過年賺一點點錢,卻發生疫情停業損失了不少,現在又要還信用卡,店租馬上到期了進退兩難,生活不易啊!


島民人家


我不知道結婚的是會多還是會少,但我知道我不會結婚了。

我們倆的工資節儉點夠我們倆花,攢首付錢還房貸都可以,但真的留給孩子的幾乎沒有了,孩子從生下來就喝不起奶粉,上不起補課班特長班,什麼電話手錶都沒有。我可以苦一點,但我不好意思帶個無辜的孩子出來受苦,男人奮鬥到40多依然可以找20歲的妹子,但我本科畢業後就22週歲了,30歲生孩子都算大齡產婦了,這個其實並不公平,所以我們女孩子真的不想啃老不想靠老公,但給我們的時間真的是不多。



小小


全部都是光棍!河北農村現狀,說出來嚇你一跳:最低標準(1)縣城樓房一處, 不可以貸款,120平米單價5000元大學60萬元(2)全款轎車一輛,不得低於15萬(3)彩禮16萬,必須現金,不可以打欠條(4)樓房裝修+三金+見面禮+會親家等大約15萬元!總上106萬元。如果沒有父母資助,兒子什麼時候才可以掙這些錢???


永興彩鋼建材廠


如果全國家長都不資助孩子結婚,請問是結婚的多還是光棍多?

如果真能做到所有家長都不資助孩子,也不過問孩子的婚姻,那孩子們一定會過的非常幸福快樂。孩子的很多煩惱和痛苦,可以說絕大部分是來自於父母。本來開開心心相處融洽的兩個孩子,因為父母的各種要求,被生生的拆散了的,也多的是。

這裡裡包括女生父母的各種經濟條件,男生父母的各種生活要求。本來簡單的生活,非要以為他們未來著想的理由,讓他們現在就很痛苦。

但是父母又是世界上和自己最親的人,最不能擺脫的人。

一、如果所有的男生父母都不再資助兒子

如果真的能讓全國所有的男生父母都不再資助兒子,只要大家都一樣,女生在找對象的時候,也就不會再考慮經濟條件,就會更關注這個男生本身的人品,素質,以及文化程度和賺錢能力等等。

讓擇偶迴歸到最初的狀態,不再以父母的經濟條件作為附加因素,也就能讓他們兩個人過的更開心,更簡單。

畢竟二十多歲的男孩子,除了初高中就下學做生意的那一部分,大多數都是沒有太強的經濟能力。

沒有了對生活考慮的各種因素,愛情才會回到最初的願望本身,就是情投意合,相處融洽,彼此開心,而不是像現在的這樣,更多的考慮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有沒有存款的這些外在條件。

經濟確實限制著人的生活,但是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才是感情和婚姻的最高境界。

二、如果所有的女生父母都不再資助女生

現在目前的情況,女方父母資助女生的,並不是很多,大概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要彩禮,然後添錢給女兒,算是資助。第二類是要彩禮,都回給女兒,自己不添錢,這樣的情況不能算資助了。第三類是要了彩禮,自己留下,再買少量的物件給女兒,也不算資助。第四類就是不要彩禮,完全由自己花錢資助女兒,當然,這種最少。

如果所有的女生父母都不再資助,就是按上面所說,去聊第一類和第四類,只餘下第二和第三類父母。

也就是說,彩禮還要,但是全部留下,不給女兒。只是在女兒結婚的時候,象徵性的買點被子什麼的。

如果全部都是這種情況,那社會也就會接受了,直接就男生父母花錢就好了。相比現在來說,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因為所謂的嫁妝,最終也都是給到女孩子手裡,至於結婚以後家裡有事,她願不願意拿出來,都是不確定的事。

所以,男生父母可能也不會在意女生有多少陪嫁,和現在的婚姻市場也不會有太大區別。

三、如果男女方父母都不再資助孩子

這種情況就會回到開頭所說的事情,如果雙方父母都不再過問孩子的事,哪怕只是在經濟上不過問,那麼,男女方都會生活的簡單而快樂。

因為他們兩個人之間,什麼事情都好解決,只要有感情,也能飲水飽,通常情況下,都是父母看著他們的生活以後,摻雜進去很多自己的體會和情緒,所以才會影響到他們的選擇和生活。

如果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真能發生,那麼相信年輕人都會更加獨立,更加自強,也更加具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這個社會上,也不會再有啃老,不會再有巨嬰,不會再有媽寶男媽寶女,也肯定再沒有那麼多的雞飛狗跳了。

因為時代的原因,五六十年代的父母是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又控制慾最強的一代人,他們的後代大多都是七零八十後,都是深受其害的子女。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七零後的孩子都逐漸長大成人,面臨結婚生子,以後一定不會再有那麼難以調和的家庭矛盾,以後的孩子們在婚姻擇偶中,也一定會更多更寬鬆的選擇。


冰竹講故事


了結父母心頭願,迎來兒子心上人。這對聯其意最能表達出父母對孩子的婚姻大事的心情。以我兩個兒子來說吧,要不是我這倆做父母的對他倆婚事的關心和資助,他倆恐怕難以完婚。可以說,如果沒有父母的關心和資助,打光棍的更多。既然把他們生下了,了結他們的婚事是父母的責任。他們不完婚,做父母的覺都睡不了,做事都無心,茶飯無心食。魂也難附體。


譚文祿


結婚的多唄。

因為都是父母的資助,才導致現在結婚的條件水漲船高,最後都變成了拼爹啃老。條件差的父母恨不得自己提骨賣肉的幫孩子子把婚結了。

這樣,不僅僅導致了很多家庭條件差的人結婚困難,更是讓結婚雙方過度關注對方家庭的物質條件,而忽略了另一半的人品。

所以說,父母這種出於愛孩子的資助,不僅增加了結婚的難度,還降低了婚姻的幸福指數。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男女雙方各n個人(具體的不記得了),每個人頭上頂上他的評分,但是他們只能看到對方的分數,看不到自己的分數。然後讓他們去找自己的另一半。

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去找高分的,然後這些人就會慢慢的從別人的表現中判斷出自己的得分,最後結果是每個人找到的基本都是和自己得分相近的另一半。

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呢?

如果沒有外界的干擾,其實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比隨機分配或者別人干預得來的都要心甘情願。

綜上,各人認為,如果全國家長都不資助孩子結婚,最後結婚的比光棍的多,畢竟不論評分多少的人都不是獨一個吧。


Abbey


對於以上問題,每個人的看法各有不同。所以我的看法是,結婚成功率佔75%。還有25%是需要父母支持才能夠結婚的人群。現在年輕人的頭腦都比較靈活,已經不是過去的傳統婚姻,父母包辦的時代。

現在這個時代沒有父母的支持,有許多人選擇了裸婚。有的是在工作中認識,有的是經過朋友介紹。

然而他們的婚姻,是靠雙方自己來完成。有許多沒有得到雙方父母的祝福,私下生活在一起。這種情況在當今這個社會有許許多多。

當然有些大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到大學。在這一路走來腦子裡面全部是讀書,還有就是考試。

有的大學生會在學校裡面,與校友談戀愛。但有的也完全沉浸在學習中,失去了戀愛的機會。像這種情況就需要父母的支持,才能夠找到生活中的另一伴。

現在這個社會是開放的時代,只要男女雙方互相都有好感,在有沒有父母的支持下?他們也會走到一起來,在一起生活。

這就是所謂的自由戀愛,有的自由戀愛是幸福的。當然,有的自由戀愛也是失敗的。自由戀愛好與壞,關鍵取決於男女雙方的信任,包容和理解,溝通到不到位。

在當今這個社會,傳統媒婆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業務。因為時代在進步,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誰還需要媒婆來介紹對象。

我想各位網友,應該會承認我的這種說法吧!希望大家對以上的問題給予評論。如有更好的回答和理解,可以在評論區一起討論討論。


文清哥


假如,全國父母都不支助兒女結婚,情況會怎麼樣?相當部分的人認為會出現兩多:光棍多,離婚多。我卻認為:父母真的不插手兒女的婚姻大事,小了丈母孃要婚房的壓力,談婚論嫁的成功率更高。實際上,男婚女愛,過去是父母之命,媒婆之言。新中國後,自由戀愛了,父母無權干涉,媒婆失業。一般情況,都是男女戀愛後,才告知雙方父母出錢辦婚宴。請注意:結婚是以領取結婚證為準,而不是以辦酒席為前提。大不了,旅遊結婚,節約了資金,節省了婚房錢,何樂而不為?所以,結婚迴歸了理性,光棍自然減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