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收藏古董13萬件 私人博物館創收藏神話


近年國內的“收藏熱”一直“高燒”不退。有人提出限制私人收藏,認為盲目收藏將擾亂市場;也有人認為,私人收藏值得鼓勵,將成為國家收藏的有益補充。因此,近日“收藏家洪木榮建立私人博物館”這一事件在收藏界內外引起熱烈討論,有媒體認為這位潮州人創造了一個“收藏神話”。

收藏古董13萬件 私人博物館創收藏神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筆者日前到潮州市浮洋鎮參觀了這所歷時3年、全憑洪木榮一己之力建造的“華夏曆史博物館”,他詳細講述了自己的收藏史以及對“收藏熱”的一些看法。


  做真藏家而非炒家

  洪木榮小時候,他們那裡家家戶戶都在收購廢品,其中有很多銅、瓷工藝品。他從小喜歡古老的東西,覺得很有藝術價值。“只要是看起來比較漂亮的,我就一個個把它們撿回來。那時我才12歲。”

 

收藏古董13萬件 私人博物館創收藏神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那幾年他收藏的多為普通民間工藝品,數量不多,價值也不大,且僅限於潮汕地區。18歲開始,洪木榮就出去闖天下了。一次,他在四川文物總店偶遇古陶瓷鑑藏家喬德光,他知道喬德光在“文革”時搶救過不少國寶,後來喬德光就成了他的老師。80多歲的喬德光系統地教給他收藏與鑑別的知識,卻分文不取。由此洪木榮從一個業餘愛好者成長為專業鑑藏家。此後他開工廠、做生意,逐漸有了些資本。“有了錢以後,我才稱得上是真正開始搞收藏。”

收藏古董13萬件 私人博物館創收藏神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他告訴記者,“收藏熱”在上世紀80年代還沒興起,古董也比較便宜。他常常開車去山西、江西等地買瓷器,一車一車地拉回來,汽車都開壞了3部。搞收藏搞了30多年,如今他的藏品已達到13萬餘件,成為業內外有名的收藏家,獲得不少收藏機構頒發的榮譽稱號,還多次上了央視的《鑑寶》欄目。有人寫了一幅字畫送他,上書“藏家”,說他是真藏家,而非靠投資藏品賺錢的“炒家”。

收藏古董13萬件 私人博物館創收藏神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兩千萬元建博物館

  收集到如此多的珍貴藏品後,建一所個人博物館的夢想有了實現的可能。雖然很多人曾勸他把博物館建在北京、廣州、香港等大城市,他還是固執地讓它佇立在自己的家鄉。

  去年12月28日,博物館正式開館。它佔地面積25畝,耗資2000多萬元,共4層,建了3年。在一片典型的潮汕民居中,它顯得鶴立雞群、氣勢非凡。以金鉑鑲制的“華夏曆史博物館”館名,由國內文物考古界泰斗史樹青題寫。洪木榮精選了2萬多件藏品放入館內,包括陶器、玉器、書畫、傢俱等,最奪目的是元、明、清各朝代的上萬件瓷器。其中,官窯精品佔據整個第3層,民窯精品佔據整個第2層。洪木榮解釋,他最喜歡的就是瓷器。

  洪木榮說,開辦博物館不為賺錢。首先,浮洋鎮位置偏僻,觀眾罕至,幾張門票根本無法維持它的運營。這麼多年,他自己收集了一些珍貴藏品,要是為了賺錢而賣掉,也不可能建起這個博物館。而建館之後,藏品成為展品,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也不能向外出售。因此,他完全是靠實業來養收藏。

  今年國慶節當天,華夏曆史博物館的人流量破了紀錄,幾百觀眾蜂擁而至。“那天很多行內外的人都趕來參觀,說很開心,增長了見識。這個時候我感到很滿足。”

收藏古董13萬件 私人博物館創收藏神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填補國家收藏空白

  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林向幟對這個博物館印象深刻,去年開館的時候他曾去參觀過。他認為私人開博物館是很好的事情,可以彌補官方收藏的不足。因為有些個人藏品,國家不一定有,這種做法無疑豐富了國家收藏,填補了國家收藏的一些空白。

  而洪木榮表示,上世紀90年代以後他就很少買進藏品了。原因是“收藏熱”升溫後,市場上的贗品越來越多,真品幾乎難得一見,價錢也越炒越高。若非遇到愛不釋手的藏品,他不會輕易買下。他認為收藏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必須懂行才能涉足,“要搞收藏起碼要懂歷史,要懂得那個年代的工藝是怎麼做的。但現在很多不懂收藏的人也來搞收藏,其中很多就可能是贗品。”

收藏古董13萬件 私人博物館創收藏神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林向幟認為,私人辦博物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家盲目收藏。“個人收藏首先要學會辨別真假,假文物一文不值。現在市場上假文物太多了,不僅是陶瓷,字畫、玉器等都是這樣,這就要求收藏者多去參觀博物館,多參加研討班,多向名家求教,提高辨識文物的能力。從收藏者的溝通方面來講,比如陶瓷愛好者知道洪木榮開了這麼一個博物館,他們就會去參觀、去交流。這讓他們收藏時更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