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許戈|七年貨幣發行量翻倍 你的收益能超過15%嗎?

前二天,1500萬年薪的經濟學家發了個微博,就是不同凡響,一時成為坊間熱議話題,老百姓對貨幣的超發,總是敏感而無奈:

許戈|七年貨幣發行量翻倍 你的收益能超過15%嗎?

2013年3月,M2突破100萬億,時隔不到七年,當下已經破了200萬億。七年前你攢下的錢,如果不能翻倍,你就輸了....

在過去四十年時間,平均 M2廣義貨幣發行量,年增長15%,換句話說:你沒花掉的錢,每年收益率必須超過15%,才趕得上印鈔機的速度和效率。

當然,有人說,中國經濟規模也增長很多,所以需要更多的錢,這句話沒有錯。比如,2013年GDP是1塊錢,M2印鈔也是1塊錢,到2020年,GDP增長到2塊錢了,當然需要印2塊錢的鈔票,貨幣增長本身不是壞事,但過度就是壞事,叫“超發”。

經濟學有一個衡量是否超發的指標:M2/GDP,就是鈔票的數量比上經濟規模,但我們這個指標,卻很難看,2019年中國GDP是99萬億,貨幣餘額200萬億,M2/GDP已經達到了2

許戈|七年貨幣發行量翻倍 你的收益能超過15%嗎?

什麼意思呢,美國是0.7,就是說美國目前M2的貨幣發行量,只有GDP的70%,遠遠低於中國的200%。主要的原因在於,美國經濟主要靠民眾的消費,GDP的70%來自於消費,老百姓消費,工廠生產旺盛,形成良性循環。

中國的貨幣髮量,很大部分進入了房地產,是“磚頭、混凝土”經濟,2019年,新增的人民幣貸款,房地產貸款達6.65萬億,佔39.5%,個人的房貸又佔去31.56%,所以地產行業把人民幣新增貸款基本上吃掉了七七八八。

儘管我們貨幣發行量嚴重超發,但實體經濟沒拿到多少,大部分流入基建和地產。社會資金大部分沉積在房地產,形成產能過剩,居民槓桿過高(超過6成),房價飈升,而實體經濟空心化,老百姓六個荷包付首付,只能去拼多多。

國家也知道這對實體經濟不利,長此以往,肯定有害,但長期地產經濟,加大了地方財政對地產依賴度,土地財政屬於“躺賺”,拍塊地就有錢,2019年土地財政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52.9%,是地方財政最重要的資金來源。

許戈|七年貨幣發行量翻倍 你的收益能超過15%嗎?

高速貨幣發行量不容易改變,背後的邏輯是:

經濟發展和地方財經都要靠房地產,需要大量資金,只有靠巨量貨幣發行量維持,貨幣發行量也處於高速增長。

而投入房地產的資金,效率低下,遠不及美國消費經濟的效率,因此經濟發展速度夠不上貨幣發行速度,市面上的錢,就比經濟規模多多了。

最終貨幣貶值,民眾的購買力下降。所以過去四十年,你要麼踏上房地產的快車,要麼就被時代拋棄,越省越窮。

過去四十年,幾乎沒有能持續幾十年,年化超過15%回報的投資

人民幣對內的貶值,不是魔咒,是客觀現實。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也是謬論,實際是,過去十幾年,“你不理房,財不理你”,你再努力,再出色,也趕不上在一線城市買上幾套房,然後啥事不坐,慵懶地曬太陽,遊手好閒,不讀書,資產卻成倍上漲,娶了當年校花,僱傭了當年的班長和學習委員,同學聚會時,衝著當年最看不起你的班主任,得意而放肆地笑.......是一個辛酸的笑話,但卻又是事實。


人民幣匯率:可能開始對外貶值

過去人民幣國內貶值,購買力下降,但對外一直升值,2005年開始,人民幣從8.2開始升值,到2015年前,已經升到6.09.

許戈|七年貨幣發行量翻倍 你的收益能超過15%嗎?

我當時在一間外資金融機構,為企業做投資方案,當時企業問得最多的是:如何避免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帶來的損害。因為出口企業把商品賣給外國人,拿到美元,匯回國內,如果人民幣升值,就會造成收入縮水。

這對出口企業是挺大的損害,中國出口企業那時利潤也就2-3%左右,一旦升值較大,這筆買賣相當於白乾。

但2015年起,人民幣開始從6.09貶值,目前在7左右,背後的原因在於我們的匯率逐步開放,由市場決定,匯率主要受經濟和貨幣的發行量來推動。

長年依賴地產拉動,令實體經濟受到損害,而超發的貨幣,又推動人民幣貶值。任何一個國家,貨幣多印了,就會貶值。

除此之外,人民幣還受國際收支影響,中國過去一直出口大於進口,就是一直是賺錢,好比一個家庭,錢賺得越多,別人相信你家有實力。紙幣其實一文不值,靠國家實力做信用背書,就象一張欠條,一個家庭,一直在賺錢,他家的借條,你也願意接受,如果總是入不敷出,他向你借錢,給你借條,這個借條的信用,就不咋的。

歷史上,中國存在大量順差,人民幣處於較強地位。但是隨著中美貿易戰,以及近期疫情影響,順差收窄,甚至可能出現逆差,這對人民幣匯經會有較大的影響。

另外,從貨幣發行上看,近年因為基數擴大,每年絕對數量大到驚人,儘管美國歐洲也印鈔票,但橫向比較,可以發現,人民幣的發行速度與規模,遠超同期歐美。

許戈|七年貨幣發行量翻倍 你的收益能超過15%嗎?

2005年和1997年相比,人民幣M2餘額增加了269倍,而美國只有增加5.26倍。而2008年的,隨著4萬億的投入,貨幣發行的總量又上了一個臺階。

所以就回到文章開頭:不到七年,中國貨幣發行量從100萬億,到200萬億,貨幣發行量和GDP的比超過了2,遠高於歐美水平。

也就是說:從貨幣發行上看,人民幣匯率也存在對美元貶值的基礎。

加上最近美元走強,美元指數已經到了100左右,近期摩根又發表言論,看多美元表現,對人民幣匯率也是貶值的壓力:

許戈|七年貨幣發行量翻倍 你的收益能超過15%嗎?

能做什麼?

前文也講過,做為普通民眾無法控制貨幣發行量,過去幾十年,只有搭上房地產,才避免血汗錢,失去價值,但是最近幾年,房住不炒之下,再沿用炒房思路,會有風險。

去年開始,全國房價開始走平,一線城市甚至出現同比和環比下跌,而LPR利率,在疫情下有所調低,1年期LPR調整為4.05%,較上月下調10bp;5年期以上LPR調整為4.75%,較上月下調5bp。,但仍在4%以上,如果房價不張,而貸款利率仍高,意味著持有貸款房,是一種負利率資產。

許戈|七年貨幣發行量翻倍 你的收益能超過15%嗎?

未來個人覺得,資金再向地產去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不去地產,目前能承接這麼大的資金量,只能是股票市場,因為外匯管制,所以國內錢流不出去,外面壩築起來,資金只能去股市。

股市的資金,也相當於直接融資,可以有效支持實體經濟,所以,未來幾年,投資的高鐵,可以由房地產,向股票市場。

中國股市潛力有多大?

我先給大家看一張圖:

許戈|七年貨幣發行量翻倍 你的收益能超過15%嗎?

這張圖中,蘭色是最大的面積是美國股市規模,超過32萬億美元,中國多少呢?紅色的就是中國了,目前大約是8.7萬億美元,從佔GDP比重看,以2017年為例,美國依舊最高,達162%,日本次之,中國相對最低,僅為71%。

所以,股市未來長期看好,是一個應該有的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