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第一次買車,到底是省錢買十萬左右的國產車,還是咬牙買十五萬左右的合資車?

黎瓏


其實我更推薦你買豐田或者本田十萬左右的二手車,但一定要挑好,不然二手車水太深了。


說說二手豐田雷凌,豐田的品質就不用說了,號稱維修廠公敵,平行進口車商都不建議陸巡上質保,因為根本開不壞,你出去瞎開胡開不算啊


還有一點就是豐田的車保養真的便宜,又省油,中保研的測試 雷凌各方面都是優等,證明了它還很安全,所以日本車薄皮大餡的傳說一去不復返了。


反倒是合資標杆大眾B級兩兄弟 中保研碰撞測試成績慘不忍睹


別問,問就是高級!


鹿見綜藝


我看吹合資的多。我是2012款長安逸動車主,談談我這車吧。

缺點先說。生鏽!其實這也是我唯一吐槽的地方!

最讓我看不起合資的是這個事:一個兄弟是帕薩特頂配2015的,一個兄弟的是福特銳界頂配,這2個車和我一樣到目前都跑了12萬公里了。他倆都被拋錨在出門的路上,結果是喊的家鄉的4S店去拖回來!而我這逸動,卻一次也沒這樣來洗刷我!

我逸動,季節氣溫鉅變那幾天有點小異響,但也是最近這一兩年才出現。

我逸動8萬多8個安全氣囊,我想,這個價位當年怕沒那個合資車有8枚吧!

我當年選車,第一是要安全配置到位。準備的現金就是8萬左右!我的心態是這樣:平時咱們穿件衣服,都有可能被掛破,何況是高速行駛的汽車!開車,你開得再好,難免遇到黃司機惹你呀,所以安全是第一要務!

所以,同價位下,我會選國產!


龍鬚公789


以15年30萬公里為例,假如你買輛10萬國產相對不省油的,平均每公里5毛,15年共花15萬油費,加上車價共25萬。買輛15萬合資車相對省油的,平均4毛一公里,15年30萬公里一共耗油12萬,一共花費27萬。其中,保養費維修費稅費保險費比國產貴,起碼還要多花3萬。省油的目的是為了省錢,油是省了錢沒少花。

當然,如果10萬買輛油老虎每公里7毛8毛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精濃於血


確定你的購車類型,轎車和SUV目前在國內汽車市場區別非常大。

看法1:如果是SUV車型,雖然我在合資車4S店任職,但是建議你省錢買10萬左右的國產車。當然,10萬左右的國產精品車很多,你需要多花一些時間來研究參考。我個人比較看好哈弗H6、吉利GS、長安CS35PLUS、傳祺GS4。至於有一些車友提到的合資車中差不多價位的如三菱勁炫、現代IX25等,我就只說一點,車主是家用,是家用。開個5年就差不多了,合資車在這個層次和國產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相反,國產SUV在後期的使用成本上面要節省很多費用。雖然我承認合資車要比國產SUV的品控強,但是難道合資車就沒有問題嗎?就像大眾車系一樣,隨便找一臺看看發動機滲不滲油?所以SUV,就選國產車沒錯。

看法2:如果你確定是轎車,國產車10萬左右都是頂配高一級的車型,而合資車15萬隻能常規配置。例如10萬左右或多花一點可以購買到吉利博瑞,準B級車,依然以大眾為例,15只能開一臺速騰。兩者在級別上是兩種截然不容的感受。

國產車等於高一級別,合資車低一級別。所以對這方面有考慮就看自己喜好更大更豪的國產車,還是常規的合資車。

希望對你選擇有幫助。


老熊侃車


目前我和樓主一樣的情況,開始去看的思域,君威,菲斯塔,試駕後感覺思域真的不錯,而且下個月就是19款新車了,自豪版15萬不夠,一分錢不優費,猶豫了幾天,想想第一次買車而且又資金壓力還是挺大的,後來想想買個10萬左右的,可以省幾萬塊錢到時候有個週轉,同事說12萬以下就不考慮合資了,那就考慮國產品牌,最先想到的就是奇瑞艾瑞澤gx還有比亞迪秦pro,最後去到吉利4s店裡隨便看看,銷售介紹帝豪gl新款賣的還可以,價格也在10左右,就看了看,配置的確沒的說,10萬左右的車,真的沒想到配置可以這麼高,沒有試駕就回去了,然後網上看了看評論有說好有說不好的,看了一段時間回頭想想其實自己的要求太高了,10萬左右合資那叫一個慘,真的不吐槽了!多大能力辦多大事,真的沒必要讓自己更累,買車合適自己就行,不要考慮保值啥的,因為汽車本身就是消耗品,想保值就繼續電動地鐵吧,國產車目前看來會越來越好的,開3到5年都是沒問題的,也請各位支持我們自己的品牌,最後決定就買帝豪gl


我們不再年少


《阿張侃車》為您解惑

其實你的糾結我很理解,也很好解決,說說我的看法:

1、如果不考慮面子,而從性價比和實用性的角度出發,我相信答案非常明顯,一定選國產車。因為同樣的配置,國產車比合資車便宜了很多,而且經過這麼多年的錘鍊,國產汽車的整體性能已經很穩定了,根本不用太擔心質量問題,而且國產車的動力、配置以及內飾在這個價位都已經十分厲害了。購買國產車你不需要咬牙,不需要承擔太大的壓力,把省下來的幾萬塊錢都夠幾年油費了,實用又划算。

2、考慮行走的面子的話,交友談業務的時候確實開合資車別人會多看一眼,也比較有面子,那就咬咬牙買合資車,畢竟中國人的選車傾向還是比較偏科的。

3、想要省錢還要有面子,那也是可行的,你可以買10萬左右的合資產品,現在10萬以內的合資車有非常多的選擇。這樣的話既能保證了面子,還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何樂而不為呢。

4、跟自己的心走。假設你預算有10萬,那就根據自己的愛好,SUV也好,三廂家轎也行,不論合資還是國產,根據自己的預算去看,找到自己最喜歡、最合適自己的那款就可以了。


阿張侃車


買哪個價位的車主要考慮自己的經濟狀況。十萬的車和十五萬的車開起來肯定是不一樣的。主要差別就是駕乘感受,舒適性。至於面子問題,十幾萬的車是不存在的。如果放在十幾年前,那麼肯定推薦買合資車,合資車雖然貴一點但是從買車到賣車,合資車無論使用成本還是貶值率都要好過國產車。可能買車多花錢,但是使用過程中質量比較穩定,故障率低,油耗低。賣二手車的時候也要比國產車多賣錢,在車輛的使用週期內,合資車不僅開著更舒服而且最終折損也要少一些,省心、省錢。


但是現在如果選車,那麼國產車是足夠用的。與其咬牙買合資,不如退步買國產。現在的國產車已經不同往日。例如動力總車,十幾年前三菱發動機撐起國產車大半邊天,國產車以三菱發動機為榮。為什麼?因為我們造不好發動機,自己造的發動機不僅動力弱、油耗高,而且壽命短。單純的仿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各項參數與原型機相差甚遠,這也是早期國產車口碑差的原因之一。同理,變速箱也是如此。仿造的手動變速箱,掛擋行程明顯比原型箱長一些。更不要提吸入感了!一切都是仿造,馬馬虎虎 而且是初步的仿造。買回來第一年還不錯,隨後幾年裡異響、抖動是家常便飯。這就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差的用車體驗。


除了異響抖動之外,各種覆蓋件、內飾、表臺、按鈕、各種開關都會陸續的出現小毛病。例如中控臺塑料變色、按鍵失靈、卡滯、開關沉重、損壞總之小毛病多的令人髮指。其實這就是造車經驗不足,配件選購失誤造成的,當然和成本也有一定關係。總之給人帶來很不好的印象,以至於第一輛選國產車的朋友 ,第二輛車肯定是合資車。

但是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主流國產車實力與合資車差異不大。各大車企都有自己的發動機,即使是仿造的,性能參數也是十分優異的。例如比亞迪系列發動機,性能穩定,沒有原型機燒機油的現象。吉利長安奇瑞等車企也都有自己的獲獎發動機。至於變速箱,除了自己能造以外,完全可以採購優質變速箱。例如奇瑞造CVT,吉利與沃爾沃造雙離合、長城自己造雙離合變速器等,今天的國產車,三大件問題完全不用考慮,壽命問題早已經解決。至於車輛外觀,這個更簡單了,錢就能辦到。例如長安、吉利、比亞迪、長城等車型都聘請了世界知名設計師,旗下的車型外觀與整體造型完全不輸合資車,就差個車標。



至於性價比,國產車的強項。電子設備成本並不高,但是合資車為了賣高配,故意用配置拉開價格區間。最主要的一點,一輛合資車要兩個人分錢,售價必然高。國產車絕對是良心配置,能裝上的都裝上了!最終收益的是消費者。但是國產車與合資車還是有一定差異存在的,例如同類型車型油耗始終要比合資車高一點點,三大件水平也只能是接近合資車。但是如果只是代步買菜,國產車已經足夠了!家庭用車年行駛里程不會超過2w公里,油耗差異不大。國產車開上十年也不會壞的,整天在市區內堵車,國產合資真的沒有什麼區別。



咬牙買合資不如輕鬆買國產。買合資雖然可以帶來更好的駕乘體驗,但是追求更高層次的體驗是需要經濟支持的。咬牙買合資,說明也預算並不足。即使享有更舒服的體驗,也不一定帶來快樂。畢竟汽車買回來需要更多的養護費用支持的,緊巴巴的養車,遠不如輕鬆的玩車心情好。因為買車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水準,那就得不償失了!如果選擇國產車,剩下五萬塊,手頭一下子寬了起來,什麼問題都沒有了!此時可以愜意的享受汽車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完全無後顧之憂,心情更舒暢。如果追求的是駕乘感受,那麼咬牙也要上合資,畢竟買了一個不如意的汽車同樣會造成鬱悶,汽車這玩意買回來在賣掉損失非常大,來回折騰不如一步到位買合資。


水墨丹青一世情


以多年的經驗來說,最初買車往往的思維方式都是一步到位,咬牙也要上最貴的,這種衝動思維多存在於青少年時期,拉風炫酷是最想要的。綜合你的問題,我發現其實你家境應該只是普通人家,咬牙也無非十五萬以內,我覺得那就完全沒必要了。我推薦你買十萬左右的車就可以了,留下點往後消費也不少花。

因為買車後你會發現,除了維修保養汽油費之外,由於交際圈的擴大花銷也會比以前多了不少,各種應酬等等,以前可能家門口就解決了,現在開著車百八十里也不是問題。當年我就是為了口煎餅果子一大早直奔天津衛。

另外以目前國內的政策,我不知道外地怎麼樣,北京對汽車環保方面要求越來越嚴,開不了幾年就要淘汰,所以花大價錢買車真的沒什麼用處,除非買豪車能給你帶來生意或者效益,我朋友買了個六手奧迪,就是為了談生意的時候能談點更大的買賣而已。

我現在有一輛雅閣,一輛gl8新款,平時上下班開雅閣,這車不高不低,不顯山不漏水,在單位顯得低調。出去玩就開gl8,一家人其樂融融,很開心。

這是我一個七零後的購車觀。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點滴思維


首先如果是家用代步車,十萬左右,豐田威馳,本田飛度絕對夠開了,油耗、品牌、後續保養、保值率都有保證。15萬左右建議速騰,真的香。

然後需要看購車預算,如果本身資金不充足,何必咬牙買汽車這種消耗品,到手就貶值。

最後,我覺得題主沒必要糾結國產和合資,這個價位,差距不大,且國產配置上更豐富。



鍵盤評論源


買車看需求而不是看價格,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最容易糾結的就是選車,到底應該買便宜的國產車還是買貴一點的合資車?類似於這樣的問題,基本上都會建議你選擇15萬左右的合資車,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一步到位,避免後悔再花錢換車。

實際上這樣的行為並不建議,買車不應該看價格,而是應該看需求,到底需不需要買一輛這麼貴的車,買車後能不能負擔得起?要知道買車容易養車難,很多人只是看到零首付免息,須不知養車才是最大的開銷。

國產車一直以來都有著不好的口碑,現階段的三大件雖然比不上合資車,但也達到了較高的標準,不再是以前的動力弱高油耗故障多,如果只是家用車,10萬的國產車已經足夠用10多年了。

可能有人會說買15萬的合資車比較有面子,其實10萬和15萬的車型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雖然合資車在各方面肯定要強一點,但把錢都投入進去,後期的生活開銷、養車加油都會變得緊巴巴,買車並不是買貴就好,而是買對才行。

但如果追求合資車的穩定,那麼也可以選擇10萬左右的車型,沒有必要直接買15萬的,買車一開始都是追求一次性買最好的,大部分一段時間之後都會認為車也只是代步而已,價格高低、國產還是合資其實都一樣,除非是10萬的國產車和30多萬的合資車來比,那我肯定會建議買30多萬的合資車。

汽車就是一個代步工具,現在國產車在世界上的銷量也不低,性能操控以及安全性也能達到一定的標準,沒有必要追求合資車,按照自身的經濟條件和需求買車才是最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