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假如有人對漢武帝和衛青說:對於匈奴,你可以不愛,但請不要傷害,你認為這句話說的對嗎?

秋天的紅葉882



漢武帝是我國最偉大的帝王,禍亂華夏幾百年的匈奴被他打得“漠南無王庭”,他創造的大一統帝國更成為一個民族的符號。當時,打擊匈奴是漢朝的既定國策。匈奴人燒殺搶掠,和抗戰時的日寇沒啥區別,試想想,抗戰時期你鼓吹中日一家親,你的後果是啥,恐怕早就被國民鋤奸隊給收拾了。不過,咱漢武帝不愧為千古一帝,他的格局心胸擺在那裡不會因為你政見異己就殺人。

此人名叫狄山,時任漢武帝博士。漢武帝當時想派李廣利將軍北擊匈奴。此儒力主和親,勸導漢武帝對匈奴施加德行教化,大唱漢匈一家親。漢武帝也沒殺他,就對他說:博士,讓你去守一郡之地,你可以讓匈奴不入侵麼。狄山說:不能。漢武帝又問道,那麼一縣之地呢?狄山臉上汗水已經出現了,自己乃一介書生,去打匈奴不是白給麼,依舊硬著頭皮說:不能。漢武帝已經開始變了臉色,冷冷道:博士,那麼一個邊塞呢。狄山沒辦法了,再不答應估計就要血濺當場了,去打匈奴還有可能活,再拒絕肯定被拉下去砍了。於是邊硬著頭皮說,可以。於是漢武帝派他去一個要塞之地防禦匈奴,結果幾個月後匈奴入侵輕鬆攻破要塞,把我們這個倡導“漢匈一家親”的狄博士給砍了,懸掛在城牆上示眾。從此之後,朝廷裡再也沒有人敢對漢武帝對匈政策指手畫腳。我想那個人如果活在古代,去對漢武帝說這個話,估計下場和狄博士差不多吧。


子不語自成蹊


我覺得這種人要麼腦袋被門夾到了要麼被驢踢了!漢朝對匈奴是自衛反擊戰,是屬於受害的的一方,匈奴才是真正的侵略掠奪者!而漢武帝跟衛青霍去病等人則是救國救民的民族英雄,他們打敗了侵略者!

我們來看看匈奴人有多麼可惡!當時的匈奴人每年都會南下一次,一般是在每年7月30到8月10號之間,這是蒙古高原氣候開始轉涼的時候。匈奴人就會來掠奪我漢朝的邊民財產,碰到長城以外地區的漢人一律搶走當奴隸,牛羊穀物等財產也全部搶走。漢朝在向匈奴求和的70年時間裡,這種掠奪從來就沒有間斷,每年被擼走的百姓數量高達8000人之多。衛青霍去病在漠北大捷後能夠解放50多萬漢人奴隸,這就是在每年被匈奴掠走的邊民百姓。

除了每年的按例掠奪之外,匈奴每隔3~5年都會南下進攻漢朝邊城,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掠奪走這座邊城的軍資糧草以及百姓;一個是逼迫漢朝派人送禮賠罪,敲詐更多錢財糧草。比如,匈奴甚至派兵深入長安火燒甘泉宮。所以呢,可以這麼去理解,在漢高祖跟匈奴簽訂和平條約到漢武帝時期的70年時間裡,漢匈戰爭從來沒有真正停止過。

綜合起來就是,漢武帝反擊匈奴確實是不得不打的戰爭!像匈奴人這種毫無禮義廉恥、不講任何信義、兇狠野蠻的民族,就應該把他們從地球人抹掉!


優己


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還真有人對衛青和漢武帝說過這話,此人就是漢景帝時的名臣韓安國。他曾在吳楚七國之亂中為梁王手下大將,在梁都保衛戰中立有大功,後又多次成功調解了竇太后、漢景帝與梁王劉武這一家子麻煩人物間的矛盾,政治智商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另外,韓安國為人嚴謹持重,是個堅定的防禦派保守派。安國安國,維持國家安定團結反對軍事冒險正是韓安國一貫的政治表現。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韓安國進入朝廷擔任御史大夫。匈奴軍臣單于遣使前來求取和親,武帝乃召集群臣,展開了一場關於匈奴和戰的大討論。

沒想到會議伊始,主管外交的大行令王恢就率先站了出來,對和親表示堅決反對,說:“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背約;似此反覆無信,不如勿許,興兵擊之。”

王恢本是燕人,且數為邊吏,熟悉胡事,再加上他高居“外交部長”,所以其發言還是很有分量的,劉徹自是連連點頭,深以為然。

御史大夫韓安國卻說:“匈奴遷徙有如飛鳥,難得而制之也。今漢行數千裡與之爭利,則人馬罷乏,易為匈奴所乘。此危道也。不如和親。”

劉徹心裡暗自好笑:管外交的大臣想打仗,以打仗成名的大臣卻想和親,這可是怎麼說的?

最終,大多數官員卻都站在了韓安國這邊。

黃老信徒竇太后雖然死了,但朝臣們已經習慣了文景時代的休息無為,一時叫他們轉過彎兒來,那還真不容易。

少數服從多數,最終,劉徹批准了與匈奴和親的協議。從此,漢匈關係進入了短暫的蜜月期,漢政府不但答應與匈奴互通關市,並且遣使贈送了大量財物,以至匈奴全民親附漢朝,往來塞下,長城內外頓成一片友好和諧民族團結之歡樂海洋。

然而一切都是假象,不久,漢匈之間又爆發了馬邑之謀。看來,匈奴搶掠漢朝之心不死,武帝想要一舉殲滅匈奴的心也未息,接著衛青一場龍城之戰,又打出了漢朝的氣勢,一時間鷹派崛起,鴿派失勢,漢武帝便任命韓安國為材官將軍,讓他去漁陽邊疆,抵擋匈奴入侵。韓安國運氣不錯,剛到任就打了個小勝仗,還抓到一批匈奴俘虜,審問之下,得知匈奴軍隊主力見漢軍強大,早已遠遁大漠,不欲再與大漢為敵。

老謀深算的韓安國,聽了匈奴俘虜的花言巧語,竟忽然變得天真起來。他立刻上書武帝,說現在正值秋收農忙時節,請求停止屯兵,讓所有士卒先回去收糧食。結果,作為漢東北邊防重地的漁陽,竟只剩了七百常駐軍,但韓安國認為這就足夠了,匈奴已經遠遁,戰爭結束了。

韓安國錯了,大錯特多。對於農耕民族來說,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但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又何嘗不是呢?秋天,漢人的糧食成熟了,可匈奴的戰馬也肥壯了;所謂月黑風高殺人夜,秋高馬肥搶糧時,不管三七二十一,我搶的就是你。

對於匈奴人來說,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不是我的搶過來,就是我的。這很正常,理所當然。因為掠奪別人的勞動果實,這就是匈奴人的勞動習慣,一切只是為了度過寒冬,一切只是為了生存。

果然,漢朝這邊方罷屯兵月餘,匈奴人就殺來了,是年秋,匈奴二萬騎入漢東北境,殺遼西太守,掠邊民二千餘人,繼而又入漁陽、雁門,各殺掠千餘人。三郡剛剛豐收的糧食,自被匈奴一搶而盡。韓安國手下只有七百人,根本無力抵擋,幾乎全部戰死,無奈只好退守右北平,放任匈奴魚肉漁陽百姓。這正是,你罷兵,我殺人,莫錯過了好時光;你農忙,我搶糧,為誰辛苦為誰忙?

韓安國一敗再敗,悔愧交加,又連遭武帝責斥,鬱鬱不樂,竟至吐血而死。

衛青的龍城之勝與韓安國的漁陽之辱證明,面對匈奴,只能針尖對麥芒,與之拼力決戰。忍辱求和是沒有前途的。從此,漢朝上下終於統一了思想,不再瞻前顧後戰和無定,結果一時間,銳勇輕死之士充滿朝廷,保守派徹底沒戲了。


千古名將英雄夢


問這個問題的人應該把他送到大漢邊境,讓他面對匈奴的馬刀,看還能不能說出這樣的話!我知道肯定有人說“匈奴是華夏民族一部分,是人民內部矛盾”,我只想說:呸!

一、匈奴的歷史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匈奴是居住在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其先祖是我國第一個王朝夏的後人。也就是說,從本源上看,匈奴跟漢民族系出同根。

北方地區本來有很多少數民族及他們建立的政權,後來匈奴出了強悍的人物——冒頓單于,他逐步打敗併吞並了周邊國家,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北方政權。匈奴強盛的時候,東到遼河,西至蔥嶺,北到貝加爾湖,軍隊人數達到四十多萬人。

二、漢匈衝突的本質

匈奴與漢民族的衝突開始於秦朝,西漢建立後,深受匈奴之害。漢高祖劉邦就曾經被困白登山,如果不是陳平之計差點回不來。

此後,西漢王朝為了安撫匈奴,採取和親政策,不斷厚賄匈奴。結果女人沒少送,財寶物質不斷,都沒能阻止匈奴的貪婪,他們一次次突破漢軍防線,進入漢境燒殺搶掠,烽火直指長安。他們每到一處比日本鬼子還狠,導致西漢邊境很多城鎮成了空城。

匈奴人為什麼這麼殘忍?

  • 從文明角度講,匈奴民族就是一個落後的野蠻民族,只相信武力征服,不講信義。所以,無論你給他多少好處,他轉眼就能翻臉,就是一個不開化、不接受開化的豺狼民族!

  • 從客觀條件講,匈奴遊牧民族生產落後,物資極度缺乏,物質文明強盛的漢民族就是他們的寄主。遊牧民族的生產環境極其脆弱,一旦遇到天災,牛羊食物供應不足就大量死亡,匈奴人就面臨生存威脅,劫略鄰居漢民族就成為他們自救的唯一手段。

以上兩個因素決定了匈奴就是漢民族的天敵!

三、你愛匈奴嗎

有人由此有兩個謬論:

  • 1.匈奴是為了生存,不存在道義之爭,所以無可指責。

為了生存為什麼不從內部變革做起,至少你可以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為了自身的生存就掠奪、劫殺別人的財產和生命,強盜們不都是這麼想的嗎?

  • 2.匈奴原本是華夏民族的一個分支,漢匈矛盾就是民族內部矛盾。

是的,匈奴曾經是華夏民族的一支,但歷史現實就是,他已經是漢民族的敵對方,這個現實難道可以被忽視?即便是內部矛盾,對待殺人放火的強盜,不該消滅之嗎?

至今匈奴還有還多後人在國外,你可以把他“民族內部”嗎?

“可以不愛,不要傷害”。到底是誰在傷害誰呢?把保護祖國人民的衛青的正義之舉說成“傷害”,還有沒有天理了?

到底是什麼人才會有這種想法?


尋根拜祖


漢武帝發起對匈奴的反擊,意志是堅定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擊敗匈奴是漢武帝不可改變的大政方針,不可能有絲毫的妥協和退讓,如果那樣用兵的話,被擊敗了匈奴要是東山再起、捲土重來,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睿智的漢武帝是不會出此下策的。


求圓4


這種人實在是虛偽愚昧無知,想想那些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的民族。包括匈奴。如果不是漢武帝集全國之力反擊匈奴,最後迫使匈奴西撤。實力大減的匈奴在歐洲如無人之境,橫掃一切,給歐洲帶來整整300多年黑暗時代。可以想想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先付出了多大的犧牲,才成就了漢族。為什我們是漢族,也正是有那個時代鑄就的。沒有那個時代先祖的犧牲,也就沒有5000多年的文明流傳,也許在那個時候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像古埃及文明,古兩河流域文明。一些西方所謂的學者就說元朝,清朝不是中國,否定中國文明的流傳,以此打擊中國的民族團結和自豪感,國內一些親西方的人也在宣傳西方標榜的民主自由,民主自由要符合中華民族的文化。如果一個民族開始自我否定歷史,懷疑先輩的功績。那將會是滅頂之災。


啊藝84


說這話的絕對是煞筆!漢武帝會愉快所誅他三族。

不然就去對著匈奴說,你可以不愛,請不要傷害!然後可以幸福被匈奴趕到西伯利亞放羊了。

漢朝與匈奴的戰爭是匈奴先來打漢朝,按聖母婊的說法,漢朝就該打右臉再伸左臉讓他打,再跪獻女人和財產!這樣就不傷害匈奴了,反過來成匈奴傷害漢朝了,愛是相互的,傷害也相互的,和敵人談愛與不愛,甚是腦殘!




有些人看著現代幾個國家外交平平淡淡,就以為古代也是和平外交。

國家利益層面,本來就沒有絕對的正義。

用正義的大腦看待戰爭,最後死的比宋襄公還慘。

漢朝和匈奴,只能存在一個,要麼匈奴南下滅亡漢朝,要麼漢軍北上驅逐匈奴。誰讓漢朝佔了這麼好的地盤。

古代顯得和平的外交,都是兩方差距巨大,以一方稱臣下跪換來的和平 。

匈奴不打,絲綢之路怎麼鑿空,更不要說對後世影響了,說不準沒有這一步連說這話人的先祖都生不出來。

而漢朝對匈奴的殘忍,是因為匈奴對漢人的殘忍。 匈奴高興不高興就南下犯邊來一次大搶劫,不是搶紅包,是搶錢搶女人,摧毀城池村莊,把男人變成奴隸,女人變成性奴隸。對這樣的搶劫犯,強姦犯,殺人犯,縱火犯,還能忍,真當大漢沒丈夫!

漢朝與匈奴的戰爭,主要是由於遊牧民族的掠奪和搶劫。

而且戰爭不是目的,消除矛盾才是主要的!

不解決遊牧民族如何發展的問題,戰爭就不會消除。 當匈奴弱到一定程度,就會自然消亡。

匈奴人後來融入漢族了。另一部分遠走歐洲。 而且,南匈奴歸附不也過得很好嗎!

爭奪生存空間和資源是生物的本能,而人從本質上講也是一種生物。

而所謂的人道是用來忽悠別人的。 正義是用來包裝自己,邪惡標榜敵人。 用錯用反了無異與自取滅亡。

完全人道善良的國家民族只有被更加野蠻的民族滲透,征服,滅亡,奴役。 多少善良人道的民族早消失的無影,剩下的那一個不是披著羊皮的狼!

遊牧和農耕的衝突大於協作。

遊牧民族的經濟成分決定其狼一般的弱肉強食, 為了爭奪生存資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沒有緩和的可能;要麼殺光他們,要麼被殺,如果是你,你該如何?


蓉兒是妹紙


當日本鬼子佔領中國,你可以不恨,但請鬼子不要傷害你,包括你的家人,你能相信嗎。我不知道到底是漢武大帝、衛青在傷害匈奴,還是匈奴在隨時隨地想啥時候傷害,就啥時候傷害我中原百姓?說這種話的人你是腦袋進水了,還是LT了?衛青不是在傷害匈奴,而是為了中原百姓的生路,在將強盜財狼進行的獵殺!有了漢武大帝,有了衛青、霍去病的一生奮鬥,才換來了中華民族的長治久安。查查歷史,你就知道擊潰匈奴,而後匈奴是如何將歐洲帶入五百年的黑暗的中世紀,你就知道漢武帝有多英明,衛青、霍去病有多偉大!民族的未來是由英雄來創造的,請永遠銘記我們的英雄!英雄不容詆譭。OK!!!


行雲流水


瞭解下嵐閔為啥不是正史的民族英雄。瞭解下殺胡令的背景是啥。漢族人曾差點像美洲印加人被西班牙人滅族。可見多讀書有多重要,沒有足夠的知識面才會問出如此傻的問題。


愛拍照的大兔兔


還是迴歸這句話的願意吧,不愛請不要傷害說的是,狗是有害動物,世界各國的法律都是狗必須得到主人的庇護和嚴格管理才能生存,沒人要就殺掉。咬人的狗更加必須殺掉。因為狗主人的疏於管理和違法拋棄必然會導致狗被殺掉,所以才有此說法,意思是狗主人必須對狗終身負責,不能疏忽,更不能拋棄。都是約束狗主人的,可中國的狗痴們卻以此為藉口反對殺掉咬人狗,至於清理流浪狗,他們更是如喪考妣。還有流浪不是狗的錯,錯的是人。說的是一個意思。

既然意思明確了,再說匈奴,漢朝的反擊真的不是傷害,匈奴王庭縱容甚至帶領匈奴人劫掠才是傷害。因此這句話說的是匈奴王庭要愛護自己的子民,去劫掠就可能被殺掉,衛青霍去病是正當防衛。合理合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