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美國也是糧食大國,他們是如何處理秸稈的?

賣柚子的小夥子


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且美國不僅是金融服務業排名世界第一,其農業生產技術也是全球最先進的國家。而且美國的耕地面積比中國還要大許多。美國的耕地面積達到了21.5億畝,而美國的農業人口只有350萬人!



同時美國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麥、玉米,油料作物包括大豆、油菜等!經濟作物包括蔬菜、水果、棉花、菸草等!而美國的糧食產量除了滿足美國國內的需求以外還大量的出口,因此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出口國。


那麼美國既然擁有著如此發達的農業和廣泛的農業種植,那麼美國是如何處理農業生產而帶來的秸稈兒問題。難道美國就沒有焚燒秸稈還田的汙染問題嘛?

實際上美國確實很少會將農作物收穫過後而剩下的秸稈兒焚燒。這是因為在美國的農民眼裡這些秸稈兒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也是可以繼續被利用的重要原材料。

美國除了擁有著發達的農業和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以外,美國還擁有著發達的畜牧業和先進的畜牧養殖技術。而大規模的畜牧業養殖則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飼料來滿足數量巨大的牲畜的需求和開銷。因此美國的農民便會在將糧食收穫過後的秸稈進行加工之後儲備起來,用來作為牲畜重要的口糧。



實際上儘管美國每年都會生產大量的玉米。但是美國人卻很少將玉米作為人類食用的糧食對待。而是將玉米作為牲畜食用的重要飼料!因此許多農民在玉米收穫之後都是直接連同秸稈一起打碎,製作成混合飼料來滿足龐大的畜牧業養殖的需求。


正是由於糧食採摘過後剩餘的秸稈能夠再次被充分利用。因此美國人一般不會將秸稈焚燒,畢竟這是對可利用資源的一種浪費。即使有一些糧食作物的秸稈兒不會被用作飼料也會打碎之後還田。畢竟美國許多地區的農場採用輪耕制度。美國人可以花一年的時間等待這些被打碎的秸稈慢慢變成腐殖質!

其實在中國許多地區一些牲畜養殖大戶也會收購一些糧食作物秸稈作為自己餵養牲畜的草料。只不過中國的畜牧養殖業規模較小,根本無法消耗掉如此巨大的糧食作物秸稈。



但是如果中國農民將糧食生產過後的秸稈打碎之後還田。但是中國由於人多地少,根本捨不得土地荒廢在那裡慢慢等待這些打碎後的秸稈腐化成肥料,因此中國的農民都是在收穫過後緊接著進行新一輪的耕作!


此時上一茬的秸稈兒根本來不及腐化變質,這就極易造成種子在耕種過後出現發熱或者土地生蟲的現象。造成種子發芽率不高或者死亡率上升!這也是中國廣大的農民不願意進行秸稈還田的原因。


珞珈山的貓


美國50個州,去年9月我去旅遊經過了17個州(從2-48小時不等停留一個州),除了西岸的加利福尼亞州有一點農產品農業外(蔬菜水果為主)沒有見過有一塊農業植物農田


王五耳


我來回答這一問題。

1

我去過美國,參觀過兩個家庭農場,對這個問題有所瞭解。主要三種處理辦法,

2

一是飼料加工。這部分佔到20%左右。

3

二是乙醇加工,這部分佔的不大,但未來會很有希望成為佔比最高的加工行業。利用秸稈發酵制石油。

4

三是秸稈還田,這部分佔到近80%。

5

僅有一少部分燒掉,他們在這方面有嚴格的法律。農民是不敢逾越的。

6

總之,他們處理秸稈是科學合理的。我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



英莫問667


我們國內也有很多專家在效仿美國的做法,也就是他們所說的秸稈還田的措施,但是在還田之後,效果反不如以前,簡直是赤裸裸的打了專家的臉,為什麼我們國內不能這樣處理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國內與國外的差別。

我們國內建議秸稈還田

國內建議秸稈還田,但是發現糧食產量反而低了,這是因為秸稈還田之後覆蓋在土壤上導致種子的發芽率降低,在一個就是在短期的時間之內土壤根本無法腐朽這麼多的秸稈,還有就是秸稈上面的病原體殘留很多,因此綜合以上的原因,我們國內秸稈還田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目前來說還有許多省市在實驗。那麼為什麼國外就可以的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如果想要了解他們是怎樣處理的?那麼我們首先就要了解他們的農業。


美國的農業分佈

他們的農業主要分為乳畜帶,小麥區,棉花帶,玉米帶等,主要是分佈在五大湖及東北地區,還有就是中央大平原,在一個就是南部地區,這麼大的區域非常有利於機械的大規模作業,基本上全都是機械化管理。第二個最重要的原因,他們的畜牧帶和農業帶基本上是處於接壤的狀態,這樣做有非常大的好處。

美國秸稈如何處理

他們的秸稈是如何處理的呢?首先,我們的實際情況是不能和他們相比的,剛剛我們也說了,他們的畜牧業和農業是緊緊接壤的,基本上也就是不分家的,所有的秸稈在收穫之後 能用作飼料的都用做了飼料,不能用做飼料的基本上都漚肥處理,還有一個原因他們實行的是休耕的政策,也就是讓土壤休養生息,這樣有足夠的時間充分腐朽秸稈,讓他們變成營養物質。下面是青青大草原嗎?他們就是這樣放牛的。


國內不足

這也是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們無法改變,他們人煙稀少,而地域面值廣大,非常容易的可以將農業以及畜牧分化處理。我們這裡基本上鱗次櫛比的都是村落,還有以及就是各種公路,各種城市,農業很難集中處理。因此,機械化和規模化離我們也比較遙遠。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為了消除田地裡的乾草秸稈,美國有位農民把用來噴撒農藥的農用車買下來之後對其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裝。原先用來裝載農藥的罐子被換成了大尺寸丙烷罐,噴撒農藥的噴頭也被耐高溫的特製噴頭所替代。改裝完畢後的噴火拖拉機,在投入使用時會同時噴出20多條火舌,遠遠看上去就像是在用一把超大尺寸的火犁在耕地,蔚為壯觀。如今這種噴火拖拉機正受到越來越多美國的農民的歡迎。

噴火拖拉機它用的是火高溫拔草,燙傷,然後讓燙死掉。這種方式主要是在一個農用機器車背後裝了一個火焰噴射架原理跟播種機的相似,車在前頭開,後頭的火一直在噴,直到把草燒死為止,而且這個火大概有2000℃的樣子。




一睡千世紀


對於美國人來說,作物脫除糧食後剩餘的秸稈並不是廢物,相反,還是寶貝,所以他們不會像亞洲一些地方大肆焚燒秸稈,不但汙染空氣而且也沒有經濟效益,這也許就是科技文明帶給人類和自然好處的體現吧

那麼美國人是怎麼把秸稈變廢為寶的呢?大概有四個方向

第一,被畜牧業消耗。

秸稈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能量充足,經過氨水或氫氧化鈉處理後會變得更好消化,是牛、羊等反芻動物很喜愛的粗糧。美國種職業發達,畜牧業也很厲害,所以養牛養羊的人會出錢購買打碎的秸稈來做飼料。

第二,在田裡堆肥。

對於種植業來說,其實作物產糧越多,土地消耗的營養越大,所以我們的農民伯伯每年都會給土地施加一些尿素和氮肥等等,與之相比秸稈能夠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防止土壤侵蝕,促進土壤中有機質和氮、磷、鉀含量的添加,還能少用化肥。所以,美國農民通常把秸稈收割、打碎後埋進土壤,

第三,作為原料生產工業品。

美國人喜愛用玉米的秸稈做家門前的秋季裝修,每年10月底的萬聖節、11月底的感恩節,玉米秸稈、南瓜、菊花、葫蘆等,都是製作裝修物的常見原材料。而且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部分科學家已經在從事把秸稈製成生物乙醇燃料的研究,解決成本問題後一旦面世相信會對現有的能源行業有著不小的衝擊。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中國作為糧食大國,年產量年年增加的同時,作為副產品的秸稈的產量也在增加,然而儘管出臺了多項政策,秸稈問題還是未得到根本解決。

在空氣汙染問題日益頻發的今天,如何杜絕秸稈焚燒、合理利用更是成為人們的熱點話題。不妨讓我們去看看同為糧食大國的美國,是如何處理秸稈的?

美國與中國都具有複雜的農業環境,秸稈年產數億噸,經筆者分析總結,主要有以下五種處理方式:

一、做飼料:美國作為畜牧業大國,自然對飼料的需求很大。研究表明,秸稈因其富含豐富的纖維素和木質素,更有利於動物的消化吸收,深受牛羊和農場主的喜愛。

經過簡單的粗加工(甚至不加工)秸稈就從農業廢品轉變為牛羊眼中的美味。要知道,美國人是極愛吃牛排和乳酪的,那麼對於秸稈的需求還會少嗎?

二、做燃料:在我們中國,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通常都是用秸稈作為燃料。比如說我老家就在農村,平時燒飯、炒菜,用的都是土灶,土灶裡面燒的就是秸稈。


在這點上,美國和我們有點不同。雖然他們也是把秸稈作為燃料,但是美國是先將秸稈通過生物發酵做成乙醇,再把乙醇作為燃料。

將廢棄的秸稈通過生物技術研發製成綠色環保的燃料,這聽起來有點高科技,但事實上這個技術正在美國發展的很火熱,受到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

筆者認為,這點我國也可以借鑑,一旦研製成功,不僅可以解決秸稈問題,更是減少了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環境。

三、堆肥:秸稈是農作物收穫籽實後的剩餘部分,富含氮、磷、鉀、鈣、鎂等重要元素,是一種天然的綠色化肥。

美國農民多采取休耕的方式耕種(即第一年收穫後第二年不再繼續種植)留在土地中的秸稈經風吹日曬,轉變為對土壤有利的元素和有機物,保證了土壤肥力。

若是不想修耕,可以把秸稈收割用機器打碎後埋進土壤,同樣可以起到增肥的作用。
▲秸稈培養毛菇

四、製成手工藝品或者工業產品:在美國,秸稈經過精加工可以產生6000餘種工業產品,其中將秸稈高溫裂化得到的塑料顆粒,正是當前討論的另一熱點話題——可降解塑料的主要成分。

另外,由於其富有農場特色,將其製為聖誕節,萬聖節等裝飾品也不失為一個好點子,價格從幾美元到上百美元不等,說明這種特色裝飾品在美國還是有一定市場的。

五、焚燒:在美國的某些大州的環保局網站上,我們會發現,秸稈光明正大的站立在“你可以焚燒什麼”這一板塊中。

為什麼在中國明令禁止的秸稈焚燒,在美國是合法的呢?因為想要在美國合法的焚燒秸稈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必須要做到“人和地利天時”。

人和:首先,允許燃燒的尺寸是有限制的,若秸稈堆的尺寸超過此範圍,必須先向環保局“打聲招呼”,在得到批准後才可以進行焚燒。

地利:焚燒時,焚燒地必須離周圍最近的餐館,學校,住宅,商店等建築保持至少300米距離,更要遠離林區。如果一定要在城鎮等人口密集區焚燒,要還要提前向環保局提交書面申請,得到批准後才可焚燒。



天時:你以為滿足以上要求就可以焚燒了嗎?並不是的,焚燒當天的大氣條件必須有利於汙染物的消散,還要看老天爺心情如何。若剛好“幸運的”趕上雨天,霧天大風天,準備已久的秸稈焚燒事宜,也只能推後了。

正是因焚燒簡單方便,我國農民才會紛紛採取這一方式處理秸稈,到了美國卻變得如此麻煩苛刻。如果筆者是美國人,肯定不會通過焚燒來處理秸稈的。


史之策


美國也是糧食大國,他們是如何處理秸稈的?美國怎麼處理秸稈的我不知道,但是對於處理秸稈我可以發表下自己的看法,目前國內處理秸稈就是深翻入田,理論上深翻入田之後秸稈發酵可以為第二年的植物提供營養是個很好的方法,可為什麼農民不願意這麼做?

主要有兩個原因:1、深翻入田增加了農民的支出,使用旋耕犁和普通犁犁地的費用是不一樣的。而且若是秸稈打得不碎即使入田了也很難發酵,發酵時間長,作為肥料的效果也並不突出;2、深翻入田造成第二年病蟲害增多,秸稈中含有大量的細菌和蟲卵,入田之後反而為這些細菌和蟲卵順利過冬提供了幫助,很多時候會加重第二年的病蟲害。基於此很多農民不願意秸稈還田。

而目前我國又不允許焚燒秸稈,甚至部分地區土灶都不讓使用,那秸稈最主要的處理途徑還是得還田。但還田靠農民一家一戶得去處理並不現實,而且我國是農業大國,各地區地勢也不禁相同,對於秸稈的處理並不能一刀切,而應該因地制宜。

對於平原地區,因為地塊較大,適合大型機械作業,那我們完全可以自主研發或者國外進口大型農業機械,對秸稈進行統一處理,統一規劃,這樣就更有利於秸稈處理。而對於一些散地較多的地區應該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並不需要一畝地給農民多少錢讓農民自己想辦法處理秸稈,既然秸稈可以做成飼料,可以做成生物質燃料,那就可以拿部分補貼採取工廠和農戶共同配合的模式,把生物循環利用的科技工作在農村得以充分的發展。

自從秸稈禁燃之後,秸稈處理就成了農業發展的一大難題,若不採取措施綜合治理,現在是以後也是。希望有關專家不要坐在辦公室中思考問題,多到田間地頭走一走,瞭解下農民的需求和農民的日常的農業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切實有效的方案,如此才能解決各項農業問題,讓農民切實感受到科技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幫助。


果然悠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是糧食大國,所以對於他們國家如何處理秸稈也是很好奇,畢竟人家是發達國家,應該跟我們處理的方式不一樣吧!

其實在美國處理秸稈的方式應該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方式就是土地休耕,等秸稈腐爛化為腐料之後再去進行耕種。或許有人會說,如果讓秸稈腐爛的話,那還不得等很長時間啊!所以人家採用一個更為方便方法,就是將秸稈用機器打碎,然後埋在土壤裡面,這樣就好加快了秸稈的腐爛時間。而且還能夠增加田裡土壤的養分含量。

第二種方式就是餵養家畜。美國人人家種地的人可不是單純的就種地,他們可是採用農業和畜牧業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地裡剩下的秸稈就可以經過處理做成飼料,拿來餵養家畜。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對於美國的農民來說,秸稈不僅僅不會成為他們的麻煩,還會成為他們節省資金,提高收入的東西。

而目前國內對於秸稈的處理還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以前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採用焚燒的方式,以為這樣既節省了時間,燃燒剩下的草木灰還可以作為養分供給土壤。而這兩年國家禁止燃燒秸稈了,所以大家總是在秋收之後對於秸稈如何處理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對於東北地區的人來說。那麼農民的經濟收入主要就是靠種植玉米和大豆。而這些都會剩下大量的秸稈沒辦法處理。而對於加工成飼料來講,成本太高。基本上都是出力不討好。

所以說,國內對於如何處理秸稈這個問題,還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考察和研究,才能找到最符合我們的方式去處理。


臨沂風清揚


美國不僅僅是糧食大國,而是糧食第一產量大國。美國耕地面積188萬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一。2018年,美國糧食產量超過了5億噸。2017年,美國農產品出口超過了1400億美元。要知道,在我國農作物收割以後產生的秸稈成為威脅環境的一大難題。近年來,各地都出臺了規定,不允許焚燒秸稈。同樣是每年產生大量秸稈的美國,到底是如何處理這些秸稈的呢?

1.加工成飼料。秸稈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蛋白質、維生素等,如果加工成飼料,非常適合牛、羊等牲畜使用。要知道,美國人對牛奶、牛肉的需求量非常之大。進而,美國的養牛場對飼料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將秸稈加工成飼料,既滿足了奶牛的飼料需求,又能夠保護環境,確實做到了一舉兩得。

2.做成綠色肥料。事實上,美國農場超過50%的秸稈,都是“取之於田、用之於田”。美國農業都採取的是機械化的大規模農場形式,在將農作物收割完畢以後,對於農地裡面剩餘的秸稈,大多采取就地填埋的方式。如此一來,秸稈就變成了綠色肥料。要知道,長期使用化肥對農地不見得是好事。而採取秸稈填埋這樣的綠色施肥,對於土地恢復肥力非常有效。

3.綠色燃料。美國每個州都設置有農學院,指導美國農民科學種田。美國的農業科學家們,發明了很多種技術,能夠用秸稈發電,而且整個過程綠色無汙染。此外,發電剩下的秸稈渣子還能夠做綠色肥料。如此一來,秸稈就實現了“廢物再利用”。

4.建築材料。很多美國人喜歡在秋天用玉米秸稈作為裝飾物,放在自己門口。到了冬天,這些秸稈就能夠起到保溫的作用。此外,美國人還發明瞭一種技術,能夠在高壓之下,將秸稈轉化為環保的建築材料。

事實證明,秸稈如果直接燃燒,那就是環境汙染的源頭之一;如果使用科學技術,深挖秸稈的其他作用,也就能夠變廢為寶。在這一點上,老美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