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魯迅就是當時敢於批評的自媒體人

魯迅生活的那個時代似乎風氣較為開放,不然為什麼魯迅那些如投槍匕首似的小文能夠發表?

魯迅就是當時敢於批評的自媒體人

魯迅的雜文犀利異常,不同流俗,也不隨大流,獨樹一幟,剖析事理筆筆鋒刃,無堅不摧。他的雜文能夠發表得力於他的身份,也得力於當時書報審查官審核不嚴的緣故,當然更得力於風氣開化,民主氣氛活躍的環境。

魯迅就是當時敢於批評的自媒體人

對於段祺瑞執政府門前請願學生被開槍打死的事件,本屬於不能議論之國事,就是一些京城大報也不敢隨便議論,只是勸青年學生不要隨便出來遊行示威。而魯迅偏偏敢站出來,一連寫了《無花的薔薇二》、《死地》、《可慘與可笑》、《記念劉和珍君》、《空談》等文章,以此紀念被段祺瑞執政府殺害的青年學生。他在《記念劉和珍君》中寫道:“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批評段祺瑞政府、流言家不留一點情面,對於他的學生劉和珍君卻充滿了讚美和惋惜。在《空談》中寫道:“改革自然常不免於流血,但流血非即等於改革。血的應用,正如金錢一般,吝嗇固然是不行的,浪費也大大的失算。我對於這回的犧牲者,非常覺得哀傷。”

魯迅就是當時敢於批評的自媒體人

敢於批評當時政府,敢於回敬當時流言家對犧牲學生的中傷,敢於冒著危險替四十八個犧牲的青年學生鳴不平,直面事實,直面時事,直面慘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鮮血,這就是一個鐵骨錚錚的自媒體人魯迅的風格。如果當時風氣不開化,沒有延續“五四”以來民主、科學的風氣,只憑書報檢查官那一關就可以輕鬆把魯迅的文章槍斃掉,哪裡有他發表的可能?

魯迅就是當時敢於批評的自媒體人

魯迅的勇敢還在於對當時的時事進行評論,絲毫不留情面。對於酒樓飯館“莫談國事”條幅的諷刺,對於《現代評論》不當言論的批評,對於“拿盧布辦事”事件的挖苦,都恰到好處,讓人痛快之餘,不禁莞爾。

魯迅就是當時敢於批評的自媒體人

魯迅在《論天才與土壤》中寫道:“不但產生天才難,單是有培養天才的泥土也難。”以此來看,現如今真的缺乏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