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35歲就是職業危機,那麼該如何防止被裁員?

雲生活


許多職場人普遍認為35歲成為中年人危機分水嶺,而我身邊的一群年近40的老傢伙一個個卻安然無恙!因為他們掌握了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01 最重要的技能

當你擁有別人沒有,或者比別人更好的技能(技術),公司已經離不開你,你的離開是組織的損失,是企業的悲劇,試問,危機還會有嗎?

老李是一家建築設計院的主任設計師,科班出身,21年設計經驗,高級工程師。主持設計省市重點項目15個,其中2個項目獲得國家“魯班獎”,11個項目獲得省市級優質工程獎。

對於老李這樣的人才,誰願意放棄?那麼很多人會說,像他這樣的高級人才又能有多少呢?大多數人還是一樣難逃一劫!

那就做好提前規劃(佈局)

02 不再一顆樹上吊死自己

如果我們不能成為老李那樣,擁有別人離不開的技能,那麼我們可以提前規劃職業生涯。

張小龍,創造微信那人,不陌生吧。他研究生讀的是電子信息類專業,內心偏愛代碼,畢業以後搞了兩年代碼開發,以後開了了第一個Foxmail的郵箱軟件。

2000年賣了後,加入了騰訊,除了接著搞搞郵箱之外,誰能想到他整出個微信,誰又能知道10年的後微信成為這麼牛逼的社交軟件?

從學微波,到開發代碼,最後做了產品,跨度一目瞭然。都是一個肩膀扛著一顆腦袋,別人能跨專業,跨崗位,咱們也一定能!

只是,提前準備,很有必要!

03 小結

以上兩條最有價值,也最真實。其他答案如,馬屁,行賄,跳槽,創業……可能都是方法。

價值感不高,做一個別人離不開你的人,做一個危機意識超前的人,可能會走的更遠。


老高講職場


那很不幸,我在31的時候就被變相的提前裁員了,然後自己也沒有再給別人上班得想法,就自己註冊了一個公司,三兩個人就那麼開始弄著,兩年過去了,可以說,很不如意,不到沒賺到錢,還陪本欠債,但是心裡沒有後悔,現在身北幾十萬貸款壓力很大,但是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在以後靠自己慢慢來了,現在在學習拍Vlog,所以,遇到就業危機,不用怕沒工作,只要有技術,在中國餓不死


FF夢裡拍VG


可能是人到中年的原因吧,剛好35歲的我,總是莫名其妙的被很多關於中年、關於35歲的文章搞得心情特別的糟糕。

或許是中年本身存在著太多不可言傳的變數和危機,或許是提前感受到老年的那種滄桑感,或許是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人太缺乏安全感,所以這種中年的話題就會顯得特別的引人注目甚至是引起共鳴。隨便百度一下,都是鋪面而來的:30歲還沒有走到管理崗的人,後怎樣了?35歲還做基層員工,前途在哪?35歲還沒有當上領導的人最後怎樣了?財務崗超過35歲的簡歷不用看了……

因為有著類似的處境,或者類似的經歷,所以就特別的有共鳴感,每次看完這些雞湯文章之後都是特別的感慨,然後就心情不好上那麼幾個小時,過了幾個小時還無法排遣這種抑鬱的時候,就會果斷的給老公發微信,傾訴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老公通常都只是聽,簡單的回一兩個表情,可能女人傾訴的目的本身就不在尋求解決辦法,而只是傾訴,所以他的回覆內容也無關緊要,傾訴完之後似乎能夠再次收拾心情繼續工作。

有時候分不清這種毒雞湯是好是壞,終日渾渾噩噩的上班下班的打點式生活,突然被淋了這麼一鍋毒雞湯,積極處事的人可能會覺醒那麼一陣子,至於有沒有實質性的行動上的改變就不好說了,畢竟安於現狀是人的本性。悲觀處事的人可能被這麼一鍋毒雞湯的澆滅了,從此鬱鬱寡歡……

人是很奇怪的,到了一些具有轉折點的年份,心理上總會有各種情緒的波動和思維的變化。比如畢業3年、畢業5年、結婚5年……可能也是對自己不足的反思,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所以就會特別的去思考接下來的日子我該如何去調整自己的生活、調整自己的行為。

特別是於我這種很愛反思和總結的人而言,每年國曆和農曆自然年的年底都會各做一次年終總結,國曆自然年更多是工作上的總結,農曆自然年更多是財務、生活上的總結。特別是今年,剛好是買房、結婚、生娃的5週年,所以就更加多的感慨,核算自己5年來的財務狀況,核算自己5年來完成的事情……核算下來發現這5年的自己還是小有成就的,只是一個可悲的事實是,老了5歲,現在已然是35歲,當初只是30……

正因為自己對自己做的總結吧,所以看到關於中年、關於35歲的文章就特別的敏感,可能因為到現在都沒有想過好的渡過未來5年的生活方式,所以就更加的多愁和憂鬱。中年危機、35歲危機……只能希望我不用太久就能夠找到自己生存、生活的方式。


職場面對面


1.你是個模範僱員\r從不遲到,工作踏實認真,與同事關係融洽以前,這些優點足以讓你逃過公司的裁員\r。可是現在不同了:經濟不景氣,職場規則改變了,要生存下去就必須適應新的變化。在需要為自己爭取機會的時候,許多人還心安理得地坐在辦公桌前他們並沒有意識到,一場裁員風暴已經來臨了。\r2.是時候收起你的牛仔褲了\r想穿什麼就穿什麼的哲學已經被.com時代埋葬了。新的職場規則漸趨保守,形象顧問林女士解釋道。那你應該穿什麼呢?她建議:以你的老闆為標準。她總是穿西服套裝?那你就至少買兩套褲裝,讓她看到,你很在乎你的工作。如果她在週末上班的時候總愛穿針織服裝,比如毛衣什麼的,你也跟她學。但是,在參加公司外的商務會議時,一定要穿接近客戶風格的服裝。\r我們部門第一次去見一個新客戶時,我給在那兒工作的朋友打了個電話,向他打聽他們公司職員的著裝習慣,28歲的財務經理貝寧說,我發現該公司職員的服裝都很正式,比我們公司要保守的多。所以我就穿了一身西服套裝,而我的其他同事呢,穿的都很時尚。貝寧的做法顯然很明智。該客戶主動要求我的老闆讓我留下為他們公司處理帳目。他說:‘她絕對是最專業的!’不用說,我也受到了老闆的大加讚賞。\r3.學會為公司精打細算\r就算你不是財務人員,如果你能為老闆提點兒能縮減經費的小建議的話,也會讓他對你刮目相看。如果你可以想出一點省錢的好辦法儘管這樣可能會給你帶來一定的不便你的老闆肯定會認為你是最有價值的職員,人力資源專家蘇瑾說。\r25歲的編輯助理劉佳因為建議在公司複印日常文件時停止使用彩色複印機\r,從而得到了老闆的青睞。其實這只是件小事,肯定其他同事也想到過,她說,但這每年可以為公司節省幾百美元。\r4.在老闆面前混個臉兒熟\r如果你終日蜷縮在辦公桌前,大老闆是不會注意到你的才能的。在她瞭解你的才幹以前,你首先得讓她認識你、看到你你得把自己移動到她的雷達範圍之內。就算你們根本沒有說話的機會,只是有時在走廊擦肩而過,你也要努力爭取面對面的機會。加洲人才中心的主管Adele Scheele博士建議你,給老闆發封E-mail:我有一些建議,可以讓我們的發佈會更加出色。我想跟您講講這些問題,能讓我去一下您的辦公室嗎?這樣就有見面的機會了,不是嗎?\r哪怕是再簡短的談話,你也不要低估它的作用。與老闆的非正式談話時間越多,她會越喜歡你,Adele Scheele博士解釋,她會漸漸把你當成她的人,也就會越來越離不開你。\r24歲的行政助理蕭云云每次在過道碰到老闆時,總會和她閒聊幾句,她總是開玩笑說,我是她的眼睛和耳朵,她永遠也不讓我走我想她是認真的。\r5.推遲度假\r計劃了好幾個月的非洲探險還是推遲一下吧,現在可不是度假的時候。正是大裁員時期,你不想讓老闆發現公司在你不在的時候也照樣運轉正常吧?!公司計劃裁員的時候,你千萬別消失,否則很容易把你挑出來,某公司的培訓專員警告。蜜月也不要度啦,如果你個人認為,人生中最美好的浪漫時光不去享受太過可惜,也請把時間縮短為一個星期最多一個星期!不過最好是延期啦。\r27歲的公關部經理古雨就嚐到了甜頭。部門中一半同事都打算夏天去度假,她說,但是當我聽說其他部門的人都沒有走的時候,我取消了我的旅遊計劃。 古雨的直覺是對的。老闆對她的做法非常滿意,同時,在其他同事度假期間,古雨有更多的時間表現自己多方面的才華。裁員風暴來臨的時候,她沒有被列入解僱名單。


萌娃成長日誌


當你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你的工作可能失去價值了。但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他督促你思考尋求改變。

我是90後滬漂老叔叔,今年29歲,雖然還沒到35歲,但我時時都有危機,我不僅要全力以赴做好手頭的主業,為客戶為公司為下屬創造最大的價值,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額看似利他,實則助人即助己。我仍然要時刻打磨第二條路,因為你永遠無法避免即便你已經優秀到卓越,當這次疫情來臨之際,你也只能待業在家焦急等待復工。

所以你要有PlanB,並不斷打磨這項技能,那麼在我這裡的第二項技能就是文字。

文字可以回答問題,也可以拍短視頻,但不管怎樣,有價值的文字,能解決問題的文字,就是有價值的,有價值就不怕沒價格。

回到你的這個問題,怎麼不被裁員,很簡單主動請纓做更高挑戰的事情,這樣至少保命,如果幹好了,更大概率還要給你升職。沒幹好,也可以被冠以“勇士”稱號,至少嘗試了,在同事和領導的風評並不會太差。

所以各位兄弟們,此時此刻起,要想清楚,除了你的主業外,你的副業是什麼,隨時做好抽身離開卻依然生活滋潤的準備,這是生活的強者。


90後滬漂老叔叔


職業危機是每個職場人都不可避免的。想要避免這個問題我個人的建議如下:


1. 副業

將自己在職場生涯中的人脈,資源,技能,資金不斷的嘗試整合,讓這些資源能去賺錢,不論是外包、自媒體等等,都要去嘗試和探索,目的就是賺錢。

2.創業

根據職業情況,選擇性的去往創業路上去走,不一定要全職投入,可以通過工作室,自由團隊等方式進行起來。

3.投資

根據資金情況,去做一些理財,保險,股票等投資,將資金合理的進行劃分安排,計算好每個月的開支,確保手頭的現金流後,剩餘的錢就可以去做一些複利與穩健的投資。

4.學習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我們處於什麼年齡段,什麼崗位。都需要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學習態度,學習才能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和動力。

最後,危機也好,失業也罷。我們都務必得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和樂觀的態度。每個人都會有困苦和焦慮的時期。能否正確對待最終還是要取決於自己是否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


吉生活2019


首先,我認為35歲不是職業危機,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職業危機年齡不同。空姐的職業危機年齡和一個焊接工程師一定不是一個年齡段。如果給職業危機定義一個年齡,我覺得從大概率來講,可能更接近40歲,而35歲,更接近於職業生涯的瓶頸期。

為什麼呢?

35歲,工作已經10年以上了,如果一直在一個行業裡,技術和經驗已經儲備到一定層次了,那麼實現40歲之前的一次躍升,是很重要的。常見40多歲的工人被裁員,40多歲的技術骨幹或者管理者被裁的概率還是小吧?

那麼35歲就很重要,上面有資深的管理者,下面有朝氣蓬勃,精力充沛的小夥子,如果上不去,那被後面的超越也只是時間問題,中國職場從來不缺人。所以,抓住機會,利用跳槽或者內部晉升,到達管理層或者骨幹層,風險就會小很多。


Philosophe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自己的一點淺談希望可以幫到你

這個世界對中年人真的是一點都不友善,一提到中年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危機”,然後就是“油膩”了。姜文在電影《狗日的中年》中有一段描寫中年人的生活狀態: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

人到中年如何生存下去,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其實我一直不認可“中年危機”這個詞,大量的事實表明,那些遭遇中年危機的中年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沒有為中年做準備,沒有長期的職業規劃,沒有職業發展發下堅實的基礎。年輕時種下了果,中年時必然會遭遇危機。

面對中年危機,我們該如何準備好應對之策呢?如何才能避免35歲的職場“生死線”呢?

01.進入職場的第一天就要為自己定下目標,並擁有領導思維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說一個90後的小夥子,兩年跳槽8次,記者問他是什麼原因,他說想找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但是每份工作好像都不合心意,於是便頻繁跳槽。

新聞中的這個小夥子很明顯就是在工作之前沒有為自己制定明確的職業規劃和目標便一頭扎進職場,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兩年跳槽8次,相當於一年跳4次,每三個月跳一次。這意味著每到一家公司剛適應過來就離職了,白白浪費了兩年成長的機會。

所以,不管你是職場新人還是老人,都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比如你的目標是兩年內成為部門主管,定下這樣一個目標,首先你要審視一下自己,距離這個職位還有多少差距,然後指定計劃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另外,你在日常工作中就要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你的視野會更廣闊,看問題會更有深度,對你的成長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02.格局要大,不要鼠目寸光,只顧眼前利益

什麼是格局大呢?就是你要把眼前的這份工作當做是事業去做,不要只看見眼前的利益,要著眼於未來。

職場中有些人會因為自己多做了一些工作,而到處抱怨;還有人因為老闆不在而早下班半小時而沾沾自喜…….這些都是格局小的表現。

而格局大的人會有更多責任感,他們會去主動承擔更多自己分外的工作,從而獲得更多的成長和經驗,這樣的人也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03.把一件事幹好,勝過幹完十件事

職場上很多人都處於“瞎忙”狀態,一天下來看似做完了很多工作,仔細看卻沒有幹好一件工作。他們並不是不想幹好工作,恰恰相反,他們想幹好每一件事情。

但是著名的“二八定律”早就揭示了一個重要道理,那就是要把80%的經歷放在20%重要的事情上。

我們每個人的經歷都是有限的,所以在工作中你也不能太貪心,想要什麼都做好是不可能的。所以你要懂得選擇重要的工作,花費主要精力去做重要的事。長此以往你會積累更多有效的經驗,業務能力也會比別人高一大截。

結語:

中年危機是一個可怕的詞,為了避免危機的發生,我們只好未雨綢繆。上述三點只要你認真貫徹,你會成為公司裡那個不可替代的人。當別人面臨裁員危機的時候,你依然可以高枕無憂。


優友哥吖


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這個問題,很高興可以一起交流,一起討論。

先說下35歲,好多人說是35歲是職業危機,我覺得由一些招聘條件而來的,就是在招聘的時候,35歲是個界限,所以覺得35歲是一道坎,其實我倒是覺得未必如此,因為35歲,精力旺盛,思維成熟,心也穩了,也知道自己要什麼,有經歷,有歷練,有積攢,有經驗;正是發揮才能的時候。

再回到問題本身,如果35歲就是職業危機,那麼該如何防止被裁員呢?

[1],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保持競爭力,不然會容易被更稱職的人替代。

[2],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技能,因為世界在變,行業在變,公司在變,所在崗位的技能要求也在變,只有不斷提高,不斷成長,才能跟得上公司的發展。

[3],橫向發展,比如你只是技術上的一個員工,那麼會帶人會教人就有可能變成指導,會管人會用人就有可能變成領導。

[4]既然是職業危機,就要有危機感,要時常想著自己是否還有利用價值,(“利用”並不是貶義詞),要懂得需要和被需要。

[5]有團隊精神,處好人際關係,當然不是當賴好人啊,有時候就算是一個精英或者骨幹,但是當團隊的人都不願意跟你一起的時候,離走也就不遠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您帶來幫助;因為我也過了35歲了,不過我覺得我正年輕;可以關注我哦,互相交流!


寒夜飄雪


您好,首先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35歲就是職業危機,如何防止自己被裁員?
35歲的確是職業發展的分水嶺,我們不能安於現狀,不求上進,應該居安思危,做好規劃,一步步經營好自己和工作。從以下三點分析希望可以幫到你:
第一,要有戰略眼光,有規劃和目標,格局要高。沒有長遠眼光,格局小的人也就沒辦法和公司共同長久的發展。
第二,要使自己變得更有價值,儘量多的積累資源和人脈。成為一個公司無法隨便替換的人,這種不可替代性也非常重要,而自己等時機成熟時便可以自己創業,必畢不想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第三,不斷的學習,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跟的上時代的步伐,不要被時代淘汰了。
以上三點希望對您有用,喜歡這個回答請幫忙點贊加互動,感謝大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c3b0002f1609771208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