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認為2012年的科幻電影《普羅米修斯》被嚴重低估了嗎?

鄭禕晗


1.主題內涵:超宏大、巨硬核。星際文明、太空旅行、生命起源、人類本質、人機關係、生死之辯。。。完整、全面且深入地觸及科幻類型片諸多最核心議題,並紮實有力地給出了創作者自身的闡釋和思考,毫不遊移漂浮,非輕飄飄軟綿綿的諸多競品可比。

2.場景特效:出人意表、新穎獨特。在角色設定上,無論工程師,還是異形幼體,以及大衛的設定等等都讓人眼前一亮、過目不忘。在場景設置上,從太空歌劇的大場面,到外星探險的中型場景,到異形搏鬥的小場景,無不張力十足、拿捏有度。就新穎性、獨創性、豐富性而言,獨一檔的存在。

3.情節鋪陳。劇情推進步步為營,懸念設置恰當到位,氛圍營造層層遞進,在太空歌劇和太空恐怖中取得完美平衡,直到最終謎底揭曉,高潮完美呈現,並留下適當伏筆(也是可惜之處)

4.人物表演。眾多主演均呈現出極具深度的表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肖博士堅韌裡的柔軟,大衛冷漠中的不安,塞隆女王高冷下的彷徨,wayland英才背後的恐懼,還有工程師的無名之怒,都飽含著創作者的深邃思考,並賦予了角色異常豐富的層次感,給予影片別樣的深度。

個人認為,新世紀頭二十年唯一能抗衡的只有AI。AI長處在於令人動容的情緒帶動力,的確同屬傑作,但綜合而論,就“科幻片”的科幻性而言,還是普羅米修斯更勝一籌。當然,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地心引力等等等等,當然都是優秀的科幻片,但同樣綜合評定後,都要等而下之。


冬天的雨季


《三大亮點》

1. 庫布里克2001般地開幕,冰島國家公園明信片一般地景色。連綿起伏的冰山,渺茫混元的大地,真是有一種盤古開天的感覺。那Dettifoss瀑布據很多英國觀眾反映是歐洲最壯觀的瀑布。

2. 外星船倉的設計,充滿黑暗哥特感的武器倉庫設計加上樂山大佛一尊,東西合璧的想象力。配合高科技的納米Holographic技術,讓大衛模仿Engineer,玩轉星球,未來感十足。

3. 法斯賓德的演出: David雖是我所見過的皺紋最多的機器人,但那一頭的金髮與碧藍的瞳孔無妨他依舊是翩翩公子一枚。儘管沒心沒肝, 卻帶著晦澀的人類氣質,彷彿每個傾心於他的男女到頭來都會被他負心而斷腸欲絕。

《三大弱點》

1. 故事空洞偏題:

過度用力地去感染觀眾(我國陳大導演經常做的事)反而使得故事空虛:比如Shaw 的臺詞不斷地重複著莎士比亞式的哲學問題。 要知道原本的異形系列是簡簡單單的一女砍殺怪物(facehugger)的故事,要麼生要麼死。要的就是直接的刺激,原始的恐懼,融入逼真的三維效果。如今Scott卻把它改裝成一部當人類遇見神卻不歡而散的探索電影。問題越問越大,主題越來越寬,角色越來越多,情節越來越複雜,反倒怪物卻只驚鴻一瞥。

2. 情節落入俗套:

過度使用倫理煽情,比如最後兩位船員大無畏地選擇與船長共存亡一白一黃一黑,世界和平的選擇。再比如那兩位留在洞穴中的青年科學家,一個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傻子,看到會動的就要kitty-kitty的那種,一個是膽小狂躁的二逼青年哭著喊著要into the dark, 整一個Ian Curtis上身。 例子舉不勝舉,Shaw的孤兒身份,Theron姐姐與他父親的關係,Shaw 的不孕不育,簡直各種韓劇精粹。一半的時間在繁雜,在說話,在喧鬧

3. 糟糕的角色設計及表演:

首先讓英國人民感到不滿的是Noomi Rapace 用帶有瑞典口音的英語充當本地人。其次有人覺得她的面部表情有限,基本都是做迷失狀。

 我覺得這不是演員本身的錯,你怎麼能讓一個純正的瑞典人說本地英語呢?關鍵是為啥要把她設計成英國人,難道因為Scott的愛國情結?說她表情單一,我也覺得不公平。因為東奔西跑的鏡頭基本都是中遠景,臉部特寫沒有當年Sigourney Weaver那麼多。 倒是覺得她長得過於雄性,無論是臉還是身體,都缺乏一種柔軟的性感。當年Sigourney雖也有張較雄性的臉,但身體也不乏柔軟與纖細。再遙想一下多年前第五元素中的Milla Jovovich,那真是要啥有啥的胚子。

而Noomi天生生得粗壯(她的原版龍紋身女孩更能突顯出這點),導演卻要求她時而表達一種女性的柔美(第一幕感動的淚光,不孕不育,情愛戲,夢見父親),時而又要顯出男性的力量(手術,逃命,最後搏鬥),勉為其難了。我覺得她和Theron 的角色應該對換才好,Theron是能亦剛亦柔的。只可惜Theron在戲裡演了一個有錢大亨的女兒,除了Queen-Bee女王的架勢無他發揮,最後死得也莫名其妙。

其他角色設計也一概B級片套路:船長是個愛音樂愛和平愛滾床的黑人,手下還有兩個聽話英勇的兵,Shaw的男朋友是個一開始嘻嘻哈哈很有愛的男人,在洞裡屁顛屁顛地,最後被活活燒死 。再說那大亨,一開始裝死不肯交際,後來也是含含糊糊地被曝光了,死時只額頭上腫一大包,屁都沒有放一個。





牙縫先生


其實當時看《普羅米修斯》的時候,之是當做一部普通的科幻片來看的,對其中的的特效鏡頭感覺十分的逼真,它本身作為科幻電影特效的使用類似於早期的星球大戰,在當時屬於極高的水準。當你看完之後就會覺得他的故事情節性,和所提出的問題並不簡單,會有讓你再看一遍的慾望,確實是被斯科特的導演水平所驚歎,這部片在豆瓣上7.0分的評分,的確很牽強。\r

        這部影片屬於《異形》的前傳,在事件鏈條上與《異形》系列有著很大的聯繫。看過《異形》的人都知道,《異形》的第一部裡有很多沒有做解釋的情節,像是奇怪飛船是從哪來的,在飛船裡有奇怪的蛋,而飛船的結構是怎樣,有怎麼會墜毀,上面經死掉的人是誰,灌漿是他們要去什麼地方。埋下了很多的伏筆,留給觀眾很大的猜想空間。當《普羅米修斯》上映之後,你會很驚奇地發現,斯科特的想法還是很宏大的,在1979年就為觀眾埋下了很多伏筆,而在30多年後給你揭開了他的由來。這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儘管如此,卻還是有很多的問題沒有闡述清楚,還是有意留下了很多猜想的空間,《普羅米修斯》回答了部分《異形》留下的懸念,它給你製造了一個人類起源與滅絕的新的宇宙觀。





嗨fans電影


我覺得應該是被部分人低估,這也是有原因的。《異形》是一個古老的系列,《普羅米修斯》在劇情的時間線上應該是異形前傳,而關注電影的總是年輕人居多,沒看過老版,少了樂趣不說,不清楚設定最要命。還有一個原因,影院版剪掉幾個關鍵鏡頭,導致有些劇情連不上,補課建議看藍光加長版。

這部電影細節實在太多,才上映幾年,資源很好找,也沒有什麼不同的版本,建議儘量用大屏細看。如果沒有仔細看過電影,後面的文章就沒必要看了。如果沒有看過老版《異形》,雖然不影響理解劇情,但會少了很多“填坑”的樂趣。補課至少要看1979年的第一部,後面的第二、三、四部可以先忽略,從我之前的系列文章可以看出,那幾位續集導演對於異形的暗線並沒有過多的關注。

開篇的楔子暗示工程師融化自己的身體,創造了地球智慧生物。希臘神話傳說“普羅米修斯”是泰坦巨神的後代,創造了人類,並盜來天火,開化人類智慧。彼得.維蘭德在任務簡報也講了這個神話故事,所以電影名字和片中的飛船都命名為“普羅米修斯”。

楔子有個細節,注意看瀑布上空的飛船是碟型,而不是後來的半環形,雷德利是出名的細節大師,絕不會隨便搞出兩種飛船。莫非工程師有兩個派別,一派創造了人類,另一派製造黑水想要毀滅人類,如同神話裡的“普羅米修斯”和“宙斯”。這是雷德利挖的另一個坑。

總的來看,《普羅米修斯》還算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前傳。這部電影的優秀點也是導演的優秀點,就是一定要關注細節。燈光攝影、人物對白、服裝道具、音樂音效均達到大師級,值得反覆多次欣賞。

缺點也比較明顯,不同於老版《異形》的大量留白風格,這部電影試圖把所有事情都講清楚,主題從單純的太空恐怖片,轉向了人類起源、生命的意義、人工智能覺醒等相對宏大的哲學命題,使得新系列有了強烈的史詩感,而最終的效果並不是很好。也可以說這麼多主題,不可能在一部電影裡面講完。

我個人也有這個奇怪的心理,一方面覺得故事要留白引發思考是最好的,另一方面又迫切想知道所有細節。

另外,異形系列很適合改編成電視劇。


淘出好劇


第一次看《普羅米修斯》,將其當做一部普通的科幻片來觀賞,驚歎其迷人的視覺特效(只可惜所佔全片的比重不大),同時感覺這部影片似乎沒那麼簡單,於是重看一遍。第二遍看完後,不由得被斯科特的導演水平所驚歎,同時也感覺豆瓣上7.0分的評價低估了本片的價值。

       

    該片被冠名為《異形》前傳,在情節上與《異形》系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看過《異形》系列的人都知道,《異形》第一部為斯科特所導,細心的觀眾會發現,《異形1》裡有很多未做解釋的情節,如陌生星球的奇怪飛船是如何來的,飛船裡為何會有異形蛋,飛船的內部結構為何如此設計,飛船是如何墜毀的,飛船上已經死亡的人又是誰,他們要去何方等等。看了《普羅米修斯》之後,你會驚奇地發現,斯科特在下一盤巨大的棋,早在1979年就為觀眾埋下了千里伏筆,30多年後才來為你解答。然而,導演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卻有意識地留了一手,故意不讓觀眾一次性吃飽,《普羅米修斯》只回答了部分《異形1》留下的懸念,同時又設計了新的懸念留在續集中為大家解答。

       

    但是,如果你認為《普羅米修斯》僅僅是《異形》前傳,那麼你又錯了。斯科特將其拍成前傳,僅僅是想續寫《異形》輝煌,同時增加本片的關注度,他的最終目的是開創一個全新系列,像《異形》一樣在科幻電影上“青史留名”。《普羅米修斯》重點探討的是人類起源問題,電影命名為“普羅米修斯”不僅僅是因為駕駛的那艘飛船名叫“普羅米修斯號”,更是想借助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在人類起源與發展史上的深刻寓意來闡述自己想表達的主題。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藉助神話故事探討起源問題上,斯科特將其上升到了哲學高度。一般地,只要一部電影上升到了哲學高度,那麼它的內涵及價值就“蹭蹭蹭”地直線飆升,而《普羅米修斯》就是這類電影的典範。在這一點上,它對《異性》是一大超越,如果說《異性》開創了科幻史上的一個新紀元,那麼《普羅米修斯》則豎起了一座里程碑。

     

    此外,斯科特對電影的運籌帷幄能力極強。由於站得高,所以看得遠,斯科特對電影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同時也具有極度長遠的眼光,即使過去了幾十年,也不會讓你覺得落後,仍能被其超前性所震撼。此外,在情節的安排上,斯科特的邏輯相當嚴密,《普羅米修斯》中,斯科特使用相當精簡的鏡頭向觀眾傳達著極度豐富的信息,如果你耐心挖掘本片細節,你會發現,這是一部信息量極大的電影,兩個小時的片長,從第一個鏡頭到最後一個鏡頭,每一個鏡頭都在告訴觀眾一個信息,沒有一個鏡頭顯得多餘,且全片邏輯合理,前後呼應恰到好處。


斯年


普羅米修斯劇本沒問題,有問題的是美術師。。為什麼會是哥特風?超前科技怎麼可能是哥特風?只能理解為繼承異性系列了。但是這個設定太突兀了。

哥特偏宗教,科技與宗教是不共戴天的。任何科技都需要明亮絢麗,操作和觀察才會更容易。科技都發展到能星際旅行了,飛船還到處黑漆漆一片,哄鬼呢?照明用電都解決不了還長途星際旅行。。。


Kenjikwok


我個人認為要理解普羅米修斯的劇情,需要從工程師、人類、生化人之間的關係來下手。要理清這個關係,首先要認清人類創造生化人的原因:一方面體現人類本身對生命創造的迷戀;另一方面也並不把自己創造出的生命認同為自己並對新的生命進行奴役。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就可以坐下來仔細的思考普羅米修斯的整個劇情了:

1. 工程師要創造一種生化武器,並完全聽從自己的指揮,有可能是用於戰爭。基於工程師的一貫習慣,把自身作為武器的一部分或者培養皿是非常正常的事兒,於是就有了異形的計劃,異形的基本設定是攻擊力強,體液是強酸,聽話。這個設想實際上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不過問題在於異形要通過工程師來培植,這就限制了異形大規模培植的數目。於是工程師就想出了李代桃僵的妙計,培養一堆跟自身類似的人類作為培養基。

2. 工程師找到了與自身生存的行星環境非常類似的地球,以一個工程師作為肥料,開始製造人類。(工程師的文明有非常明顯的有機生命生成的特色,連飛船大炮都是有機生長出來的,所以工程師這麼幹很符合邏輯))

3. 經過很長時間的演化,人類終於成型了,這時候工程師就像研製了生化人一樣高興,但野生的人類仍然面臨生育力很低,死亡率很高的狀況,於是工程師們開始像飼養寵物一樣逐步讓人類掌握智慧。在這個過程中,各個文明都和工程師接觸頻繁,當然,這個階段裡面,也有不少的人類是被工程師帶回自己的星系做實驗的。而且面對這麼低級的智慧生物,工程師也沒隱瞞自己的位置,跟他們說神的國度在哪裡哪裡。畢竟說了他們也去不了。

4. 公元兩千年左右,人類的數目終於達到了工程師所需要培養異形軍隊的數目,於是工程師們高高興興的帶著基因變異的罐子打算去地球揮灑一番。在此之前為了驗證下實驗的有效性,工程師們又做了下實驗,可能是用人類,也可能是用自己人。但是在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大問題,就像人類創造的仿生人也不是很聽話一樣,異形也不像工程師想象的那麼聽話,見人殺人,但是也見工程師殺工程師,於是一陣屠殺過後,就剩下了一個之前已經把自己放在封閉艙裡面不明真相的工程師哥們。

5. 很久以後,當人類已經具備高度發達的智慧和文明,並且創造了自己的智慧生命,並喚醒那個不明真相的工程師之後,這個哥們徹底的震驚了,這種智慧已經赤裸裸的在挑釁創造者的尊嚴,並且威脅到了他們,於是他果斷擰掉戴維的頭,幹掉了其他幾個人,並且繼續異形計劃。

大概是這樣吧。


吃白菜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 工程師要創造一種生化武器,並完全聽從自己的指揮,有可能是用於戰爭。基於工程師的一貫習慣,把自身作為武器的一部分或者培養皿是非常正常的事兒,於是就有了異形的計劃,異形的基本設定是攻擊力強,體液是強酸,聽話。這個設想實際上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不過問題在於異形要通過工程師來培植,這就限制了異形大規模培植的數目。於是工程師就想出了李代桃僵的妙計,培養一堆跟自身類似的人類作為培養基。

2. 工程師找到了與自身生存的行星環境非常類似的地球,以一個工程師作為肥料,開始製造人類。(工程師的文明有非常明顯的有機生命生成的特色,連飛船大炮都是有機生長出來的,所以工程師這麼幹很符合邏輯))

3. 經過很長時間的演化,人類終於成型了,這時候工程師就像研製了生化人一樣高興,但野生的人類仍然面臨生育力很低,死亡率很高的狀況,於是工程師們開始像飼養寵物一樣逐步讓人類掌握智慧。在這個過程中,各個文明都和工程師接觸頻繁,當然,這個階段裡面,也有不少的人類是被工程師帶回自己的星系做實驗的。而且面對這麼低級的智慧生物,工程師也沒隱瞞自己的位置,跟他們說神的國度在哪裡哪裡。畢竟說了他們也去不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雲舒說引流


《普羅米修斯》還是好看,但單獨這一部,無法成為經典。它沒有獨立成篇的價值。它所做的,是把整個《異形》系列的世界觀圓起來,還不僅僅是圓起來,而且是高高地架起來。它隱藏的視野,不僅涵蓋了此前所有《異形》系列,更要講清楚異形怎麼來的、人類怎麼來的、人類的造物者又是怎麼來的,按照女主角尋根溯源的步驟,這簡直是一部宇宙的「創世紀」。所以它淪為了一部解釋性的影片,一邊解釋,一邊還拋出新的未解問題。這就像《盜夢空間》中講解夢境原理的闡釋性段落,太長了,以至於喧賓奪主。

除掉這些解釋性的內容,《普羅米修斯》的情節主幹、母題,幾乎完全是複製自前幾部《異形》尤其是第一部,無非是講一隊人馬洞穴探險,然後把有害物帶到飛船上,經歷母體孕育、破體而出、人獸雜交的過程云云,最終導致所有人的滅亡,只餘下一個堅強的女主角,或者還有一顆機器人的頭顱……一個模子對吧?

正因為和《異形》系列有如此多的相通之處,把《普羅米修斯》放到整個異形世界裡,曾經的記憶和體驗被喚起,讓我們很難覺得這部電影不好看。

《普羅米修斯》到底設定了一個怎樣的世界和人類起源,影片還沒來得及講清楚,這是續集的把戲,我們只好等著。根據這部影片暫時透露的信息,結合《異形》系列的一些蛛絲馬跡,我談一下我個人的理解。不過我須得聲明,考慮到這是個分頭創作、前後相隔數十年的電影系列,拍第一部的時候想不到第二部,拍正傳不會想到前傳,要前後貫通,百分之百嚴絲合縫、毫無漏洞,是不可能的。比如說那麼高智慧的外星生物,若要毀滅地球,隨便扔幾顆核彈就行了,何必培養什麼生物武器?異形再牛,也得一個個殺。所以能勉強自圓其說就行了。

電影裡的工程師(Engineer),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稱呼,有時叫Mala'kak,有時叫Space Jockey,或者Pilot,總之是一種高度發達的宇宙文明(很可能不是唯一的),他們體型高大,《普羅米修斯》中顯示有兩米多,若按《異形1》來說,可能還要大好幾倍,除此之外和地球人並無本質不同。工程師種族擁有極其發達的空間旅行技術和生物化學技術。

影片開始,一個名為「犧牲的工程師」的外星人,喝下一種會導致自身基因分裂的藥物而死,他用自己的血肉滋生了地球上的人類,也就是我們的祖先。我對這場戲的理解是,工程師們駕著飛船滿宇宙地尋找適宜居住的行星,若找到一顆,便派下一名志願犧牲(或指定犧牲)的工程師,飲藥自盡,以便在該行星上培育和自身類似的人類。開場鏡頭顯示得明白,飛船在瀑布上空盤旋不去,直到親眼見到工程師飲藥後,才飛離而去。

這樣的行星在宇宙中只有地球一顆嗎?很有可能是很多顆。也許,工程師種族在不計其數的宜居行星上培植人類。但為什麼?

根據地球上幾萬年前的遠古壁畫證據,工程師和地球人的關係應該曾經是不錯的,不然他們不會顯示出自身的存在,並「邀請」地球人在科技成熟的時候造訪了。但是在距離影片發生年代之前的2000年前,工程師決定派出戰艦,毀掉地球上的生命,這又是為何?

2000年這個時間點很有趣,也隱含著一些暗示,按影片年代倒推回去,指的大約是公元元年前後。根據影片中多次提到聖誕節和十字架的概念,外星工程師起意殺掉地球人,和公元元年前後耶穌的誕生、基督教的傳播也許有關?有一種雖然荒誕卻也有趣的解釋,耶穌就是一名經過喬裝的工程師,他被派到地球公幹,結果卻被地球人殺死了,所以工程師要復仇。另一種可能,工程師發現地球人正在發展自己的文明和科技,很可能會脫離自己的掌控——就好比機器人David希望脫離製造他的人類的掌控一樣——於是決定痛下殺手……當然還可以衍生出許多別的解釋來,每種都有點道理,但也都不是無可駁斥,就不一一說了。

另外一種理論,那就是工程師造出地球人來根本就沒安好心——他們需要一種基因和自身類似的人類,作為生物武器的孵化場——所以他們先從自己當中選擇犧牲者,在合適的行星上繁衍人類,等到發展壯大之後再作利用。

普羅米修斯號上的科學家們在勘察那艘外星艦船的時候發現有壁畫上刻有異形的模樣,說明異形這類物種,就算當時還沒有實物,也已經有概念了。是否可以理解為它是工程師種族心目中的神聖圖騰,或至少對他們意義重大,所以他們千方百計想培育出這種生物來?是否他們認為結合了人與異形的基因才是最完美的種族?所以一切都是一項宏偉的生物計劃的步驟。又或者,工程師是在製造武器對付他們的敵人——Ridley Scott在《異形1》DVD的評論音軌裡隱晦提到,那艘墜落的外星戰艦上滿載生化武器(異形蛋),是準備攻擊某個未知的強大天敵(也可能是內戰),這大約也是宇宙中還存在其他高度發達的智慧生命的暗示吧?

如果地球人是生物實驗基地這種假設可以成立,工程師的行為就很好理解了,他們滿載「黑色液體」前往地球,是為了在地球人身上實施基因工程。殺死地球人並不是根本目的,目的是為了收穫類似異形的變異生物作為武器(或其他目的)。我們甚至可以倒過來反推《異形1》中那艘滿載異形蛋的戰艦,說不定是工程師在別的行星基地上成功收穫的戰果

實施生物工程的關鍵所在是圓柱中所盛的黑色液體(上圖)。

首先,我認為影片開始犧牲的工程師喝下的藥液和後面的黑色液體應該不是一回事,外觀不同,功能也不同。前者類似某種基因分解劑,作用是把工程師的肉體化整為零,在此基礎上播種人類;後者可理解為包含某種致命生物基因母液的玩意,它可以和任何其他生物進行基因雜交,生成各種匪夷所思的強攻擊性生物。不料,因為某種意外,可能是黑液濺出或操作失當,其滋生出的怪物殺死了工程師艦隊的所有成員,只剩一名躲在冷凍艙中。

我們看到外星艦船的地上有很多蠕動的小蟲,後來和溢出的黑液混合後,生成一種類似蛇的條狀生物(Hammerpede,上圖),攻擊了滯留在艦船上的兩位科學家。地質學家感染黑液後,變成不怕一氧化碳、兇悍異常的怪物。男科學家Holloway喝了含有黑液的酒後,也被感染,並讓女科學家Shaw懷上大型章魚怪(Trilobite,下圖)。

Shaw原本是無法生育的,她懷孕的原理暫不知曉,至少存在兩種可能:一是正常受孕(她只是無法生育人類胎兒,也許其他物種能夠?),章魚怪是Holloway被感染的精子和Shaw的卵子結合而成;二是章魚怪的胚胎作為Holloway的精子成分被直接射入Shaw的子宮,然後迅速發育長大,那麼它或許不含Shaw的DNA成分。這一點待定。

章魚怪最後和「最後的工程師」搏鬥,將觸角伸進他的口中,植入異形原型的胚胎。章魚怪和工程師同歸於盡,異形原型破胸而出,它的外形看上去和後來我們所熟知的異形有所區別,影片將它命名為Deacon(下圖)。

Deacon孕育的過程,和《異形》系列中展示的正宗異形非常相似,區別只在於正宗異形先是以抓臉怪(Facehugger,下圖 )的形式從蛋中破殼而出,抓臉怪和本片中章魚怪的功能應該是差不多的,都是為了將異形胚胎經口植入宿主體內,然後自己就死了,它們的生命是短暫的……

《普羅米修斯》還是好看,但單獨這一部,無法成為經典。它沒有獨立成篇的價值。它所做的,是把整個《異形》系列的世界觀圓起來,還不僅僅是圓起來,而且是高高地架起來。它隱藏的視野,不僅涵蓋了此前所有《異形》系列,更要講清楚異形怎麼來的、人類怎麼來的、人類的造物者又是怎麼來的,按照女主角尋根溯源的步驟,這簡直是一部宇宙的「創世紀」。所以它淪為了一部解釋性的影片,一邊解釋,一邊還拋出新的未解問題。這就像《盜夢空間》中講解夢境原理的闡釋性段落,太長了,以至於喧賓奪主。

除掉這些解釋性的內容,《普羅米修斯》的情節主幹、母題,幾乎完全是複製自前幾部《異形》尤其是第一部,無非是講一隊人馬洞穴探險,然後把有害物帶到飛船上,經歷母體孕育、破體而出、人獸雜交的過程云云,最終導致所有人的滅亡,只餘下一個堅強的女主角,或者還有一顆機器人的頭顱……一個模子對吧?

正因為和《異形》系列有如此多的相通之處,把《普羅米修斯》放到整個異形世界裡,曾經的記憶和體驗被喚起,讓我們很難覺得這部電影不好看。

《普羅米修斯》到底設定了一個怎樣的世界和人類起源,影片還沒來得及講清楚,這是續集的把戲,我們只好等著。根據這部影片暫時透露的信息,結合《異形》系列的一些蛛絲馬跡,我談一下我個人的理解。不過我須得聲明,考慮到這是個分頭創作、前後相隔數十年的電影系列,拍第一部的時候想不到第二部,拍正傳不會想到前傳,要前後貫通,百分之百嚴絲合縫、毫無漏洞,是不可能的。比如說那麼高智慧的外星生物,若要毀滅地球,隨便扔幾顆核彈就行了,何必培養什麼生物武器?異形再牛,也得一個個殺。所以能勉強自圓其說就行了。

電影裡的工程師(Engineer),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稱呼,有時叫Mala'kak,有時叫Space Jockey,或者Pilot,總之是一種高度發達的宇宙文明(很可能不是唯一的),他們體型高大,《普羅米修斯》中顯示有兩米多,若按《異形1》來說,可能還要大好幾倍,除此之外和地球人並無本質不同。工程師種族擁有極其發達的空間旅行技術和生物化學技術。

影片開始,一個名為「犧牲的工程師」的外星人,喝下一種會導致自身基因分裂的藥物而死,他用自己的血肉滋生了地球上的人類,也就是我們的祖先。我對這場戲的理解是,工程師們駕著飛船滿宇宙地尋找適宜居住的行星,若找到一顆,便派下一名志願犧牲(或指定犧牲)的工程師,飲藥自盡,以便在該行星上培育和自身類似的人類。開場鏡頭顯示得明白,飛船在瀑布上空盤旋不去,直到親眼見到工程師飲藥後,才飛離而去。

這樣的行星在宇宙中只有地球一顆嗎?很有可能是很多顆。也許,工程師種族在不計其數的宜居行星上培植人類。但為什麼?

根據地球上幾萬年前的遠古壁畫證據,工程師和地球人的關係應該曾經是不錯的,不然他們不會顯示出自身的存在,並「邀請」地球人在科技成熟的時候造訪了。但是在距離影片發生年代之前的2000年前,工程師決定派出戰艦,毀掉地球上的生命,這又是為何?

2000年這個時間點很有趣,也隱含著一些暗示,按影片年代倒推回去,指的大約是公元元年前後。根據影片中多次提到聖誕節和十字架的概念,外星工程師起意殺掉地球人,和公元元年前後耶穌的誕生、基督教的傳播也許有關?有一種雖然荒誕卻也有趣的解釋,耶穌就是一名經過喬裝的工程師,他被派到地球公幹,結果卻被地球人殺死了,所以工程師要復仇。另一種可能,工程師發現地球人正在發展自己的文明和科技,很可能會脫離自己的掌控——就好比機器人David希望脫離製造他的人類的掌控一樣——於是決定痛下殺手……當然還可以衍生出許多別的解釋來,每種都有點道理,但也都不是無可駁斥,就不一一說了。

另外一種理論,那就是工程師造出地球人來根本就沒安好心——他們需要一種基因和自身類似的人類,作為生物武器的孵化場——所以他們先從自己當中選擇犧牲者,在合適的行星上繁衍人類,等到發展壯大之後再作利用。

普羅米修斯號上的科學家們在勘察那艘外星艦船的時候發現有壁畫上刻有異形的模樣,說明異形這類物種,就算當時還沒有實物,也已經有概念了。是否可以理解為它是工程師種族心目中的神聖圖騰,或至少對他們意義重大,所以他們千方百計想培育出這種生物來?是否他們認為結合了人與異形的基因才是最完美的種族?所以一切都是一項宏偉的生物計劃的步驟。又或者,工程師是在製造武器對付他們的敵人——Ridley Scott在《異形1》DVD的評論音軌裡隱晦提到,那艘墜落的外星戰艦上滿載生化武器(異形蛋),是準備攻擊某個未知的強大天敵(也可能是內戰),這大約也是宇宙中還存在其他高度發達的智慧生命的暗示吧?

如果地球人是生物實驗基地這種假設可以成立,工程師的行為就很好理解了,他們滿載「黑色液體」前往地球,是為了在地球人身上實施基因工程。殺死地球人並不是根本目的,目的是為了收穫類似異形的變異生物作為武器(或其他目的)。我們甚至可以倒過來反推《異形1》中那艘滿載異形蛋的戰艦,說不定是工程師在別的行星基地上成功收穫的戰果呢。

實施生物工程的關鍵所在是圓柱中所盛的黑色液體(上圖)。

首先,我認為影片開始犧牲的工程師喝下的藥液和後面的黑色液體應該不是一回事,外觀不同,功能也不同。前者類似某種基因分解劑,作用是把工程師的肉體化整為零,在此基礎上播種人類;後者可理解為包含某種致命生物基因母液的玩意,它可以和任何其他生物進行基因雜交,生成各種匪夷所思的強攻擊性生物。不料,因為某種意外,可能是黑液濺出或操作失當,其滋生出的怪物殺死了工程師艦隊的所有成員,只剩一名躲在冷凍艙中。

我們看到外星艦船的地上有很多蠕動的小蟲,後來和溢出的黑液混合後,生成一種類似蛇的條狀生物(Hammerpede,上圖),攻擊了滯留在艦船上的兩位科學家。地質學家感染黑液後,變成不怕一氧化碳、兇悍異常的怪物。男科學家Holloway喝了含有黑液的酒後,也被感染,並讓女科學家Shaw懷上大型章魚怪(Trilobite,下圖)。

Shaw原本是無法生育的,她懷孕的原理暫不知曉,至少存在兩種可能:一是正常受孕(她只是無法生育人類胎兒,也許其他物種能夠?),章魚怪是Holloway被感染的精子和Shaw的卵子結合而成;二是章魚怪的胚胎作為Holloway的精子成分被直接射入Shaw的子宮,然後迅速發育長大,那麼它或許不含Shaw的DNA成分。這一點待定。

章魚怪最後和「最後的工程師」搏鬥,將觸角伸進他的口中,植入異形原型的胚胎。章魚怪和工程師同歸於盡,異形原型破胸而出,它的外形看上去和後來我們所熟知的異形有所區別,影片將它命名為Deacon(下圖)。

Deacon孕育的過程,和《異形》系列中展示的正宗異形非常相似,區別只在於正宗異形先是以抓臉怪(Facehugger,下圖 )的形式從蛋中破殼而出,抓臉怪和本片中章魚怪的功能應該是差不多的,都是為了將異形胚胎經口植入宿主體內,然後自己就死了,它們的生命是短暫的……

Deacon應該是之後所有異形的原型,但它和《異形1》中的那些蛋有什麼關係?它和異形皇后又是什麼關係?兩者處於不同的行星,《普羅米修斯》發生在LV-223,《異形1》發生在LV-426,一切答案暫時都是開放的。

根據Ridley Scott的訪談,他將來續拍《異形5》或《異形6》的可能,以及現在拍《普羅米修斯》,幾乎都是出自於對LV-426上那艘失事的工程師戰艦的興趣,那艘船背後的故事,應該是構建整個異形宇宙的關鍵。

回到開頭的觀點,拍《普羅米修斯》對Ridley Scott來說,真的是一個騎虎難下、只能進不能退的決定,如果拋開商業成敗的考量不計,他只有不停拍下去,才能把這個巨大的圓圈畫圓。就像《黑客帝國》,本來已經有一個足夠自洽的體系,但後來拍了續集,將原來的體系大大擴充升級,其中2給世人許下宏偉的諾言,但3草草收場,導致全部落空。即使偉大如阿西莫夫,續寫《基地》的前傳和後傳都算相當成功了,《基地與地球》的結局仍被相當多人詬病。所以,Scott需要拍多少部才夠呢?


良子剪輯


大家好,我是3A影視,影視領域創作者,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不過吐槽點還是有的:

  1. 船員從外面回去的時候都不經過消毒艙,拿回來的東西就隨便放著。

  2. 實驗室和外面除了一個門就沒有個隔離艙,門還是常年不鎖的,萬一出事了擋都擋不住。

  3. 逃脫艙居然沒有火箭助推,直接就扔出去了。

  4. 身為科學家都不嚴謹,無組織無紀律,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還居然妹的迷路了,莫名其妙的導航都不會看了。

  5. 看到那麼大條肉蟲第一反應不是跑,而是去用手摸,真的是醉了。

  6. 這麼大的艦船裡面居然沒幾件像樣的武器。

  7. 還有最後飛船掉下來之後,兩個人居然順著飛船跑,明明一個九十度轉彎就跑出去了。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