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慈安太后為何會支持慈禧立光緒為帝,她那時是否擁有人身自由?

河苦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5年,清朝第十個皇帝載淳駕崩,年僅十九歲!追諡:穆宗。

同治皇帝是慈禧太后的親兒子,這時候死了。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怎麼辦?必須要再立一個皇帝,因為同治皇帝沒兒子。根據傳統“父死子繼”的說法,同治皇帝是“載”字輩,接替他皇位的應當是子侄輩“溥”字輩。但是奇怪的是接替同治皇位的竟然是他的堂弟載湉,這又是由於什麼原因呢?

一、皇位還給“載”字輩,自己繼續當太后

在同治皇帝死後,如果讓溥字輩的皇族接任大位。那麼慈禧慈安兩宮皇太后就變成太皇太后了,對繼續垂簾聽政極不方便。因為中間還隔著一個太后,就是同治的孝哲毅皇后。

所以慈禧決定立載字輩的皇族,那樣自己還是太后,還可以當新皇帝的“親爸爸”,豈不妙哉。

有的朋友要問清朝孝莊太皇太后為什麼能對朝政繼續發揮作用呢?那是因為康熙皇帝的母親孝康章皇后在在康熙二年就死了。

二、慈禧是光緒的伯母兼姨母

光緒皇帝載湉是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的醇親王奕譞的兒子。應當說載湉是皇族近枝,因為醇親王奕譞是咸豐帝的親弟弟,所以說光緒皇帝是同治皇帝的堂弟。

此外還有一層關係,那就是醇親王的福晉光緒的親媽就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所以這種親上加親的關係,使得慈禧既是光緒的伯母又是姨母。慈禧在選擇載湉繼位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三、慈安太后崩逝疑雲與光緒帝的死因

公元1881年,年僅45歲的慈安太后突然崩逝。這成為一個疑案,有的人認為是慈禧太后搞的鬼。無論真相如何,自此之後慈禧太后開始獨攬大權。

公元1908年11月14日,被禁錮十餘年的光緒皇帝暴斃(年僅38歲)。第二天慈禧太后崩逝。如此離奇的事件讓人疑竇叢生,普遍懷疑慈禧為了不讓皇帝死在自己之後而謀殺了光緒。二十一世紀在對崇陵進行文物考察的時候從光緒皇帝體內檢測出了砒霜成分,或許為這個百年疑案作了解答。


七哥探世界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在中國古代皇帝身份識別:就是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秦始皇的玉璽大印就篆刻著丞相李斯為其書寫的:“”授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昭示皇帝的威嚴,一切皇帝說了算,但是話說一個成功的男士背後都有一個了不起的女人,在後宮,皇后說的算,昭陽正院不光是檯面,皇后是有官階,有俸祿拿,要管事的,而當時慈安就是皇后,慈禧當時只是蘭貴人,隨然生了同治帝,但不得不交於慈安撫養,所以同治帝和慈安關係比生母親,同治帝在位時處處維護慈安,慈安與慈禧關係一度緊張,後來同治帝無嗣而終,因為光緒是慈禧妹妹的兒子而且年紀只有四歲,大清當時也是日漸衰退,於是支持選年長皇室子弟承繼大統,後來支持光緒,主要也是在老牟深算的慈禧面前不得不低頭,同時也是去了人身自由,最後在光緒登基後幾年逝世,死因不明。


南京安護


【我是浮生若淺,很高興和您一起探討!】

提起清朝末年的後宮風雲,慈禧太后的大名如雷貫耳,可與慈禧同時期的,還有另外一個女子,雖然低調,可其才能手段一點也不亞於慈禧太后,她就是咸豐帝的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也就是咱們常說的慈安太后。

咱們看很多影視作品,慈安太后似乎是個軟弱無能的女子,一切大權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其實不然,慈安太后不僅並不無能軟弱,還是握有大權的那個人。

慈安太后是咸豐帝的皇后,咸豐帝駕崩之前,冊立時為懿貴妃的慈禧所生的載淳為太子,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輔政。除此之外,他賜了兩枚印章“御賞”、“同道堂”,分別是給慈安和載淳,因載淳年幼,暫由生母慈禧保管。重大事務顧命大臣擬旨後,要兩宮同時用璽,方可生效。“同道堂”是慈禧暫管,可“御賞”卻是慈安一直持有的。

轉換到我們這個問題,冊立光緒帝這件事,同樣需要得到手握大權的慈安首肯,否則是無法執行的。

那麼慈安為什麼會同意?慈禧是怎麼說服慈安的?

1、慈安與慈禧的關係。慈安太后從名分和德行上,都要優於慈禧,且手握大權。可是她對政治和權力並不是太感興趣。一些日常的政務,一般都是由慈禧太后來處理,而慈禧向她請示的事,她也基本都是同意的。兩人的關係還算和諧,慈安太后的存在,也沒有妨礙到慈禧對權力的渴望。

2、冊立載湉的為帝的好處。同治帝無子崩逝,那麼繼承人就需要從宗室中來選擇。思來想去,立“載”字輩最合適,恭親王奕訢的長子載澂已經成年,不符合兩宮太后的利益,拐彎抹角幾番之後,慈禧提出了自己親妹妹所生、醇親王奕譞次子載湉。這對慈禧來說好處大大的,而對慈安來說,這個選擇不損害自己的利益,載湉亦是符合條件,所以她沒有反對。

慈安對權力的慾望並不大,當時與慈禧之間的關係還算不錯。選擇載湉,符合宗室禮法,儘管她能猜出慈禧的用心,但在沒有危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她一般不反對慈禧。加上慈禧巧舌如簧的分析和勸說,故支持了慈禧立光緒為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