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金錢不是萬能的”,孩子不懂錢,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近日,有一條熊孩子闖禍的信息瘋傳朋友圈,由於夫妻雙雙不幸被病毒感染,被迫隔離。被留在家八歲的孩子用媽媽的手機打遊戲,消費13000多元,刷爆了媽媽的信用卡。

網上常有報道,不少青少年陷入“借貸漩渦”;還有一些孩子用父母的血汗錢幾萬,幾十萬地打賞平臺主播、買遊戲裝備,從來沒有心疼錢……

這些“壞”孩子,他們把父母的血汗錢就這樣“糟蹋”了,真讓人寒心。

“金錢不是萬能的”,孩子不懂錢,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記者街頭零零後小學生關於金錢的採訪,讓人哭笑不得---

“我們學校的校長最有錢,我覺得他有一億多。”

“爸爸最有錢,他一個月賺100多元。”

“零花錢一般是禮拜一,都發幾百萬。”

“我爸一個月賺幾千多萬……”

孩子們對金錢的概念迷糊到這種程度,也許是很多爸媽都想不到的。那這些都是我們孩子的錯嗎,不,始作俑者是爸爸媽媽,這是父母對孩子金錢教育缺失和不上心造成的。

“金錢不是萬能的”,孩子不懂錢,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我們經常覺得給孩子談錢太早,孩子長大了自然會懂得;小時候談錢,容易讓孩子成為金錢奴…而殊不知,正是由於你的不談錢,結果就是為孩子的“零財商”行為買單。他們不明白父母收入的來之不易,也不瞭解金錢的價值,不會合理使用,更難以理解金錢與人生的關係。而那些沒有金錢意識的孩子,更容易迷失自我,揮霍無度。

“金錢不是萬能的”,孩子不懂錢,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一、怎樣和孩子談錢

1、抓住孩子認識金錢的敏感期,讓孩子知道錢從哪裡來

孩子4-6歲,是孩子認識金錢的敏感期,這時候,孩子會對錢產生好奇心,對金錢萌生最初的看法。常常會問“媽媽,我們家錢多嗎?”“爸爸每個月能佔多少錢呀?”爸爸媽媽不能迴避,更不能以撒謊和欺騙的方式回應孩子,可以通過一些小故事等,讓孩子明白,錢是幹什麼的,是通過勞動才能獲得的,賺錢是要付出努力的。

2、抓住孩子的財商形成期,讓孩子知道如何利用錢

7-12歲,孩子會進入財商確立期,金錢觀開始形成。引導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錢,讓孩子體會到取捨和選擇;可以讓孩子分擔家務,通過勞動獲得報酬,讓孩子體會到取得金錢的不易;也可以試著讓孩子打理一個月家庭財務,讓孩子瞭解金錢的價值,懂得如何花錢,這樣他才不會盲目消費,也更懂得珍惜和擁有。

“金錢不是萬能的”,孩子不懂錢,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二、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1、拒絕貧困思維

不要對孩子“哭窮”,許多父母,為了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品質,故意在孩子面前“抱怨”沒錢,或者是這個“買不起”。讓孩子產生“我們家很窮”的錯覺,所以幹什麼都怕花錢,要節約,無形中使孩子產生貧窮思維,而這種思維一旦形成,就很難擺脫,則會對孩子成人後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2、拒絕富豪心態

不要在孩子面前“炫富”,有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財商”,對孩子有求必應,常說“我們家有的是錢,你想要什麼都可以”。這實際是另一種形式的“炫富”。對孩子物質上的過度放縱,只會讓孩子形成喜歡攀比,愛炫耀,揮霍浪費錢財,過分追求享受,最終迷失自己。

“金錢不是萬能的”,孩子不懂錢,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比爾蓋茨說:“花錢如炒菜一樣 ,要恰到好處。鹽少了,寡淡無味,多了苦鹹難嚥。”培養孩子的財商,不能事事都滿足孩子,要學會合理地拒絕孩子。所以我們既不能養育一個大手大腳亂花錢的“碎幣機”,也不能養育一個“守財奴”的孩子。

三、教給孩子理財方法和理財理念

引導孩子零花錢記賬,培養攢錢習慣、知道積蓄的好處,告訴孩子也可以存到銀行,賺取利息,學會存錢、賺錢和投資。

讓孩子體會支付寶的便捷,瞭解銀行、投資、融資、眾籌、期貨、保險等一些經濟金融學的知識,為以後成為理財能手打下基礎。

“金錢不是萬能的”,孩子不懂錢,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四、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商品質

告訴孩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錢固然重要,但比金錢更重要的是獨立自強,誠實可信的品質;金錢不是人生追求的最終目的,它只是創造美好生活的工具,通過自己的雙手和勞動去掙錢,才能換來尊嚴與自立,鋌而走險不會獲得成功,只會讓人身陷囹圄。

著名教育學家羅伯特·清崎曾說過的:“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有其他人取代你教訓孩子,這個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察,也許是騙子。”所以,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為了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請不要拒絕和孩子談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