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抗疫戰士”郝修臣:始於平凡,歸於平凡

這場 “疫” 戰,沒有硝煙,但不缺乏英雄;沒有壯舉,但不缺乏感動。

2月18日的早晨,在毗鄰湖北的河南疫情防控最前沿—唐河縣的主戰場上,55歲的縣市場發展服務中心職工郝修臣倒在了疫情防控一線。他的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在全縣產生廣泛影響。

2月25日,在唐河縣農貿市場防控卡點,身份登記、體溫檢測等工作程序一切照常,只是少了郝修臣那高大而又熟悉的身影。記者追隨著這位“抗疫戰士”的腳步,尋找那個同事、商戶、家人心中的郝修臣。

“卡點這些天也離不開人。和臣哥共事18年,我最遺憾的是沒有到家裡送臣哥最後一程。”同事常松娜對郝修臣的去世,始終心存遺憾。

疫情發生後,這個農貿市場唯一的進出卡口,由市場中心8名同志三班輪守,每班工作12小時。除了郝修臣和副主任楊俊是2人一班,其他組都是3個人。

由於常松娜和郝修臣對市場商戶每一家都十分熟悉,為了便於工作,這對“老夥計”分開編組,各守一隊。

“當時分組的時候徵求意見,臣哥說咱們倆個人就行,保證不耽擱事。”楊俊介紹,因為市場商戶比較多,給商戶們開證明、引導幫助辦理健康證和車輛通行證這些商戶最上心的事兒,就夠一個人忙的了。所以,兩人值班,楊俊一忙,卡點上就成了郝修臣一個人的“獨杆戲”。

剛開始設卡的時候,設備不完善,限行的鐵桿子不能升降,沉的很。每次登記完畢,郝修臣都得趕緊把鐵桿子抬起來讓人通行,一天抬了無數次,實在抬不動了,他就在杆子一頭吊了一個大石頭,省了不少力氣。

市場消毒也是體力活兒。“市場光棚區面積就有5000多平方,消毒一次大概得3個小時。”常松娜說,“農貿市場衛生狀況不好維持、人員流動大,得每天兩次消殺,噴霧器裝滿稀釋的消毒水後有50斤重,保潔員根本忙不過來,臣哥就揹著噴霧器自己幹。一次消毒下來,人都快累癱了。”

剛開始沒有手套,濺到手上的消毒液把手蝕得生疼,脫了皮,郝修臣就用塑料袋套下,接著幹。“臣哥去世的前幾天,他問我累不?我說渾身都疼。他說我也是,喝水的時候手都是抖的。”常松娜紅著眼睛說,“中午、晚上我們都是方便麵,臣哥說這輩子的方便麵癮都過夠了,以後再也不想吃了。”

“自從大個哥不在了,這段時間我閉上眼就能想起他的模樣。我想去吊個孝,人家說進不去......”劉娟已經在東崗農貿市場批發蔬菜12年了,從老市場認識郝修臣開始,已經打了18年交道,對他的去世始終不願相信。

正月初六中午,接到通知可以復工的劉娟來到市場,正好碰到正在卡點吃泡麵的郝修臣。看著他滿臉的疲憊,劉娟問了一句:“怎麼不睡一會,看累成啥樣了。”他說:“沒事,特殊時期,離不了人呀。”

“臣哥去世的前兩天晚上,我還跟他聊了一會,怎麼人說沒就沒了呢。”2月16日晚上11點,剛進貨回來的劉娟在卡點和“大個哥”聊了幾句,“哥啊,現在又沒啥人,休息一會。”“沒事,這是我的老陣地,怎能沒人呢。”

大事小事找“大個哥”說事兒。在東崗農貿市場裡,商戶們最認郝修臣,不管啥時候找他,他總能到場。“他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對我們沒啥說的。”商戶們告訴記者,每次她們進菜的時候基本上是凌晨四點多,有時車卡在路上貨車進不去,給“大個哥”打電話,他總是從家裡跑過來幫忙協調挪車。

“非常時期阻斷了多少親情。”劉娟忍不住痛哭起來。郝修臣去世後,商戶們商量著要去送送他們的親人“大個哥”,考慮到疫情形勢嚴峻,為儘量避免人群聚集,中心的工作人員一家一戶的去做工作,勸阻商戶們不要前去悼念。

“家裡的活兒基本上都是我媽乾的,我爸很少管家裡事,天天長在單位,摩托車沒買幾年都跑5萬多公里了。”小兒子郝身博說,“就是半夜打電話,他也隨叫隨到。”商戶們反映,郝修臣是“說臣哥,臣哥就到”!

郝身博也值守在防控一線,他所在的卡點是唐河疫情防控的重點之一—寧西鐵路唐河站卡點。

在車次沒有取消之前,每天凌晨之後就有5個班次的列車停靠,他需要去篩查他們管轄區域的人員,對其進行登記,測量體溫,協調隔離,在郝修臣去世後,他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崗位。“我爸給我說過的一句話我記得最清楚,我在鄉里抓扶貧工作,剛開始的時候累的回家發牢騷,想撂挑子,我爸跟我說‘你要不整就別整,你不幹有人幹。既然幹,就想法兒幹好’。”

庚子鼠年註定不平凡,不是因為疫情的突然襲來,而是因為有無數名像郝修臣一樣的普通人,保護著他們身後的人。

“臣哥走了,但他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懷念,更是一種平凡的堅守。我們會好好守住這個崗位,直到打贏疫情阻擊戰!”同事石永生表示。

至今,在東崗農貿市場西門,郝修臣的同事們依然堅守著他未能堅守的崗位,完成著他未能完成的事業。(左力 豐興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