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要多讀書?

用戶7990916367282


古語說,書到用時方很少,我覺得人應該多讀書,持續讀書,活到老學到老。

小學的時候,從小對讀書比較感興趣,主要是作文之類的課外書。

可能是家族有點讀書基因(只是說喜愛,不是天賦聰明那種哈~),對學習有朦朦朧朧的喜好,經常叫父母買一些課外書回來看,一來是因為小學寫作文的要求,二來也是本身對學習有點小小的渴望感。

中學階段,讀書涉獵範圍開始擴寬,主要涉及到一些知名雜誌。

讀初中那時,學校是在我們鎮子上,是鎮子小人口少的緣故,鎮上的書店也不多。那時候最感興趣的是《故事會》,基本每期都看。

那時候自己沒錢買,有些同學家裡經濟條件相對好點,經常買《故事會》回去看,我一般等同學看完後再借來看兩三天。另外還有一些不記得名字的動畫書本,那時候讀書偏娛樂化,比較喜歡那種故事性質的書本,感覺非常有趣味性。

高中階段,讀書範圍涉及甚廣

初中升高中,成績不算太好,考不上縣城的一中(這一直是我心中淡淡的遺憾感覺),所幸成績也不算太差,考上了縣城排名第二的中學。高中在我們的縣城讀書,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書店。

那時候才知道新華書店,廣大書店等等一些相對大型點的書店。第一次來到書店的時候,非常開心,感覺像進了博物館,每到週末都要去書店逛一下(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沒人陪~~~)

那時候讀的書相對較多,除了學校圖書館的書,還在外面購書中心辦理了一個借書卡,按一個月二三十塊錢的樣子,可以話最少的錢看更多的書。

那時候讀了很多名家大作,錢鍾書的《圍城》,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陽朔的散文選集,劉墉的散文選集,韓寒的《三重門》,郭敬明的《幻城》等等,那時候讀的書,多數屬於文化知識之類的,也有少量的《知音》《讀者》這些雜誌。當然,《故事會》還是少不了的~~

大學階段,讀書較少

高考成績不好,第一次高考考了很低的分數。復讀一年後,考上了一個專科A檔學校,雖然初時略感遺憾,但因為學校是在我媽媽上班的城市,比較方便探望,也還算不太失望。而後來在大學遇到了一些很好的同學,兄弟,也算是意外的收穫。讀了三年書,感覺除了認識幾個朋友外,讀書的收穫不多(主要是我太懶了~~~),而最大的收穫是結識了我的女朋友,也是現在的妻子。或許,這是我收集了幾輩子運氣的召喚給老天爺應允的吧~~~

大學階段讀書不多,因為一來大學生活比較豐富,二是因為大學需要到社會做兼職賺錢當生活費,三是因為大學就快步入社會,為工作的事情煩憂,沒法靜下心來看書——雖然工作十多年後的今天,這種煩憂還無時不存在,無時不干擾著我年幼的心靈。嗯,是的,年幼,我才三十多歲而已......

工作後的日子,看書不多

步入工作階段,就更少時間看書了,雖然偶爾看到別人的文章很優美,看到別人可以靠寫作來當主業,心中難免會湧起莫名的衝動,但持續不了多長時間。每每決定下心來要認真讀書,一般也持續不了幾天.......

上個月開始,我認識到自己這種學習態度不對(主要是看到很多做自媒體的都能當主業了......),我認真開始反思,我覺得我應該靜下心來,抽出時間來學習,認真學習,所以,每天抽出一定時間來看書,每天堅持輸出最少一篇文章,我覺得,我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