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小樓詩話」王翼奇:綠痕廬(32)

「小樓詩話」王翼奇:綠痕廬(32)


「小樓詩話」王翼奇:綠痕廬(32)

王翼奇 字羽之,原名蕭佛壽,祖籍福建省南安縣,1942年生於廈門市,現居杭州。中國當代古典文學家,駢文、詩詞家,楹聯家,書法家。《詩刊》2016年度陳子昂詩歌獎獲得者,2014年中國楹聯十傑之一,曾參與《漢語大詞典》編纂工作,任浙江古籍出版社副總編輯兼《作文報》總編輯等,受聘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客座教授。現為中國辭賦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辭賦學會、浙江省楹聯研究會名譽會長,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顧問,西泠印社社員。著有《綠痕廬詩話·綠痕廬吟稿》等。


「小樓詩話」王翼奇:綠痕廬(32)


詩語意在

作詩者雖有作意,亦尚須出之以詩語。清人周容《春酒堂詩話》言“意在句中”,舉唐人崔惠童詩“今日殘花昨日開”為例,謂若作“昨日開花今日殘”,便削然無意矣。崔句乃詩語,故意在;後句非詩語,故意不在。有贈詩評趙宇賓書法者,首句直呼其名,雲“宇賓原是趙家子”,其意蓋謂宇賓以姓氏言之可視為松雪後人,故能書。然語直而意復不到,讀之者向宇賓獻疑曰:“君姓趙,非趙家子,將誰氏子?”書法家駱恆光為諸暨楓橋人,楓橋密邇山陰之蘭亭,故予贈其詩,有“楓橋原自近蘭亭”之句。評者以為前贈趙句非詩,予贈駱句則詩矣。


“不曾”“今始”

少陵“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互文見義,“不曾”“今始”云云,兼指花徑之掃、蓬門之開。“寺憶曾遊處,橋憐再度時”則非互文,“曾遊”只可言寺,“再度”只可言橋。


時還書局

三十年代有“時還書局”,書局何以名“時還”?蓋用陶詩“時還讀我書”句意。今之出版社類冠以省市名加專業名,意味索然,無復餘蘊矣。


“長大”之細微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李益)“長大”二字極是用心細微處。蓋彼此均由“總角丱兮”之兒童變為“突而弁兮”之成人,方有“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之情景;若系體貌相對定型之成年人,則十年後之重逢,當不至於驚為初見也。


“楊枝”與“南安郡”

林語堂氏嘗釋白居易詩中之“楊枝”為小蠻,且以“楊柳小蠻腰”為言,殊誤。楊枝乃樊素,以善唱《楊枝》,人遂以曲名名之。見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序。又,《牡丹亭》中杜麗娘父作太守之“南安郡”,或謂為閩之南安。閩之南安乃縣,何能有太守?當為贛之南安,其建制為府,首縣乃大庾。


日人西湖詩

日本使臣過西湖詩云:“昔年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今日打從湖上過,畫師還欠下工夫。”淺白亦自可喜,唯太質直,遂乏餘味。方春陽兄嘗誦其所聞日人詩云:“西湖今日放扁舟,淡淡輕煙隔畫樓。不料功風名雨際,三潭別有小瀛洲。”此詩頗饒風韻,“功風名雨”造語尤新。


朱夏《失夏》詩

朱大可《贈婦》七絕以對仗起:“君應久熟桑麻話,我亦曾研耒耜經。安得承平好時世,南湖歸去課樵青。”哲嗣朱夏為地質學專家,而亦工詩。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時,在南京之《新華日報》刊名單,誤“朱”為“失”,朱氏即以《失夏》為題作一絕雲:“錚錚脊骨何嘗斷,小小頭顱幸尚留。從此金陵無酷暑,送春歸罷便迎秋。”以對仗起,似是家法,而風趣亦如乃翁。


青白之對

洪昇哭張覺庵詩有句:“斯人骨已白,此後眼誰青。”日僧慈周《初夏郊居》亦有句:“只難眼孔青時俗,已分頭顱白此山。”青白為對皆佳。予呈蔡厚示先生《水調歌頭》結句“我豈眉能白,公莫眼加青”,意直語近,殊愧昔賢;因連類而及,姑錄於此。


書家之誤書

書家倘不諳韻語,所書輒有舛誤。浦江仙華山昭靈宮祀黃帝少女,予撰一聯雲:“昭質如冰,翠羽明璫儼若;靈風盡日,蘭香萼綠來些。”風景區特約滬上名家書之,乃誤為“昭質如此”,既失於對偶(“冰”與“日”活對),亦舛於聲律。聞已刻於石,傳謬貽譏,徒喚奈何。杭州玉皇山南天門聯:“望徹塵寰,遠近江山懸一畫;路通天漢,東西日月跳雙丸。”玉龍殿聯:“福慧貴雙修,德立功成,早泛靈槎遊海市;星辰羅萬象,天高山遠,應留仙館接雲蹤。”聞二聯亦皆倩杭城名書家書之,而前聯誤“寰”為“宇”,後聯誤“蹤”為“縱”,實有憾焉。


名家嶽墓詩

近現代名家題嶽墓詩,予最愛黃晦聞、郁達夫二律,黃詩云:“中原十載拜祠堂,不及西湖山更蒼。大漢天聲垂斷絕,萬方兵氣此潛藏。雙墳晚蟀鳴烏石,一市秋茶說岳王。獨有匹夫憑弔去,從來忠魄使人傷。”鬱詩云:“憑眺湖山日又曛,回車來拜大王墳。蟲沙早已喪三鎮,猿鶴何堪張一軍。河朔奇勳歸魏絳,江南朝議薄劉蕡。可憐五百男兒血,空化田橫島上雲。”黃詩“一市秋茶說岳王”,洵杭城獨有之風情;鬱詩全篇迴腸蕩氣,時日軍方窺我華北,寇深禍亟,故撫事哀時,尤增慷慨。鬱氏早歲即有《謁岳墳》七律,亦頗可誦,詩云:“拂柳穿堤到岳墳,墳前猶繞陣頭雲。半庭人靜鶯初懶,一雨蔭成草正薰。我亦違時成逐客,今來下馬拜將軍。與君此恨俱千古,擬賦長沙吊屈文。”


缶廬先生句

吳昌碩先生句雲:“救時藥少三年艾,學道禽虛一目羅。”上句用《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下句用《淮南子》張羅待禽,得禽者“羅之一目(網眼)”,以喻挽救時局乏良策,己之學道無成,猶如一目尚虛,未得其禽。先生詩書畫印俱臻絕詣,而自以詩為第一,此其所以為書畫金石之一代宗師也。


周布穀持贈周艾文先生遺著《素馨的梔子花》二首

故人一別幾經春,春草年年綠上墳。

昔日戲言思舊賦,那知鄰笛不堪聞。

*

中郎有女繼家聲,梔子花開發素馨。

夜雨來時燈下讀,篇篇字字故人情。


感事

出嫁何如作嫁難,十年坐冷舊青氈。

何嘗有法向人說,不過將心替汝安。

補闕拾遺多惹恨,東塗西抹不成歡。

食魚豈是先生意,長鋏歸來聊爾彈。


楊公堤

環碧流金又此時,晴虹玉帶自逶迤。

茅村麥嶺來香客,桂槳蘭舟近酒旗。

赤埠樓臺真罨畫,綠灣煙雨更藏詩。

欣看踵事增華後,楊堤重現舊風姿。


錢王祠

宸翰題坊德業崇,射潮長仰大王風。

霜寒一劍安民堵,花暖千家樂歲豐。

西子湖揉春水碧,黃妃塔染夕陽紅。

遊人緩緩歌歸去,陌上芳菲處處同。


友人誤“納稅”為“納粹”作此調之

薄俸年年略有餘,近來個所也收租。

水中宛有伊人在,林大焉知甚鳥無。

蘭蕙和蔥問斤兩,文章如土況頭顱。

平生未向希公“嗨”,誤被君呼納粹徒。


遂昌訪友不值歸作此寄之

行盡東街又北街,故人不見我空來。

瑞牛似憶千年事,玉茗原非百里才。

聞道移家鄰古市,幾時命駕過蕭齋。

風猶未止公無渡,人縱多言仲可懷。



作者/王翼奇 編輯/章雪芳 審核/李利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