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從這次疫情來看人口流動,還想去外地打工麼?有什麼想法?

土豆不是地瓜呀


去不去外地打工可能也只是一時的思想轉換。這時應該有個長遠的計劃。給自己一個五年的規劃。方向,目標。外地?家門口?認準目標!出擊!



隔壁老王123654


我們兩夫妻是打工的時候戀愛結婚的,我老公8000元,我5000元,除去租房路費寄回家求人辦事等一年存7萬,好難融入當地生活。有了孩子後,我們就在縣開發區找了工作,我老公6000元,我4000元,早9晚5,中午廠裡提供午餐,過正常人的生活,晚上一家人聊聊天逗逗孩子,父母做好飯,休息時有時去同學朋友家吃飯,有事大家互相幫忙,一年存6萬,我覺得能不出去最好。


懂你38487363


我的家鄉是湖北荊州的一個縣級市!本地的消費水平偏高,本地各行各業工資水平低下!房價6000多一平,本地沒有特別多的就業崗位即使有工資也非常低!本地基本上都是外出打工掙錢,兩口子省一點的話一年也有10來萬!就目前的狀態還是會選擇出去打工比較好!


火星探測計劃


其實現在經濟發展已經開始從東部往西部慢慢的轉移,原來人口的輸出大省比如河南,四川,重慶等地,現在出來的人也相對沒有以前那麼多了。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更願意到離家近的地方工作,為什麼呢?

1.離家近,生活比較習慣,風土人情也比較瞭解,更容易適應。

2.古話說,父母在不遠游。去了外地一年見不到家人幾次。

3.自己的親戚朋友離的近,也不會那麼孤單。

4.現在就業方式有很多,網絡越來越發達,在家也有很多的機會。

所以如果從我的角度,我會盡量不外出。


在福州的那個菜頭


1:人口流動會和往年差別較大、且一部分實體工業或多或少會有動盪。

2:至於外不外出、個人覺得2020年疫情開始和疫情徹底結束前、在哪裡工作都沒太大的什麼區別。

3:對於一位而立之年的人來說、沉澱和積累再加上2020年初起到現在馬上3月份的疫情。想法就是:

這三個月創作了很多篇文章。堅持順著5G即將全國普及的浪潮下、在字節跳動公司旗下任意一平臺上專職做原創圖文作者(也推薦建議有興趣的可以在西瓜視頻、頭條號、抖音、快手等各大自媒體上大展身手。)

我是來自福建的小戈(哥)、純手打,如果大家有什麼“疑難雜症”的問題請隨時 @福建戈忍、關注、點贊轉發我、您的轉發、點贊、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感恩有緣認識您!


福建戈忍


人口流動是人類幾千年的遷徙習慣。縱觀世界歷史,每一次人類進程革命都伴隨著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可以說從古至今,人都是遵從本能,趨利避害,奔著可以讓自己生活更好的地區發展,從跟隨河流到跟隨經濟中心城市,可能未來的時間裡也是很難改變的,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更高的收入,更好的教育醫療資源,即使再高的房價都不能阻擋北上廣的吸引力。幾乎清一色的回答都是,無可奈何,背上行囊還要繼續。但是既然在這裡提了這個問題,肯定是有個人獨特的想法。說句實在的,現在的國家級經濟中心基本已經固定,想要的教育醫療公平的就業環境晉升空間基本也就是這些,說句不設防的,在北上廣,無數的年輕人用自己的青春貢獻了高速發展的城市,其中極少數能留下來安家立業,更多留下來的人就像候鳥一下遷徙,春夏秋冬樂此不疲,可是隨著年齡增長,一個人終歸要回歸家庭,一個家庭考慮的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家人。可以說,無法安家但是依然停留下來的人,犧牲的是一家人珍貴的時光,孩子的成長,年邁的父母,每一次選擇都是一場有去無回的訣別。城市化進程催生了經濟,也催生了精神障礙,夜深人靜,到底是滿滿的鬥志和成就感,還是孤寂思念的情緒,不是當事人我們都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就是此刻,獨在異鄉為異客,必然是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個人都是“進城務工人員”沒有職位高低之分,會不會哪一句話忽然就讓你醍醐灌頂,覺得得到遠不如失去?時間不能重來,人生沒有二次,這裡我不是說外出務工就是棄父母妻兒,只是從社會現實角度來說,是一個無法迴避客觀存在的問題。人的情感需求終歸是大於物質需求的。或許有一個更美好的願景能幫我們以人為本,尊重人性。那就是建立自己家鄉的經濟中心,而不是遙遠的第二故鄉。畢竟,只提問不回答,看上去總容易引起誤會。現在國內人口基礎並不在少數,下一代的教育也不可能只依靠校園,大量人口遠地區就業確實不利於社會穩定。這裡我偏重於沒有能力的一部分人。在我看來,討論這個問題,主要針對的不是有能力在第二故鄉安家立業,能對自己完全負責的這部分人,而是真正的流動人口(此處沒有歧視的意思)畢竟目前凸顯的問題類似留守兒童,社會閒散人員,都是不爭的事實。城市的包容性讓我們沒有辦法區別對待別人,接納了好的,也不得不接納了一些有問題的。有了問題,就要正式問題,去想解決辦法,而不是不得已而為之。試問,如果可以,誰願意背井離鄉,除了那些有崇高使命的部分人,確實能在其位謀其事的。這就是涉及到產業轉移的問題,讓一些二級產業適當像一線二線城市轉移,對部分人來說,我工作的內容並非高精尖,我是不是在第一故鄉可以享受相對有優勢的收入,我能保證生存,更能保證生活,而不是不分行業,我開滴滴也要去北上廣分一杯羹(雖然確實北上廣一杯羹可能還是比較大碗)。我們是不是可以創造這樣的環境,通過一些改變,讓一部分人,既能為經濟做貢獻,又能享受相對美好的生活。這裡我再強調一下我的觀點,我認為所有為了生活努力奮鬥的人都值得尊敬,職業不分高低貴賤,現在國家經濟需要發展,每個勞動人口只要不在家一呆,都是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都應該值得敬佩。我只是希望,我們每天努力工作的同時,是不是下了班,想見父母的時候,可以子欲養而親還在,想陪孩子的時候,可以以身作則不錯過成長。用一句現在特別流行的網絡俗語,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再接一句,我深切的熱愛我的祖國,我也深切的熱愛我的家鄉,我作為一個普通人,我更希望我的遷徙和留守都自有其價值!


土豆不是地瓜呀


轉眼春節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如在每年,過了正月十五,農民工朋友就會爭搶著往外走,不管對家人有多不捨,也都會為了多賺點而奔走他鄉,我表弟家3口人分17.5畝地,種地收入少,年年這個時候都出來打工,沒辦法的事。

可是今年的形勢卻有些不同,由於出一了新冠疫情,從交通、出行風險、尋找工作難度等多個方面,讓本應農民外出打工的旺季變得行者寥寥。最近就有網友留言,年都過去半個月了,總在家待著也呆不起啊,現在出去打工行不行?今天就來說道說道這個事。

在筆者看來,要分根據自己所處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是否出行,不能一概而論。

第一種情況,如果當地沒發生疫情,並且公路、鐵路都沒有停運。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外出打工。但是出行一定要考慮交通工具最好不要途經疫區,並且打工的目的地也沒有發生疫情,如果具備這幾個條件,我個人認為現在可以考慮外出打工。

第二種情況,如果當地疫情比較輕微,也可以考慮外出打工,但有一定要考慮,就是交通工具的選擇,如果一同出去的人多,可以考慮與用人單位聯繫,採用“點對點”專線輸送的形式,保證人身安全,就象2月8日南充高坪48名農民工乘坐專線返回廣東東莞上工那樣,安全性大大提高。還有2月9日內江市用2輛“農民工返崗專家車”將91名農民工“點對點、一站式”運送到廣東深圳的工作崗位上。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一定要慎重,如果條件允許,應該暫緩出行。

第三種情況,就是如果當地的疫情比較重,我個人看法是就不要走了,因為一則各種公共交通工具都停運了,出行難度加大;二則當地號召在家待著,不要亂動,應該聽國家的,以免造成交叉傳染;三則現在發生疫情的地區比較多,企業開工也會延後,不好找活兒。我姐家孩子去煙臺一個電子廠打工,聽說廠子延期開工,一直沒走,打算疫情過去了再走。

現在看,內江市的做法不錯,希望各級政府能多向內江那樣,幫助農民早日安全返崗,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依個人看來,只要家裡能維持下去,在不能保證絕對安全的情況下,還是在家待著吧,等疫情過了再說,收入減少點總比出去冒風險強多了,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大家說咋辦好?



唐and甄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說起打工,只是為了養家餬口,對於我們這種沒有什麼一技之長的人來說,除了能進工廠打工掙點錢,還能做什麼呢?誰願意背井離鄉,千里迢迢,跑到外面去打工。只能說老家的條件不允許,城市發展不起來,帶不動本地的就業。

作為我們八零後的人來說,上有老,下有小,家裡的那點工資根本滿足不了日常的開銷,只能去發達一點的城市,才能省點錢補貼家用,畢竟發達的城市公司多,選擇也相對多一點。

常年在外面打工,自己的那點技能也只有在公司才能發揮出來,被人認可,回家有誰認可你,而且有些行業本來就少,想在家找到對口的太難了。

出來打工,能勉強頂得住家裡日常開銷,稍微拼點還能存點錢。不出來,生活都成問題,你說到底要不要出來,這是沒辦法的,等到那天家鄉發展好了,我也可以不用出來,不用跑這麼遠來打工,那該多好吖!



黑馬飛哥


由於農村每人分配到戶土地只有幾畝地,個別人密集的地方,像山東等省份每人只有幾分地。前些年,農村觀念陳舊,大部分人都滯留在村裡,土裡刨食,只夠年吃年用。隨著農村機械化,解放了勞動力,土地都轉包給少數人種植,進城大軍也越來越多,而且也嚐到了甜頭,每人每年都有幾萬的收入。所以疫情過後,農村剩餘勞動力,為了養家餬口,還是要外出打工。除了農民,還有城裡下崗工人,隨著消費水平提高,為了生存,除了本地需求,他們也會外出打工。我是黑龍江人,本地經濟不如發達省份,所以南下的人比較多,這也是黑龍江成為外圍省份新冠確診病例最多的原因之一。你是怎麼想的呢?說說你的想法。


註定的偶然


疫情蔓延的時候停工最多的反而是工廠,你想想工廠真的不受影響嗎,本來就年初流動人口較大,加上疫情還沒結束,需要招工開工,產量跟不上,訂單交不了,業績上不去,疫情卻還沒有得到針對性解決,只是說控制。不過該打工還是要打工,不然吃穿用誰給解決,自己在外面一定嚴格要求自己就好。口罩必須要戴,不去人多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