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金朝若不是分兵防禦,舉全國之力與蒙死磕能贏嗎?

饕餮中國


不請自來我來回答

金國當時已經屬於王朝末期,腐敗不堪,即使舉全國之力死磕蒙古也不太可能戰勝蒙古騎兵原因有以下幾點我們一起來分析

其一;金國當時已經入住中原僅百餘年,內部腐敗不堪,軍無鬥志,曾經的金國鐵騎早已不服從在,單單隻靠數量上的優勢沒有多大意義。

其二;蒙古騎兵屬於純騎兵部隊機動性太強,軍隊再多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稍有疏忽,蒙古騎兵就會趁虛而入。

其三;野狐嶺四十萬大軍已是當時金國所能集結的全部機動部隊,剩下的部隊都是邊防駐軍和地方軍隊更不無法調動,結果一戰四十萬大軍灰飛煙滅。

其四;金國內部矛盾重重,以皇帝為首很多金國貴族怯戰蒙古,只想議和不想打戰,未打勢氣先敗。

其五;統一的蒙古帝國就是金國舉全國之兵決戰於蒙金邊境也不一定贏,而蒙古騎兵可以輸無數次,金國輸一次就完了,

結語

雖然我們只是假設,金國不敢這麼幹,也做不到,即使做到了對於蒙古騎兵來說最多隻能延緩,阻止蒙古帝國的崛起及金國的滅亡不可實現。


外太空的首富


幾個原因:1,金的腐朽,實際上,金在中後期,內亂不斷,統治者貪圖享樂,胸無大志,依靠對各部族掠奪和南宋的歲幣過日子,而蒙古則厚積薄發,尤其是鐵木真統一蒙古部落後,羽翼豐滿

2,敵友不分,實際上,蒙古羽翼豐滿後不斷蠶食金,金的統治者不思如何退敵,反而向南宋咄咄逼人,意圖將在蒙古的損失轉嫁給南宋,結果出師不利,還得罪了宋,後宋與蒙古結盟,斷絕和金往來並停止歲幣,金的日子愈發困難

3,蒙古和南宋聯盟夾擊,實際上,如果只是單方面對抗蒙古,以金的實力還是可以的,而且金哀宗上臺後,努力振興國家,一度讓對抗蒙古形勢大好。然而,之前的統治者壓榨南宋的策略使得宋完全倒向蒙古,拒絕了金哀宗聯合抗蒙,反而聯蒙對抗金,蒙古大軍借道宋的水路成功迂迴到金的南面,與宋軍聯合南北夾擊金,全殲了金的精銳主力,使金無力再對抗蒙古

可以說,金打不過蒙古,有多重原因,戰場上,因為蒙古軍英勇善戰,加上地形優勢和齊射特性,而金軍常年不戰,逐漸腐朽;政治上,金的策略一再失誤,後期雖有金哀宗力圖力挽狂瀾但時不我待;經濟上金常年依靠南宋歲幣,形成依賴,內部經濟卻難以發展,後南宋斷絕歲幣,金經濟困難





安優


金是贏不了的。

第一,金朝實行民族壓迫政策。很多人只知道清朝強迫漢人剃髮,實際上金朝就有啦!……蒙古人也被金朝人強迫幹這幹那,其過程非常悲慘。金朝人對蒙古人,為所欲為,如果有哪個部落感不服從命令,就發兵征討。女真人自己入主中原後,把金國稱為“上國”,為了維護統治,對蒙古各部族實行離間政策。那不勒汗兒子俺巴汗,因為在部落戰爭中被俘,被送給金國人,金人以及其殘忍的方式將其殺死。其後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也是在部落內鬥中死的……這些事情直接導致了成吉思汗發憤圖強,統一蒙古。由於蒙古和金因為壓迫政策結怨(尤其是成吉思汗一族的先人被金處死),所以蒙古和金是世仇,滅金一直是蒙古統治者的願望。金蒙戰爭,可以說蒙古人在政治上佔有優勢,從而士氣滿懷。

第二,金朝人兩線作戰。成吉思汗臨終時,在佈置滅金遺言的時候,曾經要求聯合宋朝對金國進行進攻,而這時候金朝最親密的盟友西夏已經滅亡。金朝在兩個世仇夾攻之下,自然是奄奄一息了……,要聲明的是,金朝的外交工作其實一點都不好,和南宋、蒙古之間的戰事,雖然有過點成就,但是基本上一直沒停止……

第三,金蒙兩國統治者能力、態度差距明顯。在蒙金戰事中,金人倚仗像胡沙虎這樣平時享樂,戰時謀反的大將,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而後來倚仗的高琪,也是一位嚮往最高權力的大將,皇帝宣宗又毫無本事,導致皇帝無主張,大臣亂主張。而蒙古方面,成吉思汗以其絕對威信,凝聚了人心,再加上有木華黎、速不臺這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的大將,局面是自然很佔優勢。要申明的是,金國文化雖然比蒙古國發達,但是金國高層卻很沒腦子,打仗的時候,哀宗對國家大將缺乏信任,並且誤用奸臣。最終結果就是亡國……而像速不臺這樣的名將,橫衝直撞、欺騙手段什麼都會……

第四金朝政局不穩。我數了一下,從北宋被金滅亡,到哀宗即位,這段時間當中,金國涉及最高統治者的政變就有三次。其中還有紅襖軍起義這樣的事情,因此,金國的發展,總的來說是日益頹靡,雖然有“明昌之治”這樣的短期輝煌,但是這時候偏偏不巧又趕上了黃河決口這樣天災,並不能挽救帝國走下坡路這樣的命運。


往來古今


在蒙古諸部統一後,蒙古原本具有的強大軍事力量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對於周邊政權及國家始終保持著軍事侵略。在蒙古擴張時,首當其衝的就是與蒙古相鄰的西遼、西夏和金。實際上,金早期就與蒙古發生了激戰,且金在幾乎集中全國精銳的情況下依舊被蒙古戰敗。

公元1211年,金蒙雙方在野狐嶺(今屬河北張家口地區)發生激戰。蒙古方面由成吉思汗親自指揮十萬騎兵對決金四十五萬大軍,最終以蒙古消滅金十萬精銳、擊潰其餘部隊取得戰役勝利而告終。兩年後又在懷來、縉山之戰中徹底消滅了金的抵抗力量。

其後金又在戰略上發生重大失誤,多次認為應該將從蒙古那裡失去的再從其他國家那裡獲得,先後對西夏、南宋多次用兵,最終將自己陷入四面包圍、無人救援的境地。可以說金舉全國之力時已經被蒙古擊敗,並非分兵防禦下被蒙古擊敗的。


吾乃八字眉


答,金國的騎兵,金兀朮的柺子流星馬🐴講究的是重裝騎兵加上輕裝騎兵的方式,以對宋朝的平原及開闊地的步兵,機動性差,並且到蒙古人崛起的時候,金國的騎兵已經沒落了。像金兀朮這樣的人,絕經了。


大馬哈魚12


趙宋兩誤。一是聯金抗遼,二是聯蒙抗金。最終走向滅亡!也不知怎麼回事?飽讀詩書的中原人,包括金宋。都敵不過,目不識丁的草原民族。還是那句話,事業是幹出來的。如果不幹事?無論|怎樣引章摘句,最終卻是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