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戰爭中手榴彈使用的頻率有多高?各國有差異麼?

王司徒軍武百科


手榴彈——短兵相接的“大神器”。

能攻能防,可以炸坦克,可以炸活人,體積小,便攜帶,各國的部隊莫不大量裝備。

手榴彈在公元700年冷兵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算是“原始的武器”,那時候裝的不是炸藥,裝的是石油。

那時候的拜占庭士兵用陶瓷容器裝進石油(希臘之火)再裝進鐵蒺藜,封住口,留出火捻子,扔出去,讓陶瓷容器爆炸先嚇敵人一激靈再迎接四處飛舞的鐵蒺藜。

這大概就是手榴彈的雛形了。

在中國,隨著火藥的發明,“石雷”被髮明瞭,因為不易投擲,被放上了拋石機,雖然不是人力拋擲,也算是手榴彈的雛形了吧!

“戰爭總是會加快科技的發展”,這句話是正確的。

尤其大宋時期,與金人,蒙古人的戰爭不斷,無年不戰,霹靂火球,蔟藜火球,毒藥火球,煙球還有引火球等多種可“手投彈藥”已經大量被應用到戰爭中去了。

到了13世紀,甚至出現了金屬外殼的“震天雷”。

《金史》說:

火藥發作,聲如雷震,熱力達半畝之上,人與牛皮皆碎並無跡,甲鐵皆透”。


可是,宋元之後,大明崛起,朱元璋一統江山,天下太平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軍事科技失去了市場應用發展也就停止了。

太平了近300年,大戰又起,可惜攻來的女真人科技更落後,雖然戰爭打的非常慘烈,于軍事科技進步沒有做出任何貢獻。

然後又是近300年太平,軍人們依然痴迷於“弓馬嫻熟,勇冠三軍”,手榴彈沒有發展出來的機會。

目前看來,也不知幸還是不幸、


在西方的歐洲就不一樣了,他們打的一鍋稀粥似的,各種聰明才智之士無不努力提高軍事科技水平,軍火是一件大生意,市場需求非常巨大。

從17世紀開始,歐洲大陸開始出現“手投型”彈藥,因為一戰打的是戰壕戰,手榴彈的便宜性,可脫手性以及驚天動地的殺傷力非常適於讓戰士們從自己的戰壕裡面摔出一個漂亮的“拋物線”,投進敵方的戰壕。

戰壕戰,手榴彈比各種步槍機槍好用多了。

一直到了抗日戰爭時期,這種戰壕戰還被八路軍李雲龍用的神乎其神呢!——戰士們掘土挖溝前進,儘量靠近敵人戰壕,一聲令下,幾千顆手雷一起甩出去,比大炮還有效果,還便宜的不行。

手榴彈分兩種:

  • 一種是進攻性手榴彈,

  • 一種是防守型手榴彈。

進攻性手榴彈,

顧名思義就是為戰爭中進攻一方製造的,李雲龍的木柄手榴彈就是典型的進攻性手榴彈。這種手榴彈有較高的“以點破面”的能力,它不會產生大量的碎片,又因為不是圓形的,投資出去不易滾動,可以仰投,導火索也燃燒迅速,可以馬上爆炸,對進攻中的士兵生命有所保障,因為士兵投擲之後,要迎著自己投出去的手榴彈繼續前進的。

進攻性手榴彈非常適合短距離的投擲以及進攻敵人戰壕,碉堡等防禦性工事。

木柄手榴彈一開始是德國人發明的,一戰中對英法聯軍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雖然德國最後戰敗了,可是英法聯軍以及其他各國對這種手榴彈還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國紛紛仿造。

德國的戰敗也證明了偉人一講再講的一個道理:

“戰爭的勝利終究靠的是人,不是武器”。

據不完全統計,抗日戰爭八年,中國軍隊共使用了進攻型手榴彈3000餘萬枚,殺死了大約40萬日軍士兵,40萬傷亡相當於侵華日軍傷亡的三分之一了。

至於防守型手榴彈。

與進攻性的相反,防守型手榴彈很適合在防禦工事中的防禦戰士使用,追求的是扔出去,手榴彈會爆發出大量的碎片,因為進攻方總是散兵隊形前進嘛,大量的碎片可以造成儘可能多的傷亡。

防守型手榴彈對投擲技術有一定的要求,因為防守方大概率需要隱蔽,不可能站起來投擲或跳起來投擲。

技術發展到現代,手榴彈一般被叫做手雷了。

樣式更多了。

比如照明手雷,比如化學手雷,比如燃燒手雷,比如眩暈手雷,比如專炸坦克的手雷,如此等等,不舉例了。

結束本文。


葭明通半瓶歷史


手榴彈在作戰中實際的使用並不算太多,中國人除外。手榴彈說白了就是一個用手投擲的鐵皮罐子,裡邊裝滿了炸藥,至於後來上邊各種引信就是為了投擲這個炸藥罐子的時候別炸到自己。
各種老式手榴彈,其實還有更土的,一戰的時候,英國和法國士兵還用罐頭盒裝上炸藥作為手榴彈。
這種集束手榴彈實際上投擲距離更近,太重了,丟出去的同時很容易把自己炸著。


手榴彈主要是輕步兵使用,而且主要在複雜的空間中使用,比如城市中的地下空間、清掃房間的時候。在野戰中用處不大,使用距離太近了,而且象山嶽叢林地帶,使用手榴彈還要注意不要打在樹木上反彈回來。

手榴彈在戰鬥中使用的地方主要是各種特殊地形,比如說城市、清掃對方的塹壕、還有諸如往坦克裡邊扔什麼的,但是總的說來用的地方不多,當然這些使用的地方主要說的是破片手榴彈,如果要是發煙手榴彈,用的地方更多一點,根據煙霧顏色的不同標示各種目標,或者掩護自己的行動這些活。


這些輕便的榴彈發射器或者槍掛式榴彈發射器是手榴彈的延伸,不過還是無法取代手榴彈

但是,手榴彈由於投擲距離也就是20-30米,這個距離非常近,除了在城市中在清理房間的時候會首先丟進去一枚手榴彈以外,一般也用不著,但是一定會用上,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個國家的步兵肯定每個人會背上2-4枚手榴彈上戰場。

而中國使用手榴彈比較多的原因是舊中國缺乏軍事工業,無法生產足夠的子彈和炮彈,只好用手榴彈來代替,手榴彈生產起來比較容易,就是一個大炮仗,而且對於生產條件要求很低,能夠大量生產。這種情況下,劈頭蓋臉的手榴彈彈雨就成了中國軍隊的顯著標志。


紅色手電筒


▲3600顆手榴彈,夠山崎那小子喝一壺的了

說到手榴彈,都知道在電視劇《亮劍》中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片段,3600顆手榴彈一起投擲,頓時炸得個鬼子鬼哭狼嚎。有的網友則存疑,電視劇雖允許藝術誇張,但咱們老八路會有那麼多嗎?你還別不信,咱敵後游擊區的工廠,就在製造這東西,李雲龍想用佐官刀來給後勤部長來交換2000箱手榴彈,後勤部長不幹,他還罵人家扣門。

是的,我們當時沒有那麼富裕,但大量使用,一準是真事。

▲手榴彈,走你!

拋出去,可以不受地形限制,對工事和塹壕內的目標,可造成殺傷。手榴彈與步槍,就是二戰時步兵手中兩件基本武器,各國都一樣。其實遠在一戰,擲彈坑出現,給手榴彈戰場普及帶來可能。

早期槍榴彈射擊準度很差

二戰時有了槍榴彈,但受技術限制,只有概略方向沒有準頭,打擊效率不是很高。

在我軍長時期寧肯多帶一點笨重的40火箭筒,也不願配備槍榴彈,我軍早就有裝備,從56式、81式到95式,也都有,不過現在有了專業的榴彈發射器,代替了槍榴彈的位置。

二戰時期的手榴彈,多種多樣,什麼發煙的,燃燒的,催淚的,還有反坦克的等等,大體以破片殺傷型為主。

各國技術條件不一樣,造出的手榴彈種也是各式各樣,比如延慢發火方式的那種,在使用中就可以方便地控制爆炸時間,給了士兵在戰場上更多的使用空間,但大體都一樣。因造價少,體積小,製作方便,各國都在大量使用。使用的戰術各異,殺傷效果自然也不一樣,如李雲龍的出神入沒,還是少的。


魂舞大漠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就算是今天,手榴彈使用還是很多的。

目前,手榴彈主要用於城鎮戰。

在阿富汗美軍圍剿塔利班的作戰中,手榴彈是不可缺少的東西。

美軍在攻入建築物以後,進屋之前,必須向裡面投擲手榴彈。手榴彈爆炸了以後,美軍才會進入。

如果不投擲手榴彈,美軍士兵擅自進入是非常危險的,很可能在某個角落隱藏著一支Ak47,一下子將進去的幾個大兵全部射倒。

在這麼近的距離,美軍穿著防彈衣也是沒有作用。

而塔利班也是一樣用手榴彈對付美軍。

在阿富汗戰爭的美國國會榮譽勳章獲得者中,有至少2人是在屋內向外射擊時,突然塔利班扔進來手雷。

因為屋內面積狹窄,無法逃脫,有個美軍士兵就犧牲自己,穿著防彈衣臥倒在手榴彈上。

爆炸以後,這個士兵不是死就是重傷,但其他戰友最多輕傷。

由此可見,手榴彈還是普遍使用的。

手榴彈另一個作用是用來設置簡易的詭雷,這點塔利班士兵都很狡詐。

他們可以將手榴彈巧妙的設置在空無一人的屋內,美軍士兵觸動一些看起來沒有異樣的東西,就會被炸傷。

還有就是在一些丟棄的武器下,用手榴彈設置詭雷。

美國大兵只要撿起來,手雷就會爆炸。

由於這種詭雷設置非常簡單,連小學生都會,根本防不勝防。

總之,大家看到今天的戰地照片,即便是美國特種部隊胸口也是掛著手雷的。

這不是耍酷,是作戰的必須,一定要有的。


薩沙


手榴彈自15世紀的歐洲的一次出現,然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大放光芒,至今手榴彈依舊是各國戰爭時間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武器裝備。當然現在的更多的是使用“手榴彈” 的改進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手雷。

手榴彈因為其簡單的構造,以及製作成本的低廉,大量的裝備在二戰時期的各個國家,而使用和製作手榴彈最有心得的我想應該就是我們國家了。

二戰時期,中國工業極其落後,在跟為高端的軍事工業方面更是一片空白,這個時候中國大部分的武器裝備都是靠國外的支援以及向歐洲國家進行購買,而且很多時候這些武器裝備遭到破壞的時候我們甚至都沒有能力去修復。

但也正是因為軍事工業的落後,手榴彈才能在古老的中原大地上發光發熱。由於手榴彈的製作簡單,所以二戰時期我們國家的手榴彈大多都是通過手工來製作完成的,儘管他的威力不是很大,但是架不住它的製作成本低廉。

而就在我們國家使用手榴彈的時候,西方工業發達的國家就已經在使用威力跟為巨大的手雷,據統計在整個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共生產了超過1.8億枚手雷。而工業跟為發達的美國製造的手雷恐怕更多了。

而且既是是在現代社會,手雷也是各個國家必備的武器裝備,美軍在中東地區的戰鬥,哪次不是先使用手雷,然後再去制服恐怖分子的。

所以說,手榴彈再二戰以後久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手榴彈的改進手雷卻依舊是戰爭利器,當然各個國家之間生產的手雷也會有所不同。


這個歷史很正


我手頭只有德軍數據,其他國家的請其他答主補完

上邊這個圖是德國陸軍在二戰中的各種手雷產量,單位是千,Stiel-Hdgr. 24 und 43是柄型手雷。Ei-Hdgr. 39是卵形手雷,當然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雷,總共算上去,二戰時期德國人大概產了1.8億枚手雷...

手雷用的最誇張的是在1944年8月到9月期間,這會兒盟軍已經在法國登陸,並且多點開花,連巴黎都解放了。蘇聯也已經推到華沙門口,羅馬尼亞反水,屬於德國人最焦頭爛額的時期。這兩個月期間德國人丟出去了1700多萬枚手雷,平均每分鐘丟將近200個...


瘋狗的輕武


大家看過抗日戰爭的影片就會知道,手榴彈這種東西在戰場上是非常常見的,可謂是一種使用非常簡便,威力巨大的武器。也許有很多人認為手榴彈是落後時代的產物,在現代化武器的今天已經沒有多大用處了。



事實上在現代化戰爭中,手榴彈依然就其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阿富汗戰爭中一些城市的巷戰中,手榴彈依靠其靈活的作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讓現代化裝備的美軍都非常的頭疼。而且美軍也在用這種東西,因為美軍殺入某個房子中的時候都會用手榴彈開路,否則的話就會有危險。



可見即使到了現代化的今天,手榴彈依然沒有用武之地。當然美國習慣是用手雷,不過在大型的正面戰場,這種武器應該沒有多少使用價值了,因為手榴彈的威力實在太小了一點,而且現在普通的步槍都可以發射榴彈,射程精度都比手扔的要快要遠。當然在一些治安戰中,手榴彈還是有很大威力的。



記得我們小時候看戰爭片,總少不了手榴彈這種東西。不過那是在落後時候的武器,並且威力還是比較有限,在二戰的時候可以看到中國軍隊為了把日本的坦克炸掉,往往都是一個人作為肉蛋綁上一堆手榴彈。只能感嘆那個時候中國是多麼的落後,如果中國有了先進的裝備,日本也不敢欺負中國。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戰爭中手榴彈的使用頻率有多高?,這麼說吧,一,手榴彈是阻止對方衝鋒的最有效最廉價的方式之一,它可以造成比槍械更加有效的面殺傷,二,可以起到一定的掩護作用,手榴彈爆炸造成的煙幕和揚塵,能起到很好的掩護作用,三,是消滅建築物,掩體,工事,有效的突進手段,在不明敵人數量的情況下,事先扔幾顆手榴彈,問問路還是個不錯的主意,四,手榴彈作為單兵制式標準裝備,和手裡的步槍是一個等級,五,手榴彈和子彈都是廉價消耗品,不用心疼,可勁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