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王朝的輝煌—漢與唐(一)

在中國歷史之中,我們熟知的朝代恐怕不超過十個,那麼又有誰知道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史中,一共有多少個朝代呢?若是從夏朝開始算起,至大清朝的覆滅,那麼中國的封建王朝一共有足足

二十五個之多。

不過在這二十五個朝代之中,若是讓我們選擇綜合實力最強的兩個朝代,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漢朝唐朝,若是問起原因,恐怕很多人都會講起這兩個王朝的疆域是有何等的遼闊,君王是有多麼的聖明,賢臣名將又是層出不窮,可是又有幾個人知道,其實漢唐的強盛,並不僅僅是有這些因素,更多的原因是其內部的凝聚力,是其他朝代並不具有的。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漢朝,漢朝自劉邦建立西漢(公元前202年),至三國時期曹丕篡權奪位東漢覆滅(公元220年),一共經歷了東西兩漢國祚422年,因為漢朝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一度領先世界,所以也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

王朝的輝煌—漢與唐(一)

文化統一,科技發達,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漢文化圈正式成立,華夏族自漢朝以後逐漸被稱為漢族,其實在漢朝之前,秦朝才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但奈何秦朝國祚太短,並沒有統一的民族觀念形成,所以在民族認知這一塊,並沒有形成類似的“秦族”,相反因為漢朝的強盛與國祚的緣故,之前的“華夏族”便開始漸漸被替代為“漢族”。

不過今天我們先不談論西漢,畢竟西漢的封狼居胥與文景之治,早已被世人所熟知,這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事情,除了西漢,只有東漢不為世人所熟知,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除了東漢復國之主漢光武帝與亡國之主獻帝之外,好像對於其他君主並不瞭解,但是這並代表東漢衰弱,相反在某種程度上,東漢比西漢更加強盛。

東漢,自從復國之主漢光武帝劉秀的

光武中興之後,又經歷了漢和帝的永元之隆,使得東漢國力達到了最強盛的時期,而今天我們要講的,便是在漢和帝時期發生的一件事情。

耿恭,東漢將領,其父耿廣,也是建威大將軍、好畤侯之侄,而耿弇則是東漢開國名將,被列為雲臺二十八將,所以耿恭也算得上是名將之後。

雖然耿恭從小聰慧為人慷慨多謀略,但是耿恭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所以耿恭便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本以為自己的生命會在平淡中悄然流逝,誰曾想從一件事情開始之後,耿恭的命運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王朝的輝煌—漢與唐(一)

永平十七年(74年)十一月,騎都尉劉張出兵攻打車師,請耿恭擔任司馬,和奉車都尉竇固以及耿恭堂弟駙馬都尉耿秉打敗並使車師投降。於是東漢朝廷開始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耿恭因為戰功的緣故,所以被任命為戊己校尉,同時還有關寵也被任命為戊己校尉。

當耿恭到達任所,便派人送文書到烏孫國,以顯示東漢朝廷的威望恩德,烏孫國王非常高興,派使者向東漢朝廷進貢名馬,並獻上漢宣帝時賜給公主的賭具,並對使者表示希望派烏孫王子入朝侍奉。於是耿恭派使者贈送金子、織物,然後迎接烏孫王子入朝侍奉。

就當所有的事情在按照耿恭所料想的進行時,沒成想事情突然起了波瀾,永平十八年(75年)三月,北匈奴單于派左鹿蠡王率領兩萬騎兵攻打車師。耿恭馬上派司馬領兵三百人前往援救車師,不想途中遭遇北匈奴大軍,因寡不敵眾,三百騎兵全軍覆沒。

於是北匈奴打敗車師後,繼而轉來攻打金蒲城,而金蒲城正是耿恭的任所,面對浩浩蕩蕩的匈奴騎兵,耿恭臨危不懼,他站在城頭對匈奴大軍喊道:“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可是匈奴人並不相信耿恭這一套,二話不說便向著金蒲城衝擊而來,耿恭命將士射箭抵禦,中箭的北匈奴人,看到傷口處血水沸湧,大為驚慌。

其實所謂的神箭 不過是耿恭讓部下在箭頭上塗了毒藥,只要被射中,中箭者便會感到劇痛無比,繼而傷口潰爛,據史書記載稱“虜中矢者,視創皆沸,遂大驚”,那傷口處的血水像沸騰一般往外噴,也難怪匈奴人對此很是驚慌。

到了夜晚,匈奴箭傷者的傷口愈發地疼,整個匈奴大營都是哀嚎聲,不過這還沒有完,更讓匈奴人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有數百人的漢軍,居然會在夜間出城趁著暴風雨來劫營!匈奴大軍頓時大敗而退,走之前只能看著金蒲城哀嘆說“漢兵神,真可畏也!

王朝的輝煌—漢與唐(一)


雖然耿恭率領漢軍戰勝了匈奴大軍,但是耿恭清醒的認識到,這只是權宜之計,依照匈奴人的脾性,一定會率領大軍再度來攻,而金蒲城並不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於是他將漢軍帶到了疏勒城,這是漢軍修建的一個要塞,依山傍水,地勢險要,易於堅守。

永平十八年七月,北匈奴再次率部前來進攻耿恭,耿恭招募先鋒幾千將士直擊北匈奴,北匈奴騎兵不敵潰散而逃,為了減少傷亡,匈奴大軍在城下堵絕溪流。耿恭見狀只得率部在城中掘井,不曾想掘井十五丈,仍不見有水湧出。將士們飢渴睏乏,甚至被逼著擠榨馬糞汁來飲用。不過耿恭並沒有放棄,仍然堅定的在城內掘井,不久之後,泉水終於湧出,眾人齊呼萬歲。

為了打擊匈奴人的士氣,耿恭命將士端著水潑往城下,以此來證明疏勒城內的水源源不絕,看到這一幕後,匈奴人果然再也無心攻城,很快便率領大軍撤退。

但是匈奴大軍並未放棄,而是調頭攻打其他漢軍,永平十八年(75年)六月,西域的焉耆和龜茲兩國攻打西域都護陳睦,陳睦全軍覆沒。而這時北匈奴的軍隊則在柳中城包圍關寵。

永平十八年八月,漢明帝去世,漢庭正是大喪之機,雖然知道西域危難,但是並沒有派出救兵。於是車師再度反叛,和北匈奴一道進攻耿恭。面對著來勢洶洶的匈奴大軍,耿恭激勵士兵進行抵抗,誓死守衛疏勒城。

其實依照當時的情況,疏勒城早就應該被匈奴大軍攻破,只是因為車師王后王夫人的祖先是漢人,所以一直在暗中聯絡耿恭,不僅給耿恭洩露匈奴大軍的軍情,還供給他糧食軍餉。幾個月後,疏勒城內的漢軍糧食耗盡,不得已只能水煮鎧甲弓弩,吃上面的獸筋皮革。

雖然疏勒城內的漢軍上下一心同仇敵愾,但是也經不住匈奴大軍連日的進攻,很快城內的漢軍就已經銳減到數十人,北匈奴單于知道疏勒城內的情況,於是想要讓耿恭歸降自己,便派使者去招降耿恭說:“你如果投降,單于就封你做白屋王,給你女子為妻。”

耿恭聽後先是輕輕一笑,隨後引誘使者登城,親手將他殺死,然後面對著城外數十萬匈奴大軍,在城頭用火炙烤北匈奴使者屍體,喝著使者的血分食匈奴人的肉,然後相互談笑風生好像對此不以為然。

城外的匈奴大軍見狀後,全部都哭著跪倒在地,這其中不僅是對疏勒城內耿恭的仇恨,更多的是對他的恐懼。後世著名愛國將領岳飛,在抗金時寫了下慷慨激昂的《滿江紅》,其中著名的一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便是出自於耿恭與疏勒城發生的真實故事。

王朝的輝煌—漢與唐(一)


當時的情況,耿恭以為有生之年再也回不到關內了,沒想到漢庭並未放棄這一支孤軍,在關寵上書朝廷請求救援後,漢庭中爆發了激烈的辯論,正在這時司徒鮑昱站出來面對著漢章帝與文武百官說道:

“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最終漢章帝採納司徒鮑昱的建議,派徵西將軍耿秉屯守酒泉,派酒泉太守秦彭、謁者王蒙、皇甫援徵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部隊,共七千將士,前往救援。

建初元年(76年)正月,秦彭等人率部在柳中集結,繼而進擊車師,攻打交河城,斬殺三千八百人,俘虜三千餘人,北匈奴不敵驚慌而逃,車師見狀再度投降東漢。這時關寵已經去世,王蒙等人細思之後打算引兵東歸。

可是耿恭的一位軍吏範羌反對了這個計劃,當初範羌封耿恭之命東歸求援,好不容易派出大軍,自己跟隨大軍準備回援疏勒,沒想到王蒙等人並不打算繼續西進,範羌實在不能認同這個計劃,他堅持要求去援救耿恭,將軍們不敢前往,於是分出兩千救兵交給範羌,其餘大軍東歸返回關內。

範羌經由山北之路去接耿恭,一路上充滿了艱辛與險阻,甚至還遇到一丈多深的積雪,經過長途跋涉之後,援軍總算到達了疏勒城外,耿恭等人夜間在城中聽到兵馬之聲,以為北匈奴又來了援軍,頓時大為震驚,等到看到城外的漢軍旗幟,加上範羌的呼喊,耿恭等數十人才爆發出歡呼,隨即打開城門迎接援軍入城。

史書並沒有記載範羌率領大軍翻越天山的艱難險阻,只是用一句話記載他們在疏勒城外相會的畫面,“開門,共相持涕泣”。雖然僅有一句話,但是其中的分量 又有多少人才會知曉。

休整一日後,次日一早耿恭便率領大軍向東歸去,而疏勒城的漢軍,能夠踏上回家路的,僅剩下二十六人了。

返回的道路,比來時更加兇險,不僅有惡劣的天氣,還有危險的環境,更可怕的是北匈奴並未輕易的放過漢軍,一直在後追擊著漢軍,漢軍且戰且退,二十六名疏勒城的壯士,等到三月份抵達玉門時,只剩下了十三人了。

王朝的輝煌—漢與唐(一)

這十三人衣衫襤褸,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銷骨立,互相攙扶著終於來到了玉門,中郎將鄭眾見狀立即為耿恭及其部下安排洗浴,更換衣帽。隨後上書朝廷說:

“耿恭以微弱的兵力固守孤城,抵抗匈奴數萬大軍,經年累月,耗盡了全部心力,鑿山打井,煮食弓弩,先後殺傷敵人數以千計,忠勇俱全,沒有使漢朝蒙羞。應當賜給他榮耀的官爵,以激勵將帥。”

於是等到耿恭到達洛陽後,鮑昱上奏稱耿恭的節操超過蘇武,應當封爵受賞。漢章帝便任命耿恭為騎都尉,任命耿恭的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軍吏範羌為共縣丞,剩下九人都授予羽林之職。耿恭母親在此之前就已去世,等耿恭回來,補行喪禮,漢章帝下詔派五宮中郎將饋贈牛和酒解除喪服。

雖然此戰過後西域大部分淪喪他手,但是耿恭的事蹟卻永遠的流傳下來,漢朝正是因為有耿恭這一群人,所以漢朝的民族凝聚力與認同感才會遠超歷朝歷代。

當然漢朝不僅僅有耿恭,還有西漢的博望侯張騫班固班超兩兄弟,陳湯等等,他們都是維護漢朝疆域的忠臣良將,正因如此,漢族才在這一時期得名,由於漢族文明程度較高,在中國各兄弟民族中一直處於主導地位,這是歷史發展和客觀規律形成的必然結果,漢朝以後歷代的朝代名稱雖有變換,但漢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地位始終未變,漢王朝這才會給後世人們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