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出去徒步遊最遠你們走了多遠,我走了接近80裡?

藍色的夜晚47


長風出去徒步遊,最遠走了大概40公里這麼遠。這40公里的路程雖然不長,但是40公里的登山旅途並沒有想的那麼容易,40公里在徒步遊當中是一個非常短的距離,卻用了一天的時間在黃山上攀登,是一次不錯的徒步旅行。接下來我將通過自己一天的實際行程經歷,敘述這件40km的徒步旅行:

上午

去黃山的時候,縱使前山比較陡峭,後山比較容易攀登,但是從前山上去,風景比較秀麗,所以我選擇了從前山登黃山。乘坐擺渡大巴到達了慈光閣,然後從紫光閣開始了徒步旅行,從慈光閣到立馬橋,剛開始沒感覺有多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身上背的行囊,汗水不斷地流出來,攜帶的礦泉水也喝了不少,不由得感覺比拉練還要累,到達半山寺的時候,看見旁邊每天上下山抬轎子掙錢的大爺也非常的辛苦,再看看自己,感覺這一點苦算什麼,於是也站起來繼續前行,萬事開頭難。

中午

爬了很久的山才到達天都峰,天都峰海拔很高,當天山上有很多的霧水,路上非常的滑,有時候一段路上就只有我一個人,感覺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這一段前往天都峰的路非常的陡峭,有部分感覺快要接近90度的樣子。路面因為雨水的原因非常的滑,有些旅客買了登山杖輔助登山,但是我沒有,只好選擇手腳並用向上攀爬,來到天都峰,四周的風景非常壯觀, 然後經過了鯽魚背,路非常的窄猶如在鯽魚背上行走一樣,兩邊是萬丈懸崖,只有石柱和幾根粗繩,非常的驚險,行走的過程迎面還會走來很多遊客,只好拉著繩子側著身讓路,向著迎客松繼續前行。

下午

有時爬累了會休息一會兒,因為當天霧很大,沒有拍到迎客松清晰的畫面,接著從迎客松再到蓮花峰,蓮花亭到百步雲梯,接著穿過熬魚洞來到熬魚峰,感覺天色較晚於是加快了腳步,路上詢問有些旅行團的導遊,提供了前行路線到達了白雲賓館,爬上了光明頂,看看光明頂的觀測天氣的奇特建築。一路前行的挑山夫讓我十分敬佩,他給了我許多路線的指導幫助,經過了夢筆生花和黑虎松等景點,最後快要到傍晚時分終於抵達了白鵝新站,看見索道彷彿看見了曙光一樣,終於不用再行走了,花了80元坐上了索道,看著四周的風景非常的安逸,然後通過索道到達了雲谷寺,坐上大巴返程,結束了一天的徒步行程。

期間經歷了遠遠不止這些事情,黃山的美還需要自己體會了才知道。黃山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有奇松,有怪石等,黃山的美不僅僅是自然奇觀,更有這裡樸素的挑山夫所傳達的一種不怕苦的精神美。這次徒步旅行雖只有短短的40km,但受益匪淺。黃山之行,不虛此行!


長風破浪666


哈嘍,大家好,我是立君,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去過最遠的地方是2017年徒步去了泰國越南老撾,走了八個月。一天走的最長的是去年在廣東羅定,霖林鎮走到廣西的第一個鎮筋竹鎮。那天我記得是走了70公里,目前的話已經徒步四個國家。七個省,騎行是六個省,





立君徒步環遊


我第一次徒步差不多走了五十多公里吧,從我們中江縣沿國道到鄰縣三臺縣城,早上是9點才出發的,帶了一個揹包,裡面裝了一包好吃點餅乾,背了兩瓶水,考慮到途中休息又帶了一個摺疊小凳子,前十公里感覺很爽,中途也沒休息,十公里後漸漸感覺有些疲憊了,差不多四五公里就要坐下來休息,大約走了二十幾公里腳上就起泡了。出發不久看到一個乞丐在路上行走,看樣子好象有精神病,邊走嘴裡還罵罵咧咧,沒理他,快步超過就走了。下午三四點左右,我腳上的水泡越來越大,差不多有手指頭那麼大了,好象快要磨爛了,越來越痛,我就在途中建平鎮找了個旅店住下了。一晚上混身不舒服,也沒怎麼睡,第二天八點多吃了早點又出發,這次比昨天更難受。快到三臺縣的時候,腳上的水泡已經磨爛了,走一步就鑽心疼,堅持一腐一拐走到三臺縣城,我突然發現那個乞丐竟然在我前邊,還是邊走邊罵人,想想自己還不如乞丐,暈啊


穿越崑崙山


我徒步秦嶺,從早上六點點起來,七點出發行走秦嶺山,下午五點回來,差不多十來個小時吧,沒算過有多少公里。

我一般都是騎車到上山的路口,開始上山,差不多七點開始徒步上山,一路上是一邊玩一邊拍照,中午就隨便吃點,繼續徒步,一直到下午五點,才往回走。

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大家可以關注:農村好哥。


農村好哥


金九銀十,正是北京旅遊的旺季。

記得人生第一次出去徒步遊是在北京香山公園,時間是2009年十月份下旬,坐汽車從旅館出發,到香山公園山腳門口,也是中午12點,當天天氣少雲多睛,十月北京的早晨溫度有點冷,中午又熱,一天要跨越兩個季節的氣候。從香山公園山腳徒步走到公園半山腰,也把我累得夠嗆,感覺四支痠軟無力,不由停止腳步,一看時間也用去了半小時,休息片刻後,又起啟程爬山,經過1小時多點,終於爬上山頂,從山頂放眼望去,香山的秋色盡收眼底。瑰奇絢麗的紅葉,嬌豔奪目,松林點綴在楓樹間,紅綠相間、色彩斑斕、風韻無比。漫山遍野的楓葉,如火如荼。與彩霞相輝映,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停頓休息1小時後,看看時間不早了,又匆匆忙忙往回走!大概估計了一下,來回有10釐路程。這是我徒步旅行走得最遠的一次,也是體力最累的一次





冰山雪影


徒步旅行對現在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於鍛鍊身體,增強自身素質都有很大的作用。不過我徒步遊最多也只有二十公里,可能是選的地方不太好吧,剛開始對這次徒步遊還有很大興致,但到後來走著走著就漸漸的不想走了,然後就返程了。雖然說徒步遊我沒有走過太遠,但是現在每隔幾天都會有一次,因為職業的需要,還是要多鍛鍊身體。我也建議現在的年輕人要多出去鍛鍊,現在年輕人的身體素質真的越來越不好了,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加強鍛鍊才是硬道理!





旅行小者


本人出去旅玩的時候,我和同事一起去的,我們邊走邊看邊聊,旁邊的房子,風景,等等一些事情,就這樣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差不多走了120里路的樣子吧,然後到達目的地山頂上欣賞山上的景點,這樣大概逛了差不多又一個小時左右吧玩著玩著累了就在石頭上休息一下,然後又去別的地方看看,拍了些照片。就這樣一天下來就旅行玩了,回到了山腳下去找吃的回家休息了[呲牙]



靜怡景灣


以前特別喜歡徒步,特別是在南方,記憶猶新的是一次衝動的徒步遠行,當時在浙江紹興,看到報紙上寧海有徒步線路,便買車票去了,走了有兩天的時間,晚上還住宿在當地農民家,寧海國家健身步道,真的特別好。探索新世界,才是徒步的真正樂趣。


老馬識途Markson


徒步旅行需要準備些什麼?

現如今徒步旅行還是非常火熱的,很多人都加入了徒步旅行的行列,徒步旅行雖然火熱,但是在進行徒步旅行的時候,還要準備一些裝備,下面特意為大家介紹一下徒步旅行時需要準備的裝備,一起來看一看吧。

1.登山杖。如果是進行專業的徒步旅行,這個時候一個登山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在徒步旅行過程中,大多數都是要靠兩條腿走路的,一個質量不錯的登山杖可以在路途中減緩腿部的壓力,讓你的徒步旅行相對輕鬆一些。

2.露營裝備。進行徒步旅行的過程中,如果不露營的話,可以帶一個睡袋,如果是進行比較長途的徒步旅行,這個時候最好帶輕便一點的帳篷。如果是在不太偏僻,比較大眾的地方進行徒步旅行,這個時候帶上一般的帳篷就完全夠用了。

3.衣服相關的物品。在進行徒步旅行的時候,衣服也是非常重要的。可直接準備衝鋒衣,既能防風也可以防水,而且也比較結實耐用。如果是在炎熱的夏天進行徒步旅行的話,最好選擇那些快乾衣褲。

4.指南針。當我們在一個比較陌生的地方進行徒步旅行的時候,難免會遇到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指南針就非常有必要了,現在使用指南針的話,通常都是直接使用電子指南針。

5.地圖或者是地形圖。在進行徒步旅行的過程中,地圖或者是地形圖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進行簡單的徒步旅行,這個時候一般的地圖就完全夠用了,如果是去比較人跡罕至的地方,這個時候一定要準備一張地形圖,地形圖比較專業一些,可以很好的判斷地形。

6.揹包。自駕遊都要準備很多東西,更別說徒步旅行了,準備的東西也非常的多,這個時候一個揹包是非常必要的,一個容量大又結實耐用的揹包,可以裝下很多東西,而且可以讓你在徒步旅行的過程中,不會感到太疲累。





揹包客的日記


出門徒步遊最遠的一次,應該是徒步五臺山中的四個臺吧,從鴻門巖下車,徒步東臺、北臺、中臺、西臺四臺,從早上五點多,一直到下午三四點鐘,剛才在地圖上算了一下,徒步距離大概20多公里。

這一次最辛苦的,應該是爬上北臺,北臺頂海拔3000多米,早上在東臺第一次吃素齋,吃的太早,環境又冷,沒有吃的特別飽,身上又沒有背太多吃的,所以,登北臺的時候,又累又餓,感覺幾乎到了自己的極限,全靠兩個人互相支持互相鼓舞,才登上北臺頂。

城市裡徒步,有一次是從紫竹院西門沿著京密引水渠一直走到了頤和園東南門,然後進頤和園裡面溜達了一圈,等到夕陽西下了,坐公交車回家。剛才地圖看了一下,京密引水渠這一段大約8公里,在頤和園裡面走一圈大約3/4公里,一共應該12公里左右吧。

還有一次是從惠新西街南口地鐵站,沿著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一直走到學院南路城頭那裡,然後再走到西直門地鐵站。這一路大約9公里左右。

其他的最長大約也就是6/7公里,沒有再一次走過更遠的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