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通關“無接觸”查驗“免協助”企業“零等待”

<table> 通關“無接觸”查驗“免協助”企業“零等待”

汕頭海關關員在企業生產車間對進口發動機進行監管。袁國宏 攝

/<table>

2月15日,夜幕已經降臨,汕頭恆源冷鏈倉儲有限公司的海關監管凍庫,汕頭海關所屬廣澳海關關員正在快速核對、驗放從澳大利亞進口的20多噸凍帶骨牛肉,保證該貨物第一時間送入凍庫。

“到企通關”,是汕頭海關在疫情之下多途徑探索通關模式的縮影。自海關總署應對新冠疫情支持外貿發展的10條措施出臺以來,汕頭海關第一時間響應、落實落細,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為抓手,持續強化監管、優化服務,統籌抓好防疫情和穩增長,助力地方疫情防控和經濟秩序恢復。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粵東企業面臨復工復產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汕頭海關推出一系列幫扶企業防控疫情復工復產措施,為粵東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南方日報記者 餘丹 通訊員 陳昊昱

關口前移,讓企業“零等待”

2月14日下午,一通電話打到汕頭海關所屬汕頭港海關進口監管科科長王銳丹的手機:“王科長,我們公司進口了49個集裝箱的花崗岩荒料石,但受疫情影響,碼頭不少拖車司機還沒復工,無法將這麼多集裝箱拉到查驗平臺或者企業場地進行查驗,這怎麼辦才好?”汕頭市絲路商貿有限公司業務代表吳夏楠著急地問道。

“不用著急,我們來協調下碼頭經營方,將集裝箱卸在堆場特定區域,到時直接去堆場查驗。”王銳丹回答道。當得知汕頭港國集碼頭存在內部運力不足等困難後,汕頭港海關第一時間提出解決方案——踐行“順勢監管”理念,實施堆場通關驗放。2月15日上午,進口監管科關員王大平和吳軍武帶齊監管查驗設備,做好個人防護措施,直接到碼頭堆場實施查驗。

“貨物在哪,通關就跟到哪!”這是汕頭海關在戰“疫”中的靈活戰術。在距離汕頭港80多公里外的潮州港柘林灣,汕頭海關所屬饒平海關則將通關點深入到魚排現場,助力當地活魚海水網箱養殖場復工復產。

據饒平海關查驗科科長忻澤介紹,活魚海水網箱養殖行業是饒平地區特色產業,不少當地人以此養家餬口。為保民生、促發展,海關繼續將“關口前移”,直接到養殖場的魚排上進行快速驗放,讓養殖戶們享受通關“快感”。

“因為疫情,今年的訂單確實不容樂觀,但有海關的大力支持下,我相信,我們養殖戶一定能渡過這次疫情難關。”中韓養殖場負責人德兄感慨道。

到企通關,為企業保駕護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國內多個港口出現冷凍貨櫃積壓碼頭等情況,為進一步擴大農產品、食品進口,保障當地肉類供給,我們提前與口岸監管部門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預案。”廣澳海關查驗一科李楠副科長說。

汕頭海關口岸監管處副科長林佳鬱介紹,為保障該票貨物通關順暢,該關優先通過非侵入式H986設備掃描檢查後進行“轉場監管”,將口岸指令和目的地指令合併執行,將整個集裝箱的澳洲進口凍牛肉直接轉場至監管凍庫進行人工查驗,省去在口岸掏箱、開拆、裝箱等環節,整個通關流程不超過半天時間。

同樣,廣澳海關關員深入上海電氣風電廣東有限公司生產廠房,為一批自印度進口的風力發電控制器等設備進行驗放;汕頭海關所屬濠江海關關員深入保稅區內的洛斯特公司,為準備出區的1噸多的防疫消毒溶液開啟綠色通道,做到隨報、隨檢、隨放。

“為支持全國抗擊疫情,公司春節期間就復工復產,平均每天保持1000件的發貨量,感謝汕頭海關的快速通關機制,確保這些防疫應急物資能夠及時發至湖北、北京、上海等省市的抗疫一線。”洛斯特公司負責人說。

無接觸通關,安全效率兩不誤

疫情防控期間,為儘可能避免人員聚集,同時提高通關效率,汕頭海關多途徑探索“無接觸”通關模式。在辦公室電腦前,汕頭港海關進口監管科關員洪夢綠正運用網絡視頻方式,遠程連線汕頭市廣恆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業務代表鄭坪煒,對該公司的進口食品標籤整改情況進行驗核。

“這是汕頭海關首次嘗試‘網絡視頻’等科技手段,對企業進口食品標籤的整改情況進行查驗的外勤作業,”洪夢綠介紹道,“通過這種‘無接觸’通關,能夠準確指導企業做好相關整改工作,減少疫情期間外勤風險。”

據瞭解,“無接觸”通關理念已在汕頭海關多個業務領域進行探索、嘗試。汕頭海關法綜處丁峰科長介紹,在疫情防控期間,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功能進一步優化,企業申報端的提示更加詳細,操作更加簡便;企業申報後,海關受理業務進程實時通過網絡反饋到“單一窗口”,企業足不出戶即可知道貨物通關進度。

在貨主“不到場”協助查驗方面,汕頭港海關在2月12日查驗印度進口的17噸凍去頭南美白蝦時已經率先踏出第一步;而在企業“不到場”種植場備案方面,該關所屬潮陽海關在企業通過微信提供相關備案資料並提交承諾書後,當即為企業辦理出口食品原料種植基地備案證明,實現“不見面、線上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