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一些農村老年人很反對年輕人搞養殖業?

墮落的俗人西瓜號


在農村搞養殖能夠賺錢,首先要有耐性,要深耕,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這兩條村裡老人比較擔心的問題,也是經驗之談。老話說:嘴上沒毛,做事不牢!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深耕的恆心:無論是養殖經驗和技術、飼料進購、還是執行養殖場地的管理制度,又或者研究市場行情、瞭解市場規律、開拓銷售渠道等等相關事宜。作為一個年輕人,想要遊刃有餘的經營一個養殖場,把養殖場發展壯大,這些事情都要親力親為,才具備創業成功的條件。而養殖產業,並不是一個光鮮的創業項目,不符合現在年輕人主流的理想追求,或者說奮鬥目標。有時候心血來潮,幹兩年幹不下去,創業失敗。

我身邊有好幾這樣的例子,前幾年養驢產業發展的非常好,驢的市場行情也非常好,有幾個年輕朋友跟風養驢,結果驢價一落,他們很多人堅持不下去了,都是由於各種原因,退出了這個行業。但是,我一個朋友堅持了下來,雖然這幾年驢的市場行情不如前幾年那麼好,但是朋友以技術為支撐,發展自繁自養,以經驗管理為基礎,降低養殖成本,每年盈利還不錯。這就是深耕的恆心,老人通常怕年輕人做事沒耐心,堅持不住,才有此說法。


養殖風險:我們都知道有老話說:“家有千財萬,帶毛的不算”。特別是對家禽家畜養殖業來說,養殖就會面對一定風險,而且這個風險對於新手養殖戶來說,往往是創業失敗的主要因素。一是擔心創業初期,沒有實力的情況之下,市場行情跌入低谷;二是怕疫病,養殖業,一個不注意,沒有防控好,養殖場一旦出現疫病,對養殖戶那就是致命的養殖災難。

因為這兩點,往往造成養殖失敗。但是老養殖戶有規避風險的經驗和能力,新手養殖戶往往“栽”在這兩個方面。最主要的是,農村年輕人的“家底薄”,可以賺錢,不能賠錢,一旦賠錢,被人笑話――把全家的“資金”,壓在一個沒有養殖經驗的年輕人手裡,不是兒戲嗎?


其實,村裡做父母的長輩,是非常支持年輕人搞養殖業的,但是也要看年輕人是不是“那塊料”。通常來說,對某種行業感興趣的人,會提前做足功課,比如學習相關養殖經驗和技術,積累資金,提前為做養殖業做各種“鋪墊”,水到渠成去搞養殖的話,親人朋友都是非常支持的。假如說一個“白板”,對想要做的養殖業啥也不懂,就想跟風搞,也沒有表現出來深耕的恆心,更別說有養殖風險意識了,這樣沒有提前做充分的準備,盲目的去搞養殖,親人朋友肯定會反對。畢竟養殖不是兒戲,牽扯方方面面太多,必須要好相關功課,再入行養殖,親人朋友都支持,創業成功也就水到渠成。


冀豫耕耘


1998年那年我老丈母孃退休了。退休了一下來沒啥事兒了待著鬧心。尋思乾點啥呢?得了養豬去吧!以前他家就是農村江北的。離嫩江江邊兒特別近,村子叫哈拉村。

在村子花了1萬多買了三間平房。院子200多平方米。帶了一個大豬圈。雄雄氣昂昂高高興興地去了搬過去了。準備大幹一場。抓了兩頭老母豬。過了倆多月,下了兩窩崽。一個母豬下12個。一個母豬下十個。

可把我老丈母孃樂壞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九八年一場大水。把房子沖垮衝破。豬圈也衝沒了。村委會地勢高。把豬和豬崽子抱到村委會去了。大水退了。把豬崽子和豬都給賣了。連本兒帶倉都賠進去了。這一下子積極性就沒了。房房子1萬塊錢買的。6000塊錢賣了。這一下子眼睛直了。點兒也背呀!現在一提養殖的事兒,他直搖腦袋。

所以農村養殖風險挺大。你得了解市場行情。還得懂得養殖技術。

還得成天和糞便打交道。小型養殖場抗風險能力太差。大養殖場有國家扶持。要是趕上禽流感。豬瘟就完了。。老年人經歷太多了。不如出去打工。和養殖掙得差不多。沒有多大風險。所以有的老年人不贊成年輕人養殖。就這個道理。


東北二剛


我有一個朋友,在老家投資了幾十萬建場地搞養殖業,在當地來看規模不小。三年前養羊,拉的羊回來水土不服,死了很多,虧。兩年前養牛,剛好碰對牛生病,死了很多,虧。去年養豬,豬瘟襲來,又死了一大片,虧。好吧,做什麼都虧,沒本錢了,投小點吧,養雞。好了,雞養得大了,準備可以賣了,又出現疫情,人都出不來,更不用說賣雞了……

當然,一個人做生意除了運籌帷幄之外,還有一部分運氣的成分避免不了。做任何事都有風險,但如何規避風險,項目是否可行,就要看自己來考量了。

今年的行情更難了,做生意的老闆需謹慎,管好自己口袋的錢。養殖業不是做不了,做事需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機會合適,還是可以做的。父輩關心的是我們的穩定,對於投資來說,肯定不如有份穩定的工作好。思維方式不一樣,所以父輩還是希望我們安穩。現世安穩,多好!



江楓行者


不是說養殖業不賺錢。養殖業的風險太大。搞不好還要虧錢。我以前就是在家裡面搞養殖的.家裡有個小型豬場.從08年養到2014年.前幾年小賺一點不算虧.到了14年的下半年豬價直線下跌.加上一批育肥豬的傷亡.幾年賺的錢又都虧進去了.養殖別的我不太理解.但對養豬來說.我深有體會!所以說盡量做點別的生意都不要搞養殖.可以這樣說5年以後的你和現在的你.會發現原來搞了幾年養殖還是原地踏步.沒有任何進展!


亮哥80後


大家好,我遇到過這種情況。首先說,我就是農村長大的。

大概是在2013年的時候,我在當地城市裡面做藥品銷售的工作。我們這裡屬於三線城市,那時候市裡面的基本工資是3000元左右吧。

有一次回到農村老家,看到一個朋友養雞挺好的,覺得很賺錢。他養的是肉雞,就是那時候很火的,供應的某某洋品牌連鎖快餐店做炸雞,漢堡的。40多天養一批,一隻雞可以賺3元左右,一批可以養10000多隻,一批就可以賺好幾萬元。40多天的收入抵得上我的一年收入了。當時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覺得這是我覺不能錯過的發財機會。當天晚上就去朋友的雞棚好好參觀,甚至當時就計劃好在哪選址建雞棚。

回到家給父母說這個事的時候,誰知受到了堅決的反對。首先他們說我的工作雖然不是特別掙錢,但是好在穩定,日後會更好的發展。再者養雞需要投資20萬建雞棚,什麼時候能回本,是否順利都不一定。最後一個原因,覺得我受不了那個苦,養雞需要24小時值班的,更別談餵雞,清理雞糞啦。父母又給我舉了很多養殖賠錢的例子。我當時沒聽進去,一心只想養雞。

後來機會來了,我和一起朋友在鄰村租了一個建好的雞棚,一年租金20000元,比起自己建棚划算多了。

結果呢,呵呵,我們倆轟轟烈烈的失敗而歸,養了兩批,賠了兩批。每個人都瘦了十幾斤,據說養肉雞的人剛開始都會瘦的。

老人不讓搞養殖是對的,裡面風險太大了。有想入行的朋友,望你三思,也可以給我留言探討一下。


蘋果味的小葡萄


我家老人跟我說:家財萬貫,帶毛不算。就是養殖帶毛的動物一天沒賣出變成錢,一天不能算你的財產。搞養殖需要有足夠的精力還有經驗。不能瞎摸索著和蠻幹。養殖業大多群養,一但出現病瘟,群體得病。那就是血本無歸甚至負債累累。而且養殖業的價格不太穩定。今年高明年低也是正常。我家老人就反對我搞養殖。


農村虎妞的生活



小張一家人


老人反對也是有考慮的,只不過觀念陳舊了點。年輕人現在搞養殖其實還挺有前景的。

  1. 不好找老婆。老人會覺得年輕人嘛,天天在家搞養殖,不好找老婆,畢竟現在的年輕女孩誰願意跟你一起養豬養羊的,找不到老婆就是個光棍,別人會笑話。我有一個同學就是養羊的,20歲開始養,養到24歲。最後他爸回去偷偷把他養的羊全賣了,直到去年結婚了。才讓他繼續養。
  2. “沒出息”。老人的觀念就是年輕的時候就要出去闖,吃點輕鬆飯,做點輕鬆事。只有在外面混不下去的人才回去養豬養羊。哪個老人不希望別人誇自己子女能幹哦。
  3. 規模小,不掙錢。以前農村養豬養羊都是為了貼補家用,一家最多也就喂幾頭豬,幾隻羊。養殖方法也不科學,一年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所以才反對。

現在不一樣了,政府支持年輕人回家創業,其中養殖業更是大力支持。科學養殖,規模養殖還是很有前景的。


深漂同盟


因為養殖業風險大,投資大,當然利潤也是可關的。比如說豬吧,去年豬肉瘋長,去年養豬賺了一大筆,但是前年呢?我沒記錯的話,前年豬肉便宜的要命,為啥那麼便宜,就因為前年生豬的疫情嚴重,從而造就了去年的豬肉瘋長。所以老人們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冒這麼大的風險去闖蕩養殖業。畢竟誰也不知道在自己搞養殖的時候會不會碰到那種災害性疫情。


忽然見小胖


老人搞了一輩子的農業與養殖,當然反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