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面對這個“浮躁”的時代,詩詞的出路在哪裡?

九月gao


“出路”這個詞意味著,你眼中的當代詩歌置身一座牢籠,恰恰相反,我認為中國當代詩歌正處於最好的時代。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來看廣義上的“詩歌”閱讀,這些讀者既包括象牙塔內的專業讀者,還有數不勝數的詩歌愛好者,而這僅僅是“詩”的閱讀,“歌”的文字,也就是歌詞的閱讀更是無法估量。許多人拼了命要把詩與歌分割開來,要打獨立戰爭,意圖保護詩的純粹,這完全是在犯傻,從“候人兮猗”到詩三百,詩的源頭就是歌,更不用說晚些出現的“詞”了,天生就是用來唱的。

狹義上的當代詩歌指的是那些大多不能唱的所謂的嚴肅文學中的詩歌。當然,嚴肅文學這個稱謂也是無謂的人造產品,嚴肅與通俗並沒有好看或不好看的差別,我認為真正要分的話不妨用“為了名”還是“為了利”做一下粗略的劃分,因為真正的純文學是不可能被人看到的,大概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倒黴的卡夫卡。回到當代詩歌,對於追求不朽(為了名)的詩作而言,眼下也正是最好的時代,經歷了單一的抒情、敘事、口語、知識的爭辯之後,當代詩人終於摸索出萬花筒般的複雜詩藝,不要小看複雜,這是史詩的現代性所在。複雜詩歌幾乎在寫出的一剎那,就將百分之九十九的讀者拒之門外,這正是某些詩人追求的效果,因為詩歌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場任由眾人觀摩的猴戲,我們讀到的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無一不是那個時代的精英產物,世界原本就只該存在千分之一的詩人,百分之一的讀者,如今社會知識結構的變化導致我們有機會成為曾經的百分之一,但成為讀者和成為一個好讀者是兩碼事,如今,一個普通讀者可以興致勃勃地翻閱網絡小說,但絕少能分清一首詩的好壞,因為形式層面的批評已經消解於無形,內容層面的複雜化使閱讀的難度倍增。當代詩歌的複雜化趨向使我們看到詩歌迴歸精英傳統的可能性,這是真正優秀的讀者和詩人所樂見的。



真語者


前言

時代“浮躁”嗎?我不見得。在這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生活壓力山大,使人“浮躁”,我是相信的,但這和詩詞的出路有何關係呢?喜歡詩詞就去寫,無論什麼體裁的詩都可以寫,別去管它有沒有出路。


那好吧!就說“浮躁”。

你有餘秀華“浮躁”嗎?餘秀華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使其行動不便,說話口齒不清。在學校沒少人恥笑她,讀到高中就因自身殘疾而輟學在家。面對命運的不公,她不“浮躁”嗎?答案:她是真心的“浮躁”啊!但出身於七十年代的她又非常酷愛詩歌文學,她從小就很喜歡海子的作品,在1998那年她寫下了第一首詩《印痕》,詩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在泥水裡匍匐前進。”可以想象她是生活得多麼的艱難與頑強。

她從來沒有放棄過詩歌文學的夢想,即便她的殘疾、她的不幸婚姻、她無法擺脫的封閉農村,她都將它們化成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首詩。


2017年1月餘秀華憑藉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走紅網絡,成為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唯一一個詩集超過10萬冊銷量的現象級“網紅女詩人”,因而獲得網紅春晚“金蜘蛛獎”年度網紅詩人提名。2018年6月,由新星出版社·新經典文化出版散文集《無端歡喜》。2018年12月,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獲得第七屆湖北文學獎。2019年1月,推出首部自傳小說集《且在人間》。

到現在為止餘秀華寫了兩千多首詩,她說寫詩其實是她的一種表達方式,她有想過寫長文,因腦癱寫字很吃力,所以就選擇所有文體字數最少的一個,那就是詩歌。



結束語

所以,你也別說時代“浮躁”還是你因時代自己“浮躁”,喜歡詩詞就去寫,把自己生活、情感乃至心聲融入到你的詩詞裡去,有興趣就投投《詩刊》或《報刊雜誌》之類,說不定哪天機遇到了,你也就找到出路了。


詩驀詩書畫


詩發展到現在,已經失去了秦漢時的風骨與唐宋時的輝煌了。而且有很多詩口頭化、散文化,使之失去了其韻味與內涵,最終從“貴族”走向了“平民”,似乎人人都能寫詩,信手拈來。詩一時缺少讀者乃至走下坡路,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們的詩人面對廣闊的社會背景,無所適從,也無法超越,在“雜草叢生”的文壇上,尋找突圍的路徑。

  回想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朦朧詩的崛起,在中國的盛行與所受到的歡迎,的確是空前的。有詩評家說,這是終斷了多年的“五四”新詩傳統的延續。的確如此,當社會遭受了鎮痛時,必然有鎮痛之後的反思與回味。在中國大陸歷經了10年“文革”的洗劫之後,不僅是詩壇而且是整個中國文壇,出現了一種繁榮的景象。以當時的北島、梁小斌、食指、顧城、舒婷等為代表的詩人以一種全新的面貌,抒發了鎮痛之後的深刻體會,也給自由詩開拓了一片新的領地。這是對詩淪為政治工具的“文革”時代的徹底反叛,也是詩之幸與詩人的不幸。

如今,相對於散文、小說來說,詩的生存空間是相對窄小的,甚至連寫詩的人也不再讀詩了。有人說,這是因為讀者的欣賞水平欠佳,也有人說,是“快餐文化”“娛樂文化”以及電視與網絡的普及造成的。但筆者認為,主要是詩本身的道路越走越窄,其內容平庸,形式單一的緣故。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有多少人能夠心平氣和的靜下心來品讀這些“高雅”的詩作呢?又有多少詩人無視當今社會的權利與物慾之爭,而去開拓詩的新的領域呢?

  我們不僅要問,在這個和平的年代裡,詩的出路到底在哪裡?

  也許是一種特殊的環境,使我們的詩壇處於一種“睡眠”之中,這是否是沉默之後的爆發呢?如果是,但願是一次空前的爆發。

  當然一種新型的詩的崛起,並不是某些權威的詩評家或幾個大學的教師到一堆一議論,就能定音的,而是要經過廣大讀者的一致認可,從這方面來說,詩是“大眾”的。就如同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一樣,並非個別人所能為之。當然,這也需要時間的考驗。所以,在不同的社會里,會產生相應的詩作;在當今社會詩出現這種“飽和”狀態,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在不是《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時代,也不是《回答》《中國我的鑰匙丟了》的時代,在這個複雜多變的時代裡,詩以一種特殊的身份,展現在我們面前。她好似一個不受歡迎的外來之客,衣著粗俗,形容枯槁。然而就因為這也袒露了她真實、簡單的一面。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自由詩開闢的另一個領域——散文詩,卻得到了壯大、發展與繁榮。這是題外話,另當別論。


義薄雲天生活實錄


如今的社會,物質太豐富,各種誘惑,超前消費,房奴車奴,生活壓力山大,人心都變得非常浮躁。

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談詩詞的出路在哪裡?估計會被人看做怪物。

現在有幾個人還記得楚辭,唐詩,宋詞?估計一年裡面拿起書本的都沒有幾個。

這次中國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生,自主隔離,足不出戶,讓很多人有了大把的時間,有些人無聊得不知所措,感覺要發瘋。

但是如果我們拿起一本唐詩300首,拿起辛棄疾、李清照、李煜的詩詞,讀上一讀,你會感到就像煩躁的心裡注入一股清流,瞬間安靜下來。

詩詞的美,在於靜下心來體會,細細品味,裡面有人生,有哲理。

有人可能認為,詩詞這個東西,是古人的,他們太老了,落後於時代。但我認為,詩詞這樣美好的精髓,是亙古不變的。

前段時間被大家追劇的慶餘年,我想大家不會忘記裡面最精彩的那一段,那就是範閒 在酒席宴上,背誦上百首優秀詩篇中的名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慶餘年這部劇取得高收視率,難道不是古詩詞給添了分,加了彩?

我認為,恰恰是浮躁的年代,浮躁的人心,更需要有讓人心能夠沉靜下來的古詩詞。關鍵就是要將古老而美好的詩詞與現代媒體完美結合,與時俱進,才是最好的出路!


花萼朵朵


這個問題我很高興回答,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詩詞的出路有以下幾點。

1.可以採用自媒體傳播的方式,在自媒體上傳播詩詞文化,也可以讓我們的詩人穿上漂亮的古裝在自媒體上傳播古詩詞、或者是自己創作的詩詞,來吸引粉絲,如果能用自媒體方式,能帶領出全民作詩、作詞的時代,就在好不過了。

2.可以培養我們下一代對詩詞的興趣,應該讓我的老師們,教孩子們讀詩、讀詞,講詩詞的美,讓孩子們產生興趣,而不是硬性的要求背。興趣是喜愛的源泉,要求是厭惡的源泉。

3.我們應該讓孩子允許在語文考試中用詩詞去寫作文,而不是不準用“詩歌”或者“詩詞”去寫作,在我小時候我的語文老師跟我們說,不能用詩歌去寫作文,詩歌是很難得到“高分”的。老師都不提倡用詩歌,我們的詩詞歌希望在哪裡?

4.降低詩詞的要求,要讓販夫走卒都可以作詩、做詞。那些按律作詩、作詞的人們不要鄙視那些不按律做詩詞的。作詩、做詞白話又如何?人人都可以作詩、作詞,詩詞作品包容性強一些,才會有好詩人,好作品。




福爾摩小黑


這個世界,沒有人會拒絕美好的東西。

詩詞的出路,不僅是因為浮躁的人不看詞詩了,而是能寫詞詩的人也不多,詞詩是靠靈感,靠老天爺給飯吃,要寫出激盪人心的作品不是那麼容易就獲得,但是隻要是好東西,沒有人會不喜歡的。

我知道有一個會寫詩的人,他叫馮唐,這兄弟會當醫生,會開公司,會寫小說,會寫詩歌,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多面手,非常紅火,他還出了詩集,聽說很賣座。

“春風十里不如你”拍成了電視劇,這可以說是一個搞詩詞有出路的典型例子。問題是,他走是多元的道路。時代已經進入多元發展的路子,詩詞必然也要吻合時代的需求,也要與時俱進,不然那能獲得讀者的共鳴呢。

詩人除了深刻地融入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境界,真的必須多元發展,信息爆炸的時代,讀者甄別能力很高,體悟能力也高,要求也高,不會輕易為一般的詩詞鼓掌了,因為大家要的是真正有用,能拉昇自己的東西。

那些聊以自我安慰的詩詞沒有出路,只有能醒目能揭示真理,道出生活真相,最好帶點電閃雷鳴一樣能量的詞詩才有出路!


宇道思維


在這個新時代,我們需要接受新的東西,但我們也不能忘卻舊東西,在新時代我們可以新舊結合,使其更加適合新時代,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古詩詞非常的悠遠美好,現在很多人都沉迷於手機網絡,在這段疫情管控時期,在床上一躺就是一天,刷著小視頻哈哈大笑😄,浪費了時間,看壞了眼睛,我們可以利用這閒暇時光瞻仰一下我們幾千年的文化,幾千年的詩詞,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豐富自我,增加學識。最近日本送來的抗疫物資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這些詩詞不僅體現了日本友人對中國的友好援助,還展現了中華詩詞的美好。怎麼作為中國人是何想法?日本人都在學中國詩詞,自己人竟然撇到一邊,我們該像日本朋友學習,把我們的詩詞運用到新時代的發展建設中來,把我們的詩詞發揚光大!


QIIQ大叔


詩詞本來就是文化藝術的一部分,而如今的大部分人在完成學業拿到文憑,就在社會上就業或經營,有一點空閒時間也花在了網絡娛樂和其它社交娛樂,對於詩詞文化藝術好像有了代溝,既是見了也不感冒。我不是說他們“浮躁”只是這個社會現在已經少有那種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的氛圍了。面對社會上這種“浮躁”風氣,我建議一少部分還對詩詞感興趣的,或有一些建樹的,應該多在網上組建一些詩詞群,或在一些地區多成立一些詩社,抑或在某一些市,省,乃至全國各地,每年舉行詩詞徵集和比賽。還有全國各地的電視臺多舉辦詩詞類的節目,尤其中央電視臺。這樣,慢慢地就會把大部人的目光吸引過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風氣,繼而變成一種興趣和愛好,只有這樣,詩詞才會得以很好的繼承和發展!畢竟中國古代或現代詞詩的藝術深度和魅力是無窮的,可以讓這個“浮躁”的社會在詩詞的“純美寧靜”的意境氛圍中安靜下來!


謝揚洪


面對這個浮躁的時代,詩詞的出路也是有的

第一,國家政策規定大中小學的語文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詩詞歌賦的課程;

第二,國家提高對優秀詩人的獎勵;規定各單位人員平時多學習詩詞歌賦。不僅僅是共產黨員才學習,社會上有很大一部分人都不是黨員,浮躁的人多指的是這一部分人。如果能把這一部分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都愛上寫詩,愛上讀書,這個社會便不會再浮躁了。



AA珊瑚海


用詩詞抒發抒發心情也就不浮躁了,至於出路,詩詞的規矩一直在傳承,能改的也都改了,並且還在發揚光大。

農人想詩詞的出路就是拿出無愧於時代的好作品就是出路!

嘻嘻,讓您見笑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