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當代詩歌樣式具備哪些特徵?

雲1987


舊體詩詞(古詩詞)為格律詩詞。古人的詩詞是用來吟唱的,對格律要求很嚴。

中國當代詩詞從新文化運動開始到改革開放後的“朦朧詩”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在我們把當代詩詞統稱為自由體詩。自由體詩沒有那麼多的格律限制,自由體詩也多為朗讀而不是吟唱,但是必須有意境,講究韻味,無韻則無詩味。

有詩人說國外著名詩人的詩不壓韻,其實是錯誤的。如果你去用原著語言朗誦,它一定是有韻律的,而且意境極美。

本人是極喜歡自由體詩的,因為它更適合現代社會。或清新、淡雅、含蓄而朦朧,或豪放而直抒胸意,配上音樂就是一首流行金曲。與現代人的自由奔放不謀而合。附拙作一首,與大家共勉:

《那汗水流淌的日子》

青春的歲月,

總是陽光明媚,

你們的汗水,

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順著臉頰流下,

順著赤裸的脊樑流淌。

你們用全身的力量,

耕耘著熱愛的土地。

你們用聰明和智慧,

改變了大地的模樣。

你們奉獻了全部的青春,

讓時代為你們歌唱。

你們是祖國邊疆的建設者,

你們更是祖國邊陲的守護神。

你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奉獻了兒女的青春。

那汗水流淌的日子,

書寫著共和國最美的畫卷。

那些永遠記憶的歲月,

——千古傳唱。


詩人洪洪


根據題目應該是指“現代詩”即以白話為載

體的“新詩”或稱“白話詩”、“自由體詩”等。

現代詩(即新詩)的簡要概念是:“以白話為

載體,具有內容濃縮語句精煉而使閱讀具

有一定節奏和朦朧感跳躍感的,並有一定

張力的押韻分行文體”。

一、現代詩(即新詩)所具有的基本特徵

(即構成現代詩的基礎條件特性)

1、以現代書面白話為載體;

2、內容濃縮;

3、語句精煉;

4、押新韻並分行。

☞現代詩必須用書面白話而非口頭語和文

言語句;內容濃縮產生一定的朦朧感和情

節跳躍感而具有一定的擴展張力,這應明

顯區別於白話文章;語句精煉產生一定的

閱讀節奏,並具有一定的擴展張力。這應

明顯區別於白話文章語句;必須押中華新

韻(押韻可適當比古典詩詞寬泛),押韻

使閱讀具有韻味之美,並分行排列,語句

長短保持一定的均勻而有整齊感;分行必

須以逗號和句號為準。現代詩有閱讀節奏

使其具有音樂的節律之美。押韻使其具有

音樂的音韻之美。

現代詩的基本特徵特性是界定現代詩概念

的本質基礎條件。是必須具備的條件。

二、現代詩(即新詩)所具有的普遍特徵

1、普遍運用豐富的各類修辭手法(這是

所有古今中外詩歌所具有的普遍運用特徵,

而不是專有或特有特性。只是運用修辭比

其它文學體裁具有普遍多樣豐富。)

2、具有豐富的延伸想象張力。(只是這點

比其它文學體裁更豐富多彩,但不是專有

特有而只是多點豐富點。)

☞現代詩的普遍特徵不是框定現代詩概念

的條件,只是具有較為突出的普遍應用特

徵性。不具有必須具備的嚴格性。





鬍子風詩詞


當代詩歌始於50年代後期自上而下發起的一場具有全國性質新民歌運動,實質上催生出大量的偽民歌。60年代出現了政治抒情詩,是這一時期最受歡迎的文體之一,主流樣式是頌歌,如胡風的大型交響樂式的長詩《時間開始了》,還有一種戰歌的樣式,並不要求寫真實的戰爭,如社會主義建設,思想改造等也含其中,邊塞風光也成為這類詩的描述對象。70年代天安門詩歌運動,群眾自發詩歌集體創作。80年代以朦朧詩為主,普遍帶有叛逆性,先鋒性的創作潮流,在藝木上多用總體象徵,具有表達的多義性和不確定性,比如徐志摩的詩等。自80年代以後社會經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詩歌創作樣式也多元化,不注重固定格律,順乎心意就好,自由創作自由表達。比如網絡詩歌等。形式自由,內涵開放,意象重於修辭,具有高度概括性,濃烈抒情性及和諧的音樂性,行式上分行排列。大部分詩與時代貼合很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比如這抗疫詩歌。與大家分享一首自己寫的《祭奠》:

我站在逶迤的燕山之巔

遙望南國

望眼欲穿

多想借時空滄桑之手

採一串今春最早含翠的柳枝

編一個冰清玉潔的花籃

櫻花爛漫的季節

盛滿鮮花

循著千年楚風古道

供奉在英雄的墓碑前

只為了

深深地

把抗疫烈士

祭奠

……



李德付先生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於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採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一樽墨趣


詩歌,通過用各種抽象的意象,向人們傳達著無法言盡的情感。詩無達詁,言而不盡。中國作為一個詩的國度,從古至今,詩歌的創作從未間斷。然而詩歌發展到當代,卻進入了消沉、低糜的狀態,甚至向文學的邊緣化發展。因此,理性批判地去把握詩歌的發展脈絡、探索詩歌的語言及審美特徵,對於未來詩歌的創作必將產生積極地價值。

1、當代詩歌發展脈絡

中國當代詩歌從時間上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加以研究和解讀,即八十年代詩歌、九十年代詩歌、新世紀詩歌。每個年代的詩歌在其固有的生長環境中都有著與時代不可分割的紐帶關係。

(1)八十年代詩歌——當代詩歌的輝煌時期,詩歌重新獲得獨立

八十年代可以說是當代詩歌的一個輝煌時期,詩歌重新獲得了獨立的品格!最能代表其成就的,當屬朦朧詩。除此之外,還有歸來詩以及新生代詩歌、後當代主義等等。

以舒婷、北島、顧城,梁小斌等著名詩人為代表的,具有探索性的朦朧詩,在八十年代迅速成為一股詩歌潮流,成為了這一特殊時代的特殊聲音。它承擔著自《詩經》以來的三千多年的詩歌傳承與當代詩歌救亡圖存的意志表達的使命。朦朧詩將意象的作用無限彰顯,把意象作為詩歌的全部焦點。然而高頻率意象的使用結果卻適得其反,嚴重地破壞了詩歌的流暢性與靈活性。

直到後朦朧詩人的出現,他們徹底摒棄了一味地抒情和意象的疊加,巧妙地開發了敘事性語言的再創造性,為讀者提供了具有平民化、口語化、情節化風格的詩歌,為詩壇增添了新的活力,新的生機。

與朦朧詩特點有所不同的是,歸來詩人的詩歌由過度誇張的歌頌和抨擊轉為對歷史的反思和對詩人自身所處的現實生活的體味和領悟。這一時期的歸來詩多是詩人個人心理情緒的“自白”,詩人通過創作詩歌來訴說自己。

以歷史反思為核心的理性思辨傾向是八十年代歸來詩的進步之處,只有通過反思,通過理性的思考,才能使詩歌帶給人們真理性的感悟,進而讓讀者在閱讀詩歌時,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認知,有所闡發。在沉思中有批判,在沉思中也有執著。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歸來詩更注重反映人的社會性,多以現實生活作為詩歌內容,在此基礎上,運用藝術的手段進行提煉概論,從而揭示社會歷史因素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1986 年的“當代主義詩歌大展”帶來了新生代詩人,他們持有凌駕於朦朧詩藝術成就之上的決心,試圖重建詩歌精神新秩序。其中影響最為顯著的兩個詩派分別為:“他們詩群”和“非非詩派”。雖然兩者在創作主張上存在“詩到語言為止”與“三還原”的差異,但是在美學特徵上卻相差無幾,即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的總體特徵與反意象、反修辭、口語化的創作特徵。

生長於八十年代這個大背景下,無論是歸來詩、朦朧詩還是新生代詩歌,都不可避免地有著特定時期下共有的特徵:

  • 其一:真是性。出於對前期詩歌中所出現的虛偽和矯揉造作的批判和修正,將其大喜大悲的歌頌和控訴轉變為對歷史的反思和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詩歌反映了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
  • 其二:個性化。無論是在詩歌內容,或是在表現手法上,都突出個性,拒絕普遍。因此,無論是對國家社會的歷史現實還是對真實自我的精神王國,
    都保持了獨立思考的立場。

(2)九十年代詩歌——“詩人無陣地,詩歌無讀者的”

從宏觀角度來把握九十年代詩歌,大體可以概括為多種路向並進、多種美學探求並存的集合。這裡的集中,既包括對八十年代的朦朧詩、第三代詩的分延與再造,同時也有在生命形態和美學趣味上與八十年代詩歌盼然有別的新的詩歌生長點的開啟和拓展。

同時這種也結合也體現在詩人群體上,包括老、中、輕,三支各有特色的隊伍

  • 老年隊伍依然將過去的詩歌作為模範並加以發展;
  • 中年隊伍已經在寫作上,有了反思,開始改進寫作路子;
  • 青年隊伍較為前衛,追求個人化,所創作的詩歌具有後當代特徵。

除了在年齡上對詩人的劃分,九十年代的女性詩人也異軍突起。她們以瑣碎的日常生活為依託,大膽地宣揚女性意識、女權意識,從多方面思考了女性的生命及生活。這些詩人不僅使女性在地位上得以提升,同時也為九十年代的詩壇增添了無比絢麗的一抹色彩。

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九十年代時候詩歌的頹勢已經不可避免了。在市場經濟和商業化的不斷衝擊下,詩歌進入了一個“詩人無陣地,詩歌無讀者的”困境。

①新興起的影視文學、通俗文學、卡拉 OK、互聯網絡等都在壓縮著詩歌本就有限的空間。周倫佑在詩歌《沉默之維》中,直接闡釋了商品化對詩歌的巨大破壞力量。“商品的打擊比暴力更溫柔,更切身、也更殘暴,推動著精神全面瓦解。”詩人的這種對市場經濟、商業化社會的焦慮心態已經成為九十年代詩人們的內在精神標誌。

②詩歌所賴以依託的傳播媒體的急劇衰落。如詩歌刊物的急劇減少、詩集出版社越發的不景氣等,造成了大眾對詩歌的集體遺忘,遠離詩歌而去,這使詩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為有限少數人創作”或“為未來的讀者創作”

是詩人逃避現實,規避尷尬處境的自欺欺人。

③高頻率、高效率的時代競爭壓力,使閱讀逐漸成為一種只是用來尋求快感的慣性行為。詩歌對於大眾來說,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大眾的情感和關注的焦點已不再是高尚的精神消費品,卻背道而馳地認為高尚的精神消費品是精神上的一種負擔、一種累贅。

上述種種因素導致了詩人意志的低糜,情緒的低落。

因此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出現了包括戈麥、方向在內的大大小小的十多位詩人相繼自殺身亡的悲慘事件。

(3)新世紀詩歌——重煥光彩但良莠不齊

舊體詩在古代有著當代詩歌無法比擬的地位,同時也是上流社會人際交往的精緻模式,當代詩歌與其相比,無論是在地位還是在成就上都相形見絀。幸而網絡技術的發展,為詩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平臺,使詩歌所失去的土壤一寸一寸的逐漸被找回,詩歌被淡化的視線也在重新的開始聚焦。

①詩歌文本的平民化。最為顯著的便是詩歌作者身份的平民化。在這個自媒體的時代,人們表達自己的平臺豐富且廣泛,詩歌作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詩歌的創作。“在媒體貧困時代和媒體消費的時代,並不是任何人都有話語權的。你必須是統治階級中人,必須是一個服從統治階級的種種規範的人。

但是在今天,不管你地位高低,學問大小,也不管你是富有還是貧窮,等等。在網絡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均可為自己發聲。”這種變化已經表明:詩歌已經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文學狀態,而是以一個平民化的姿態而存在。

②詩歌發表和傳播的便捷性。隨著網絡科學技術的發展,詩歌的載體也在發生著快速的轉變,每一次詩歌載體的變革,都會轉變詩歌的傳播方式

。詩歌經歷了從口口相傳到紙張書籍為載體,但是這兩種傳播方式都受限於生產和消費,因此就導致了詩歌創作者想要表達的與讀者所接受到的信息不對稱。而今天網絡使文化傳播變得空間快捷和及時,使得讀者和詩歌創作可以實現更加及時的互動和聯繫。詩歌創作者可以非常便利地將自己只有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的感觸及時地記錄下來,並且隨時隨地即可進行發表,不再受限於編輯與媒體印刷。

③網絡詩歌內容的個性化。網絡詩歌在空間容量和在文本內容上,都是沒有拘束,沒有限制的。因此,詩歌創作者在創作詩歌的過程當中,可以天馬行空地任意想象,可以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詩歌的創作自由化。但毫無拘束的自由也給詩歌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人們過度地追求視覺和聽覺刺激,而無暇顧及詞字的優美。這些詩歌以低俗、隨意的日常化語言博取人們的眼球,

完全脫離了詩歌的骨血——優美而高雅,反而將思想感情凌駕於社會生活和社會現實之上。

二、當代詩歌樣式之語言特徵

通過上面的梳理,我們大概對當代詩歌發展脈絡有一個簡單的瞭解。雖然當代詩歌在發展過程中,也曾遭遇波折。即便是現在的也面臨著變革,但是幸運的是詩歌一直不斷地適應新的環境,不斷地在向前發展。無論內容還是外在表現形式都與古代詩歌有了很大不同。雖然當代詩歌在一些方面對古體詩有借鑑之處,

但作為獨立的詩歌流派和完整的藝術形式,還是具有典型的特徵

一、與舊體詩相比,當代詩歌在詩題的命名上更注重語言的詩化

舊體詩的詩題大多簡單明瞭,直陳主題,如《出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早發白帝城》等幾乎可以直接從詩題知曉其詩作大致內容。而當代詩歌在詩題方面則大多顯得含蓄,語言更具詩性。

又如張貴全的環保詩作《黑煙》:“鳥們逃去了何方?/農曆二月三月/風箏/在天空/摹擬各種鳥姿/給城市中的孩子/講鳥類常識⋯⋯”作者在詩句裡似乎沒有提到一個“煙”字,但我們可以從作者在正文中描述出的“逃跑的鳥群、摹擬鳥姿的風箏”等句中透露出的信息,獲知這首詩是針對城市環境被汙染而作的,那麼破壞城市環境的罪魁禍首是誰呢?正是作者獨具匠心的詩題《黑煙》,此詩題的作用可謂畫龍點睛,令人讀後眼前一亮,回味無窮。

二、與舊體詩相比,當代詩歌更注重詩化語言的精當

舊體詩的語言藝術已達到相當高的境界,關於“推敲”、“春風又綠江南岸”的選詞故事廣為流傳。但由於舊體詩創作受格律、音韻諸多方面的制約,其選詞範圍受到很多侷限。即使是最能恰當表達的詩句意義的字句,也可能因為不符合格律而不得不被詩人棄之不用。

而當代詩歌則有所不同,由於不受格律、音韻方面的制約,創作者可以在最大範圍內駕馭為表達自己詩意所需的詩性語言,使詩人思維更顯活躍、視野更顯開闊、語言更顯風情萬千。

如著名詩人侯四明的《在異鄉的公交車上》:“車燈照在一個女孩神秘的河山上/⋯⋯三步遠的距離/讓我想起酥軟的家鄉⋯⋯”作者在公交車上看見一位妙齡女子,便想起自己漂亮的妻子,這“酥軟”

一詞對應著前面女孩的“神秘的河山”,不禁讓人想起夫妻別後相聚縱情擁抱的溫馨一刻!作者後來寫到:“直到時光咣鐺一聲剎住/她的身體分開黑夜/黑夜搶劫了一段甜蜜和明麗⋯⋯”女孩下車了,作者在剎車聲中回過神來,“搶劫”一詞表明瞭作者心中多少憒憾、失落、無奈、惆悵?

三、與舊體詩相比在修辭語言方面,當代詩歌比喻極為豐富,構成了獨特的比喻之美

在古體詩裡也存在大量比喻,不過由於受字數嚴格限制,古體詩中的比喻主要以簡潔的特徵傳世,與之相比,當代詩歌的比喻更加豐富,更有甚者認為“比喻是詩歌的翅膀,詩人靠比喻而活”。

如:張敏華《美人》“走在離春天很近的街頭/我是一個乞求文明的乞丐/整個場景,只有冬天才是真實的/冰冷的枝椏在寒風中顫抖/我的雙腳是否就是兩枚釘子/踩痛了城市的麻木”……作者由於自己精神上的高貴,對文明呼喊並不合如今商品經濟大潮的時宜,所以將自己定位為“乞求文明的乞丐”,這是對現實社會多麼辛辣的諷刺!而詩人的腳則被比喻為“兩枚踩痛城市麻木的釘子”,這又是多麼貼切!

三、當代詩歌樣式之審美特徵

如果說當代詩歌的語言特徵是對創造者要求,那麼對審美的瞭解就應該是讀者的必修課。鑑於新世紀的詩歌流派過多過雜,九十年代的詩歌沒落,因此我們選擇通過對八十年代詩歌進行分析,進而解讀當代詩歌的審美特徵。

1、真實,當代詩歌的首要特徵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個時期詩歌創作的話,

那就是——獨抒胸臆。對於剛剛從十年浩劫的摧殘下走出來的中國詩歌,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根本轉變。多年來,詩歌往往與標語、口號、動員等混同起來。詩人不能從自己的真實情感出發,他不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獨特生活見解與藝術感受的活生生,而是作為某種非我的外在觀念的化身,去為某一具體的條文作註釋,詩歌幾乎成了一場場運動的“副產品”。

而現在詩人終於可以說實話了,無論是老詩人,還是新詩人;無論是對社會、歷史的思索,還是對愛情、友誼、事業的情思。他們都能夠從自己對生活的真情實感出發,說出自己想要說的話,唱出自己發自內心的旋律。

  • 我們既能讀到艾青的《在浪尖上》、白樺的《陽光,誰也不能壟斷》、北島的《回答》、駱耕野的《不滿》等寫對整個社會感受的作品;
  • 也能讀到舒婷的《致橡樹》、林子的《給他》、顧城的《別》、楊煉的《秋天》等謳歌友誼、事業、愛情的優美詩篇;
  • 既能讀到江河的《紀念碑》、李瑛的《我驕傲我是一棵樹》、邵燕祥的《哦,大海》、徐敬亞的《我,沿著長城疾走》等具有豐富哲理的佳作;
  • 也能讀到劉湛秋的《生命的歡樂》、顧工的《今天和明天》、徐剛的《搖籃曲》、李發模的《視線》等抒寫人情美的詩篇。

正是這些獨抒胸臆、不拘一格、注重詩人自我內心世界對於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的溶解和包容的作品,使得我國新時期詩歌創作重新顯示出了生機和活力。

2、哲理性,當代詩歌的鮮明特徵

在此之前是不需要詩人有自己思想的年代。

詩人只需把報刊、文件、講話等內容用押韻分行的所謂“詩”的形式展示出來,就算完成了職責。即便如此,當時的社會依然對如此“詩歌”狂迷、愚昧。當潮水褪去,只剩下了冷峻和痛苦的思索。思索的年代必然產生思索的文學。而思索的結果必然以哲學的、倫理的、藝術的多種形態投向社會精神生活的熒光屏,投向人們的心靈

如白樺的《陽光,誰也不能壟斷》,作為第一首有影響的哲理詩,將詩的激情與哲理思辯、戰鬥吶喊熔於一爐,帶有強烈的論戰性。全文如下:

“有些人以真理的主人自居,真理怎麼能是某些人的私產不真理是人民共同的財富,就像陽光,誰也不能壟斷”

到了80年代初期,大量的哲理詩出現:《回答》、《不滿》、《雷雨中的頌歌》、《小草在歌唱》等作品,都帶著凝重的反思色調: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好望角發現了,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北島《回答》

“誰說不滿就是異端?誰說不滿就是背叛?是湧浪,怎能容忍山澗的狹窄,是雛鷹,豈肯安於卵壁的黑暗。”——駱耕野《不滿》

辯證地思考問題,從而達到深刻有力,更有戰鬥性,這是哲理化詩歌的重要收穫。也正是這種活躍的思想和勇敢的探索,猶如新鮮的血液,源源不斷地注入己經變得僵冷、麻木了的詩壇,才使得詩歌這個古老的藝術形式又恢復了青春和風骨。

3、意象的大量運用與進一步推新,當代詩歌榮辱並存的特徵

八十年代初期,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楊煉等一批優秀青年詩人脫穎而出,他們在西方現代派詩歌的基礎上,在藝術上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他們以一種全新的表現方式和嶄新的角度寫出的詩,打破了詩壇“大一統”的沉默局面,藝術地、勇敢地表現了時代精神,使新時期詩歌藝術有了一個新的擴展:意象的大量運用與進一步推新。

在我國古代詩論之中,意象是由“意”與“象 ”兩個名詞構成:“意”指的是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象”’是指相對主體而言的客觀物象。而“意像””則是詩人主觀的情感與客觀的具體物象相融合而生成的審美形象。

以顧城的《一代人》為例,全詩只有兩句,是由“黑夜”、“我”、“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構成的意象組合。正是由於這些意象是詩人主觀情感與客觀具沐形象的統一體,因此,詩中的意象既有其本身的客觀意義,其內在含意又遠遠超出了這些。加上題目的指示,使詩在審美結構上表現為一種朦朧感,一種象徵性,它能夠充分調動起讀者想象與思維的潛力,對詩歌審美意象進行布美再創造,從而達到理想的藝術鑑賞效果。

誠然,這種新的探索有不可迴避的缺憾和不足:有些詩篇過於誇大破碎形象的偶然拼湊,甚至浮表地滿足於淺層次的象徵和繁冗的裝飾;相當數量的詞語不合常規;無節制地使空茫的意象充斥詩中,等等。但實踐證明,主種積極探索的意義和影響是深遠的。

結語:

作為文學和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詩歌在我國文化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始,詩歌始終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裡佔據就為重要的地位。雖然近當代詩歌的發展遠不如古代舊體詩,但是它仍以延綿不絕的生命力塑造著一個又一個永垂不求的名篇。所以我們要相信,當代詩歌會憑藉著自身獨有的想象力、聯想力、表現力以及其獨有的意象、隱喻等特點,重新對當代人和當代社會發揮著詩歌無可比擬的作用。


歷史系老阿姨


一,看不懂的才是詩。

二,必須得有名家長篇大論的評論文擔保。

三,要聽活,要乖巧懂事,知道潛規則和願意被潛規則。

目前滿足以上三條中任一,那麼就是現代詩。

二條合格,當真現代詩人。

三種具全,自然是現代詩名人大腕。


隨遇而安的道士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於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採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小晨文藝社


當代詩歌具備那些特徵,我也說不清,藉機會發一首我寫的小詩:

都來關愛大自然

藍天白雲伴,

大山綠似海。

鷹飛長空闊,

魚遊淺底閒。

兔在草蔥躍,

猛虎吼深山。

壯闊美自然,

人們同關愛。


濟源高魁


我覺得現代詩歌與古體詩歌相比一是形式不同,現代詩歌可以在詩句的字數上靈活掌握,根據表達需要可多可少,句子可長可短。二是押韻的方式不同,現代詩歌沒有嚴格的平仄限制,只要節律和抑揚頓挫適於情達意,有韻角,啟、承、轉、合的週期也可長可短。其次,現代詩歌沒有固定的曲牌和格律。我就知道這些,肯請各位指正。


對對迷


當代詩歌內容廣泛: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包羅萬象。形式自由,每行字數不限,長短不限,不要求押韻。多注重抒發個人獨特的情感體驗以及個性化表達。

但是,有一點,依然要凝鍊含蓄,要煉字!這樣的詩歌才有詩意,讀後餘味悠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