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解析投資:種業市場研究:併購,資源整合的主旋律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


一顆良種,可以促進作物增產、農民增收,保證糧食安全。一顆劣種也可以造成作物減產甚至絕收。種子好比如“農業的芯片”,在農業生產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質量對於保障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乃至國家糧食安全極具重大意義。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甚至可以發現,一粒小小的種子能夠決定社會的更替,人類文明的演進。


解析投資:種業市場研究:併購,資源整合的主旋律


種業是整個農業的起點,是最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因此,它的產業鏈可以被劃分為研發-育種-生產-推廣-銷售-服務等一系列流通環節。


解析投資:種業市場研究:併購,資源整合的主旋律


上游種子的研發、育種。


關於種子的研發、育種,歐美國家種子企業擁有強大的科研隊伍,具備極強的科研實力,每年會斥巨資開展科研工作。我國種子企業雖然有自身的科研隊伍,但量級上明顯不能和國外巨頭相比,甚至部分企業壓根沒有科研這一環節,更多依託科研院所和高校去研發,因此種子企業作為產業和創新主體的地位並不強。據統計,我國有80%以上的育種資源和人才集中在科研和教學單位,88%的農作物雜交品種主要由科研教學單位進行選育。


中游種子生產、加工包裝。


歐美國家大型種子集團都有育種基地,可以自身從事種子生產,從而確保種子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此外,加工包裝則由專業加工企業進行,採用自動化操作和流水線作業,能夠使得種子質量得到很好保證。


我國種子生產主要由種子公司、制種農戶或原良種場進行,種子質量容易參差不齊。加工包裝由種子公司自身負責,因此加工包裝不規範,標準不統一是常態,還出現偽劣假冒種子等問題。相比較下,種子生產、加工設備以及加工工藝等環節較為落後,難以與發達國家媲美。例如,拿先玉335來說,先玉335的種子的質量標準要求是在92%以上的,而我國標準合格種子才85%的發芽率。


下游種子推廣、銷售、服務。


歐美國家種子企業直接將最終產品銷售到地區市場乃至國際市場。國內銷售一般依靠中間商。比如,一些大公司擁有自己的銷售隊伍,渠道一層一層下沉。此外,我國的農技推廣機構也是重要的銷售機構。


整體來看,我國種業產業鏈一直以“科研院所和高校研發+種子公司生產、加工包裝+個體經銷商銷售”和“科研院所和高校研發+種子生產、加工和銷售”的模式為主。同時也有部分種業企業實行“育繁推一體化”模式,通常這些種業企業都擁有較成熟的育種技術,如隆平高科、豐樂種業、敦煌種業、登海種業、荃銀高科等。


在“育繁推一體化”模式下,隆平高科的水稻新品種隆兩優、晶兩優和登海種業的玉米新品種登海605、618的品種優勢推廣都曾經超過了預期。


然而,國內大多數種業企業實力還是比較弱。反觀國外大型跨國種子企業,如孟山都、杜邦和先正達等國際種業巨頭早期依靠“育繁推一體化”模式,已發展成集科研、生產、加工、銷售、技術服務於一體的相當完善、頗具活力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


全球種業發展共經歷過四次結構變遷,其中技術進步(建立企業護城河)、產權保護(確保投資收益)與兼併重組(實現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是全球種業發展的三大動力。在此推進下,全球種業市場規模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據國際種業協會(ISF)及行業諮詢公司數據顯示,全球種子市值從1975年的120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538億美元,在過去40年內,市場規模擴大了約3.5倍。


按國家統計,種子市值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法國、巴西、加拿大、印度、日本、德國、阿根廷、意大利,合計419億美元,佔全球市場份額的78%。總體表現為傳統的北美市場和新興的亞太市場呈並駕齊驅的態勢。


按單個作物細分統計,玉米市場份額最大達到122億美元,市場佔有率為23%。小麥、水稻、大豆種子市值處於60-70億美元之間,市場份額處於11%-13%之間。油菜、棉花、向日葵是除大豆外的重要油料作物,種子市值處於10-20億美元之間,市場份額均不超過5%。


在種業迅速發展的同時,轉基因技術的出現使得農化產品和種子出現互補(抗除草劑品種和除草劑)或替代(抗蟲品種和殺蟲劑)的關係,並開始運用起來。


1976年,美國首開全球轉基因生物安全法規制定的先河。隨後1996年,開始商業化生產和銷售轉基因作物,其中包括有大豆、玉米、油菜、土豆和西紅柿。隨著對轉基因食品的監管政策的逐步放鬆,美國對轉基因種子技術的使用持續提升,並逐漸成為全球轉基因作物播種面積最大的國家。2018年,轉基因播種面積達到11.25 億畝,佔全球轉基因播種面積的比重的39.12%。大豆、玉米、棉花的轉基因應用率分別達到了94%、92%、94%。與此同時,藉助轉基因種子的優勢,美國孟山都、陶氏杜邦等企業迅速做大。


由於轉基技術具有加快育種進程、突破種間生殖隔離、有目的改造品種以及減少環境汙染等競爭優勢,因此逐漸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認識並接納。2007-2012年,轉基因種子市值從78億美元,迅速上升到148億美元,增幅達90%,轉基因種子市場份額快速提高,在種子市場佔有率也由25%上升至33%。


解析投資:種業市場研究:併購,資源整合的主旋律


據統計,2017年,全球已經有39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歐盟28國的監管機構批准了轉基因作物,將其用於糧食、飼料以及商業化種植,使得轉基因作物播種面積快速增加。2018年全球轉基因作物播種面積達到28.76億畝。其中,全球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的播種面積分別達到14.39億畝、8.84億畝、3.74億畝,佔全球總播種面積的比例分別達到80.12%、30.33%和83.67%。


我國對轉基因種子技術持謹慎態度。歷史來看,我國總共有四次發放農作物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1997年發放的耐貯存番茄和抗蟲棉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1999年發放的改變花色矮牽牛和抗病辣椒(甜椒、線辣椒)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2006年發放的抗病番木瓜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2009年發放的抗蟲水稻華恢1號、抗蟲水稻Bt汕優63、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但是,2009年發放的抗蟲水稻和轉植酸酶基因玉米因技術問題並未進行產業化。


2019年12月30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示將擬批准頒發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給192個轉基因植物品種。其中有兩例轉基因玉米種子,適合北方春玉米區的“DBN9936”,以及適合北方玉米區的“雙抗12-5”。


當前來看,經過十餘年技術進步以及國民教育,由於社會對轉基因的反對聲音已經顯得越來越少,因此轉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商業化進程有望出現。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種業發展歷經“四自一輔”、“四化一供”、市場化改革以及深化改革四個階段。


解析投資:種業市場研究:併購,資源整合的主旋律


在四個階段發展下,我國種業市場容量快速增加,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外資進入步伐加快,種業市場呈現空前繁榮。


尤其自2014年以來,農化行業步入寒冬。孟山都、杜邦和先正達等國際種業巨頭業績承壓逐年下滑,為減少競爭,國際種業市場正式進入資源整合的“強強聯合”時代。其中就有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陶氏和杜邦合併,拜耳正式收購孟山都,推動全球種業進入三強鼎立時代。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種業國家。


2018年,我國種子市場規模已經達到約1321億元。在主要農作物種子中,我國受消費習慣、商品化率等因素影響,玉米和水稻佔據國內種業市值前兩位。其中玉米種子市場規模約352億元,水稻種子市場規模約202億元(雜交稻155億、常規稻46億)。此外,小麥196億元,馬鈴薯150億元,大豆32億元。


然而,我國種業與全球種業相比在市場集中度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成長空間。2018年世界10強種子企業的市場份額約為54.92%,而國內的前50強種子企業的市場份額約為35%。其次,國內種子企業的規模整體偏小。雖然自2010年以來,種子企業年均減少660家左右,但是截至2018年我國種子企業仍有3421家,其中註冊資本在3000萬以上的約1186家,佔比34.7%。


解析投資:種業市場研究:併購,資源整合的主旋律


種子行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種子的研發具有投入高、週期長、風險大的特點,並且需要大量的種質資源,這對於中小企業而言較為困難,從而導致了我國種子行業長期研發投入不足。據統計,目前我國種業企業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約為7%左右,相比世界先進種子企業10%以上的水平仍然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種子行業集中度低容易引發行業的無序競爭。過去經驗表明,由於種子企業散、小的問題,我國種業市場,以次充優、以甲充乙、以價亂市、以死相拼的極端“競底”現象時常發生,並阻礙著種業良性發展。


針對種業行業集中度過低帶來的缺陷,規模化是全球種業巨頭的核心發展邏輯。


從過去國際種業巨頭成長史的借鑑可以發現,以孟山都、杜邦先鋒、先正達、陶氏益農為代表的少數幾家農化企業出於做大規模或戰略性防守的目的進軍種業市場,使得企業間併購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主旋律,最終種業市場集中度不斷上升。


如此看來,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國內種業企業借力大型資本集團,通過外延併購打破瓶頸,加速種業內的重組,進行資源整合。


隆平高科(000998):雜交水稻航母。是以水稻、玉米、蔬菜為主的高科技農作物種子、種苗的生產、加工、包裝、培育、繁殖、推廣和銷售的企業。公司併購業務分為“兩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在2011年和2013年先後兩次對四川隆平、湖南隆平、安徽隆平和亞華種業等子公司進行股權收購,通過收回少數股東權益來鞏固控制權,整合內部資源發揮協同作用。第二步是從2015年6月開始對外部公司的收購,目前已收購德瑞特、綠豐園藝、廣西恆茂、惠民科技和聯創種業,目的是完善蔬菜種子產業,拓寬水稻種子渠道,強化玉米種子業務佈局。2018年,雜交水稻種子實現營業收入21.25億元,玉米種子實現營業收入6.03億元,蔬菜瓜果種子實現營業收入2.84億元,食葵種子實現營業收入1.50億元,雜谷種子實現營業收入0.89億元。


荃銀高科(300087):高成長的區域種子龍頭企業。公司自上市以來實施過多起併購重組交易。2010年通過合資和控股的方式分別收購四川竹豐、荃銀欣隆、荃銀登峰(楊凌登峰)、湖北荃銀,2011年收購華安種業、皖農種業、遼寧鐵研。2013年收購荃銀超大 、廣西荃鴻、全豐種業,2015年收購荃銀高盛、四川同路,2017年收購荃華種業,目的是不斷整合內部資源發揮協同作用。2018年,水稻種子實現營業收入6.2億元,玉米種子實現營業收入1.02億元,小麥種子實現營業收入0.6億元,蔬菜瓜果種子實現營業收入0.2億元,棉花種子實現營業收入0.01億元,油菜種子實現營業收入0.007億元。


登海種業(002041):模多年來穩居行業第一。目前主要產品包括玉米雜交種、蔬菜雜交種、花卉種苗、小麥種、水稻種。2018年,玉米種子實現營業收入6.8億元,蔬菜種子實現營業收入0.15億元,花卉種子實現營業收入0.03億元,小麥種子實現營業收入0.54億元。公司主營業務相對單一,91%以上的利潤來源於玉米雜交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