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警惕濫索證明變成企業復工與員工返崗的“攔路虎”


警惕濫索證明變成企業復工與員工返崗的“攔路虎”


根據中央部署,全國不少地方在嚴抓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正逐步開展復工復產。“新華視點”記者接到一些群眾和企業反映,返程上班和恢復生產,在辦理相關證明過程中遭遇不少形式主義的煩惱。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既是中央部署也是現實需要。目前各地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總體較好,但部分務工者返崗前,有關方面需要出行證明、健康證明,務工者遭遇“辦證難”,就會影響返崗。同時,部分企業復工過程中也遭遇某些環節索要多種證明,影響復工效果。

從記者調查看,務工者辦證時遭遇“踢皮球”、陷入“死循環”,即使經過層層證明也辦不到一張健康證明,還有社區在辦證時搭車收費被查處。這種現象似乎回到了精簡證明之前,不僅增加了群眾的麻煩和辦證成本,而且這種“辦證難”也增加了感染、傳播疫情的風險。

表面上看,某些基層組織向務工者索要相關證明是出於防疫需要,似乎可以壓實屬地防控責任,防止疫情傳播,一旦出現問題也便於溯源。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形式主義,只是做表面文章,真實防疫效果很可疑,比如有的證明開了也沒人看,白白折騰務工者、辦證者。

濫索各種“防疫證明”,顯然是企業復工復產的“攔路虎”之一。因為企業復工離不開員工,但某些員工返崗前卻被各種證明阻攔。而且,企業復工也需要各個環節通暢,但某些環節向企業索要介紹信、城際通行證、工人健康證等多種證明,無疑拖累了企業復工的腳步。

疫情期間之所以出現“索證多”與“辦證難”,根本原因在於兩點。一方面,不善於利於技術手段。在之前精簡證明過程中,很多地方提出“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踐證明效果很好。但此次疫情期間,數據卻沒有代替群眾跑路,可見一些地方數據共享還遠遠不夠。


警惕濫索證明變成企業復工與員工返崗的“攔路虎”


尤其是,此次疫情把基層信息化滯後暴露無遺。某些方面索要的證明,只能由物業公司、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組織來出具,但基層組織既不完全掌握居民情況,自然不願出具證明,更缺乏信息化管理和共享思維。期待疫情後,加強基層組織信息化建設能夠提上日程。

當然,也有地方通過信息化解決復工前的辦證問題。比如由河南省衛健委開發的健康證明申報查詢系統於2月21日上線運行,返崗人員進行網上申報、由基層醫療機構出具集體返崗復工人員健康申報證明,實現一人一證,健康返崗。那麼,用工單位就可以直接查詢。

另一方面,缺乏法律規範。在疫情期間,誰有權索要“防疫證明”,誰有資格開這類證明,以及這類證明怎麼開,似乎都缺乏法律規範,這也是近來出現“防疫證明”亂象的原因之一。對此,《傳染病防治法》沒有明確規定,而《國境衛生檢疫法》只簡單提到健康證明。

有醫生不久前無奈吐槽:“企業老總,我們開不了沒有新冠病毒的員工健康證明!”據悉,哪怕是非疫情時期,開具健康證明也有限定條件,何況是疫情期間。這說明疫情期間如何開具健康證明等,亟待法律法規規範,讓勞動者、用工單位、醫院等明明白白規範操作。

為了確保企業安全復工復產,健康證明目前或許有存在必要,但要進行規範,既不能折騰務工者,也不能讓辦證者推諉,更不允許隨意索證。如果用人單位、社區管理者等每天嚴格落實體溫監測等疫情防控措施,完全沒有必要再向務工者索要健康證明等折騰人的證明。

警惕濫索證明變成企業復工與員工返崗的“攔路虎”

◎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頭條號評論文章,請您訂閱並批評指正,謝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