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為什麼有人說高房價成為當代年輕人青春和夢想的桎梏?

生命燈塔


房子價高不是食物並不是非它莫屬!如果我們每個人不去取悅社會,也不去取悅別人,更不取悅那一個愛慕虛榮的自己,我相信那個自己一定比現在的自己更成功,更有收穫!因為他更有主見,更有目標方向,更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從來不會因為盲目跟風,盲目攀比,他會活得更輕鬆更自信更瀟灑,更有奔頭!有些人就象我,不成功的原因歸結到別人別物,還有房子車子和票子上面,其實個人的不成功多在自己不切實際、好高鶩遠,從來不為自己設定一些一步一步可以觸及並可實現的目標,而是把別人的目標放到自己眼前,殊不知相較別人能力還可望見的目標在自己面前就是一堵牆,自己不僅看不到它的尊容,更別說面對這堵牆如何去辯別自己實現它要走的方向了!所以我們不要怨誰,看清自己的腳下,看準自己的發展方向,鎖定自己的目標(不要把別人的目標看成自己的了),實現一個再去思考鎖定下一個目標!目標的設定必須要稍加努力或耗費周折才可實現,還必須一環套一環,引向大一點的目標。目標不要太低也不要過高,這兩種設定目標的方式都是不成功者的通病,要麼提不起興趣要麼太累看不見希望。好好設計,努力規劃,切實且持之以恆地去實施,永不放棄,方向對了勁使到位了,成功也就離你不遠了!


五好先生陳誓美


說說我的經歷吧,北漂5年,一兒一女。至今還沒有房。老大我們帶著在上學,老二婆婆幫忙看著。老大在這上學還得交借讀費,買房以成為夢想,房價太高壓的喘不過氣來,我跟我老公都是90後。沒有手藝,沒有技術,只能靠雙手吃飯。什麼時候可以住上自己買的房子。


我家有三姚


簡單的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吧。

我91年單身,沒房沒車,在北京。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遠方安放不了靈魂,家鄉安放不了肉體。北京的房價不用我多說大家都明白。我曾經計算過一個年輕人只靠自己至少有80%的人買不起房,咱們中國人講究家,有房才有家,有物質基礎才有家。現在很多房地產大亨一直在說房價漲是應該的是大勢所趨。但是我不想評論房地產該漲還是跌。但是我知道現在的房價不僅僅是掏空了年輕人,而是掏空了兩個家庭,一旦父母有什麼事,朋友們古話說得好子欲養而親不待,孰重孰輕大家都應該明白。結婚不能沒有房,追逐夢想是要靠物質基礎來支撐的,你自己可以頓頓饅頭就鹹菜,女朋友呢妻兒呢,你忍心嗎?當你把兩個家庭掏空付了首付,每個月的按揭就成了你頭上的大山,你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支撐不然一切都是泡沫。

我不是說所有人都這樣,至少大多數人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低頭放棄或隱藏自己的夢想。夢想的結束往往是青春的逝去。


生活中的一束光


哈哈哈,很榮幸我就是那一代“高房價成為青春和夢想的桎梏”的年輕人。

我是農村人,不喜歡大城市,太吵,太亮。

聽不到夏季夜晚寧靜而又響亮的蟲叫聲,看不到滿滿繁星的天空

所以,沒有打算在城市買房,只是想年輕的時候在城市拼搏只為晚年的寧靜生活。

我覺得在鄉下買房很好呀!

在未來的30、40年,鄉村的基礎設施肯定已經很完善了,交通、醫療和教育還是都可以的(當然離大城市的教育還是有差別的,不過俺滿足了)

未來說不定走向逆城市化呢,城市人口紛紛來城鎮、鄉村養老呢

何必執著於在城市買房呢?揹負我們不該揹負的房貸(個人認為房子只是用來住的,被炒得這麼高我也是很無語。。。。)


關注百元理財,看更大的世界


百元理財


這句話裡有兩個關鍵的因素,第1個是高房價,第2個是年輕人。

也就是說高房價和年輕人是不匹配的,一個年輕人剛剛走進社會,就要面對高房價,對自己消費能力提出來的挑戰,買房會揹負一個較高的貸款負擔,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

一方面是現在房價確實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這是由於中國的發展階段決定的高速的經濟增長速度以及城鎮化的迅速推進,導致房屋價格迅速上漲。在一些一線城市已經上漲到了拖累經濟增長速度的水準。

但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中國人對於房屋的獨特購買意願決定的,因為沒有人規定,年輕人必須買房,實際上,租房和買房一樣能夠提供住房的需求。在西方發達國家,租房一般成為解決住房需求的首選,很多人一輩子都是依靠長租房居住的。

但這在中國並不是現實,首先是長租房市場並不成熟穩定,很多長租房沒有提供應有的服務和保障。其次是社會輿論不接受長租房,你一個毛頭小子想結婚,不買房卻租房,這個丈母孃都不答應。所以很多人都在說房價貴,卻沒有想是什麼樣的輿論環境,逼迫房價貴的年輕人要結婚首先就要買房,那麼這個家庭就會不管房價多高都要掏錢去買,所以房價只能往上漲。

只有正常的需求才會出現正常的房價,年輕人剛剛步入社會,一沒收入二沒有積蓄,為什麼一定要有房?先用租房緩解眼前的需求,等到以後有一定積蓄再購買條件更好的住房是更好的選擇。這樣房屋價格也會緩慢回落。

所以高房價束縛了年輕人這句話,要有兩面來看,首先是高房價,其次是為什麼年輕人一定要被高房價所束縛,實際上還是一個輿論壓力的問題。


諮詢師天生


一個思想健康獨立,科學技術先進發達,經濟蓬勃發展的國家,民族,社會,其社會生活主要基礎建設,福利,成本應當是在國家政府主導下完善並且低廉的。

反之如果人民百姓社會生活基礎經濟條件是無限拔高的,諸如房產,婚育,教學,醫療,社保工作乃至創業創新等等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如果這一切社會生活客觀必須,必要經濟條件成本無止境無限度的增長,長此以往那麼必然會拖累拉低人民百姓的生存生活素質,拖垮國家人才健康循環儲備,繼而阻斷國家的科技經濟發展進程。

試想,任何一個國家,民族,任何一種社會,如果人人單純因為生存生活向錢而生,向錢而看,唯錢是命,那麼誰還有寒窗苦讀的辛苦,誰還有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動力, 這個國家,民族哪裡還會有發展進步,更別提發達繁榮富強了!




浮華背後4887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高房價帶給當代年輕人的是什麼?除了提前透支,就是負貸猛增,物價猛漲,失信增多,離婚普高。經過這次疫情,誰都知道,是房子重要,還是生命重要。二億多單身己成實際,抓住高房價這顆稻草,己經失去現實意義,民生普遍提高,才是當務之急,有病看的起,有房住的起,有學上的起,各行各業長遠長期正常發展,才是實際。家中有糧,心中不慌,手中有錢,應對恐慌。只要民生上了,各行各業就有了希望。只要年輕人創造的自生價值。社會就會進步,未來就充滿希望。個人觀點。


石仁炎


這種情況的確是當前中國普遍存在的一種現狀,一部分年青人大學畢業選擇在城裡就業,工作三五年,己接近三十而立的結婚年齡,前提是必須在城裡買套房,對於少數的富二代就不必說,對於普通的年輕人,這就意味著剛一結婚,就變成房奴,動則上百萬甚至幾百萬的房貸需要還上二十至三十年,整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失業,衣食住行,家庭責任就令其疲於奔命,負重前行,哪裡還敢奢談什麼青春和夢想。青年人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興衰與活力,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決定了國家未來的希望。如果青年人都唯利是圖,拜金主義,或者整天為了個人的生存疲於奔命,那麼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還有希望嗎?


珩璐


房子,產權也就是財富,這一生自己能做到什麼?必須有個物證,而不是吹牛,誇大其詞。一個青年人這一生可能只為貸款幫忙,但產權就是他的成就,沒有失落感,房子是實實在在的,童叟無欺的。在幫忙的期間他還愛情了,有自己的子女了,宗姓有遺傳了,老婆可能會勞燕分飛,但子女帶著自己的骨髓,是怎麼飛也存在的。

假如像“頭條客”那裡說的,不買房,不有子女,將來老了,身上只有僅剩的錢,老了沒人看你了,跑到哪裡都被人厭倦,就像現在的你厭惡老人一樣。恐怕沒有人願意傾聽你的故事,那你只能對空氣說話(沒有房),每天看街人的白眼,或者被義工可憐(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落在自己頭上)。


世事無常空費神


應該鼓勵人民多賺錢,少花錢,不能鼓勵人民多花錢。

不能鼓勵消費,消費就是浪費。

經濟增長的目的是滿足需要和需求,不是創造需要和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