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麼修築成臺田?

用戶1739304913913


“上農下漁”臺田模式

“上農下漁”的臺田模式是一種由臺田、排水溝道與魚塘等其他農業生長機制共同構成的鹽鹼地土地利用模式,主要分佈於黃淮海平原。臺田模式建設基本思路是挖土為塘注水養魚,堆土成臺在上耕作,臺地特徵與排水網絡結構為其核心要素。建成後,黃河水漫灌,鹽鹼逐漸下滲,變為良田,是人類改造大自然的一次成功嘗試。

中文名

上農下漁

外文名

raised field of agriculture-fishery mode

分佈

主要分佈於黃淮海平原

簡介

“上農下漁”的臺田模式是一種由臺田、排水溝道與魚塘等其他農業生長機制共同構成的鹽鹼地土地利用模式,上部臺地進行農業種植,下部坑塘進行水產養殖,主要分佈於黃淮海平原。臺田模式在黃河下游地區分佈較多,覆蓋山東、河北、河南等省,特別集中在黃河三角洲及周邊區域。另外,東北、寧夏、珠江三角洲等地也有所應用。山東東營的“上農下漁”是臺田的典型代表。由於綜合效益突出,1997年被山東省政府定義為“東營模式”加以推廣。[1] 本詞條將以東營臺田為例介紹臺田的相關信息。臺田模式建設基本思路是挖土為塘注水養魚,堆土成臺在上耕作,臺地特徵與排水網絡結構為其核心要素。建成後,黃河水漫灌,鹽鹼逐漸下滲,變為良田,是人類改造大自然的一次成功嘗試。

圖片中部以上的臺地即為“上農“部分

”下漁“部分

建設背景

由於東營位於黃河入海口,沿海一帶地勢平緩,排水不暢,再加上黃河水側滲和海水浸潤頂託,導致土地鹽鹼化。其次,地下水埋深淺,礦化度高,直接導致土壤含鹽量高。再次,與氣候有關。東營市屬於季風氣候,蒸發量是降雨量的三倍,乾旱季節土壤毛細作用顯著,鹽分極易隨水分上升。另外,不適當的人類活動也是土壤次生鹽漬化的主要原因。黃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農業灌溉方式的不當引起區域地下水位升高,是土地次生鹽鹼化的直接原因。[2] 據當地文字文獻記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東營土地大多為濱海鹽鹼化土壤,滲透係數低,土壤表層含鹽量5‰左右,0-20cm有機質含量為3‰左右,多為過去開發的稻田,土地利用率僅8%左右,植被多為蘆葦、馬絆、檉柳、黃蓿菜等。

臺田模式建設歷史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鹽鹼地的利用可追溯到夏商周時期,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至元朝時期,臺田模式初具雛形。1998年,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領導下,東營市開始進行鹽鹼地改造,發展臺田模式農業,2003年前後,臺田興修規模達到頂峰。

原理

臺田通過調控地下水位來改良鹽鹼地,系統中均採用抬高地面開挖魚塘和排鹼溝的基本立面結構來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一方面,抬地挖塘可以增加地下水位與臺田耕種表層的相對距離,使地下水位相對深度大於土壤返鹽臨界深度。另一方面,通過控制水位高度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位。兩方面共同作用使臺田表層土壤在旱季時不致引起積鹽。灌溉淋洗(以水控鹽):依靠自然降水或定期人工灌水可以起到淡水淋鹼的作用。排水攜鹽(帶走鹽分):臺田表層的鹽分隨淡水排到滲鹼溝,進而降低土壤含鹽量。臺田模式完整的排水系統可以有效地接納淋洗的鹽水,順暢地排出系統。[1]

改造成果

經濟效益

形成“上糧下漁中間稻”的良性循環農業生態模式,成為集菜、魚、稻、禽、豬等多品種生態養殖高科技農業模式。

社會效益

充分利用鹽鹼地,為鹽鹼地的開發利用探索出新路子;傳播了科學知識,提高了群眾的科學種養水平。通過項目的實施,初步探索出漁農結合種養配套技術,增強了廣大幹部群眾科技意識,為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打下了堅實基礎。

生態效益

有效地改善生產、生活環境,改善田間小氣候,初步形成了高效生態農業模式。

限制因素

臺田由堆土而成,臺地特徵為其核心要素,海拔相對較高,水分易流失,較平地更易出現乾旱症狀,農作物缺水,極大地影響收成。土壤中鹽鹼下滲至水塘中,若無充足水源進行水交換,則會導致水質變差,對養殖物種極為不利。而東營市位於黃河下游入海口附近,農業供水受黃河水量影響較大,乾旱年份,供水不足,臺田乾旱,魚塘養殖受限。

建議

在“上農下漁”模式中,由於技術限制、資金問題和風險較大,臺田下部的坑塘多數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空間和資源的浪費,建議在今後的生產生活中,提高農民科學技術水平,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使臺田得到全面利用以增加收益。

目前臺田建成後通過大水漫灌的方式使鹽鹼逐漸下滲成為良田,但這種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和土壤板結,因此建議採用滴灌和噴灌的方式進行灌溉淋洗、排水攜鹽,達到改良鹽鹼地的目的。






口鎮小哥


臺田景觀是鹽鹼地區特有的鄉土景觀,不僅能夠適應鹽鹼地特殊的自然條件,還能夠滿足人類生存與生活需求

臺田在低窪演澇或鹽鹼化地區,從四周 挖土墊高地面,四周形成排水溝渠的條帶狀農田。其作用是排 除積水、降低地下水位,減輕鹽鹼危害、治理鹽鹼化土坡。修築 臺田的方法主要是開溝墊土。一般溝寬3~10米,溝深l“2 米;溝距隨積澇、鹽鹼程度而定,窄者ro”20米,寬者有30~如 米。從四周挖出的土平鋪田面,使地面抬高,最後形成四周溝 溝相通、中間田面隆起的臺田。田面多栽培早糧作物,溝內可 養魚、種植水生植物或水稻。1 背景與問題

  農業生產是與土地發生最緊密聯繫的人類活動。特別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古代,人們只有採用適應於當地自然條件的生產方式才能維持生存和生活。我國也因此在長期的歷史積澱中形成了豐富的鄉土農業景觀,如梯田、沙田、臺田、坎兒井等。然而,在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大量鄉土景觀隨之消失,許多有益於解決當今環境問題的鄉土經驗也為人們所忽視。

  臺田景觀便是鹽鹼地區經典而獨特的鄉土景觀。它是人們為了更好地生存發展,在不斷的探索和積累中形成的有效適應鹽鹼環境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僅能夠改良鹽鹼,而且能夠持續地利用鹽鹼資源創造多重價值,具有綜合的功能。

與基於生存經驗而形成的臺田景觀相比,鹽鹼地區城市綠地景觀追求單一的裝飾與美化,功能缺失而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甚至成為城市的負擔。另外,大部分綠地盲目抄襲普通城市的綠地形式,營造虛假的表象並且缺乏地域特徵。

2 概念界定

2.1 鄉土景觀

  西方有關鄉土景觀的研究起步於20世紀40年代,我國學者在20世紀80—90年代開始關注鄉土景觀,多集中於地理學、建築學、文化人類學、考古學領域。俞孔堅等學者於1997年從景觀設計學角度提出對鄉土景觀的理解:當地人為了生活而採取的對自然過程、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間及格局的適應方式,是此時此地的人類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顯現。並指出,鄉土景觀具有三個核心特徵:其一,它是適應於當地自然和土地的;其二,它是屬於當地人的;其三,它是為了生存和生活,可以認為,鄉土景觀是一種尋常和平凡的文化景觀。它包含著部分經典的農業景觀,臺田模式即在此範疇之內。

2.2 臺田景觀

  鹽鹼地區的臺田源於古代樸素的鄉土經驗。從井田溝洫時期完善的排水體系,到秦漢時期利用排水溝渠控制地下水位的模糊經驗;從元明時期濱海灘塗挖溝抬田的雛形結構,到清代養殖魚蝦改鹼豐產的發展演變,在這樣的過程中人們逐漸形成了治鹽的鄉土經驗,即挖土成塘(溝),滲鹼排鹼並控制地下水位,填土抬地,以防土壤返鹽至檯面;養殖魚蝦,增加收益並提高改鹼效果。

  我國臺田景觀的名稱與定義較多,且相互間有所重疊。有“臺田—魚塘”模式、“農基魚塘”、“上農下漁”等。另外,臺田模式的類型也比較廣泛,可以指與排鹼溝組成完整系統的條臺田模式,也可以指由臺田與魚塘,或者臺田、魚塘與稻田(藕田)組成的具有良性循環過程的生態農業系統。

  本文所討論的臺田景觀是一個廣義的範疇,其核心標準是必須具有臺地特徵。本文研究的臺田模式或稱臺田系統,是指一個由臺田、排水溝道與魚塘等其他農業生長基質共同構成的鹽鹼地土地利用模式。其核心要素不僅需要具有臺地特徵,而且還需具有排水網絡結構。

3 臺田景觀形態結構與生態過程

打漿也可用來餵魚,而塘泥可以定期挖出作為農作物的肥料。1998據文獻資料記載,臺田模式在黃河下游地區分佈較多,覆蓋山東、河北、河南等省,特別集中在黃河三角洲及周邊區域。另外,東北、寧夏、珠江三角洲等地也有所應用。山東東營的“上農下漁”是臺田的典型代表。由於綜合效益突出,1997年被山東省政府定義為“東營模式”加以推廣。

3.1 形態結構

  宏觀尺度上,東營市的排水結構形成不完整的網絡狀佈局。網絡骨架為廣蒲河、廣利河等主要排水河道,網絡的末梢結構為條臺田兩邊的農溝與毛溝。微觀尺度上,臺田模式有三種類型,分別為一元、二元與三元結構。所謂一元結構,即條臺田模式。這是最為簡單的一種臺田模式,由狹長的臺田和排鹼溝相間排布構成,臺上種植作物,臺下排水排鹼。二元結構是由臺田和魚塘兩大要素構成的相互聯繫的系統。與南方的基塘模式相似,是一種具有良性循環過程的立體種養農業模式(程維新,1東營地區的“上農下漁”442模式和“臺田—魚塘”模式都屬於二元結構。三元結構是由臺田、稻田(或藕田)和魚塘三大要素構成的相互作用的多層立體農業種養系統(圖4)。稻田—魚塘—臺田依次佈置,生態過程更為複雜。三元結構包括“上農下漁”5691、5781、6543等模式,區別在於稻田、魚塘、臺田、道路溝渠面積比例的差異。

  總體來說,臺田系統在宏觀層面可抽象為網狀排水結構,微觀平面可抽象為“臺田—排水溝”和“臺田—魚塘”兩個原型,微觀斷面結構為臺地與溝塘的起伏形式。

3.2 生態過程

  以二元結構為例探討臺田系統複雜的生態過程。臺田是陸地生態系統的基質,其上生長的農作物和飼草可作為養殖禽畜的飼料。而農畜生產中動物糞便和廢棄物不僅能夠為水產養殖(魚類)提供餌料,而且在經過蚯蚓、微生物分解後還可作為農作物的肥料。另外,農作物或牧草和塘中魚蝦還能有效降低土壤鹽分。綜上,臺田模式是一個水陸交換互補、多重循環的良性系統,既可以改良鹽鹼地,又能夠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4 臺田景觀的功能

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類從生態系統中獲得的效益。依據千年生態系統評估(MA)的分類,它包括四方面內容:生態系統對人類可以產生直接影響的供給功能、調節功能、文化功能以及對維持生態系統的其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支持功能。生態系統服務集多重功能於一體,可以全面地涵蓋自然、人類物質和精神文化的各個層面。而且生態系統服務強調可持續地管理與利用生態系統,這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研究以其作為臺田景觀功能與價值的評判標準。

4.1 調節功能

  改良鹽鹼是臺田的重要功能,它是通過調控地下水位得以實現的。臺田系統中均採用抬高地面開挖魚塘和排鹼溝的基本立面結構來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一方面,臺地挖塘可以增加地下水位與臺田耕種表層的相對距離,使地下水位相對深度大於土壤返鹽臨界深度。另一方面,通過控制水位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位。兩方面共同作用使臺田表層土壤在旱季時不致引起積鹽。另外,依靠自然降水或定期人工灌水可以起到淡水澆鹼的作用。臺田表層的鹽分隨淡水排到滲鹼溝,進而降低土壤含鹽量。臺田模式完整的排水系統可以有效地接納淋洗的鹽水,順暢地排出系。

  水資源調節是臺田系統的又一大調節功能。灌排結構與魚塘的結合類似於小型蓄水水庫,可將雨季較為充沛的雨水收集起來,以備旱季缺水時抽水灌溉。這樣,臺田的水資源調蓄系統可以起到蓄水和排澇兩方面的作用。

此外,臺田還具有小氣候調節功能。由於塘田水陸相間、微地形起伏的基本結構,造就了非均勻的下墊面特徵。在近地層空間顯示出地區性氣候特。有研究表明,臺田系統中魚塘水面對於小氣候的調節有一定作用。魚塘與農田的搭配,使空氣溼度增加,尤其在夏季可以形成相對溼潤的小氣。

4.2 供給功能

  臺田的供給功能有淡水供給和食物供給兩個方面。對於鹽鹼地區,淡水供給對於農業生產和鹽鹼改良都是十分重要的。灌排系統中的灌渠為東營市引黃河淡水,同時能起到蓄淡壓鹼的作用。臺田模式具有多重物種結構的農產品供給功能,為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提供了平臺,綜合經濟效益顯著。除生產糧、棉作物,臺田系統還可提供菜、果等經濟作物以及供禽(雞、鴨)、畜(豬、羊)等畜牧業產品和魚、蝦等水產品。

4.3 文化功能

  臺田景觀是鹽鹼地區的特色農業景觀,是鹽鹼地區鄉土文化景觀的典型代表。首先,臺田景觀是當地人為了更好地生存而採取的鹽鹼地利用方式;其次,這種改造利用是以維護土地和自然過程的健康連續為前提的;而且,它是屬於當地人的尋常的地域景觀。因此,臺田景觀是鹽鹼地區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典範,具有很高的鄉土價值。

  另外,臺田景觀具備很高的農業美學價值。與純藝術性的審美標準不同,作為一種農業景觀,臺田模式的美學價值並不完全由外在形式美所決定,而在於臺田高低起伏的外在形式是以真實的生產功能為基礎的。這種由功能外化於形式的美感是臺田美學價值的真正所在,也是其作為生存藝術的體現。

4.4 生命支持功能

臺田系統具有保持土壤和維持養分循環的作用。田塘組成的系統能夠有效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狀況。同時,養分物質在臺田—魚塘的系統內通過食物鏈形成良性循環,被不斷重複利用。生命支持功能是其他各功能的基礎,它的價值具體體現在上述各功能之中。

5 臺田模式在城市的應用價值

5.1 東營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東營面臨著三大嚴峻的問題。一是土地鹽鹼化日益加重。近年來東營市域範圍內鹽鹼地範圍不斷擴大,破碎化趨勢也愈發明顯。二是淡水資源不足。由於近年黃河下游斷流情況頻繁發生,造成東營淡水供應緊張。加上土地鹽鹼,使得淡水資源更為緊缺。三是有限淡水資源浪費嚴重。傳統的城市排水方式使雨水迅速排走,缺少調蓄與利用。


吳妹海哥的打工生活


臺田是一\u0001種特殊\u0001耕作現象,\u0001堆土成臺\u0001在上耕作,\u0001被廣泛\u0001應用於鹽鹼\u0001地區,\u0001挖溝為渠推土\u0001耕種,\u0001鹽鹼\u0001逐漸下滲而變為\u0001良\u0001田,溝渠也可放\u0001養水\u0001生生物,是\u0001人類對大自\u0001然適應過\u0001程中\u0001的產物。

臺\u0006田是華北平\u0006原東部地\u0006區一種\u0006廣泛應用\u0006於鹽鹼地\u0006區的耕\u0006作方式。修築\u0006臺田時,\u0006先在底部鋪\u0006塑膜,塑\u0006膜上鋪\u0006暗管(暗\u0006管通向溝\u0006渠),然後\u0006堆土成\u0006臺田用於耕\u0006作,挖\u0006溝為\u0006渠,放養水\u0006生生物。


創業阿輝


臺田景觀是鹽鹼地區特有的鄉土景觀,不僅能夠適應鹽鹼地特殊的自然條件,還能夠滿足人類生存與生活需求

臺田在低窪演澇或鹽鹼化地區,從四周 挖土墊高地面,四周形成排水溝渠的條帶狀農田。其作用是排 除積水、降低地下水位,減輕鹽鹼危害、治理鹽鹼化土坡。修築 臺田的方法主要是開溝墊土。一般溝寬3~10米,溝深l“2 米;溝距隨積澇、鹽鹼程度而定,窄者ro”20米,寬者有30~如 米。從四周挖出的土平鋪田面,使地面抬高,最後形成四周溝 溝相通、中間田面隆起的臺田。田面多栽培早糧作物,溝內可 養魚、種植水生植物或水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