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影響下,實體店面臨什麼壓力?你是怎麼辦的?

神武810


寫在前面:

我通過看報告的數據來分析和回答你的問題。我覺得可以用“悲慘!兩個行業在疫情結束後三個月還無法恢復!”來形容實體店,特別是餐飲行業和出行行業在疫情期間的現狀和疫情結束後3個月的未來。


2020年2月,艾瑞諮詢發佈了一篇“2020年疫情影響下的用戶消費指數趨勢報告”,這份報告將疫情的影響分為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疫情發生期間的事實數據,另一部分是疫情結束後的發展趨勢。基於這些數據和判斷,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疫情對居民的外出頻次造成了極大的減少,而且外出的原因也集中在買菜(77%)和丟垃圾(55%)兩件事情上。可見其他線下實體,幾乎沒有市場機會。

另外,不同行業在疫情之下的消費趨勢有所不同,外出就餐,商務出差和國內旅遊影響最大(平均減少約70%);而短視頻,長視頻和網絡遊戲受益最多(平均增加約20%)。

以上是疫情期間對部分行業的影響結果,這些數字我們也是感同身受,很有體會。那麼,下面的一些數字就不是當下的切身體會了,而是對未來疫情結束之後三個月的判斷,請大家參考。

我這裡只針對餐飲行業和出行行業的實體店做詳細解讀。


餐飲行業:

2019年中國居民月均外出就餐10.3次,67.5%的用戶每週外出就餐;月均點外賣10.9次,69.8%的用戶每週點外賣。

但是疫情短時間內改變了很多用戶的生活習慣,導致即便疫情結束之後3個月,幾乎所有省份,城市,家庭,年齡,性別等用戶都無法恢復正常。

從城市看,二線城市恢復較快,基本能達到正常水平;從性別看,男性比女性恢復的快;從收入和年齡看,中等偏上收入家庭的成熟人士的恢復速度較快。

從外賣的角度看,和外出就餐的恢復速度幾乎同步,說明站在消費的角度,外賣已經是一種和外出就餐一樣級別的消費方式,對用戶而言影響的結果是基本相同的。

根據數據分析,疫情結束後,中國居民的餐飲消費變化最主要會體現在衛生和無汙染上,對外賣平臺的要求也會明顯增加。


出行行業:

2019年中國居民出行需求旺盛,68.9%的用戶有商務出差行為,人均2.7次;國內旅遊更是厲害,81%的用戶有國內旅遊行為,人均達到2.4次。但這次疫情會導致三四星級酒店加速洗牌,低端酒店需求會明顯上移。

一個很明顯的改變是,商務出差的可替代性被髮掘出來,預計在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更為明顯。轉化為數字就是,疫情結束之後3個月,預計商務出差的需求還會下降20%左右。這就是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的轉變了,也就是不可逆的轉變了。

這次疫情對於旅遊業的打擊不僅僅顯示在當前的數字上,從更深遠的角度看,一段時間內由於用戶普遍的收入降低,無力支付旅遊支出的需求,才是日後對旅遊業的長尾影響。這個影響需要整個經濟形勢恢復之後才能扭轉,絕不是疫情結束3個月可以恢復正常的。

日常出行方面,網約車的影響是最大的,大約有79.7%的用戶流出,這個數字簡直慘不忍睹,難以置信。但這就是現實,更多的人為了安全選擇自駕和騎行,公共交通都有50%以上的降幅。

疫情對於網約車的影響指數達到了-0.55,基本就是腰斬了。而未來三個月,網約車消費也不容樂觀,基本上沒有一個分類的影響指數能夠降到0.1以內的,可見整體的影響還是巨大的。

最後我可以看到,疫情結束之後,疫情高發區的旅遊恢復需要很長時間,更是有1/3的用戶開始選擇新品牌,這對於傳統旅遊行業的發展和洗牌都有深遠的影響。

所以,用“悲慘”來形容餐飲和旅遊行業絕對不過分,因為這兩個行業不僅僅是被疫情影響了當下,而是由於用戶消費觀念和習慣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後,等疫情結束了,一切都會變化,而且這個變化是不可逆的!

當煎熬和忍耐不能換來一個確定的未來,這些痛苦就變得沒有意義了。這才是最可悲的現實,才是企業主(包括一些企業家)最大的擔憂!

根據各種報告的數據總結和挖掘,老石還有一些分析出來的結論,這裡無法一一列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或者私信以及評論溝通,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探討。

另外,關於疫情對於不同行業的影響分析報告,我這裡收集了100+,涉及到幾乎所有我們熟悉的大小細分行業。有需要還懶得尋找的可以直接私信或者評論我,我可以打包發給你們,不收費哦。

大家一起加油吧!


石文峰看新零售


突如其來的疫情,的確讓大家有些措手不及。我是做服裝實體店的,疫情影響下,面臨的壓力和問題還是蠻多的。我現在就簡單的來說說,我面臨最主要壓力和問題我是如何解決的吧。

房租、庫存是我的實體服裝店面臨最急迫解決的問題,所以壓力非常大。

我家3月份就要交下一年的房租了。因為開年到現在還不能營業,去年剩下的冬裝,庫存還有非常的多。貨不能變現,店面又不能開門營業,每年8萬的鋪租,馬上就要交了,怎麼辦?壓力真的非常大。

目前,我想了一個自認為可行的辦法,當可以正常營業的時候,在自家的服裝店門口,掛上一條橫幅,內容就寫著:病毒無情人有情,全場服裝,虧本也要賣。

服裝行業,庫存是大部分經營者們,都不可避免的一個現實問題。因為服裝更新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如果去年剩下的庫存冬裝出不去,積壓在倉庫裡,就會變得一文不值!下一個冬季,會有不一樣的新款式和新面料出現,所以老款就會沒人要。

真正想解決實體店的問題,就要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未來的實體店,我覺得想要解決庫存,銷售等各方面的問題,線上與線下結合+直播+場景+社群等方法一起來做。這樣,就可以擺脫疫情影響下實體店的壓力。

我是 一個在家鄉創業開服裝店的80後,#實體服裝店#喜歡的記得點點關注哦!





荔鄉小光哥


第二本來現在實體店都不好做,掙不了錢錢,像這樣一搞就更加難了,就算恢復估計也沒以前那樣的消費能力了,大家的荷包都差不多癟癟了,所以不是特需要的也就不會花錢了,所以實體店的就沒啥收入了。這是我的想法和感覺,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同時喜歡我的也(請)給個關注吧?謝謝


萬州蔣哥


我是開店的,說下我親身經歷吧。我店這裡一直處於封村狀態,進出都需要兩個證,一個身份證,一個防疫證。外人不能進村,只有零零散散幾個本地人。生意做不成,東西也搬不走,貨車不能進村,心裡還是對開年存有幻想,畢竟年底白交了兩個月房租,希望開年能掙點回來,可事與願違,現在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007生活vlog


1、當下實體店受影響是最大的,因為大家都不敢出門,疫情防控需要也不讓營業,特別是原來人流量越大的實體店受影響越大。因為人工、租金開支不能停,收入又基本停滯;但是不挺過去就會關門倒閉,多少年積累的口碑、客戶、團隊都會毀於一旦;挺過去還有一線希望。

2、交房租前一定要反覆確認一下,如果是國有或集體股份公司的物業或者大型品牌商超一般有租金減免,問清楚再交比較好;

3、深圳範圍內基礎電費是免收的,這個也要與物業確認後再轉賬;

4、1月份開始,受影響較大的行業除了增值稅、附加稅種會全免,企業所得稅虧損結轉年限5年延長至8年;一般實體店多是居民生活服務業,可以增值稅全免的;報稅時要注意;

5、線下服務要全面向線上發展和轉移,雖然有點難,但是早晚都要走這一步,長痛不如短痛;主動出擊,送貨上門;

6、員工的工作範圍和績效考核要調整成責任制,按結果導向增加考核權重;近來要維持員工和核心團隊的待遇;

7、社保可以緩繳;很多地方已經出臺免2-3個月社保政策,大家要留意政策通知。

8、組織核心團隊學習,及時充電練下內功,平時沒時間現在剛好;

9、有壓力是正常的,大家都不好過;但絕大部分地方都比武漢好吧,健康平安比什麼都重要。加油各位親!



常紅亮深商財稅顧問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有一家實體店。現在很多實體店的生意都比較冷淡的,哪怕是週末也沒有什麼人氣的。房租高生意不好,聘請師傅、員工的工資待遇高難以維持現狀。對於很多小本生意來說,是真的負擔不起。面對網絡的價格優惠,還是會讓很多消費者會選擇網絡方式購買的。要想提高營業額,只能把服務廣告做好,更重要的把產品質量把關好。

能堅持下來的實體店真的不多了,辦法嘛,倒是有,不如你可以線上線下結合,比如說: 做電商、微商、美團外賣等等,還有就是尋找合夥人,找一個有能力確實沒有什麼錢的人,一起來經營管理你的店鋪。

目前,越來越多的實體店已經壓力升級,原因大概分以下幾點:

1、消費者購物習慣改變。

與到實體店購物相比,網購產品可以選空間大,不受交易時間、地點的限制。此外,網絡價格相對透明,物流配送服務日趨完善。

2、實體店運營成本與利潤的比例失衡。

實體店租金、稅費等不可壓縮的成本並不低。在生意好的時候,這些壓力都可以承受,但是在銷量和利潤下降時,運營成本將讓實體店面臨很大的壓力。

3、目前在疫情的影響下。

店鋪不能營業、房租、水電、人工、積壓的貨物存在質的變化,商品快過保質期,導致資金無法運轉,收入基本停滯,將近面臨虧本的狀態。

綜合以上因素,越多的消費者轉向網絡以後,實體店面臨的壓力也就越大。當然,電子商務只是實體行業的補充,並不是百分百的能取代實體行業、服務行業,還是必須在線下解決,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嶽懷之緣小向


疫情情況下,實體店是不允許開店的。

除了醫院,生產防疫類的工廠,以及部分藥店,賣蔬菜水果這類保障民生的,其他實體店沒有必要是不允許開業的。

損失當然很大,但是遠沒有達到不可承受的地步。

只是一個月不開業,損失有多大?難道你一個月不開業,就倒閉了?這種承擔風險的能力太假了。一般開店很多都是壓了至少兩個月的房租的。

大部分人都是哭窮,有損失不假,但是沒有達到必須關掉的地步,不然每年回家過年,差不多一個月沒做,那豈不是要一年換一次?

實體店的損失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店租

不管什麼原因,這個店租都是必須要繳納的,但是可以和業主商量一下,酌情減免。你不能以疫情沒辦法開業要求業主給你減免,不然別人豈不是也可以要求你賺錢的時候多給他一點房租?

二,人工

有些店鋪自己開的還好,如果是招了人工的,那就增加一項工資了,你沒辦法開業,還要給員工發工資,很多人都頭大。比如說某品牌說貸款給員工發工資,只能堅持三個月,那麼我想問下,你之前賺的錢呢?

三,其他

比如說一個月沒辦法營業,這營業額肯定是沒有的了。這也是無形中的損失。

實際上實體店也就這幾方面的損失,其他小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些疫情來了就倒閉稱開不下去的都是那些原本就經營部下去倒閉了,這個時候剛好藉口不開的。


大熊和他的小熊


2020年初的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國實體行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截止2月24日為止,全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78000萬例,從病毒學來學遠遠的超過非典時期。


二今年最大的影響就是,春節原本是中國人走親訪友的日子,也是實體店生意最好的一段時期,但是受到此次疫情的影響,人們不能出門,實體店也被迫停止營業。疫情之下,很多實體店受到貨物擠壓,員工工資,等因素的影響將會因此倒閉。

注意:實體商家想要在肺炎疫情之後活下來,一定要做到這4點。

1、懂得及時止損,現金為王

所謂: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現金對實體店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現金流,門店就很難維持。

疫情期間不能營業,就要想辦法把損失降到最低。通過綜合評估後,關掉業績差的門店,儘量回收更多的現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2、做好員工疏導與安撫工作

作為實體店老闆,底下還有一幫員工需要管理,千萬不能自亂陣腳,要做好員工安撫工作。

如果成本難以負擔,工資不能全數發放,可以心平氣和地把店面真實情況和當下疫情都告訴員工,並與之協商,能否先發一部分工資,剩下的等開店營業之後再補上,或者沒發的部分也可以當作是門店的投資,等到年底再分紅,或者短期出借員工給別的行業,比如說河馬等等。

3、重視多渠道引流客流,穩定顧客

客流量是一切生意的基礎,實體店沒有客流量,何談做生意?

當前時代的實體創業者,都應該有自己的流量池。只有擁有了自己的流量池,你才有話語權,才能在自有流量池裡運營用戶、反覆轉化價值。

客戶流量在哪裡?社群、短視頻、小紅書、直播平臺等都可幫助實體商家打造自己的流量。這些渠道都能達到非常好的營銷效果,通過引流將顧客沉澱到自己的流量池,這些用戶就是疫情過後再次開店營業時的最大粉絲群體。

4、抓緊學習企業管理經驗,修煉內功,整理企業框架等等

很多實體創業者都缺少一定的前瞻性。閒時不學習,忙時一鍋粥。很多危機都是在營業之前埋下的。疫情期間不能開店做生意,商家正好可以趁此時間修煉內功,梳理品牌架構,研究學習營銷方案,做好線上防疫培訓、團隊建設、服務流程以及營銷方案落地執行培訓。

疫情過後是真正考驗實體商家內功的時候,誰能做好營銷,誰能搶到顧客,誰就能笑到最後。這都要靠真本事,產品,服務,環境,衛生,營銷,缺一不可。疫情期間的這幾個月正好是磨練自身品牌的大好時機!


多空博弈熱點解析


疫情影響下,我感覺我就在硬撐,希望早點過去吧,沒其他好的辦法!靠做外賣,就是勉強買點房租,甚至還虧錢,美團抽走20個點,活動加配送費減免去了15個,還有參加他們的超級會員活動,又去差不多10個點,為了多增加單量,燒錢推廣,推廣單價每單1.5元左右,算下來,幾乎不賺錢!我想每個做外賣的商家被美團薅羊毛,都有口難言,投訴無門!有些沒做過餐飲的這時候又要噴了,說你可以不上啊,現在又不讓堂食,只能靠外賣做點人氣,投資幾十萬的店鋪你肯定不懂這其中的難處,所以噴子別噴,入了行你才知道餐飲行業的水深火熱!虧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錢,現在希望就是國家能整治下外賣平臺壟斷,讓商家有錢賺,薅羊毛不單單是商家受罪,客人也是受害者,跟店裡同樣的單價,加打包費,配送費,比店裡還高一些,但是經過平臺一轉手,商家收到的錢勉強保本,有的還虧錢,客戶也沒享受到什麼優惠,錢去哪裡了?有些專業做外賣的商家,同樣做為商家得我,不知道他們單價是如何做出來的,難道他們不賺錢,做慈善的(原因我就不說了)?平臺少壓榨點商家,我希望讓商家能用心做餐,真材實料,給客戶提供健康的餐品,這才是一個大公司的擔當,而不是為了數據漂亮,為了賺錢,毫無底線的去去壓榨!


西北熊貓眼


肺炎病毒肆虐,人心惶恐。2020春節剛過,國民都在響應國家的號召居家隔離減少傳染風險。現在邁出門,路上空空蕩蕩,五光十色的廣告牌都不見了,餐飲、影院等娛樂休閒店幾乎全都關門閉店,少數顧客也都包裹嚴實,皆無言語。大街小巷全不復往日的喧鬧繁華。

受疫情影響,幾乎所有購物中心的客流和銷售額都在大幅度下滑。眾多實體店都面臨著存貨難銷、租金壓力、可能倒閉的風險。病毒不僅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同時也對線下商業開啟了存亡考驗,這種情況下,誰做好了風險管控無疑就是打好了一針疫苗。

“利用春節,再好好打一仗衝刺業績”這是很多實體店年前的想法,於是很多商家都為了滿足供求屯足了大批貨物。但是現在疫情一直未見拐點,除了超市其他街上都喧囂難再。在疫情影響下,如何應對,不僅僅是商業運營者的當務之急,也是商戶自身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實體店都停留在不能開門,大部分的商家都還處於六神無主狀態不知道如何扭轉危機的時候,很多商家都開始尋找出路——在發展線下銷售的同時,利用社群在線上進行推廣!風險管控是經商者的必修課,出現了疫情影響,部分商家有先見之明抓住了社群風口利用社群推廣降低了倒閉風險。

可見,想要在商業存亡的關鍵時刻做好風險管控、疫情過後把握住新的機會,社群風口不可錯過。但是要做好社群,選擇好管理社群的工具也是關鍵。群脈是一款專門為社群而生的APP,具有群廣告智能管理、社群具有唯一性、群成員人數無上限、群內可建分群等功能,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管理社群,降低風險。

病毒雖然可怕,給人類帶來了危機。但是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疫情終有過去的一天,抓住社群這個風口,運營好你的客戶,助你成功度過危機!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