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若人人皆能把防範措施做過頭一點,抗新冠戰爭就會早獲勝利

只有人咬人是無藥可醫的

文|戴宇威


過去的蛇特別多,有道是“種田一畝,三蛇九鼠”。民間說,“三月三蛇出山,九月九蛇進孔”,這道出了蛇的活動規律,即大致農曆三月至九月,是蛇結束蟄伏後的活躍期。這期間,不僅鄉下到處能見到蛇,就是城裡,蛇也不少。


蛇是吃鼠的,鼠又幾乎伴人戶而生,因而幾乎所有住人的房屋中都有蛇出沒,我小時在家中就時常看到蛇在屋樑上盤,在牆縫中鑽進鑽出。這住家中出沒的蛇多為無毒的菜花蛇,人們稱之為屋基蛇或家蛇。蛇其實是很怕人的,又屬有益動物,但其猙獰的形狀和身形又讓人感到恐懼,而小孩怕蛇更甚。


我那時就特別怕蛇,每當處蛇出沒季節,就特別小心。有次同夥伴們在城牆邊隙地上玩,有個年齡大些膽子也大的夥伴竟然從城牆磚縫中拉出一條青色的小蛇,一手握著蛇的七寸處,一手拖著蛇的尾巴讓我們去摸。小蛇昂著頭,吐著叉狀的信子,煞是嚇人,我哪敢摸。這位抓蛇的夥伴鼓勵我道:怕啥,蛇咬人,有藥醫;人咬人,才無藥醫。


若人人皆能把防範措施做過頭一點,抗新冠戰爭就會早獲勝利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他這隨意一說,倒引起了我的好奇。我知道蛇咬人有藥醫是事實,可人哪有毒,我們小孩打架難免你咬了我,我咬了你,就是咬破了皮出了血也沒見哪個就出了啥問題的,我不相信。那夥伴說了,信不信由你,這是老人們說的。


之後,我問我那行醫的叔祖父,他說,這種說法有道理。人是無毒的,不是人人咬了人都無藥醫,但有的人如狂犬病人、害鼠疫的人,咬了人確實就無藥醫,如果是得了厲害瘟疫的人,且不說是咬人,就是接觸下都可能被傳染而無藥醫治。


表叔這一講,我豁然了,只是,狂犬病非得是被狂犬咬了的人才可能發病,這種情況極少,而鼠疫、厲害的瘟疫,往往是來勢兇猛的大範圍的,只要沒有聽說在傳播,就用不著擔心被人咬而無藥醫的事,因而也就沒怎把“人咬人無藥醫”的事放在心上,也不曾有過對人咬人的恐懼。


若人人皆能把防範措施做過頭一點,抗新冠戰爭就會早獲勝利


然而以後,艾滋病的出現,非典的爆發,人們確曾一度有“人咬人無藥醫”的恐懼。這些病在剛開始出現時都無藥可醫,死亡率極高(八、九十年代的第一代艾滋病患者早就死完了,最早感染非典的連醫師都是死了的),且稍不慎就可能被傳染,若是被患者觸破了皮肉,被傳染可能性就更大,更不用說被咬了。


因而,社會上恐艾、恐非心理甚囂一時。但非典很快得到控制並消失,艾滋病的傳染途徑已很快被人認識,控制和治療也逐漸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人們對這些疾病的恐懼也隨之減輕乃至消失。


誰知,現時在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爆發的非常時期,倒讓人真正有了“人咬人無藥醫”的恐懼。新冠肺炎醫治成本極高,爆發已逾月,確診病人上六萬,還沒有特效藥問世,醫治和用藥靠控制和提升人的抵抗力,自身免疫力和體能差的人,是難挺過來的;且其傳染性極高,會在無症狀的潛伏期傳染。


若人人皆能把防範措施做過頭一點,抗新冠戰爭就會早獲勝利


世上早就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場空前的抗疫的人民戰爭在全國打響。人們都響應號召,餐飲、娛樂、服務、商業、旅遊、客運等行業或歇業或部分歇業,所有學校及培訓機構在疫情警戒解除時不得開學,經濟及社會發展處於半停滯狀態。


人們都宅在家裡,不聚會扎堆,不串門,儘量不出門,不前往人群集中的場所去,避免與人近距離接觸,出門須戴口罩,回家趕快洗手,發現了重災區來的車輛及未做醫學檢查的人得按有關通知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


電視上都打出這樣的警告:“出門不帶口罩,對自己是自殺,對他人是謀殺,對社會是犯罪。”一些地方甚至還牽掛出了標語:“發燒不說的人,便是隱藏在人民群眾中的階級敵人。” 大家互相隔離,這不僅是把染病的人、與病者密切接觸的人、病源區的人視為“危險分子”,實際上是將所有的人都視為潛在的病體而加以防範,真正陷入了有些西方哲學認為的“他人即地獄”的境地。


若人人皆能把防範措施做過頭一點,抗新冠戰爭就會早獲勝利


平心而論,大疫當前,誠如國歌中所唱“中國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不可掉以輕心,應急措施即使矯枉過正,即使“寧可錯隔離三千,不可放過一人”,也是必須。這次肇始於武漢的新冠肺炎,就是初時未引起足夠重視,失去了防控的黃金時間而得以迅速擴散。面對其來勢洶洶,不矯枉過正,不足以遏制其洶湧之勢。人人必須理解並自覺遵守,才會有效地保護自己。


同時,因為自己也可能是潛在的病體,因而也是在保護他人,保護我們所處的大環境。惟如此,才是為抗疫情發力而不是添堵添亂。 “老實待在家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已成為社會共識。


但人們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素質是有差異的,能做到臨危不懼,猝臨大事而不驚者畢竟只是部分人,不是人人都具有處變不驚的定力和理性,在如此人人為危、人人自危的情勢下,疫情讓人們在空間上保持距離,都把對方視為危險分子而加以防範。儘量不與外人接觸,儘量不觸摸外人觸摸過的東西和地方(如電梯按鈕、門把手等),發現是疫區方向來的人和車更是唯恐避之不及,出現了身體發燒者更是如臨大敵。


若人人皆能把防範措施做過頭一點,抗新冠戰爭就會早獲勝利


在外行走,即使帶了口罩,總是儘量與人保持距離,最好是不碰上人,若對面來了人,則儘量靠邊走。若是對面來的人沒帶口罩,往往是怒目而視,往往是轉上旁邊的道上或是調轉頭走回避,倒不是怕被對方咬一口,而是怕他哈出的氣息侵入了自己的呼吸,更怕對方一個“啊欠”,將唾沫濺到自己身上。


這些作態雖然有點出格,但確實是抗疫情有效的做法,更是在為抗疫情做貢獻。若人人皆能把防範措施做過頭一點,這場抗新冠狀病毒肺炎的人民戰爭定會早獲勝利。現戰鬥還在打響中,但願大家對 “人咬人無藥醫”提高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