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根基的漢文帝爲何沒變成西漢誅呂功臣們的傀儡?

ctxb567


周勃陳平等帝國重臣在平定諸呂之亂後,決定迎代王劉恆為皇帝。

對於飛來的帝位,劉恆起初並沒有感到幸運,反倒憂心忡忡。因為他久居代國,在京城裡根基不深,特別是京城裡的這些官,個個都是在殘酷的戰場中殺出來的武將謀臣,機心難測,自己會不會是羊入虎口呢?劉恆徵求他的親信張武、宋昌的看法。

張武認為,這些大臣們以迎立為名,恐怕有詐,況且現在屠殺諸呂,京城一片腥風血雨,他建議代王劉恆以生病為由,拒絕前往。宋昌則認為諸呂的迅速覆滅,證明劉氏的影響力深入人心,況且代王劉恆是漢高帝兒子中年齡最長,且又以仁孝著稱,理所當然是皇帝的最佳人選。

劉恆仍然小心翼翼,他動身前往長安城,並派宋昌先入城內,打探虛實。宋昌至渭水橋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大大小小官員全部親自出城迎接。代王劉恆這才稍稍安心,放心前行。行至渭水橋,諸大臣紛紛拜謁新皇帝。

太尉周勃是平定諸呂的英雄,他可能想顯示一下威風吧,上前說:“我想單獨向皇帝稟報。”宋昌喝道:“如果是公事,請您直說。如果是私事,對不起,王者不受理私事。”周勃碰了一鼻子灰,只好跪拜呈獻上天子璽符。劉恆接過皇帝玉璽,此時他終於確信,自己果真是成為天子了。

漢文帝的上臺,周勃是第一功臣。丞相陳平很知趣,他向新皇帝說:“高帝在世時,周勃的功勞不及我;誅殺諸呂,我的功勞不及周勃。因此我打算把右丞相讓給周勃。”漢初尚右,右丞相官職比左丞相大。陳平對這位新皇帝的底細也不十分清楚,他選擇了謹慎,把功勞推給周勃,表面上是謙讓,實際上是明哲保身。

周勃成為右丞相,陳平屈居左丞相。周勃是大漢開國勳臣,又誅殺諸呂、再造漢室,這是何等偉大的功勳。他自己也有點飄飄然,找不到北了。他自矜其功,本想在迎接皇帝時,有一次可以單獨接見的機會,不料碰了顆軟釘子。但很快他就把不愉快拋之腦後,因為他現在成為帝國的首席宰相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漢文帝表面上寬厚仁孝,像是忠厚長者,其實他頗諳統御之術,綿裡藏針。他深知自己雖然得到大臣們的擁護而成為皇帝,但以周勃為代表的這些大臣實則居功自傲,他得不露聲色地刺痛周勃一下,讓這位帝國丞相出出醜。

有一回,漢文帝故作不經意地問周勃說:“全國一年判決案件有多少起呢?”周勃一直以來都是幹武將的活,對刑獄之事哪懂呢?他聽了怔了一下,不知所措,只得向皇帝謝罪說:“這個臣不知。”漢文帝臉色微微一變,又問道:“那麼國庫一年錢與穀物的出入是多少呢?”周勃惶恐不安,再次謝罪道:“臣不知。”一邊說一邊汗流浹背。

漢文帝轉頭問陳平同樣的問題,陳平不慌不忙地答道:“這些事,都有專門負責的人。陛下如果要問斷案的事情,可以詢問廷尉;要問錢穀的事情,可以詢問治粟內史。”漢文帝滿意地點點頭,繼續問:“這些事都有相關的負責人,那你又負責什麼事呢?”陳平從容不迫地回答:“宰相的職責,上則輔佐天子,下則理順萬物,外則鎮撫四夷諸侯,內則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自可勝任其職。”

聽了陳平的一席話,漢文帝拍手稱好。這下子周勃更加狼狽不堪了。出了宮廷後,周勃遷怒陳平道:“你平常怎麼不教我這些應對的話呢?”陳平哈哈笑道:“您身為宰相,卻不知道職責所在嗎?要是陛下問你長安城內有多少盜賊,難道您也要勉為其難地回答嗎?”這下子周勃明白了,看來自己的政治才能,比起陳平來,要差得遠了。

周勃的一些親信也告誡他,皇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雖然他有威震天下之功,但功高震主,什麼下場有前車之鑑。周勃越聽越害怕,便稱生病為由,主動交出相印。漢文帝只問了區區兩句話,就令大權在握的周勃乖乖讓出了相印,可以說深得統御術之精髓了。


君山話史


首先,漢文帝之所以沒有成為功臣集團的傀儡,絕不是因為他個人有多牛逼多有手段,要比這些,功臣集團裡隨便擰出一個人都不會比漢文帝差,更何況功臣集團裡還有周勃、陳平這種從槍林彈雨中走出來的頂級大佬,區區官二代劉恆根本不可能是他們的對手?但為何偏偏劉恆當皇帝沒多久,不僅把功臣集團一個接著一個給收拾完畢,還牢牢掌控住大權,絕對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事實上,不論任何朝代,圍繞在皇帝身邊都會存在三股勢力,一個是以太子為首的皇族勢力,成員主要以皇帝的兒子以及哥哥弟弟等直系親屬;第二股勢力就是宮廷勢力,主要是以外戚和宦官為主;第三股則是整個官僚集團。這三股勢力的鬥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如果皇族勢力足夠強,自然皇權可以得到很好的穩固,但問題是,加強皇族勢力就意味著皇帝的兄弟兒子都有很強的武裝力量,一個把握不好,就是兄弟相殘、諸王混戰,搞不好就連自己也要去當太上皇;如果宮廷勢力足夠強,就會造成外戚宦官輪流專權;如果官僚勢力足夠強大,那就是黃袍加身改朝換代。

在巨大的權利面前,基本沒有什麼忠心可言,作為皇帝,這三股勢力既要用,但又不能完全信任!誰也不要在這裡說自己忠心耿耿,沒有足夠的實力做支撐,分分鐘有人讓你提前退休。如果周勃、陳平真的忠心耿耿,為什麼不立當時實力最強的齊王為皇帝?說穿了還是怕不好控制!

當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撤分封而實行郡縣制,又將皇族皇子們圈在咸陽,只給其榮華富貴,沒有軍隊和地盤,同時秦始皇又未確定太子,幾個皇子都未能形成自己的班底,可以說,秦朝的皇族的勢力被削弱到極致。所以當秦始皇突然病逝後,以趙高為首的宮廷勢力和以李斯為首的官僚勢力一聯手,瞬間將秦朝的皇族勢力一鍋端了,秦始皇的二十幾個子女都被向豬一樣被人殺死,只剩下一個胡亥,基本就是個傀儡!

正因為如此,劉邦統一天下後,那是把全國三分之二的地盤都分封給兒子們,允許起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當時劉氏皇族的勢力那是相當的強,基本沒有人敢挑戰劉氏的天下,所以當年呂后把持朝政看似牛逼,但她也得乖乖的立姓劉的為皇帝,絕不敢自己當皇帝。道理很簡單,那些劉氏諸侯之所以能有今天的這一切,僅僅只是因為他們姓劉,假如當今的皇上不再姓劉,那他們擁有的這一切都將徹底失去,所以膽敢有人打改朝換代的注意,分分鐘各路諸侯率領大軍進京勤王!

呂后是個聰明人,所以他不會挑戰劉氏的權威,也懂得尊重官僚集團們的權利,所以她能夠出來主持朝政,但這也僅僅是她的最大權限,如果她敢立呂氏為皇帝,或者指派呂氏家族的某個人去當丞相,分分鐘就會被會推翻!等到呂后死後,呂氏家族的那些人開始搞不清朝廷的真正局勢,竟然想當皇帝當將軍,這完全是在挑釁官僚集團的勢力,所以當時官僚集團就把宮廷勢力給火併了。

功臣集團滅掉宮廷勢力後,發現憑他們官僚勢力根本沒辦法掌控局面,各路諸侯王爺都在一旁虎視眈眈,於是只能找了個最弱的代王劉恆來皇帝,但劉恆再若,他也有自己獨立的軍隊,功臣集團再強,卻沒有自己獨立的軍隊,更何況外面還有各大諸侯上百萬的軍隊時刻盯著,他們哪敢和漢文帝叫板!

文帝當皇帝后,他的母親、妻子和舅舅就成了新的宮廷勢力的代表人物,而他們明顯會站在文帝這一邊,面對皇族勢力加宮廷勢力的聯手,官僚勢力自然招架不住,所以很快官僚勢力的代表人物周勃就被清理出局,等到漢文帝坐穩皇位後,他的舅舅,也就是宮廷勢力的代表人物也被清理出局,漢文帝開始獨攬大權。

所以說,漢文帝之所以沒有成為傀儡,絕不是他自己有多牛逼,而是當時皇族勢力實在太過強大,剛好又加上宮廷勢力和官僚勢力火併,原先的宮廷勢力全軍覆沒,朝廷制衡的局面被打破,這才讓漢文帝有了機會!否則,如果沒有強大的皇族勢力,天下搞不好早就不姓劉了;同時如果沒有宮廷勢力和官僚勢力的火併,即便漢文帝能當上皇帝,估計也就是另一個漢惠帝而已!


小玲子說點史


漢文帝繼位的時候,只有23歲,用我們現在的年齡換算,是一個90後,剛剛從大學畢業工作。但是他卻要治理一個國家,要和朝中大臣掰腕子。

漢文帝繼位之後首先要面對的是朝中的那些大臣,那些誅呂功臣,那些扶持他登上帝位的大臣。因為朝中是被這些大臣把持住的,漢文帝通過幾次手段,幾個步驟,逐漸穩固了自己的權勢和地位。



第一,他倚重功臣,因為這些功臣把他推舉到皇帝位置上去的,所以他總體上倚重這些功臣;第二,他倚重他從代國帶過來的那些老臣,他做代王,手底下有一幫老臣,這些臣子對他衷心耿耿,所以他要倚重;第三,他培植一批新官僚,他自己選拔一批幹部,就是培養自己的隊伍。


這樣一來,朝中就有三方勢力,而且其中兩方都對他忠心耿耿。這樣,漢文帝在不殺一個功臣的情況下,牢牢把握住權利。而且重用那些誅呂功臣,讓他們沒話說。所以說漢文帝的政治手腕相當的厲害。

就這樣,漢文帝用自己的仁義和手段,慢慢的從一個偏遠地方來的傀儡皇帝變成了真正手握大權的仁君。減賦稅,輕徭役,松法律,讓百姓有了安養生息的生活,開創了文景之治。從自身做起,開皇帝儉樸之風氣。使得整個大漢帝國,從藩王,大臣到普通老百姓,沒有一個說他壞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仁君、明君!


歷史鹹談


漢文帝是高祖皇帝的第四個兒子,雖然在誅呂的政變中做了回旁觀者,但是卻因為仁德之名而被迎立為皇帝,是為漢文帝,按理說漢文帝遠在封國代國,在朝堂上並沒有什麼根基,很容易讓功臣操控,成為傀儡,可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首先,漢文帝深深的知道兵權對於一個帝王的重要性,所以他將從封國帶來的親信宋昌和張武分別掌控了京城長安的南北駐軍和宮廷護衛,這樣就保證了京畿的絕對安全;其次他為了安撫功臣集團,也重用了誅呂功臣或者說是從龍之功臣陳平和周勃,來令他們誓死擁護,這樣朝政之上也就安穩了;再者他慢慢的經過時間的沉澱,權威的上升,在朝廷上任用了不少的青年才俊,因此國家也算是安泰發展,才有了後來的文景之治。

漢文帝能夠那麼順利的抓住權利,歸根結底是因為功臣們並沒有因為自視功高震主,而飛揚跋扈,實在是功臣們對劉恆並沒有刁難,也沒有做權臣的行動,或者說是功臣之中並沒有誰的威信能夠壓服眾人,所以朝臣之間的平衡產物就是皇帝,唯有皇權方能服眾,才能令他們誓死效忠。

功臣沒有造反之心,這一點可以從他們沒有迎立幼主就說明了一切,都是開國老臣子,深受劉邦大恩,從擁劉誅呂就可見一斑,綜合原因,所以漢文帝能夠站穩腳跟,否則哪有那麼容易抓住權利而號令天下呢?


歷史風雲天下


劉恆雖然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君,但絕不是沒腦子的爛好人。他沒有一聽說朝臣商議要立自己為皇帝就立刻興高采烈屁顛屁顛去長安當皇上,而是召集群臣對此事進行商議。

代王問左右郎中令張武等。張武等議曰:“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大將,習兵,多謀詐,此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今已誅諸呂,新啑血京師,此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願大王稱疾毋往,以觀其變。”

張武把陳平、周勃這些重臣們的心思一語道破:他們都是跟著劉邦打天下的人,個個老奸巨猾,他們的目的絕對不會是表面說的這麼冠冕堂皇。如今他們剿滅諸呂,喋血長安,這個時候把你叫過去當皇帝,絕對是不可靠的。因此張武的主張是讓劉恆不要輕舉妄動,先稱病不去,靜觀其變。

中尉宋昌進曰:“群臣之議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諸侯豪傑並起,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然卒踐天子之位者,劉氏也,天下絕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二矣。漢興,除秦苟政,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三矣。夫以呂太后之嚴,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士皆左袒,為劉氏,叛諸呂,卒以滅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雖欲為變,百姓弗為使,其黨寧能專一邪?方今內有朱虛、東牟之親外畏吳、楚、淮南、琅邪、齊、代之強。方今高帝子獨淮南王與大王,大王又長,賢聖仁孝,聞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宋昌的看法則更加精到,看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此時的天下是一個什麼形勢呢?首先劉邦通過分封劉姓諸侯王,鞏固住了漢朝在地方的統治,是朝廷的統治穩如磐石。並且漢朝休養生息,百姓和樂,所以劉家的這個皇位,是非常穩固並且得人心的。因此,即使呂后靠著她的權威那麼擴大呂家的勢力,周勃振臂一呼,軍士們還是擁護劉家。而且現在是外有劉姓諸侯,內有劉姓大臣,周勃、陳平他們這些功臣派,就算是想架空皇帝,也做不到。因此他認為劉恆大可不必擔心周勃、陳平他們耍什麼花招,儘管去做這個皇帝便是。

不過劉恆還是不放心,他又去找他的母親薄太后商量,並派他的舅舅薄昭去長安會見朝臣們。薄昭給劉恆帶回了朝臣們的誠意。薄昭告訴劉恆,沒什麼可擔心的。於是,劉恆終於安下心來,前往長安。到了長安邊的渭橋,群臣都來拜見劉恆,而劉恆也下車回禮。這時候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周勃希望能夠跟劉恆私聊幾句,結果被宋昌義正言辭地拒絕了。

太尉勃進曰:“願請間言。”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這其實是給了周勃一個下馬威,也是告訴朝臣們,自己不是來當傀儡的。周勃獻上天子的璽符,也被劉恆拒絕了,一切都等到劉恆到了代邸再說。等到了代邸後,朝臣們再度表達了劉恆當皇帝的必要性,一番中國特色的禮讓以後,劉恆正式繼位。

劉恆住進了未央宮,連夜就任命了宋昌為衛將軍,統領兩宮衛隊南北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巡視殿中。這樣一來,京城和皇宮的軍隊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自己的人身安全起碼得到了保障。

論功行賞,有著擁立之功的功臣派受到了劉恆的優厚封賞。他任命周勃為右丞相,賞金五千斤,食邑一萬戶。任命陳平為左丞相,賞金千斤,食邑五千戶。灌嬰加封食邑三千戶,賜給黃金一千斤,同時任命他為太尉。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劉恆對周勃的封賞是最高的,陳平和灌嬰兩個人加起來都比不上週勃。本來最開始任命的是陳平擔當右丞相,但陳平也還是讓給了周勃。實際上我們乍一看周勃與陳平、灌嬰都是開國老臣,但其實他們之間還是有不同,周勃是沛縣人,是劉邦的同鄉,他從一開始就是劉邦的重臣,在開國功臣當中地位崇高,劉邦甚至說過“安劉者勃也”的話,這就是把周勃作為託孤之臣了。不是陳平、灌嬰這些後來加入的人可以比的。周勃最重要,而且劉恆對他應當說也非常敬重。文帝朝的名臣張釋之曾經問劉恆說:你覺得周勃是個什麼樣的人?劉恆回答說:“長者。”(大家不要想歪了哈)但是最尊敬,同時也最忌憚。這些功臣派就像之前張武說的,個個老奸巨猾,並且在京城勢力龐大,牢牢把控著朝政。而劉恆身為一個外來戶,在朝中可以說沒有一點勢力。所以劉恆勢必要加強自己的勢力,同時削弱功臣派。而功臣派裡最大牌的周勃,自然首當其衝。幸好周勃也算是個明白人,當身邊人提醒他功高震主的風險以後,他立刻上書辭去了自己的丞相之職。這樣丞相的職責就全部集於陳平一人之身。但是陳平在一年多以後,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十月的時候就去世了,劉恆又不得不再度提拔周勃為相。陳平可以說是一個幸運的人,他懂得謙讓,而且早早地去世,因此沒有被劉恆惦記上。

但是還活著的周勃就不一樣了。劉恆對他的打壓從沒有停止。在他第二次擔任丞相十幾個月以後,又出事了。為了壓制在京功臣的勢力,劉恆採納了賈誼的建議,提出“列侯之國”,就是讓這些封侯的有功之臣不要在京城待著了,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劉恆的理由非常上臺面,他認為這些人待在京城,一方面他們封地向他們進貢的東西要長途運輸,十分不便。而他們在京城,也無法有效教化封地的百姓,因此要求他們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但是封地的生活條件哪裡比得上京城啊,所以這些功臣都不願意去,列侯之國的政策遲遲得不到實施。劉恆利用這件事,要求周勃作為功臣之首做出表率,辭職回封地去。劉恆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周勃當然也沒法拒絕,只好辭職回到了封地。灌嬰接替了周勃擔任了丞相。但是周勃哪怕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還是被漢文帝牢牢惦記著。每當河東郡守和郡尉巡視各縣到達絳縣的時候,周勃自己害怕被殺,就總是披掛鎧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來會見郡守和郡尉。作為周勃來說,他親眼目睹了劉邦是怎麼對待那些功臣的,典型例子如韓信,那就是在自己的封地被捕然後降為淮陰侯的。所以周勃有這種擔心和採取一定的防衛措施很正常,不過話說這貌似並沒有什麼用。結果有人上書告發周勃謀反,周勃被下獄,好一番折騰。

後來周勃出獄以後,想起了自己所受的屈辱,感慨萬千。

這以後,功臣派就基本上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掌控朝局了,劉恆在打壓功臣派的同時,提拔了兩批人來充實自己的勢力。一批是以宋昌、張武為代表的代國舊臣,一批是以張釋之、賈誼為代表的新人。朝廷形成了新的政治平衡。


攸揚拾羽


這就是漢文帝的高名之處了,那些功臣本來選出漢文帝劉恆來當傀儡皇帝的。畢竟通過劉恆以前的種種表現,可以看出劉恆明明就是一個弱智,可惜他這個弱智是演的,不但矇蔽了呂后,也矇蔽了所有朝中的大臣。

你看呂后掌權的時候,大肆的誅殺劉邦的皇子,劉恆對這種事情選擇了不發聲,只要你呂后不找我的事情,愛殺誰就殺誰,哪怕是把天捅下一個窟窿來,我也是沒有任何意見的。

到了呂后一死,劉邦的孫子劉襄實在看不下去,無法無天的呂氏掌權了。

於是,劉肥的兒子,劉邦的孫子劉襄第一個跑出來,帶兵去誅殺諸呂的。

這時候在去看看劉恆,他還是無動於衷,不要說讓他去帶兵支持劉襄剿滅諸呂了。作為劉邦的兒子,最有權力當皇帝的他,連大話都不敢說一句。要數劉恆確實很軟呀。

但是,就是因為他的軟弱,給了他當皇帝的機會。

最後諸呂是在功臣派,尤其是在宰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的聯合下給滅掉了。

這時候最先起義的劉襄,還沒有打到都城,陳平一想,諸呂也剿滅了,劉襄這個人是不能讓他來都城的,若是他來了,肯定是要稱帝的。

就是劉襄這個人,實在是太硬氣了,陳平、周勃等功臣害怕他掌權後,不受控制,大臣會受氣。

所以他們派人,讓劉襄趕緊停止前進,諸呂已經被滅了。

劉襄不得不退兵了,陳平在都城召集大臣商議了一下,大家都覺得代王劉恆這個人不錯,為人老實本分,又是劉邦活著的兒子中年齡最大的。關鍵是若是讓他當皇帝,那肯定是好控制的。

令所有大臣沒有想到的是,漢文帝並不是一個軟柿子,他可是狡猾大大的。

二十三歲的劉恆,終於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劉恆進入末央宮的時候,天已經很晚了。

這一夜他根本就沒打算睡覺,因為他不把這幾件大事安排完,這個覺他就睡不安危。

他首先想到的是對捍衛京城安全的南北軍的領導權,可以說這兩隻軍隊抓在誰手裡,誰才會是京城裡的老大。

這也是呂后稱制之後,為什麼非要讓自己的侄子掌管南北軍的原因。看來有點政治覺悟的人,都會先考慮這個問題。

現在南北軍的掌控權在周勃手裡,周勃雖然是功臣。把諸呂誅滅之後,迎劉恆到了都城當皇帝。

但是,漢文帝劉恆並不相信他。

能讓漢文帝相信的人,當然是他自己在代地帶來的那一幫大臣了。

漢文帝下了一道詔書,把周勃手中南北軍的掌控權給奪了過來,讓他的心腹宋昌來掌管。

緊接著,他又命令張武為郎中令,掌管皇宮內部的安全事宜。

這些事情安排妥當了之後,漢文帝這才敢合上眼睛去睡覺,其實這時候的天,基本上就快亮了。

掌握了軍權的漢文帝,試問還有誰能撼動他的帝位?


史學達人


歷史就是這樣的有趣,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事,到頭來卻出人意料的相去甚遠,原本大臣們都是抱有私心的,選擇了一個勢單力薄的人來做皇帝,誰知到頭來聰明反被聰明誤,漢文帝不僅沒有成為他們的傀儡,反而將他們收拾的服服帖帖的,那麼漢文帝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韜光養晦,漢文帝的韜光養晦不僅用在了鞏固皇權避免成為傀儡之上,還用在了自保之上。要知道漢高祖劉邦一共有八個兒子,到呂后去世之時除了他之外就只剩下了一個由呂后撫養長大的弟弟,其他的六個兄弟都或多或少的死於呂后之手。漢文帝為了避免引起呂后的注意,可以用四個字形容低調、謹慎,最後果然助他逃過一劫。

他的謹慎、低調讓誅滅諸呂的大臣們認為他便於控制,是以大臣們拋棄了有功的齊王,而選擇了他。

其次來到京城之後,漢文帝知道自己的皇位是不穩固的,是全靠這些大臣們的支持他才能登上皇帝寶座,是以他開始了賞賜和拉攏,即投桃報李,對這些功臣們加官進爵,靠封賞麻痺他們,另外就是拉攏人心,呂后當政之時,劉姓諸王日子異常難熬,他登基後,一個字賞,果然如他所料,劉姓諸王獲得好處之後,對他表示支持。

就算自己再被支持沒有軍隊的庇佑,一切都是白搭,在穩固了這批功臣之後,漢文帝開始了不動聲色的換人計劃,將軍隊的重要崗位都換成自己的人,掌管軍隊之後漢文帝知道自己成為傀儡已不可能。

等那些功臣反應過來之後,才發現原來漢文帝遠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好控制,最後控制計劃只能不了了之。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忠劉之人

漢初經過諸呂之亂後,劉姓宗室岌岌可危。這是掌權的大臣陳平和周勃都算的上是忠劉之人,所以和劉姓宗室合謀助劉其重掌大權。他們經過一番商量後,才挑的劉恆上位,是為漢文帝。


諸呂的下場歷歷在目

留下來的這些大臣都是聰明之人,諸呂的下場歷歷在目。若是來扶持傀儡皇帝,自己幕後掌權。自己怎麼對待諸呂,之後就是別人怎麼樣來對待自己的。

而若是扶持一個好的皇帝,自己再盡職盡責,這樣同樣有權在身,而且還不怕遭受諸呂之下場,誰不想流芳百世且家族永享富貴?所以這麼做簡直是一舉多得。


他們且算的上是忠劉之人,又怕自己貪權重現諸呂之下場,所以經過權衡利弊之後他們選擇了性格較好的劉恆來做這個皇帝,就是為了讓皇帝掌權才這麼選擇的,故而其初心就沒有想過要扶持一個傀儡皇帝。


淡看天上月


沒有根基當然要成為傀儡。文帝劉恆沒有成為傀儡,正因為他根基深厚。 深厚在哪裡,《史記》早給出答案了。劉邦老婆呂后一死,幾個大臣除掉呂氏家族,派人去山西迎接劉恆。劉恆幾個謀士就討論要不要去。有個叫宋昌的說了三條:第一,秦末大亂,群雄爭霸,最後劉氏得了天下,已成定局。第二,劉家子弟分封全國各地做王,別人要奪劉氏天下,阻力極大。第三,漢建國已久(近三十年),政策對頭,百姓安寧,難以動搖。這樣的背景,怎能說缺乏根基!

當然,劉恆還有一個最大優勢:年齡。當時他是劉邦在世最大的兒子,已23歲。守衛邊疆的王爺也做了十來年,是個成熟的政治家了。


一分鐘神思漫遊


可是,完成曹操這樣的“壯舉”,是要靠實力說話的!實力不佔絕對優勢,何談拿皇帝當傀儡?

回到這個問題,我認為題主高估了誅呂功臣們的實力,準確地說,是高估了陳平及周勃的實力!同時,也低估了漢文帝劉恆及其團隊的實力!

陳平這個人,劉邦早有評價:智謀有餘,但難以獨當大任!而劉邦對周勃的評價則是戇直少謀,但忠勇無雙。所以這兩人捏一塊雖能成事,但明顯都缺乏做權臣的資本。

再者,周勃雖長期在軍中,卻並不掌握京畿軍權,誅滅諸呂之前,還得陳平先設計從呂產處騙得兵符,周勃才跑去掌控了軍隊,可見政治根基並不深。

再說漢文帝劉恆,總的來看是個仁孝厚道的皇帝,但並不代表他缺乏權謀。事實上,劉恆深通權謀。

周勃等人誅滅諸呂后,迎立時為代王的劉恆當皇帝,劉恆怎麼應對的?他一邊擺高姿態再三辭讓,一邊卻做足了各項入京的準備工作。連即位後的人事變動和政策調整,顯然也都提前做了安排,否則權力交接不可能那樣順利!

在這過程中劉恆團隊的表現值得稱道,特別是中尉宋昌,見識、能力都超強。有一個細節,說的是劉恆進京,周勃率眾臣迎接時,提出要私下跟劉恆交談,被宋昌阻止了。宋昌說,如果是公事,就公開說好了,如果是私事,天子沒有私事。周勃只好當眾獻上玉璽,一切公事公辦。

連和皇帝私聊這樣的特權都不給你,周勃,如果你真有當權臣的念頭,也趁早打消吧!

這架勢,周勃等人能保住富貴就不錯了。讓皇帝做傀儡?那真是想都不用想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