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快來看看古代是怎麼休假的。

先說老祖宗漢朝吧,他們實行的是五天一休制,也就是幹五天休息一天,可不是休息星期六或者星期天,而是輪到哪天休哪天,這一天還有個名字叫“休沐”,在這一天,官員們可以回家,這樣看來漢朝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隋唐時期,改成了十天休息一次,稱為“旬休”,好像待遇比漢朝差了不少,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在隋唐時期,已經有了今天黃金週的概念,他們每逢新年、冬至會休息七天。這七天時間是帶薪假期。除此之外,能想得出來的理由也可以休假,除了我們日常的端午、中秋、重陽外,還有皇帝的生日(由於皇帝經常變,所以這一個假期也經常變),讓人吃驚的是連如來佛祖的生日、老子的生日、孔子的生日也都放假,估計當年要是基督教傳播廣泛,上帝的生日也要算在裡面。

快來看看古代是怎麼休假的。


宋朝待遇稍微差點,但是一年假期還是有個幾十天的。

到了元朝,情況發生了變化。在元朝統治者看來,生命在於運動,工作就是休息,什麼旬休、大休都沒有了,大家以工作為重,一年只有十幾天休息。

終於位子傳到了朱元璋的手裡,這位仁兄的工作精神我們已經介紹過了,他認為,給你們發工資、讓你們管事已經優待了,當年老子連飯都吃不飽,還休息?

快來看看古代是怎麼休假的。


有的官員提出要恢復前朝的休假制度,被朱元璋駁了回去,然後朱元璋規定了休假的制度,倒還真是簡單易行,一年休息三天!分別是過年、冬至、本人朱元璋的生日。

還想休幾十天,小子們還沒睡醒吧!

但實際實施後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兩地分居問題、子女教育問題(是客觀存在的)都無法解決,於是後來規定從十二月起放寒假,為期一個月,才算解決了部分問題。

快來看看古代是怎麼休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