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大宋英傑,死亦戍邊——七郎墳的傳說

今天要說的這個傳說,是發生在宋遼時期楊家將故事的一個版本,並無歷史可考,只作民間故事流傳。

1.

北國王子肖豔宗為了降服大宋,打來戰表,邀請宋王到金沙灘(現灤平境內灤河沙灘兒)去“赴宴”。宋天子知這裡沒有好酒好宴,分明是一座殺人的戰場,哪裡敢去呀!這時奸臣潘仁美獻計天子,令楊大郎扮宋天子替宋王去“赴宴”。一來保住皇上安全,二來也顯示出大宋的膽量不懼外敵。

皇上大悅,便傳旨楊家父子前去金沙灘“赴宴”,楊大郎扮作宋天子。父子一行假作君臣前去迎敵。臨行時宋王親自送至十里長亭,朝中忠臣囑咐楊家父子要小心行事,金沙灘那裡沒有好酒好宴,恐怕好去難回。楊家父子與天子、眾群臣揮淚而別。宋王道:“去吧!怎麼也能回來一兩個!”楊家父子聽了大為失望。此去出征,受了皇封,父子大都活不了了。

大軍出了古北口,來到灤平縣東狼山溝,在東梁頂高高的樹起了一面救援信號旗,一旦戰場失利,便放倒信號旗,設在古北口的援兵就會馬上前來營救。

大宋英傑,死亦戍邊——七郎墳的傳說

2.

楊家父子來到金沙灘進了遼國大營參加宴會,實際是入了肖豔宗的陷阱,宴席上刀兵大動,楊大郎被肖豔宗用袖箭射殺,宴會頓時變成了殺人場。只聽得人喊馬叫,一時間陰風四起,戰塵飛揚,一場血戰就此展開。混戰中二郎三郎死於戰場,馬踏如泥;四郎八郎被敵擒拿;五郎僥倖逃脫,心灰意冷後退至五臺山出了家。

兵潰將亡,可救援信號旗始終不倒,哪知道,奸臣潘仁美早就派人把旗杆用生鐵鑄死,是永遠不會倒下的。

令公楊繼業只好派七郎進關搬兵。

楊繼業被圍,南逃來到了兩狼山(現灤平東狼山頂村)、交牙峪(現灤平長山峪)食草充飢等候援兵。被圍數日盼兵兵不到,盼子子不歸,正在焦急之時,忽見山間有一老者,身穿黃袍,滿頭白髮,白髯飄飄,手持拂塵,揚羊鞭,放牧著一隻老羊。令公上前問道:“請問老丈,為何放一隻羊?”老者答:“老夫原放九隻羊,戰場死去三隻羊,失落北國兩隻羊,亂箭射死一隻羊,五臺山出家一隻羊,三關留下一隻羊,剩下這隻老羊也活不久長了。”說完,羊和老者都不見了。

令公實覺奇怪,回頭一看,前面出現一個石碑,上書“李陵碑”(李陵: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長孫)。令公這時才想起:“神仙顯靈,我該歸天了”,說罷便一頭撞死在“李陵碑”上。幾名士兵將楊繼業屍體順山往南送到了窟窿山上,見一巖洞(現灤平水庫北山的“同雲洞”)將屍體放入洞內,回朝報信去了。後來孟良夜過敵營盜回了楊繼業的屍體。

3.

再說七郎搬兵為何不歸,原來奸臣潘仁美一心陷害忠良。潘仁美來到古北口住在潮河關城(即潘仁美城),除派人用鐵汁鑄死救援旗外,還卡住援兵,見七郎回來搬兵,便以臨陣脫逃的罪名,將七郎綁在百尺高杆之上射了一百單八箭。七郎被亂箭穿身死無完屍,只剩下一條大腿被潘仁美投入潮河之內。

這時忠良顯靈,一條大腿在河內逆水上行,行至古北口河西被百姓發現打撈上來,送到西山深深埋葬。哪知道,大腿埋在土裡這個墳頭就長起來了,越長越高,不過幾日,就長成了一個幾十丈高的土柱塔。這時,有一個知天文的人說:“這個七郎墳要把古北口河東、河西都長到墳上去為止,以此擋住大遼軍隊的南下。”當地財主們怕真的把整個古北口都長到墳上去,就在墳後的高山坡上修了一座寶塔,這個七郎墳才不再往高長了。

從此,這個傳說流傳至今。

大宋英傑,死亦戍邊——七郎墳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