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芒碭山“九龍窩”的傳說

在河南永城芒碭山有一民謠:“芒碭山,古蹟多,大寺對著九龍窩,三山加一井,宋街對著石婆婆……”。那麼芒碭山“九龍窩”有何來歷呢?

傳說古時候,芒碭山乃是天下第一名山,風景秀美,天上神仙都向往能上芒碭山一遊,也不枉稱神仙了,玉皇大帝聽說了此事,也很想下界看看,但礙於面子,只有派太白金星前去察看,太白金星年歲大了,老眼昏花,剛到南天門內碰到玉帝的九個兒子在大門以裡玩耍,齊喚太白金星:“到哪裡去呀?”太白金星不說,九太子一擁而上脫鞋的脫鞋,拽鬍子的拽鬍子,用一瓶仙酒灌得太白金星大醉,把玉帝聖旨搶在手裡,到芒碭山遊玩去了。

芒碭山“九龍窩”的傳說

這九條龍陸續下界,大太子叫天龍,化成春秋時期的孔夫子,創一代儒學,帶一大堆徒弟,招搖過市,在芒碭避雨,講經傳道。雖未當皇帝,卻落個萬代帝王之師的雅號。二太子叫土龍,化作秦始皇,來到人間稱祖龍,倒也有一番作為,統一了華夏,想讓他的子子孫孫都當皇帝,發現芒碭山有天子之氣,決定前往鎮壓,於是帶人浩浩蕩蕩到芒碭山,看到山上有一深20米,長800米的山崖,崖石呈紫紅色,上面紫氣環繞,須臾呈五彩,曰:“此乃天子氣也。”於是命李斯以青石鎮之。誰想沒有鎮住,折騰得天下大亂。三太子叫木龍,化作秦末的反秦義士陳勝,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雖沒當皇帝,但建了自己的政權“張楚”,稱王稱霸一時,生未到芒碭山,卻死葬芒碭山中,也了了一份心願。四太子全色紫紅,名火龍,人稱赤龍,化成漢高祖劉邦在芒碭山斬蛇起義,功高蓋世,創立大漢,驚動三界。老五乃是一條龍女,善於作鳥狀飛翔,名喚雉龍,化作漢高後呂雉,到芒碭山紫氣巖尋夫,飽覽了芒碭風光,雖未稱帝,但其夫死後執政八年,倒也是名揚天下。六太子名喚文龍,化作漢文帝劉恆,到芒碭山為父建高祖廟,名為歌頌其父功績,實為領略芒碭風光,在芒碭立下石碑,栽上銀杏樹,盡興而歸。七太子名叫武龍,化作漢末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曾到芒碭山掘開梁孝王墓得金寶萬斤,從而擴充了自己的勢力,建立大魏政權,生前雖未稱帝,但被其子追封為魏武帝,名振青史。八太子名叫金龍,化作宋朝真宗皇帝趙恆,於祥符七年巡幸芒碭山,與民同樂,把高祖廟賜名均慶寺,取君民齊慶之意。在芒碭山遊覽多日方才離去。九太子水龍,下凡時雲頭較慢,來到人間化作明朝仁宗朱高熾,立永城籍榮祿大夫張麒之女綵鳳為皇后,仁宗在位時間雖短,卻攜張皇后到永城省親,遊歷芒碭山神奇風光,憑弔了前代高賢勝蹟,然後起駕回京。

話說太白金星一瓶仙酒醉了七日,真是“仙界方七日,人間已千年”,悠悠醒來,回味仙酒佳釀,甚是美味無窮,說道:“再拿酒來!”童子連喚:“師父醒來,師父醒來。”太白金星睜開雙眼,朦朧問道:“酒呢?”童子趕緊說:“別喝酒啦,九龍把聖旨搶去都七天多了!”太白金星方才想到玉帝之命,一跳起來,急駕雲頭,來芒碭山尋九龍,化作白鬍子老頭一問,方知九太子登山剛剛離去,氣得太白七竅生煙,手持柺杖凌空一揮,在半山坡前畫出九條龍的影像,企圖用鎖鎖住他們。就聽半空中九條龍哈哈大笑,連說:“白鬍子老頭慢施法索,我們隨你上天覆命是了”。此時芒碭山白日祥雲,仙樂陣陣,彩霞滿天,十位神仙昇天而去。至今太白金星劃下的九龍影像仍在,當地人稱作“九龍窩”。“九龍登山”的故事流傳千載,神奇異常。

“九龍登芒碭”傳說歸傳說,但是資料記載,這九位歷史人文確實來過芒碭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