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興埃及的改革

導語:

經過多年戰爭摧殘以及奧斯曼帝國的殘暴統治,埃及國內經濟蕭條,百廢待興。同時,國外西方列強仍然虎視眈眈,隨時可能發動新的侵略。為了鞏固勝利成果,實現富國強兵,穆罕默德.阿里推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大力發展經濟

長期以來,馬木魯克集團佔有全國大部分土地,巧取豪奪,成為埃及農民苦難的主要根源之一。1811年3月 1日,阿里巧妙地把馬木魯克比層人物四百六十多人誘至薩拉丁城堡出席宴

會,席間將他們殺戮殆盡,這就是埃及歷史上著名的薩拉丁城堡屠殺事件。緊接著,阿里在全國展開大搜捕,一舉剷除了馬木魯克勢力。1814年, 阿里政府宣佈實行土地國有化,將一部分土地分成3-5費丹(1費丹約合6.3市畝)的小塊田地,出租給農民耕種:廢除各種雜稅,只向農民徵收統一的土地稅,精簡納稅的手續。這在一-定程度 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阿里把另一部分土地分賜給他的親屬 和部下,這些人成為埃及新興的地主階級,構成阿里政權的社會基礎。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興埃及的改革

(薩拉丁堡)

薩拉丁城堡

1169年,薩拉丁(1138-1193)乘十字軍東侵之機奪取埃及法蒂瑪王朝的統治權,不久建立了阿尤布王朝(171--1250)。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和反擊十字軍的侵犯,1176年,他開始在開羅的穆卡姆山上修築城堡,這就是著名的薩拉丁城堡。城堡在薩拉丁死後繼續擴建,到阿里王朝時成為開羅的政治中心。

傳統上埃及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業發展水平直接制約著整個國民經濟的提高。因此,阿里政府大力興修水利,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廣用風力和畜力帶動的水車。這些水利設施不僅減少了水患,而且為灌溉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保證。政府還鼓勵農民廣泛種植經濟作物,棉花、甘蔗與靛青的種植面積都顯著提高,埃及長絨棉種植業就是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

阿里政權的土地制度改革和休養生息政策一-定 程度上適應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埃及經濟得到了初步恢復和發展。經過農民的辛勤耕作,馬木魯克統治時期廢棄的土地重新成為良田,耕地面積進一步擴大,從1821年的200萬費丹增至1877年的474萬多費丹。經濟作物產量和出口量都大幅度增加。1821 年,埃及棉花的出口量為944堪他爾,1849 年則劇增到25萬餘堪他爾,擴大了270倍。阿里政府還修築了一條人工渠,把亞歷山大港和尼羅河連接起來,便利了棉花的出口運輸。

農業的恢復與發展為工業提供了原料,也為工業建設積累了資金。阿里政府果斷地從西方引進技術,購買設備,聘請專家,建立了一批近代化的國營工廠,如紡織廠、造紙廠、玻璃廠、製糖廠、榨油廠、印刷廠等。出於維護埃及獨立、鎮壓反對力量、鞏固政權的需要,軍事工業得到阿里的重點扶持,硝石廠、火藥廠與造船廠等都從無到有發展起來。1831年,埃及製造的第一艘海船下水,標誌著埃及造船工業開始起步。埃及所造戰艦質量直追歐洲各國,如“埃及”號和“阿克”號兩艘主力艦,配備100門大炮,與拿破崙侵略埃及時配有120門大炮的法國軍艦的戰鬥力相差無幾。經過阿里數年苦心經營,埃及的民族工業開始初具規模。

經濟復甦後,埃及工農業產品不僅能夠滿足國內的生產生活需要,而且還有盈餘,可供出口創匯,對外貿易也逐漸活躍起來。1836年埃及進出口貿易總額比1800年增長了八倍,基本上年年實現貿易順差。雖然埃及發展工農業、全國大搞基礎完全依靠本國力量解決設施建設需要鉅額資金,但埃及政府了資金問題,並未因此舉借外債。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興埃及的改革

(埃及外貿總額對比,單位:萬英鎊)

加強中央集權

阿里政治改革的重要目標是加強中央集權。他在中央設立了最高國務委員會,下設軍事、司法、財政、商業、交通、教育和衛生等七個部,規定各部長官均由阿里直接任免,並要效忠於阿里。 全國劃分為七個省,省長由中央任免,下設縣、鄉、村三級行政機構,下級對上級負責。經過改革,埃及全國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的完整的行政體系。阿里還廢除了僱傭兵役制,實行徵兵制,改編了馬魯克遺留下來的舊軍隊,建立了一支用新式武器裝備起來的軍隊。同時,阿里派人到西歐學習軍事技術,聘請外國軍官為教官,按照西式方法訓練軍隊。到1839年,埃及已擁有陸軍23萬多人;海軍戰艦極盛時達32艘,官兵約15萬名。這支軍以完全由阿里控制,成為他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統治的機器。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興埃及的改革

(阿里會見英法代表)

促進文化教育事業的繁榮

阿里重視建設人才的培養。他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建立了一 些世俗學校和專科學校,如醫藥、農業和外語等。外語學校培養的翻譯人才把歐洲軍事、 科技、政治、文化書籍譯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傳播了近代西方的先進思想文化。後來,阿里又興建了一批採用西方教學組織形式和教材的普通中小學,擴大受教育範圍,提高教育普及的程度。此外,政府選派大批優秀青年赴歐洲留學。這些學生回國後,逐漸替代了外國人,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樑。阿里政府還通過邀請各國專家來埃及講學,造就各行業建設的本國高層次人才。1828年,阿里政府建立印刷廠,改變了以前埃及書籍只能靠手抄寫的歷 史。從此,埃及著作能夠得到迅速刊印,數量大增,加快了知識普及的速度和範圍。此外,阿里還創辦了埃及近代第一份報紙——《埃及戰役報》, 通過它及時報道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

阿里改革消除了以往軍閥割據、四分五裂和內戰不休的狀況,中央集權得到了空前的強化,形成了以阿里為首的新興地主階級統治集團。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保證了經濟的復甦與發展,帶動了文化教育事業的繁榮。阿里政府還進行有限的開放,加強同西方的交流,- 定程度 上消除了封建主 義的陰霾,帶來了近代化的一絲曙光。

經過改革,埃及-掃過去積貧積弱、任人蹂躪的屈辱歷史,進人了一個空前強盛的時期。全國人口增加到4500萬人,其中亞歷山大城的人口就達到了15萬。埃及軍隊成為中東地區最強大的一支武裝 力量。這時埃及名義上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實際上卻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歷史上,這個新興的封建王朝被稱為穆罕默德.阿里王朝。馬克思曾稱讚穆罕默德。阿里統治下的埃及是“當時奧斯曼帝國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然而,阿里改革畢竟只是一次外科手術式的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原有的封建生產關係,廣大農民仍然深深地依附於統治階級,被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沒有人身自由,甚至下降到了農奴的程度。即使在阿里興辦的各類工廠中,工人也不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僱傭勞動力,而只是被強行徵來服役的農奴。因此,阿里改革只是單純引進西方近代生產技術,硬性嫁接到本國封建制度之上,難以為其提供適宜發展的土壤。阿里很快走上窮兵黷武、對外擴張的道路,1811-1828年,阿里先後出兵阿拉伯半島、蘇丹和希臘,特別是1831-1833 年與1839- -1841 年兩次土埃戰爭,削弱了埃及的國力。1849 年8月,阿里的繼任者阿巴斯一世廢除了阿里的一切改革措施,阿里改革最終失敗。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興埃及的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總結

◆穆罕默德.阿里推行了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自上而下的全方位改革。

◆阿里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觸動舊的封建生產關係是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

史學爭鳴

對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歷來評價不一。

埃及國外:除馬克思曾高度評價穆罕默德阿里以外,曾供職於當時埃及政府的一些法國人和英國人認為他是埃及的民族英雄,把他看做與彼得一世、拿破崙一一樣的人物。也有人認為改革是阿里為實現其個人野心而演出的一場戲。

埃及國內:一些埃及史學家對阿里持肯定觀點,稱讚他“把埃及從若千世紀的沉睡中喚醒”。埃及官方觀點體現在1962年的全國行動憲章中,指出阿里為了私利把國家引向了一條徒勞無益的冒險道路。

對於改革性質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是封建主義的,中國和蘇聯史學界多持此觀點;另一種則認為是資本主義性質的,以西方和埃及學者居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