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快遞業冰火兩重天:順豐向上,“通達”向下

疫情之下,順豐包郵成為新福利。

疫情雙刃劍

2月26日晚,圓通、申通、韻達分別發佈2020年1月經營數據,三家公司的快遞業務收入同比降幅都超過20%。

快遞業冰火兩重天:順豐向上,“通達”向下

其中,圓通速遞1月份快遞業務收入為17.23億元,同比下降23.67%;業務完成量為5.85億票,同比下降10.68%;快遞產品單票收入2.94元,同比下降14.54%。

申通快遞1月快遞服務業務收入13.25億元,同比下降23.23%;完成業務量4.01億票,同比下降21.45%;快遞服務單票收入3.30元,同比下降2.37%。

韻達1月快遞服務業務收入18.11億元,同比下降22.9%。完成業務量6.33億票,同比下降3.95%。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86元,同比下降19.66%。

雖然“老大哥”中通暫未公佈1月經營指標,但“三通一達”在1月集體業務下滑已是不爭事實。在疫情和春節的雙重影響下,國內快遞業務量整體下滑,但順豐卻成為1月快遞行業的一枝獨秀,在1月逆勢增長。

2月24日晚,順豐發佈2020年1月快遞服務業務經營簡報,數據顯示,順豐在2020年1月實現營收(含供應鏈業務)116.28億元,同比增長14.40%;業務量達到5.66億票,同比增加40.45%。

順豐突圍

2月7日,國家郵政總局發佈2020年1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1月,快遞業務量預計完成40億件,同比下降11.5%;快遞業務收入預計完成522億元,同比下降12.6%。

快遞業冰火兩重天:順豐向上,“通達”向下

儘管1月全國快遞業務量及收入雙雙下降,順豐卻逆勢上漲。而在對比圓通、申通、韻達的經營數據後,不難發現,順豐在1月搶奪了“三通一達”的不少業務,其在國內快遞業務量佔比也因此大幅提升。

對於順豐逆勢上漲的原因倒也不難理解。面對疫情和春節,絕大多數快遞公司都停止運營,順豐便從中脫穎而出,將“兄弟們”拱手讓出的業務全數收入囊中。同時,在疫情爆發之初,人們選購防疫物資需求暴增,而在快遞環節更是優先考慮運輸效率,此時順豐也成為首選。

與此同時,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裡,順豐憑藉其航空、供應鏈、醫藥、冷鏈等業務優勢,持續助力湖北緊缺醫療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的快速補給,曾一度獲得監管部門的讚許。

順豐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月21日中午,順豐航空直飛武漢航班量累計執行航班117個,運輸防疫物資3038噸。同時,順豐全網合計運輸至湖北的包裹已達7560萬件,為前線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的運輸送提供物流保障。

此外,擁有58架全貨機的順豐航空也在支援疫區戰役中發揮作用,自1月24日起,順豐增開多個國內、國際航班,波音757、767及747型全貨機悉數投運,為防疫物資的運輸備足運力。

順豐在防疫工作中承擔了舉足輕重的物流保障,在特殊時期凸顯其在規模、運力、服務等多方面的能力和品質。在疫情爆發之時,順豐再次從國內快遞公司中強勢突圍,藉助不錯的表現實現名利雙收。

格局之變

2月24日,順豐控股同時發佈了未經審計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19年度,順豐控股營業總收入達到1121.93億元,同比增長23.3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7.97億元,同比增加27.24%;每股收益達到1.32元,同比增加28.16%;總資產925.35億元,同比增長28.94%。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順豐在營收和利潤兩方面再創新高,也幫助順豐成為A股首家年營收突破千億的快遞公司。

快遞業冰火兩重天:順豐向上,“通達”向下

面對行業的低價牌大戰,順豐也在找尋單票收入和總體收入之間的平衡。從2019年7月開始,順豐票單價格持續下降,2019年7月的票單價為22.61元,9月為21.77元,11月為19.69元,到12月則降至19.30元,半年間降幅達到15%。

降價直接帶來了業務量的增長。在2019年8-10月,順豐的快遞業務量增速分別為29.8%、35.5%、45.5%,高於快遞行業平均增速。

順豐表示,在2019年快運和供應鏈等新業務持續高速發展,同時,公司策略性地規劃了新產品和服務,帶動了傳統業務板塊以較高的增速發展。

順豐在2019年全力押注新業務,同城快遞、快運和冷運等新業務均實現迅猛增長。而在2020年1月,供應鏈也迎來高速增長,其單月營收達到4.78億元,比2019年第一季度營收還多出8500萬元。

至此,除海外業務外,順豐重點發力的全部新業務都已開始規模化發展。

相比“三通一達”對於電商平臺的高度依賴,順豐的自營平臺,正在不斷充實自己的物流體系,成長為更加全能的綜合物流快遞服務平臺,並逐漸拉大與傳統快遞公司的定位區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