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早春二月 三見陳光


早春二月 三見陳光


2月26日,廊坊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以下簡稱定點醫院)院裡喜氣洋洋,讓乍暖還寒的早春二月有了春天的暖意。當天,廊坊市最後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出院,自此30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全部治癒出院。32天的披星戴月、奮力抗爭終於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回顧這32天,記者三見廊坊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定點醫院醫療救治總指揮陳光的情景歷歷在目,成為這場疫情“大考”眾多拼搏在一線醫護人員的一個特寫。

一見 沒有時間勞累的陳光

2月7日下午5點,定點醫院會議室,記者第一次見到陳光。當時,專家會診剛剛結束。陳光略顯疲憊,眼睛佈滿血絲,聲音有些嘶啞,但答話卻堅定有力:“沒有時間勞累,只想盡力控制住疫情。”從事醫療工作35年的他,今年1月27日臨危受命,1月28日就帶領團隊進駐到了定點醫院。

自此,陳光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每天早上8點開始,管理團隊情況彙報、定點醫院領導溝通會、醫療救治視頻溝通會、專家集中會診……忙得不可開交。他充分發揮自身專業技術優勢和管理能力,藉助市人民醫院強大後盾,組建醫療團隊、安排人員輪崗,每天的電話都在100多個,常常是一邊與專家組商議救治方案,另一邊緊急調配專業技術人員和救治必需的設備、物資、藥品。

定點醫院病房內外不聯通,影響了工作效率。1月30日上午,市疫情防治領導小組指揮部決定由市醫院信息部負責定點醫院信息系統搭建,要求在5日內必須完成。會後,陳光向信息部提出能否把時間縮短至3日。信息部夜以繼日,72小時後信息系統正式運行,解決了病區內外數據無法共享的問題,為更好地救治患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工作人員沒有適用的制度和流程,加之工作環境陌生,造成初期整體工作有些混亂。陳光領導醫療救治團隊領導小組辦公室以流程為切入點,確立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流程以及疫情期間各個崗位人員職責等50餘項制度與流程。

工作理順了,醫護人員戰勝疫情信心更足了!

二見 每天電話打到耳朵疼的陳光

“把床旁超聲機推到重症病室,馬上給病人做個B超。”“用床旁X光機給病人拍胸片。”2月15日,記者第二次見到陳光時,他正一手拿著對講機,一手拿著手機,“兩機通用”地解決問題。“每天打電話打到耳朵疼。”剛剛掛完電話,他又匆忙參與專家會診。每天下午2點半,無論多忙,陳光都要抽出時間和專家們一起對醫院收治的確診病例進行集中會診,主要任務是負責研判分析疫情動態,提出防治建議,及時瞭解防治工作最新進展,為全市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提供信息諮詢和技術指導。

面對複雜的病情和高強度的工作,大家的壓力不言而喻。而作為總指揮,陳光每天24小時待命,壓力最大。他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每天的電話都在100多個,經常忙碌到凌晨兩三點鐘。期間,陳光帶領團隊成功克服了基礎設施快速完善、治療物資迅速補充等問題:口罩不夠用了,他一邊要求大家節省使用,一邊找貨源。“沒有的設備我就寫申請買,來不及買的我就去其他醫療機構借,只要是一線人員有需要,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解決。”陳光說,由於患者不斷增加,物資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好在有市裡大力支持。他經常晚上剛剛躺下就要起來聯繫調配物資,每次都要看到物資進入病房才能安心回去休息。

三見 眉宇間有了笑意的陳光

第三次見到陳光,是2月26日下午,廊坊市最後一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出院,自此30名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癒出院。戴著口罩的陳光,眉宇間終於有了笑意。舍小家顧大家,一心撲在臨床工作上。陳光有一個“醫生”的家,愛人、女兒、女婿分別是婦產科醫生、眼科醫生、骨科醫生,都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對陳光的工作他們都非常理解和支持。而陳光擔任定點醫院醫療救治總負責人後,一心撲在了救治工作與員工生活保障上,顧不上照顧獨自一人生活在家的老父親。1月30日(正月初六)是老人85歲生日,陳光沒能回家。這成為他心中的一個遺憾。

想到年邁的老父親電話裡的叮囑:“你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是黨和國家培養了你,救死扶傷你責無旁貸,放心工作,我們在家等你……”陳光說,由於一直奮戰一線,錯過了老人生日。雖然現在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還不能放鬆警惕。現在就想等徹底勝利了,給老人補過個生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