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夜色中的“哨兵”

夜色中的“哨兵”

“師傅,你的出入通行證呢?沒有證件是不能夠進去的!”

“領導,我就是給這個小區裡邊的一個客戶送菜的,沒有人給我說還要什麼通行證。”

“那就對不起了,現在按照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所有的住宅小區都是實行全封閉化管理,嚴格控制人員流動,人員進出都是要持證件的!”

“我的客戶還等著我送菜呢!你們這不是耽誤我做生意麼!”

“請你理解我們的工作,如果你是因為防疫工作需要進出可以聯繫小區所屬的社區開具證明,現在只能請你先回去……”

伴隨著電動三輪車“突突突……”遠去的聲音,又一名無證人員被我們勸離了!此時,時針已經指向了凌晨四點,還有不到2個多小時,天就要亮了!

夜色中的“哨兵”

自從武漢市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對居民小區進行封閉化管理以來,這已經是武漢市礄口區人民法院員額法官李玉毅值守的第三次夜班了!由於法院下沉社區的工作任務戰線較長,同時也是為了照顧女同志,幾名男同志就主動承擔了夜晚的值守工作。每晚20時到次日8時,分作兩班,一班六小時。特殊時期,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不論是值守白班還是夜班都是同一個標準,人不離崗、嚴管不松。早春的武漢夜晚,夜風吹在身上也是涼颼颼的,人要不時地走上幾步才能暖和一些。

算起上一次像這樣值夜班,已經是30多年前的事了。那時的李玉毅,剛剛從軍校畢業分到連隊掛職。那年除夕的晚上,按照部隊的慣例,為了讓站了一年崗的戰士們休息一下,李玉毅作為幹部主動接過了戰士手中的槍,代替他們站起了夜崗。那時候北方的冬夜比現在武漢的夜晚要冷多了,好在一班崗也就2個小時,當李玉毅看著哨位外被呼嘯的北風吹得搖擺不定的樹枝,就如同一個個張牙舞爪的魔鬼時,雙手不禁把槍握得又緊了一些!後來,李玉毅因為所學專業的緣故成為了一名軍醫,就沒有再去站過崗!再後來,他轉業離開部隊來到礄口法院投身司法事業,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如今快四十年過去了,到今年四月份,李玉毅就要光榮退休了,但是他也沒有想到在退休前竟然還能遇到站崗的機會。看著眼前萬家燈火的住宅樓和安靜冷清的街道,李玉毅不禁再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站夜崗的經歷,不論身上穿的是軍裝還是法袍,不論正值青春還是即將退休,為祖國放哨、為人民守夜的心依然堅定。

夜色中的“哨兵”

天空露出了一縷魚肚白,天快亮了。而路口進出小區的人也多了起來,不過大部分都是從事防疫工作的人員,有機關幹部、有環衛工人、有超市員工、還有物業服務人員,看到這些人趕早出發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在查驗過他們的出入證件、測量完體溫之後,李玉毅和同事都不忘囑咐他們一聲“你們辛苦了,注意安全!”此時,對方也會真誠地說上一句“謝謝!”

就在這時,又發生了一幕小插曲。一位年逾80的老爹爹背扛著一把寶劍來到路口,要求出小區前往附近的公園鍛鍊!

“爹爹,您看著得有七、八十歲了吧!現在這種時候,要服從和響應政府的命令和號召撒!您這一出去,一旦被病毒傳染上,那是害人害己,您再硬朗的身體也不一定扛得住啊!您還是聽我們一句勸,回家去。在家裡一樣可以鍛鍊的,特殊時期克服一下困難。等疫情過去了,您到時候在外面高高興興地想怎麼鍛鍊都行啊!”

面對李玉毅的一番勸阻,爹爹從頭到尾都沒有說一句話,但是最終,他默默的轉身朝回家的方向走去了!

天色漸漸亮了起來,早上八點鐘,李玉毅就要跟下一班的同事交班了!記得在自己剛入伍的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叫《霓虹燈下的哨兵》,年輕時看,單覺得戰士們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值得學習發揚,現在再品,《八連頌》那句“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何嘗不是恪守職責、不懼困難的宣言書。以前放哨是為了保家衛國,現在站崗則是為了保護人民!時間和地點雖然有了變化,我們的人民法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矢志不渝!實際上,也正是有著眾多如同李玉毅一樣的法院幹警,在夜色中默默擔負著守夜人的工作,夜燈下那一道道身影,如同哨兵一樣挺拔,守護著人民群眾的健康!

融媒體記者:李永傑

通訊員:陳誠 徐彭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