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網購口罩延期發貨,是騙局一場嗎?

“買不到,就算買到了也不發貨。”


2月25日,上海浦東新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對涉嫌口罩詐騙的練習生黃智博提起公訴。這名22歲的藝人,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在網絡發佈口罩銷售的虛假信息,騙取他人11萬餘元后,拉黑失聯。


網購口罩延期發貨,是騙局一場嗎?

網購口罩延期發貨,是騙局一場嗎?


“口罩荒”的焦慮之下,人們開始嘗試在線上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口罩,類似的騙局卻在近期反覆上演。


“口罩陷阱”中,有人付款後遭拉黑被騙,也有買到 “三無”口罩,而始終無法發貨的口罩迷局背後,還隱藏著截留貨款成“資金盤”的風險。


1

陷阱一:朋友介紹貨源,卻被騙116萬


“簡直是肆無忌憚!我找上門跟他對質的時候,這個騙子還在繼續詐騙下一個受害人!”深陷口罩騙局、損失超百萬元的深圳市民謝銳提到自己被騙的經歷,仍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


2月初,眼見各地出現一罩難求的局面,深圳市民謝銳在家人和朋友的委託下,開始四處尋找口罩資源。


“藥店、醫院都問了,哪裡都沒有口罩。村子越管越嚴,不戴口罩家門都出不去。”眼看著口罩用一個少一個,而疫情又不知何時能夠結束,謝銳十分焦慮。


2月9日,事情似乎迎來了轉機。相識多年的朋友文某主動聯繫上謝銳,稱自己舅舅開口罩廠,可以提供大量口罩現貨。文某發來的口罩生產企業信息顯示,生產方是江西省藍康實業有限公司,法人姓名是陳永泉。該公司擁有食藥監械生產許可證,經營範圍包括一、二類醫療器械,以及無紡布加工與銷售。


經過和文某面聊,並看了他提供的樣品,謝銳選擇信任文某。他和朋友共11人,收集了上百人的口罩需求和資金,分三天向文某共計支付了116萬餘元,以2.9元的單價購買了44.5萬隻醫用外科口罩。


網購口罩延期發貨,是騙局一場嗎?

謝銳向文某的轉賬記錄。


約定發貨時間剛到,文某就給謝銳發了一段幾個人在用大紙箱裝貨的視頻,並留言“晚12點左右貨物就可以運到深圳”。


然而,期待的收貨最終落空。沒有收到貨的老謝急了,撥通了藍康實業的電話,卻被告知,對方根本不清楚文某以及這筆44.5萬元的訂單。


2月14日一早,謝銳找到文某當面對質,文某稱聯繫不上舅舅,也無法承諾退款或者重新發貨。


發覺自己被騙,老謝沒有猶豫,當晚就將文某送到深圳荷坳派出所報案。記者從深圳公安龍崗分局瞭解到,目前文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網購口罩延期發貨,是騙局一場嗎?

謝銳向深圳市公安局荷坳派出所報案回執。


而在這場文某所策劃的口罩騙局中,謝銳並非唯一的受害人。甚至就在被謝銳找上門當面質問的時候,文某又達成了一筆“交易”,從另一位受害人邱先生處用相同的套路騙走了6萬元。


“在被上一個受害人當面追責的情況下還在謀劃行騙,簡直只能用猖狂來形容!”邱先生感慨。


2

陷阱二:訂購39萬元海外口罩,五次延期發貨未見實物


“我快被這些口罩群逼瘋了。”自疫情發生以來,深圳企業家李華就通過各種途徑嘗試採購口罩,然而,二十多天以來,她反覆重複著熟人介紹、拉群對接、開證明、打款、等待發貨……結果一個春節過成了“口罩年”,卻最終“一個正經口罩都沒拿到”。


在李華微信裡,如今有近十個口罩採購群,裡面既有口罩團購群,也有類似於韓國口罩代買等海外代購群。


網購口罩延期發貨,是騙局一場嗎?

代購向李華提供的口罩質檢報告。


“最開始接觸的就是這位。”指著手機代購群內的人士,李華告訴記者,大年初二,由於瞭解到深圳光明區一線防疫的工作人員對於口罩的需求很大,決定想辦法採購口罩進行捐贈。


經過兩天時間緊鑼密鼓的聯繫,經過朋友介紹,李華與成都寧女士“搭上了線”。這位商家在電話裡自稱自己也有口罩廠,不過已被政府徵走,但手頭有“全國最大的口罩進口資源,可以提供一部分貨”,並強調“全國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


隨後,該供應商向李華推薦了一款產自越南的口罩,外包裝上註明是“醫用防護口罩”。銷售方強調該口罩“四層防護,內部價3.9元/個,有現貨。”


眼見立馬能拿到口罩,李華起初有些激動,但是,對方隨後提出的一個要求,讓李華起了疑心,“不籤合同,打款到私人賬戶。”該賣家在群內反覆強調,自己的口罩是現貨,立刻打錢次日一早就可空運發出,並保證有質量問題可以退款。


網購口罩延期發貨,是騙局一場嗎?

李華當晚向對方轉賬39萬元。


“急著要,想不了那麼多。”李華在2月7日早上9點,通過銀行轉賬向對方轉去了39萬元,打算訂購10萬隻口罩。然而,兩個小時後,對方卻要求李華提供政府出具的證明才能過關,但卻並未提及這批口罩究竟在哪裡海關。


經過一上午折騰,李華申請到了光明區的證明後拍照發給對方,對方才稱可以發貨。為了追蹤這批貨物,李華向對方索要貨品清單和貨運單號,但遭到拒絕。第二天,李華並未收到口罩。


網購口罩延期發貨,是騙局一場嗎?

李華向深圳光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申請到的採購口罩證明。


幾天來,每天一早李華便在採購群裡詢問口罩的運輸進度,但均被各種理由拖延。“太忙了,已經發貨了,暫時拿不到單號”“貨已到深圳,但是落地週轉和派送需要時間”“空運太麻煩,重新走陸運會快點”……


經過前後近五次延期發貨,終於,李華失去了耐心,在群裡向對方質問,她和對方在電話、微信上磨了整整一宿,當天夜裡十一點多,對方最終轉賬退回39萬。


拿到退款後,第二天,一位陌生男子打通了李華電話,“你是不是退了39萬,我這裡有一批口罩,你還需要嗎?”


還沒來得及疑惑該男子為何有自己號碼,求罩心切的李華又在一天之內向對方轉去28萬,預定7萬個口罩。


幾天的經歷讓李華身心憔悴,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設計好的“口罩圈套”。2月18日回到深圳後,李華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光明區公明派出所報警,將39萬和28萬的口罩糾紛一起報案。經過派出所民警的協調,李華已追回大部分款項。


回望過去近一個月,李華仍不覺感慨,自己做生意這麼多年,從來沒見過這麼瘋狂的“產品”,“所謂的‘資源’都不清不楚,自始至終沒有一個人提出過籤銷售合同,且都要求走私賬。”


近日來,各地也不乏李華類似的遭遇。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中出現了銷售口罩的信息,來源包括國外代購、內部渠道、自行囤貨等。


在各類二手平臺上,以“口罩”為關鍵詞,也可以搜到大量銷售口罩的個人或商戶。而這些通過朋友介紹,或在網絡平臺通過私人購買的口罩,則普遍存在延遲發貨的情況。


在撲朔迷離的口罩騙局裡,套路基本相似,騙子在 QQ 群、微信群中發佈售賣口罩的虛假信息,引誘受害者上鉤。談好交易後,騙子會以 “不能貨到付款”“貨品搶手”“需要定金” 等為由要求受害人先付款再發貨,等受害人付款後拖延發貨,甚至直接拉黑。


3

陷阱三:截留資金,創造“口罩”資金池


在近日媒體披露的口罩詐騙案件中,目前各地公安機關已查處的“朋友圈口罩詐騙”主要包括無貨騙取資金和製售假口罩等案件。


網購口罩延期發貨,是騙局一場嗎?

真假口罩對比。左為雙層無紡布口罩,右為普通一次性三層口罩。


“騙子、假口罩,買一圈口罩,才知道有這麼多牛鬼蛇神。”在上海從事電子商務的阿威也是在1月底陷入這場“口罩”迷局,一個月內,阿威僅在1月底真正買到過普通醫用外科口罩。


在阿威看來線上訂購口罩不同於過往可以去線下跑工廠,而“視頻驗貨”則是一種毫無質量保證的模式,常常遇到貨不對版的情況,“最誇張的和紙一樣薄”。


阿威所指的假口罩,在此次網絡口罩銷售熱中並不難見。近日,多位消費者向記者報料其近來買到了“三無”口罩的經歷,該類口罩通常僅有一層,且外部包裝並無任何產品信息,僅用英文寫下“facial mask”。


網購口罩延期發貨,是騙局一場嗎?

消費者所購買的“三無”口罩。


“一般是三層,最關鍵的是中間的熔噴布,能起到阻擋飛沫的作用。”廣州一位口罩廠家經營者告訴記者,目前其所生產的醫用外科口罩是非無菌型的一次性三層口罩,僅有內外兩層無紡布的口罩實際上無法達到防護作用。


阿威告訴記者,目前來看,除了根本不發貨以及售賣三無產品的,最讓人頭痛的還是“延遲發貨”的情況。


在延遲發貨的口罩騙局中,除了直接拉黑或拒絕發貨的,還有一種相對較為“安全”的退出機制,那就是利用延遲發貨的時間差賺取高額差價。


“這些商人的目標不是口罩差價,而是口罩時間差。”一位代購者告訴記者,以朋友圈一隻口罩3元為例,一些投機分子通過微信、微博、抖音、閒魚、QQ群等大量散佈購買信息廣告,吸引大量購買者。而這類口罩銷售往往會設置一個最低起售量,數量從100到500不等。


“即便一個人只買100只,有100人就能截留出3萬元的資金池。”該代購表示,隨著人數的增加以及購買數量的增加,資金池將會越滾越大。手握資金的他們會以“防疫需要”或“物流不通”等各種理由延遲發貨。


這些“中間商”的目的就是等到口罩產能恢復大量上市時,再以1元甚至更低價格買下合格口罩,正常發貨,並從中賺取差價。這對於投機商來說是一種相對安全的 “商業模式” 。


“這種模式類似於炒期貨,相對於詐騙和直接拉黑法律風險更小,但結果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購買者都吃了啞巴虧。”阿威告訴記者。


對於目前頻現的網絡口罩銷售亂象,廣東禪邦律師事務所律師鄒佳旺表示,目前各類代購行為中的主要風險在於毫無合同約束,常見的線上合同中的單價、數額、交貨日期及違約金都無法確定,一旦發生違規行為,消費者維權成本巨大。


2月25日,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在發佈會表示,目前,全國口罩日產量超過了5400萬隻,比春節假期剛剛結束時提高了近3倍,部分緩解了緊張局面。


“口罩荒”的日子有望結束,但口罩詐騙亂象所遺留的問題仍在繼續發酵。25日,謝銳告訴記者,儘管嫌疑人已被刑拘,但騙取的116萬元貨款卻沒了音訊,自己正想方設法追回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