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華為HMS發佈,它會走上微軟的老路嗎?

三星本來是伸長了脖子在等,華為新款的摺疊屏手機到底如何。但沒想到餘承東卻放出一種:“摺疊屏不重要,HMS才是重頭戲”的感覺。在大約一個小時的線上直播發佈會上,華為總共發佈了六款新產品,而最大的時間耗費在了華為HMS。顯然它才是華為本次發佈會的重點。

從2019年華為HMS形態首次亮相,到如今正式商用,華為用了半年多一點的時間,在餘承東的描述中,我們似乎沒有感受到這是一款新產品,似乎像一個久經市場考驗的產品。截至發佈會公佈的數據,HMS Core的應用數量超過5.5萬款、全球開發著數量超過130萬,華為的應運市場也已經成為全球第三的應運市場。為了能更為快速的建設生態,華為還成立了HMS生態建設的二級部門,直接向餘承東彙報,它的地位僅次於華為四大BG,同時華為還為生態建設發出10億美金的分賞計劃。由此能看出華為在HMS上做出了必勝的心態。這導致許多人開始從各個角度分析華為HMS到底能不打敗谷歌GMS,建立自己的生態。

這次我們不討論華為是否能成功,我們來看看華為這一系列的操作策略背後究竟有何玄機。

唯一的一個問題,華為究竟會不會走上微軟的老路?

在向移動化轉型上,微軟絕對算不上一個成功者,在意識到智能手機移動操作的重要性之後,微軟當年在安卓和iOS之外推出了第三大操作系統,憑藉微軟的財力和技術能力,微軟不可能會失敗,但事實是Windows Phone從開始到結束就沒有進入到過主流的智能手機市場,最終微軟的移動操作系統也逐漸被市場遺忘。

在遠期的目標上,華為和當年微軟的理想是一樣的,只有擁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統才能不被外部的環境所影響。但現在華為的操作似乎要比當年的微軟謹慎的多,2月24日餘承東先發布華為HMS,緊接著榮耀就發佈了適配HMS的首款榮耀手機試水國外市場,我們似乎能明白,華為是在用榮耀品牌試水國外市場的反應,並且想在極短時間內對HMS做出更進一步的修正。榮耀在為華為接下來的重量級產品P40鋪路。因此我們能看出華為在生態這件事的謹慎。

迴歸到問題本身,華為和微軟雖有同樣的目標,但又有不一樣的實際情況,華為在推行HMS和鴻蒙最大的底氣在於,華為強大的手機出貨量,全球第二的出貨量品牌,每年出貨超過兩億部,憑藉這樣的硬件搭配,無論是HMS還是鴻蒙,華為都不是從零開始,而是直接過億的基數。這是與微軟當年最大的不同。

同時,華為市場的特殊性,讓它有了強大的市場縱深,華為的市場分為中國市場和非中國市場,中國市場並不依賴谷歌GMS,因此美國的封鎖政策不會影響到國內華為市場。

去年受到美國製約後,非中國市場損失巨大,但華為並沒有急於彌補,而是將大量的資源和人力調回了國內,這一舉措讓國內市場出貨量和份額快速增長,因此華為去年整體出貨量的局面可以用“此消彼長”四個字來形容。這是華為去年能轉危為安的一條秘訣。

這些因素成了華為不走微軟老路的基礎條件,在這些基礎條件之外,華為採用的是“小步快跑”的策略,HMS和鴻蒙系統是華為去年同時發佈的品牌,但如今我們只看到了HMS,卻並沒有看到鴻蒙生態在手機層面的適配,華為是將HMS看成了鴻蒙生態的先遣軍,如果HMS生態可成,那麼對於底層的鴻蒙生他而言,只是遷移罷了,華為所建立起來的高樓生態不會有任何影響,而如果HMS無法站立起來,鴻蒙也只能是一個沒有異議的擺設。

其實要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能看到鴻蒙適配手機的場景,但對於華為來說,這一天來的更遲一點,則自己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