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我是一個兵!牟平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戰“疫”群英像

我是一個兵!牟平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戰“疫”群英像

季潔為工作人員測體溫

膠東在線2月27日訊(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姜海戰)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舉國歡慶的春節變得沉重而寂靜,原本一張張笑臉,遮擋在防護嚴密的口罩下。危難之時,方顯本色,牟平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有一群特殊的戰士,他們不分年齡、無論性別,奮力戰鬥在第一線,他們用軍人本色守護生命健康,以軍人使命傳遞愛心力量,為人民築起了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退役軍人。

張才剛,1987年入伍,1999年退役,思想政治與權益維護科負責人。平日裡忙的團團轉,張才剛本想春節期間能放鬆幾天,沒想到卻再次投入“戰場”。他犧牲休假時間,充分發揮老黨員引領作用,和“戰友們”一頭扎進負責的社區,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對所有人員進行排查,做到信息登記不全不撤離、摸排不細不罷休,短短几天,就全面掌握了小區居民信息。執勤期間,他認真核實進出人員身份、出入時間及去向,並叮囑居民做好疫情防控,用真抓實幹展現了退役軍人風采。

我是一个兵!牟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战“疫”群英像

李進在為小區消毒

李進,1997年入伍,2010年退役,擁軍優撫科工作人員。面對肆虐的疫情,他始終衝在一線。在值守的小區,他逐個登門、逐戶排查有無外來人員和本地外出返煙人員,將《致煙臺市民的一封信》送到每家每戶,為每個小區樓道逐層噴灑消毒液。李進每天在小區門口負責進出人員與車輛體溫檢測、信息登記和勸返等工作,堅決杜絕輸入性風險。小區居民常說,正是因為他這樣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小區才變得更安全。

姜海戰,2005年入伍,2018年退役,辦公室工作人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和戰友們相繼參加了雷神廟社區多次信息摸排、“雙報到”社區防疫物資配送、設卡小區不間斷執勤等任務,他既是系統內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員”,信息摸排“聯絡員”,又是社區設卡執勤的“巡邏員”,用責任和擔當守好腳下的”隔離帶“,護好身旁的”防火牆“。小區摸排期間,為在短時間內全面掌握居民信息,他建立微信群,無接觸掌握每名居民信息,小區居民親切的稱他為“線上公僕”。

我是一个兵!牟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战“疫”群英像

季潔為業務大廳消毒

季潔,2007年入伍,2009年退役,擁軍優撫科負責人。雖然是一名女兵,但“巾幗不讓鬚眉”。丈夫是位交通警察,道路管控任務繁重,她也負責小區值守任務,兩個人都顧不上家。季潔把兩個孩子交給親屬、老人,自己投身一線。在小區輪守值班中,她嚴防死守、認真負責,經常性叮囑小區居民要做到多通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對居民外出的,就主動聯繫社區及高速交警,積極諮詢並給與回覆;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她把自己的口罩無償贈送給小區居民,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我是一个兵!牟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战“疫”群英像

王皓旭(左一)協助社區摸排統計

王皓旭,2007年入伍,2019年退役,擁軍優撫科工作人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始終在“疫”線戰鬥。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王皓旭和同事們積極完成樓宇消毒、逐戶摸排、小區值守等任務。崗位在變,身份在變,但王皓旭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的本色沒有變,他主動克服孩子幼小、無人照看的困難,奔走在一線,每天都要走1萬步以上,被大家戲稱為“暴走”族。

在牟平區退役軍人事務系統,還有很多退役軍人,他們默默無聞地戰鬥在一線,用生命鑄就佑護人民的堅強防線。退役軍人,是國家撒向社會的英雄。服役時,他們是國家棟梁;退役後,他們是國家脊樑。戴著口罩的他們,雖看不清面孔,但一雙雙眼睛,是冬天裡的一簇火、一道光,滋潤著牟平大地,溫暖著居民人心。當花開疫散、舉國歡慶時,請不要忘記退役軍人;當暴風雨過後、其樂融融時,也請關愛善待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