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魅力和孚: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魅力和孚: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南蘇 池靜宜 張建紅 邱東棟

 魅力和孚: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美麗鄉村

 湖光瀲灩,桑葉沃若。從空中俯瞰,這裡河道水網縱橫交錯,2500多歲的桑基魚塘宛若顆顆明珠鑲嵌其中,一幅自然質樸的綠色畫卷就此鋪開。

  這裡便是中國古代魚桑之鄉——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東鄰龍頭山,南瀕和孚漾,西依龍溪港,湖山相映,和孚鎮坐擁江南水鄉平原地區難得的自然風貌優勢,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之美譽。

  近年來,隨著尤夫、星光農機成功上市,桑基魚塘榮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荻港景區獲評4A級景區,和孚鎮成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鄉鎮,榮獲“美麗浙江十大特色體驗地”……一項項成績的取得,讓“打造經濟強鎮,構建生態和諧新和孚”的底氣更足、信心倍增。

  於是,在歲月的悄然流轉間,我們看到——鎮域環境迎來蛻變,生活環境更加宜居;文化賦能,文旅融合助力可持續發展;產業的轉型升級,使得和孚經濟發展更富活力;基層治理的高效有序,讓鄉風文明綻放出新的魅力……這片湖澤交匯的靈秀水土,註定要為歷史的版圖創造出一片新天地,在鍾靈毓秀的江南一隅,定格出一片繁華,與千年運河一般生生不息。

魅力和孚: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你追我趕

生態為先

繪就綠色發展金名片

  青山作畫屏,綠水繞人家。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一直以來,和孚鎮黨委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致力於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綠色“賽道”上提擋加速。

  過去一年,和孚鎮全面鞏固提升河湖水質,持續實施截汙納管、河湖庫塘清淤、工業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治理、排放口整治和生態配水與修復等治汙工程,全力鞏固治水成果。截至10月底,新建汙水管網6.2公里,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持續推進企業整治提升,全鎮共關停“低散亂”企業50家,超額完成年度任務。與此同時,啟動汙水零直排建設工作,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工業園區、生活小區、農貿市場(餐飲集聚區)等三大類。

  “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身邊的一土一木、一花一草,保護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垃圾分類就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因此我承諾: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不久前,和孚鎮重兆小學垃圾分類研學特色課程啟動儀式上,全體師生莊嚴宣誓。

  今年8月以來,和孚鎮全面推進生活垃圾精準分類工作,和孚鎮人大代表們第一時間響應號召,迅速成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協調小組,並建立推進生活垃圾精準分類長效監督機制。目前,舉報未按規定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等違法行為18項,並及時予以上報,同時配合執法部門落實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在垃圾分類工作中,和孚鎮人大代表形成“1+N”的工作輻射模式,一個代表協調、指導、監督5至6戶家庭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同時加強宣傳,輻射家家戶戶。8月以來,湧現了一批優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者,實現了全鎮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村村覆蓋、戶戶知曉、人人參與。

  為了保持常態長效管理,和孚綜合行政執法中隊定期開展垃圾分類執法檢查,使垃圾分類執法檢查形成常態。近期對367家企業單位開展執法檢查,教育勸阻369次,督促整改237次,處罰案件20件。

  自2017年以來,和孚鎮紮實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和孚集鎮、重兆集鎮都被評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樣板。榮譽的背後,離不開城建、綜合執法、人武等各部門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離不開集鎮群眾的理解支持與配合,離不開每一個和孚人的努力。

  一直以來,變的是技術、是方法,而不變的,是和孚人深藏心底的那一抹綠色,和對更加美好生活的嚮往。

魅力和孚: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六老”宣講團進校宣講

文旅結合

唱響文化強鎮之音

  曲調悠揚婉約,頗具江南韻味的《桑魚人家》唱出了綠水青山,也唱響了漁桑文化。

  桑基魚塘是人類農耕文明史上種養結合的智慧典範,是穿越2500年的生態農業活化石,被評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典型的生物多樣性。而江南水鄉的自然景觀與人文環境,又賦予了桑基魚塘更深的人文內涵。這塊生態“金字招牌”,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界目光。

  和孚鎮依託世界重要農業遺產桑基魚塘系統和厚重的千年漁文化,打造出一個以古村、民俗、美食、非遺為特色,融魚、桑、農、耕、橋、水為一體的江南水鄉中的魚桑樂活小鎮。

  “其中連續舉辦10屆的漁文化節是按照小鎮桑基魚塘生態理念,通過高峰論壇、創作大賽、非遺傳承、原住民漁家樂表演、水鄉婚慶等系列活動來傳達漁桑文化以及產業發展與豐收的喜悅場景,讓遊客領略千年來桑茂、蠶豐、魚旺的桑基魚塘水鄉美景。”和孚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我們將從“傳承、體驗、度假”3個層面,全力提升旅遊產品質量和旅遊服務水平,提高旅遊者滿意度,打造一個融非遺景觀、古村觀光、研學教育等於一體的農旅綜合性小鎮。

  截至10月底,共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11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5億元。

 魅力和孚: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牽手鄰里 幸福治理 

鄉村振興,文化為魂。

  近年來,和孚鎮結合當地鄉風民俗和美麗鄉村特色,深入挖掘拓展鄉村傳統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文化鄉鎮品牌,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持續唱響文化強鎮之音。

  和孚鎮成功創建省級文化禮堂示範鄉鎮,各村利用多元化的“鄉村記憶檔案”資源,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和精神,建成了“新荻村漁鄉館、荻港村名人館、民當村船文化館、長超村抗戰紀念館、復樂村蠶桑館、陳塔村情憶館”等6個特色文化館,致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鄉村文化。今年積極申報浙江省非遺主題小鎮。

  此外,和孚鎮打造“春漾和孚”“夏遊民當”“秋嬉新荻”“冬暖荻港”四季特色文化品牌,致力於精品創作,《錦繡村莊》等作品多次亮相省級舞臺,榮獲大獎。深入開展“文化走親”“文化下鄉”等活動,選取以村歌為主的原創作品,通過甄選優秀文藝團隊,讓具有和孚特色的文藝節目走出南潯、走出湖州、走出浙江。通過文化交流的形式進一步宣傳和孚、推介和孚、展示和孚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就與和孚人民良好的精神風貌。

  今年以來,和孚鎮已組織40場豐富多彩的下基層演出,有老年人喜愛的專場越劇演出和綜合戲劇表演,也有受年輕人追捧的綜合文藝演出。同時,“文化下鄉”不僅僅走進村莊,還走進學校、走進企業,真正讓群眾感受到了“文化惠民”工程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產業興旺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步入和孚鎮陶家墩工業園,浙江大東吳綠色建築集成產業基地項目建設一派火熱景象,部分已竣工的廠房車間生產同樣繁忙,為基地在建廠房輸送裝配式建材。

  大東吳基地項目是南潯區引進的綠色環保節能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總投資32.6億元,覆蓋研發、材料、生產、建造、裝飾服務等整個建築產業鏈。儘管項目仍在建設中,但先行投產的廠房已具備自主供給能力。

  “以‘大東吳’基地為主的陶家墩西片區,正在打造湖州市建築材料生產企業重點集聚區。”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項目投資協議,和孚鎮第一時間組建徵遷攻堅團隊,加快土地徵用、農房拆遷,確保了項目順利推進。

  “打造經濟強鎮,構建生態和諧新和孚”。和孚深知,若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盤活土地資源、倒逼淘汰落後產能退出、為優質產業項目騰出綠色發展空間就將是一條必由之路。

  如今,站在湖鹽公路往西望去,整個陶家墩西片區已是一片平地,一座座正在施工的廠房拔地而起,部分廠房已開始正常生產經營。整個基地項目建成後,可實現研發材料生產建造裝飾裝修等全方位建築體系服務,基本覆蓋整棟建築裝配式工業化方式建造的全建築產業鏈,預計年稅收3.6億元。

  與此同時,和孚鎮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今年預計完成華煜、東裕等項目簽約15個,引進華煜等“大好高”項目3個。

  漁業作為和孚鎮的傳統產業,近年來通過加快綠色生態、智慧科學農業發展步伐,不斷探索,推進漁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升漁業生產管理的大數據服務能力,打造智慧漁業新標杆。為此,和孚鎮緊緊抓住省級農業特色產業強鎮創建成功契機,專門出臺了《和孚鎮支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成立和孚鎮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計劃3年投入1500萬元,重點扶持、引領、創建現代農業產業,正式吹響了創建國家級農業特色產業強鎮號角。

  美麗鄉村,交通先行。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要求,和孚鎮交通部門努力提高主要農村公路的運營效率,投資約3200萬元,打造了2條以旅遊、養殖基地為主的“美麗經濟交通走廊”,一條連接和菱公路與荻港景區,另一條連接和孚鎮至漾東村浙江省最大鮭魚養殖基地,並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增加了綠化、亮化、安全、休閒驛站等設施,使之不僅服務鄉村經濟的發展,同時還是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

魅力和孚: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徵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桑基魚塘

法治惠民

解好基層治理方程式

  連日來,在南潯區和孚鎮四聯村,一條內港生態浜岸由於混凝土厚度沒有達到20公分標準,被村裡責令進行重新澆築。

  “浜岸底部基礎長期浸在水下,現在不及時發現,容易糊弄過去。”村書記楊懷武介紹,偏僻的內港浜岸得以翻工處理,歸功於村廉情監督員朱才方。原來,朱才方一直關注著浜岸施工,前幾天他發現,浜岸底部混凝土厚度較薄,便向村監委彙報實情,進行了實地丈量,問題第一時間得到了整改。

  村裡的工程大家一起管,得益於和孚鎮打造廉情監督員履職升級版。據介紹,今年以來,南潯區清廉鄉村建設不斷深入,該鎮進一步配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從人大代表、老黨員、退休幹部、村民代表、生產隊長中推選廉情監督員。目前,全鎮22個行政村,共有209名廉情監督員。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今年以來,和孚鎮以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臺為依託,不斷深化“基層治理四平臺”、警務網格的“多網合一”,優化調整全科網格設置。同時建立了48人的專職網格員隊伍,網格覆蓋率達100%。通過“基層治理四平臺”“鎮綜治信息系統”、網格長微信工作群等信息大數據的融合,有效掌握全鎮各網格內的事件、糾紛等問題。

  為了打破鄰里關係疏離格局,營造出守望相親、鄰里相助的有溫度人情社區,和孚鎮社會事務辦公室積極實施社會關注、百姓認可、持續可期的基層治理新模式,開啟了社區治理新維度——和孚鎮幸福鄰里中心。和孚鎮幸福鄰里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牽手”專業社會力量承接運營,招募專業社會工作者,開展特色亮點活動、居民服務、協商議事、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等工作,整合了社區“碎片化”服務,拓展了社區公共服務空間,提高了城鄉社區服務整體水平。

  過去一年,和孚鎮幸福鄰里中心共舉辦活動415場、社區居民參與6150人次,活動安排上從“全、廣、活”3個方面下足功夫。

  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全鎮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兩個、實踐站25個、實踐基地303個;併成立“元加匯”志願者服務聯盟,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00餘場。

  不斷深化“最美家風+”建設,重點打造和菱線、湖鹽線特色家風文明風景帶,深入挖掘家風家訓,形成最美家風牆、家風廊、家風主題公園、家風館等,推進家風家訓建設。

  不斷培育鄉賢文化,在荻港村建立全市首個鄉賢會,目前,全鎮所有行政村、社區均建立了鄉賢會,實現了全覆蓋。依託鄉賢,組建“六老”宣講團,併成立“六老”百姓名嘴工作室,進機關、到學校、去社區、下鄉村、跑企業,開展十九大精神理論宣講和形勢政策宣傳教育。

  和孚鎮婦聯在原有村社婦女志願者的基礎上,新組建由退休婦女主任、婦女隊長、婦聯執委、退休老教師等參加的“和事姥”志願服務隊,充分發揮婦女組織優勢,以“內強家庭成員素質,外樹巾幗文明形象”為目標,以“弘揚家庭美德、建設家庭文化、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為重點,調解鄰里糾紛,助力百日攻堅,共建美麗庭院。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應。

  和孚鎮深入落實“千名幹部聯千組”行動,確定每週六為“固定走訪日”,由鎮領導班子成員帶領黨員幹部深入聯繫村(社區)走訪調研,分析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新情況,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辦法,主動走進村民家中,瞭解群眾所需所盼。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共開展集中走訪8次,收集問題和意見建議65條,整改完成46條。比如在走訪李市村時,群眾反映校車停放點常被社會車輛佔用,影響孩子們上下學,針對該問題,村鎮建設辦立即行動,加裝了違停抓拍設備,解決了群眾的“煩心事”。

  答時代之問,啟未來之程。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和孚鎮全域發展的“大圖景”與千家萬戶的“小目標”交相輝映,彼此交織碰撞,奏響了一曲集思廣益、凝心聚力的“和孚合奏”。未來的和孚,仍將懷揣為民初心,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本版圖片由和孚鎮人民政府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