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聽過最悲涼的一首古詩是什麼?

大家可以叫我靚仔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唐)陳陶《隴西行》

全詩是: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裡人。

每次讀到這首詩,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這樣一個場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壯志男兒,出征西域,解劍斬樓蘭。

只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由來征戰幾人還。

他成了黃沙之下,無定河邊,一具白骨。

沒有人再記得他的容顏,是清俊還是凜冽,也沒有人知道他曾在圓月之夜,向心愛的女子訴說過衷腸。

只有那一人記得,只有那一人還在苦苦地等候。以為他終有歸來的一天,盼望著即使是一個雨雪霏霏的日子,她也依然楊柳依依地等著。

她卻不知,那人,她再也等不到了。

心感悲涼。

因而希望祖國河清海晏,平順安康。

每個人,都能等到那個——夢裡人。

(圖源@知竹zZ)





刀刀入骨


徐光中的鄉愁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站起來999


李清照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還有李煜的:雕樓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父親離開我快五年了。媽媽離開我已經5個月了。期間我回去了兩次,門後面媽媽掛著的衣服。床頭上她的枕頭還有被子還有洗的乾乾淨淨的換洗衣服。。。餐桌上還有倒的半杯水。冰箱裡她炒的紅棗,冰箱中整整齊齊的魚肉蝦。。。

窗臺上的花兒還盛開著(弟弟經常去澆水,我離著一百公里)。。

打開衣櫥裡面是媽媽掛的整齊的衣服,衣服上彷彿還有媽媽的味道。家裡所有的一切都是媽媽的身影,但是卻沒有媽媽了。。。再也沒用那個為我操心嘮叨我的親孃了[流淚][流淚]

媽媽就這樣突然的走了,沒有留下一句話,我們也沒有伺候她一天。。。不忍心回去,我在自己家裡經常就假裝媽媽還在,媽媽還在她自己家等我。。。等我回去。。打著這個熟悉的電話,卻再也沒有那個親切的聲音了。。。[流淚][流淚]




小月曲如梅


唐劉禹錫的這首《西塞山懷古》應該算吧。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西塞山懷古》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王濬是晉益州刺史。益州:晉時郡治在今成都。晉武帝司馬炎謀伐吳,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為城,起樓,每船可容二千餘人。

此詩懷古傷今,感慨遙深。前四句,寫西晉滅吳的歷史故事,表現國家統一是歷史之必然,闡發了事物興廢決定於人的思想;後四句寫西塞山,點出它之所以聞名,是因為曾經是軍事要塞,而今山形依舊,可是人事全非,拓開了詩的主題。其中的“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這二句的味道和羅貫中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相似:人世間不知已經感傷了幾多回那令人感傷的興亡往事,只有那不變的西塞山依舊枕靠著那冰冷的江流——依舊流。

全詩敘說的內容是歷史上的事實,狀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實景,抒發的感嘆是詩人胸中的真情。詩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襯,相長相生。青山依舊,人世浮沉,往事堪悲。作者感慨藩鎮割據,成亂連年,從而營造出一種含蘊半瞻的蒼涼意境,給人以沉鬱頓挫之感。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我個人感覺悲涼的一首是白居易的《賣炭翁》,古往今來,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安穩,民生問題仍應放在首位,相比之下,少數個人的喜與悲便失色不少

賣炭翁

唐 ·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裡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髮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幹什麼?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裡吃的食物。可憐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裡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夜裡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騎著兩匹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太監手裡拿著文書,嘴裡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捨,但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冀先生


我覺得蘇軾悼念亡妻王弗的詞《江城子》讓人感傷,也能看出經歷宦海沉浮後的蘇軾對妻子王弗的情誼。二十六歲的王弗因病去世,之後蘇軾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十多年後的一天晚上做夢,蘇軾夢見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寫下這首詞,也寫下了對王弗的思念,“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李老師語文課堂


我這個不是一首詩,是一句,出自歸有光的《項脊軒志》。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睹物思人,舊時門前植樹,也許是爺爺為迎接新人,也許是夫妻親手所種,許多年以後故人以去,空流亭亭如蓋的大樹。

讀到項脊軒志裡邊這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的時候心裡感懷萬千。



圖小糊


我聽過的最悲涼的古詩是宋代女詩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是李清照在南逃的路上,路過烏江時寫下來的。

夏日絕句的歷史背景

夏日絕句的創作背景發生在“靖康二年”,也就是1127年,當時宋徽宗與金國簽訂盟約之後便將金宋邊境及國內軍隊調往寧夏,攻打西夏王國,此舉導致國內兵力空虛,金兵撕毀盟約趁虛而入,攻打中原,導致沿路宋軍望風而逃,最終打下開封,擄走徽欽二帝。

當時李清照的丈夫出任健康知府(今南京),在一天的夜裡,城中發生叛亂,當時李清照的丈夫非但沒有平叛,反而還攜家眷臨陣脫逃,當他們路過烏江的時候,對丈夫感到不齒的李清照有感而發,寫出了夏日絕句這樣有大丈夫氣勢的詩詞。這首詩既有感懷項羽悲壯的意思,也有暗諷大宋王朝無人和自己丈夫無能的意思。

為什麼項羽不肯過烏江

作為一代梟雄項羽,他為推翻秦朝統治,恢復周制,有著卓越的貢獻,他在戰鬥中,勇敢無畏的作戰精神,英雄豪放的氣概,也讓不論是當時的英雄還是後代,都深深折服。他的精神深深影響著後人,值得後人學習,但是這也正是他性格的短板。因為他不能敗,也敗不起。

由於性格所累,他在前期的時候一直是傲視天下的,楚軍的作風,也一樣如此,他在推翻秦朝之後,冊封諸侯,讓天下尊稱他為西楚霸王,讓他享受到了霸主國君的禮遇,他是貴族出身,桀驁不馴的個性一直伴隨著他。直至最後劉邦東出。

在劉邦東出的初期他依然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3萬楚軍打得50萬聯軍落荒而逃,俘虜家眷,打的劉邦拋妻棄子。但是最後,他禮遇劉邦的家眷,垓下之戰並沒有對他的家眷下手,因為這也是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們的通病,他們認為,我的敵人就是他,動他的家人,是為天下不齒的。

劉邦曾言,項羽樣樣英雄,但唯獨他最致命的,就是他的婦人之仁。在項羽兵敗之後,在逃至烏江邊上的時候,身邊的士兵要跟他換衣服,代他去死,讓他過江,但是項羽並沒有這麼做,當時他說“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因為他知道,他回去了,他故鄉的人依然會支持他,跟隨他,但是他是失敗者,他打了敗仗,這是其一,其二就是,他不想讓他的鄉親們再受戰亂之苦了,因此,他選擇了自殺。

做人就該做領頭的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我們不論做人還是做鬼,永遠要當裡面最傑出的,因為只有最傑出的人,才會被人重視,因為只有最傑出人的,才不會讓人看不起。這也是李清照在嘆息他的丈夫,也在嘆息自己,如果自己是他的丈夫的話,在大宋朝依仗自己的時候,自己一定會挺身而出,為國為民做出一番貢獻。


大胖子爸爸


江雪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賞析

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絕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約作於他謫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

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於是,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鬱悶苦惱。

因此,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顯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個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是分不開的。


崇武文化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我們傾盡一生所追求的功名利祿,終歸不過煙雲一場,隨塵埃落盡泥土,我們握不住時光!

走過很多路,還在虛妄裡,雲歸山,月影現。。。那個自己,還在漂泊的路上!

願此生輪迴空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