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楊凌霄-鄧州一名90後紀檢監察幹部的抗“疫”故事

楊凌霄-鄧州一名90後紀檢監察干部的抗“疫”故事

楊凌霄(左一)和同事們一同研判案情

鳳凰週刊訊(記者沈俊偉 通訊員柳崢 陳卓)“是哪裡出了……我可以直接走!”大年初二的中午,市紀委監委第一審查調查室楊凌霄剛坐下來準備和家人在一起吃飯,突然手機鈴聲急促的響了起來,一看是室主任聶建飛打來電話,電話接通,只有三句話:“凌霄,有任務馬上要處理,多久能準備好?”。

樓下小區物業的喇叭還在循環播放著疫情期間外出活動的危險性和疫情的嚴重態勢,任務細節不明,疫情風險不確定,楊凌霄的第一反應是想打聽清楚具體內容,但多年的案件工作經歷讓他敏銳地從簡單的話語中捕捉到了關鍵信息,一定是和防疫工作有關的突發情況。疫情當前時間不容浪費,於是他毫不遲疑地把後半句疑問嚥了回去,丟下碗筷準備趕赴這場特殊的防疫戰爭一線。

臨出門前,妻子猶豫著喊住了他:“一定要出去嗎,我從微信上聽說咱們這兒挨著湖北,比別的地方都要危險,這個病傳染的很厲害,就算是咱倆無所謂,可孩子還小,要不再打電話問問”?

楊凌霄看看家人,只留下一句“工作需要,你應該知道的,我會注意防護的”就轉身下樓。自此開始了之後不間斷的防疫追責工作,成為疫情防控期間我市紀檢監察追責任務中的第一批“逆行者”。

楊凌霄-鄧州一名90後紀檢監察干部的抗“疫”故事

楊凌霄(右)在深夜加班草擬調查報告

“工作需要”,是一名紀檢監察干部無數次突然離家而去、無數次徹夜不歸的簡單而無奈的解釋,審查調查工作的特殊性導致了他們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和工作內容的高度保密性,不能確定持續到什麼時候,不能說明究竟在幹啥,也不能解釋清楚原因,就只能寄希望於家人們的“應該知道”和包容理解。

楊凌霄,1991年出生,一名90後紀檢監察干部,在市紀委監委從事案件調查工作已近6個年頭。很多人提起紀檢監察工作人員,總會有一種神秘色彩,但其實他和同齡的90後年輕人一樣,愛運動,愛音樂,也會在微信朋友圈展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狀態。雖然因為常年忙於工作,他的朋友圈更新並不頻繁,但他在疫情防控期間僅有的幾條朋友圈,向我們生動展現了一名90後紀檢監察干部的“戰疫”歷程。

楊凌霄-鄧州一名90後紀檢監察干部的抗“疫”故事

1月27日晚20時整:“面對疫情,市紀委在行動”

這是大年初三晚上楊凌霄將問責案件的調查報告又一次修改完畢後,在市紀委監委微信公眾號“清風鄧州”瀏覽推送新聞時,看到單位不少同事都已經衝鋒在疫情防控一線的消息,轉載後有感而發。通過省、市紀檢系統公眾號瞭解疫情防控情況和紀檢監察工作信息,是他每天工作之餘的樂趣之一。“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疫情肆虐之時,像無數醫務工作者、公安幹警、社區黨員一樣,也有無數紀檢人在一線同心協力,通過監督執紀問責,倒逼各級各部門切實履職,共築防疫長城。知道社會各界都在並肩作戰,萬眾一心對抗疫情,楊凌霄心中也增添了巨大的力量和勇氣。

2月1日晚23時12分:

“紀檢監察,衝鋒在前,在一線為防疫工作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楊凌霄-鄧州一名90後紀檢監察干部的抗“疫”故事

這是穰東鎮某防疫檢測卡口問題追責案件中,楊凌霄在工作到深夜後短暫休息時所發,照片中他身上穿著的黑色羽絨服,被他戲稱為“防疫服”。這一天,第一審查調查室問責組一直忙碌到第二天凌晨2點多,將所有問題全部核查清楚並明確相關人員責任,依紀依規提出了處理建議。由於追責工作涉及多個鄉鎮,其中不免穰東鎮這樣的往來交通幹道所在鄉鎮和構林鎮等與湖北密切接壤地區。為避免回家後給家人孩子帶來安全隱患,他每天深夜到家後都要把衣服、鞋子脫在門外,用酒精噴灑消毒後才敢進門。因為不敢把衣服拿進屋內洗,不停換新衣服門外又沒地方放,他把年前就一直穿著的羽絨服當做防疫工作專用服裝。談到這件衣服,他說:“就算以後不穿了,我也要留著等孩子長大了讓他看看,跟他講講這一年發生的事情,或許他就能理解爸爸為什麼不聽話老是不在家,理解共產黨員四個字到底意味著什麼”。

2月6日晚20時15分:

“到鎮裡工作到現在,吃個飯,感受到了上學時食堂的感覺,一人一桌。時事艱難,我輩年輕黨員當踏實做事,方是不負韶華”

楊凌霄-鄧州一名90後紀檢監察干部的抗“疫”故事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楊凌霄自己理解的不負韶華,就是趁年輕,多做事,做實事。照片上的一人一桌和“饃菜湯”正是一線防疫工作就餐情況的真實寫照。疫情防控期間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工作和生活條件有限,錯過飯點吃飯是常態,但即使是半夜裡吃泡麵,啃饅頭,楊凌霄也是甘之若飴。楊凌霄表示,鄉鎮因為一線防疫工作人員多,灶上能做飯,這就挺不錯,但在城區的政府機關裡公務灶還沒有開,回家耽誤事,就只能泡方便麵,在領導辦公室工作彙報完了往往都餓極了,大家不分級別一人佔一個角落泡方便麵是常有的事情。比起自己做的飯,泡麵和饅頭也挺不錯,這不算什麼,卡點值守的同志們比這艱苦的多。談到卡點工作和問責工作,他說:“我們的問責工作在一些同志看來是找一線的麻煩,其實大家都是為了疫情防控而努力,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事關全市180多萬群眾的生命健康,組織上不能容忍任何一點小的漏洞和失誤,問責時區分主動作為、敢於擔當但工作存在瑕疵和不作為、亂作為行為,前者我們主要是咬耳扯袖,促其整改,後者則需要依紀依法嚴肅查處,這是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必然要求,也是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幹事創業內生動力的一大法寶。

2月14日凌晨5時9分:

“打卡,下班”

楊凌霄-鄧州一名90後紀檢監察干部的抗“疫”故事

這是楊凌霄在走出辦公樓準備回家休息時所寫,寥寥數字的背後,是通宵工作後終於突破案件的百感交集,照片裡一片昏暗景色的正中間,是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彷彿正預示著黎明即將到來的希望。2月13日下午,第一審查調查室收到領導指示,協助調查一起疫情防控期間黨員幹部聚餐飲酒問題。由於突破案件時間緊迫,第一審查調查室在接觸案件後首先召集案情分析會,縝密分析,科學研判,希望儘可能在手中有限的證據材料中找到調查方向。楊凌霄在對行車軌跡、通話記錄及群眾舉報線索進行綜合分析後,將調查重點集中到被核查人無法提供證人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段內,並基於前期已調取相關證據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案情推測,通過剝絲抽繭,深挖細查,最終印證了這一正確工作思路,調查組隨即從分析成果入手,多方調取證據,很快就證實之前的案情推測與事實高度吻合。楊凌霄之所以能夠在紛亂線索中迅速理清脈絡,找到草蛇灰線,和他的豐富工作經歷有關,從基層街道辦事處通過遴選考試進入紀檢監察隊伍的他,既有基層幹部踏實認真、熟悉群眾工作的優勢,又帶著紀檢人特有的果斷敏銳和勇毅執著。5年多來,他參與查辦的案件榮獲省紀委優質案件2次,南陽市紀委優質案件2次,在工作中不斷打磨業務能力,成為科室的執紀辦案業務骨幹。

楊凌霄-鄧州一名90後紀檢監察干部的抗“疫”故事

楊凌霄在河南省紀委優質案件評審會議上彙報案件調查經驗

“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的工作還需要繼續堅持做好,堅持做實做細,堅持到“戰疫”取得壓倒性勝利的那一天。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們每多一分努力,離勝利就會更近一步,加油,鄧州!加油,武漢!加油,中國!”楊凌霄堅定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