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過年跟爸媽走親戚,表姐和表妹的孩子要不要給紅包?

阿博茨德俄福格


按常理說,應該給。作為長輩給孩子紅包,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對於經常在外工作的人,給孩子紅包可以聯絡和孩子的感情。



1、壓歲錢的寓意

給壓歲錢現在成為一種習慣,而壓歲錢的來歷很多人都沒有去過多瞭解。

又名壓祟錢(“祟”就是不吉利的東西。古人借這個習俗來表達來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發生)

傳說有戶人家因為過年時在孩子的枕頭下放了銅錢,而免遭鬼神的來襲。

於是很多人開始效仿,在枕頭下放錢,讓孩子拿錢去賄賂鬼神,以求孩子能平安無事。



2、壓歲錢是情感橋樑

對於距離遠一點的親戚,一年見不了幾次,但如果給壓歲錢,會讓孩子心裡覺得表叔並不疏遠。

很多大人都不在乎和小孩子的關係,其實這是不聰明的。

和孩子得關係好,當自己有了孩子,自己孩子會多一個玩伴,多一個朋友。

人都是愛屋及烏,孩子也不例外。和表叔關係好了,也會喜歡和表叔家的孩子一起玩。


3、可以趁機讓孩子學理財

有了壓歲錢,孩子就可以自己決定由誰拿。

如果自己拿,讓大人監督。

如果大人拿,要定時定額髮給孩子。

畢竟越早學會控制慾,有利於對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關注@提筆訴流年,一起交流帶娃那些事!


提筆訴流年


給孩子(晚輩)紅包的意義是什麼?這樣說有點赤裸裸的感覺。

紅包,其最重要的意義是給晚輩或者長輩一份祝願,站在這個角度來說,其實是否已婚、是否參加工作不是什麼重點。

題主會問這個問題,一方面可能糾結於習俗:我又沒結婚,派了會不會被笑話?會不會壞了規矩?

在這個角度來看,你要問的人是您的父母,身邊的老一輩;

另一個方面,則是顯示出了“成人”的優越感、對獨立的渴望

一個人獨立的標誌之一,就是成家立業,而我們所能習得的一些成人的標誌,就是模仿成人的行為。

從青春期模仿成人的性行為、金錢和時間的自由支配權等,到了成年之後不再如此幼稚地我們,會模仿一些更加成年人的動作,例如春節給晚輩們派紅包。

這紅包一遞,就代表了“我”已經長大成人了,只是不想“單身”成為證明自己獨立的攔路虎。

所以,其實你派不派紅包,對於自己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傳遞祝福?還是傳遞“我已經成人”?


淅爸育兒記


紿,要給,因為你表姐,表妹的孩子,叫你為姨呀,你也是孩子的長輩。紅包錢不在多少,是你的一片心意呀,,,,,,



看人間百態品人生哲學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關於紅包的事,我認為和每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有關係,有些地方只要是小孩子,大年初一跟你拜年,說吉祥的話,都會給紅包,多少是個意思,塗個吉利,按照我這裡的,沒結婚,還是學生,沒經濟來源,這些都是長輩給紅包,一般結婚了,有小孩,走親戚都會給紅包,越是親的給得越大。這是我的理解,不代表大家!


閃送老林


過新年,走親戚。這是傳統的習俗,只不過現在過扭掉了,攀比之風越來越重。早已沒有了以往的親戚朋友聚一起的熱鬧場面。現在切實印證了:“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尷尬場景!不想隨波逐流是不可能的!



阜陽班草湖


都是來回換的,反正我家都商量好了誰也不給誰!這樣就是苦了孩子,孩子的壓歲錢少了。哈哈!




學武止境之武子



森普禪修


我的觀點是,一是你成年沒有?經濟收入怎樣?如果已成年,收入可以,你也和這家親戚關係很好,可以給,如果條件不好,又沒成家,就不要給了,有老人頂著了。再說是你到他家不是他到你家,給錢一般是上門開我過去就是怕別人帶小孩來家拜年,不管認識不認識的只要是進了門的,我都會給。(我先生單位的)。拜年的人帶小孩子就給。


老酒mm


我們這沒有結婚的話不給紅包。就是結婚了的也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這都是禮上往來的事,你給他們孩子了,將來你有了孩子他們也得給你的孩子,再有還得看孩子的多少,孩子多了這也不是一個小的開支了,今年給了,年年得給。實際上爸媽給了就行了,你覺得空手去不好意思,可以給孩子們花點錢每人買個禮包或一箱酸奶。


用戶6208162748925颯


看你們那裡的風俗習慣了。我們這裡一般是不用給的,父母會給,前提他們會給自己父母拜年。如果每個表妹,表姐,表兄,表弟孩子都給,我想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