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知足者常樂,一個培育滿足感的正念練習

知足並不意味著要忽視痛苦或困難,只追求快樂,它意味著要讓自己敞開心扉,直面當下的現實。

知足,是一個讓我們的思想和心靈休息的地方,一種內在的理解,一種滿足自在,一種一切安好的感覺。也是一種可選擇的存在方式。

知足者常樂,一個培育滿足感的正念練習

對大多數人來說,特別是當我們處於壓力之下的時候,帶著覺察安住當下並不容易。然而,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步驟來訓練自己,將覺察融入豐富的日常生活,培育持久的滿足感。提升和擴大我們的視野,發現生活中那些許許多多的欣喜時刻。識別、看到和放下評判,為持久的滿足感創造條件

知足並不否認困難或痛苦,也不否認評判在被明智使用時的價值。並非盲目樂觀。事實上,知足意味著能認識困難並在困難中停歇,放下會使痛苦長存的抗拒和掙扎。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們擦亮眼睛看到伴隨困難而來的好處(困難攜帶著禮物)以及身邊的隨時可見的美好。

這個意義上的知足,承認任何時刻已然存在的東西:愉快的、不愉快的、中立的,放下對完美、目標和穩定的追求,這些事實上並不存在。

培養滿足感的正念練習

知足者常樂,一個培育滿足感的正念練習

1.花點時間穩定你的注意力。

2.採取一種能讓你感覺清醒和有尊嚴的姿態。

3.等待呼吸平穩下來,集中注意力。

4.覺察任何身體感覺、情緒和想法,順其自然,將呼吸作為注意力的錨。

5.提出以下問題:“此刻我需要什麼能讓自己感受到幸福?”以及“現在還缺少什麼?”

6.盡你所能,待在當下。如果你注意到自己的思緒飄走了,開始去想別的什麼,請把它帶回來,回到“此刻我需要什麼能讓自己感覺到幸福?”“現在還始缺少什麼?”

7.在你自己的內心探索,在這一刻輕鬆地休息,在一次呼氣結束和下一次呼吸開始之間的短暫的停頓中休息,在聲音之間的寧靜中休息,在身體中休息。

感恩在培養滿足感中的重要性

感恩可以給予滿足感滋養和支持。發現生活中一切值得感恩的事,是一種積極的選擇。我們可以對一件看似微小的事心存感激,比如一個陌生人的微笑,或者某些重大的事,比如一段刻骨銘心的愛、自身的健康。

你沒有否認自己經歷的任何困難,只是承認身邊的美好。

感恩能幫助我們在經歷生活中的缺失或不完美的時,看到與之相對的那些美好與善意。

培養感恩之心有很多方法,其中一個方法是,去看所有“我們常認為理所當然的好事”。

然後,更深入地去看它們,承認並感謝所有促使它們產生的人和其他因素。當我們讀到某本我們喜歡的書時,我們可以向寫這本書的人、出版商和促使它出版的團隊、世界上某個地方的造紙廠、印刷這本書的印刷廠、創作封面插圖的藝術家、用作造紙原材料的樹木,表達謝意;感恩太陽、雨水和土壤使樹木得以生長。

感恩,不是感情用事,不是否認困難。但也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需要通過訓練,使我們的思想朝向一個新的方向,以便我們可以選擇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我們所欣賞和感激的事物上。

喜悅和覺察之間的關係

知足者常樂,一個培育滿足感的正念練習

喜悅是一種意願、一種修養,也是一種實踐。雖然我們都有體驗喜悅的能力,但這種能力是可以訓練來提升和擴展的。

這種訓練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們喜悅的能量有時會耗盡。例如,臨床醫生和教師有時會面臨巨大的痛苦,這種痛苦會讓人感到崩潰或難以承受。有些人變得好似麻木和沒有同情心,其實是他們為了保護自己而採取的一種防禦方式。

有意地培育愉快、喜悅和感激,有助於更新和補充我們的內在資源,使我們能夠保持同情心。

喜悅會點燃實踐的熱情。這種內在的快樂自然會激勵我們去行動,支持積極的改變。經歷痛苦時,我們會被刺激去改變,可一旦痛苦減輕,我們又回到了老樣子。而擁有發自內心的喜悅,有助於我們即使沒有痛苦的刺激也會行動和成長。

感激之心和愉悅並不像我們經常想象的那樣遙遠。在思維反芻、心痛、筋疲力盡和焦慮之中,正念促使我們拓寬自己的意識領域。在痛苦或疾病中,只要有一個簡單的意念和片刻的專注,就能覺察到我們身體中那些安逸的地方。快樂並不是因為經歷了困難或倖存下來而得到的回報,而是讓我們能夠擁抱困難而不被它壓倒的關鍵品質之一。

讓我們一起欣賞一切美好和可愛的事物吧!



@健心家園 App:這裡有你走出焦慮抑鬱的力量、方法與同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