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推薦一本你最近在讀的書,說說好在哪裡?

說心理的話


窗外溫暖的陽光散滿陽臺,花盆裡倔強的薔薇葉子越發碧綠,枝蔓盤彎伸展佔了一定空間,整個冬天它都活著,即將迎來春天。

在疫情之下,我靜靜地重讀《擺渡人》,比上次讀時感悟更加深刻。

Life ,death ,love—Which would you choose?

這場沒有硝煙的全民戰疫中,在生命,死亡,家和愛情之間,該如何選擇?

疫情之下,誰又是誰的擺渡人?

這是一次對“家”和“真愛”的追尋。

主人公迪倫是個單親家庭女孩,正處於青春期叛逆,她最初想逃離那個“媽媽一直嘮嘮叨叨”的家。

去找爸爸的途中發生車禍,魂魄進去了一個荒原,這是一個虛幻世界,任何影像都和你的心境思想有關。得知真相的她竟沒有太沮喪,接受命運安排。但她漸漸愛上了堅強勇敢的擺渡人崔斯坦。

當經過艱險崔斯坦帶迪倫到達目的地,進去了理想的家園,一切恬靜溫暖,但她卻又要逃離,因為沒有崔斯坦,再好的“家”都沒有意義。

她衝破禁錮又返回荒原,她要找到崔斯坦,帶他離開荒原回到人間,讓崔斯坦體驗到真實的生活。這次迪倫變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

他們很幸運,成功了!更應該說是他們純粹的愛情,即使粉身碎骨也要去為之拼搏的堅毅,讓他們找回了“幸福的家”!

這本書是一次靈魂的救贖,可以來讀讀。就像封皮上寫的:

我的存在,是因為你需要我!


遇見阿孟


照看孫子的幸福的時光好快啊,不覺孫子滿月又十多天了,萌萌的小臉蛋,時不時地咧開兩道淺淺的笑靨,我每天雙手捧著他的小小身子,就像捧著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白天或是黑了,總是愛不釋手,愛孫的一呼一吸就是一字一句,字字句句扣人心絃;或哭鬧,或平靜都是一段一段耐讀的章節。

其實最近我非常想好好的讀一本書,那是陳列在兒子書櫃裡的一套嶄新的書《平凡的世界》封條還沒打開,記得早些時候我和兒子說起過路遙的這本書,建議兒子有時間讀讀,可能兒子也是太忙,還未打開。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略知一點,確實是一本值得廣大平凡的年輕人讀的好書,它的不平凡在於平凡的你、我,在追求夢想和幸福的路上會帶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





平安62928612639


1,阿德勒的《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

這本書換過好多次名字,現在好像叫《自卑與超越》。大二時看的,當時的我有明顯的強迫症,看完這本書我從強迫症中走出來了,它影響了我的思維。曾經買過很多本這個書送給我認為關係不錯的朋友,我覺得對大家會有幫助,但大家都不是很喜歡,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其實我現在已經完全不記得裡面的內容了。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這本書我只看過一遍,不忍再讀。這種書其實是有毒的,對人性和苦難的描述太深刻。其實人世間哪需要那麼多的深刻?有時麻痺一點,對自己和身邊的人更寬容一點或許會更好。性情刻薄之人不宜看此書,就好比我。

3,《論語》

很多人問我怎麼學八字,有哪些書介紹。我都會先推薦《論語》。不僅僅是道德之學,從安身立命的角度來說,其智慧無出其右。即便我們愚鈍,理解不到其中的智慧,能記住一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足夠了。

4,火影忍者

這不是書,是一部日本的卡通。它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屬於那種不斷犯錯還一往直前的傻逼的。

5,《教父》

“很多人稱之為“男人的聖經”,其實言過其實了,因為暴力手段不可能長久,稱之為“智慧”本身就是荒唐的。但裡面有個觀點對我觸動很大。“即使再卑微的人也有他自己的世界,也有他的尊嚴。不要輕易拒絕一個向你開口的人。” 我很後悔沒有踐行這句話。


視頻收集地


最近上網課,好在哪裡?方便啊,本來是一個三流學校的學生去上清華的科,頓時感覺我想要學的還有很多,我未知的還是一個黑洞,完全體會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課堂,也讓我的電充得足足的,甚至說有點營養過於豐富,值得好好學習,簡直髮現了寶藏,希望大家沒事的時候也給自己會的愛好衝充電,加油,和我一起坐在床上寫作的你


Kkwh1耳系人生


我年前訂了一套曾國藩全集,四本書,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家宅了一月,剛好有時間把它讀完了,

這本書詳細的描述了曾國藩由一介布衣而位極人臣,一生功名顯赫,為朝廷建立了豐功偉業。他被奉為官場楷模,在官場上以老持重,靈活多變,堅韌不拔著稱,他不是軍人卻為朝廷建立了豐功偉績,他不是哲人,但留下的文稿子子珠璣,包含人生的哲理,在治學方面,崇尚儒學,把中國封建文化歸納為,義理,辭章,經濟,考據,四門學問,有獨特的見解,對當時和以後均有一定影響,治家方面,他提出,早,掃,考,寶,書,蔬,魚,豬的八字家訓,反應了曾氏,修身,齊家的道學思想。其著述多收入傳忠書局刻本《曾文正公全集》。

這部書分為四部分,《挺經》,《冰鑑》,《家書》,《家訓》,分別從不同側面展現了曾氏傳奇的一生,希望大家有空的時候讀一讀。





烏魯木齊的小柴


最近在看高爾基的《童年》。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己童年為基礎寫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揭露了俄國沙皇時期的黑暗、殘暴和非人生活。

高爾基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受盡欺辱和折磨,精神上和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是高爾基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堅強地走了過來。

高爾基自幼喪父,隨著母親來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家,不應該算是家,是人間地獄。外祖父掌管著家裡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而且視財如命,高爾基常常因為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為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由丈夫打罵,發洩。這一切在高爾基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高爾基離開了外祖父家,開始進入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雜,在打雜期間高爾基飽受欺辱,但他還是堅持過來了。因為堅強、不屈服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著他。

高爾基不僅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事情一件接一件,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在俄國沙皇時期會是怎麼樣的人生呢?能在那不是人生活的地方活下來嗎?

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跳躍旋轉


我最近在讀阿列克謝耶維奇寫的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來自切爾諾貝利的聲音》。

這是一部關於當時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親歷者的口述實錄。

書中採訪的很多人,至今仍生活在恐懼、憤怒和不安之中。

聯想到我們如今的疫情:

無論哪一次,在天災人禍面前,人類都是如此的脆弱,卻又顯得不那麼無辜。

人類對未知充滿好奇,卻也對未知充滿恐懼。

正是在好奇和恐懼之間,人類步履蹣跚的走到了今天,創造了高度發展的文明。

而這種文明帶來的優越感,讓人類為未知更加充滿期待。

所有的災難,都是人類對未知的一次探索,也是歷史給人類的一記錄重拳。


腫瘤科高音醫生


本人最近在看莫言老師的《蛙》,一部很不錯的著作。

《蛙》 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也反映出中國計劃生育的艱難歷程。該書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以細膩的筆觸、樸實的文字落腳於中國社會的一角。

本書與莫言以往小說更注重歷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歷史現實的書寫,主要講述的是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姑姑”繼承衣缽,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孃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姑姑”接生的嬰兒遍佈高密東北鄉,可喪生於“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佈高密東北鄉。姑姑一面行醫,一面帶領著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生育的男人結紮,讓已經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

本書採用書信的格式進行述說,同樣小說中很多地方使用了隱喻的表達方式,所謂的隱喻,就是用一類事物暗示另一類事物,隱喻不是通過表象來表現,而是進行隱藏或者比較的這樣一種認知的手法。進一步說,隱喻是在彼類相似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意會、聯想、解釋、說明此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言語行為和文化行為。比如蛙的隱喻,人名的隱喻等等,對初學寫作者都有一個很好的啟發。當然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更能讀懂其中的味道。

讀書百遍,各有各的理解,這本書值得推薦。


大樹青橙


我想推薦《親密關係》這本書。推薦的理由,即這本書好在哪裡?我將通過以下5點來說明:

1、本書是從心理學角度對兩性關係進行科學而系統總結的專著。作者綜合了心理學多個分支的研究理論和成果,總結出人們在交往與溝通、友誼和愛情、婚姻與性愛、嫉妒與背叛等方面的行為特點和規律。

2、本書有兩位作者,一位是美國休斯頓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羅蘭·米勒,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那州立大學教授丹尼爾·珀爾曼,他們兩位都是親密關係方面的研究專家。兩位作者合著的這本《親密關係》汲取了心理學、社會學、溝通研究、人際關係理論等多重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什麼是親密關係,為什麼親密關係如此重要,如何改善親密關係等問題。

3、這本書的兩位作者羅蘭·米勒與丹尼爾·珀爾曼一直都在從事學術研究,羅蘭·米勒2014年還發表了社交障礙方面的論文。雖然兩位作者的學術背景不算頂尖,但為推薦這本書和為原版書寫英文序言的人是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菲利普•津巴多著名心理學家,是美國大學心理學入門教材《心理學與生活》和《普通心理學》的作者。

4、這本書中有大量的實驗證據和參考文獻,很多結論後面都跟著參考文獻,充分表明理論依據,是普及類的心理學書籍當中難得嚴謹的作品。

5、親密關係為什麼重要呢?書中用數據說話,證明親密關係可以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親密關係受傷的人可能連免疫力都會更弱,也就是更容易生病。而這本書的核心就在於如何正確對待親密關係,用科學的方式讓你享有更健康、更幸福的親密關係。

閱讀學術研究類專著,枯燥又乏味,但你若想獲得一份滿意的親密關係,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此書,或許你能從中得到啟發。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希望你能有所收穫。


靈水兒2019


《知堂書話》周作人著。

周作人號知堂,故稱為《知堂書話》。本書由著名編輯鍾書河整理編訂,作為一位從十餘歲起開始讀周作人文的書迷,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編輯印行周作人嗯文集。他在書前有這樣的定論:“在我所讀過的書評書話中,周作人的作品我以為可算是達到了上乘的標準”,比起從事文字工作的著名編輯,我看過的書話自然難以望其項背,因我看的書話不很多,所以敢斷言這是我看過書話中最上乘的作品。

相比他的哥哥魯迅,周作人更喜寫閒適的小品文。魯迅的雜文或短小精悍,一針見血;又邏輯嚴密,洋溢出魯迅深刻的思想魅力。周作人的散文平和淡雅,一字一句地讀,筆法雋秀又輕鬆自然。之前在文學史上了解過周作人,又見許多書友不斷安利、反覆訴說他散文的妙處。這本書話兩年前就入手了,一直被擱置未讀。這個假期整理書籍的時候把它找出來,讀了幾篇就放不下了,文風特別符合自己目前的喜好,加上又是“與書有關的書”,一口氣就把上冊的第一輯“談新書和舊小說”讀完,有許多新文學的內容,對魯迅的小說的人物阿Q等等的分析評價,自己多年來購書的經歷,凡此種種讀下來讓人愛不釋手。

周作人的散淡文字太可學了,全集以加入購書計劃,一等疫情結束回校就下單購買。如果愛讀散文,他的散文真心不能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