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出行市場損失慘重,阿里雲攜千方科技發力航運交通

出行市場損失慘重,阿里雲攜千方科技發力航運交通

受“黑天鵝事件”疫情影響,中國出行市場整體節奏被打亂。不只人們日常出行愈發困難,各大中小企業在這場洗禮中也損失慘重。

近日,極光大數據發佈的《2020年春節移動互聯網行業熱點觀察研究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居民紛紛選擇居家隔離,並減少出行,以至於用車服務行業受到影響,行業總使用時長在1月份顯著下降。

作為人們出行重要環節,國內航空公司更是損失巨大,遭受了大規模免費退票,多趟航班被取消和空座率飆高等多重打擊。中國民航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民航春運期間累計鋁殼運輸量3806.1萬人次,比去年春運同期減少45.1%。國際民航組織預計,今年全年新冠病毒將使航空業損失293億美元收入。

其實不只出行市場,在億歐汽車近日與行業人士交流得知,受到疫情影響,重資產、資金密集型行業受到的衝擊最大。該人士稱,以科技化、線上化、數字化為主的方式將重新被提上日程,成為企業探討的焦點。

在阿里雲近期舉辦的溝通會上,阿里雲智能航空行業高級解決方案架構師崔凱表示,這次疫情將成為各大企業重新審視自身信息化對業務支撐情況的契機,在應急方面,企業數字化轉型意義重大。

結合出行行業發展現狀,崔凱表示,阿里雲針對各個環節提供瞭解決方案。在航空出行方面,阿里雲同步提出了“航空數字化轉型五部曲”。分別包括基礎設施運化、觸點數字化、數字在線化、運營數據化、決策智能化。阿里雲希望通過自身技術和數字化轉型經驗賦能合作伙伴。

千方科技旗下遠航通CEO孟濤表示,數字化形式正在成為企業轉型重要方向。目前,遠航通已基於大數據為航空企業生產優化和安全保障提供了智能服務。

以下為採訪實錄:(有刪減)

Q:隨著疫情發生,大家都在提線上化手段,阿里雲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目前針對航空出行問題解決上存在哪些難點和痛點?

高樂奇:我覺得航空行業客戶,包括整個市場對於企業數字化的轉型,對於基於雲實現服務,逐漸在接受過程中。從一開始大家擔心數據問題、服務問題、技術迭代變革問題以及對航空公司的技術挑戰,通過幾年時間,整個市場認知發生了轉變。目前國內一些大航空公司以及一些中小航空公司,對於基於雲的解決服務有了比較高的接受度。

阿里雲一開始還是以科技能力為主的公司,在整個行業的專業業務方面存在瞭解不深入、缺少專業知識積累問題。目前通過跟千方這樣的公司合作彌補了這一短板。

孟濤:在疫情中遇到現實困難之後大家可能會有一些思考的點,以前對生產數據,基於雲服務大家存在很多顧慮,尤其在數據安全、數據共享這兩個維度上。從數據共享來講,民航局已經在積極推動行業數據共享,民航局也出面搭建了行業數據共享平臺,這件事一直在往前推動。另外,航空公司這方面的意識也在增強,既有競爭也有很多行業性合作,大家希望通過數據共享共同優化行業生產能力。以前航空公司可能會覺得私有云更安全可控,但是從現在來看,在應對一些特殊疫情,需要有新的技術能力來輔助才能達到效果。

Q:在疫情中,我們有哪些具體支持舉措?

孟濤:在機場這邊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包括四大類:第一類是阿里雲比較通用的技術類的產品;第二類是基於視覺智能相關的產品;第三類是基於機場安全大腦相關的產品;第四類是基於算法相關的產品。其中,通用技術類產品包括公共雲、專有云、大數據、平臺工具等,這些是比較基礎的技術類產品。視覺智能的產品,比如說人臉識別、人與物品的識別,在未來一段時間,這將形成一個比較大的市場。這方面我們有很多產品,可以把飛機保障過程中的事件進行結構化還原。機場安全大腦是我們跟千方一起推進的產品。算法相關的產品,比如說圍繞著機場業務的場景研發了很多算法應用。

Q:這次疫情出現,將造成多大損失?

崔凱:我們現在跟航空公司有一些交流,大家的角度都不同。比如說機票退票,明顯的就是收入減少。另外,航空公司大量靠融資租賃,這也是很大的成本。還有人員開支、機場保養等等。這些費用從政策層面已經做了一些優化跟調減,民航局給了一些政策,但還有一些政策是不確定的。

Q:您剛才講的這次疫情之後各家航空公司降本增效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手段,能否具體談談怎樣通過技術和數據手段降本增效?

高樂奇:在疫情逐漸恢復以及恢復之後整個航空業,包括交通業,都會面臨比較大的反彈,面對這樣的趨勢會迎來客流爆發,我們認為可以通過大數據以及數據智能方案去幫助航空公司,無論是從航班恢復、機組編排還是網線優化等智能動態的調整,去幫助他們快速建立相對合理的資源調配,去保障航空效率最高、成本最優化。

孟濤:我簡單說三點。我覺得在整個抗擊疫情過程當中,航空公司尤其是國資的航空公司履行了社會責任,在醫療物資和醫護人員的運送發揮方面了很大的作用。我覺得這對航空公司也是一個提示,未來在物流端到端的建設有待進一步做努力,這樣在物流的對接上會有很大好處,因為航空公司客運下降了,但是航班的載貨運力還是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加一些物流的對接,增加一些貨運的收入。

在面對這樣一個全社會或者說是全行業的困擾的時候,這不是競爭時刻,而是應該充分合作的時候,任何出行場景都能利用數字化能力,比如說AI,做降本分析,提升企業運營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